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差没倒过来吗?”

    陆舟打了个哈欠,随口说道:“不是没打倒过来,我是根本就没睡……”

    王鹏表情诧异地看着陆舟。

    “没睡?那这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你是怎么打发掉的?”

    能睁着眼睛把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相当的牛逼了。

    “在想一些事情……不说这些了,”敷衍地结束这个话题,陆舟轻咳了声继续开口说道,“直接送我回钟山国际,我现在只想睡觉。”

    王鹏点头:“好的……要我扶你一把不?”

    陆舟:“……那倒不必了。”

    ……

    回国之后,陆舟立刻投入到了可控核聚变的项目中。

    参照他此前发表的那篇关于仿星器内等离子体湍流模型的论文,金陵大学软件院和物院的教授终于完成了等离子体控制方案的编写。

    而差不多也就在同一时间,超算的搭建也一并完成了。

    超导线圈的问题已经解决,主控计算机与控制方案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现在需要他做的事情,也只剩下了一件。

    那便是实验。

    经过了开会讨论,陆舟敲定了下一次实验计划,以及到实验当天为止各研究单位的工作时间表。而下一次实验的时间,也最终被确定在八月二十号。

    虽然并不打算干什么危险的事情,但陆舟还是就即将展开的实验,向金陵市政府进行了报备。

    结果令他没想到的是,本来是一次很普通的实验,最后搞的却像是戒严似的。

    八月二十号的当天,紫金山脚下,ar仿星器研究所外。

    看着停在研究所门口的那辆装甲车和直升机,陆舟轻咳了一声,和向他走来的戴团长说道。

    “要不要这么夸张,又不是核试验。”

    戴团长笑了笑说:“还请陆教授不要紧张,我们也只是以防万一。军区首长专程打电话向我交代了,要是发生了意外,设备可以不要,但人一定得带出来。”

    而且真要发生了你想象中的那种意外,凭这玩意儿也跑不掉啊……

    聚变反应的中子束和裂变反应的伽玛射线还是有区别的,在中子束的面前,什么装甲都和纸糊的一样,也就跳水里还稍微管用点……虽然用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

    陆舟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我必须得再次说明一下,可控核聚变是安全的,和二炮的那个聚变不是同一种东西。”

    戴团长脸上笑容不改:“我知道,我们就是以防万一。”

    陆舟:“……”

    见戴团长如此坚持,陆舟也就随他去了。

    反正一辆装甲车和一架直升机停在外面也不怎么占位置。

    穿过了隧道口的门禁,陆舟在戴团长和他的警卫员的跟随下,踏入了嵌入在山体中的实验室内。

    比他来的要早的多,研究所里的工程师和研究员们,已经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了。

    除此之外,陆舟还看到两位穿着便装的男女。

    在看到陆舟之后,那个年轻的女人眼睛一亮,立刻向这边走了过来。

    “陆教授您好,我是金陵日报的记者吴青青,这位是我的助手张安。”

    扛着摄像机的年轻人点了点头,露出了灿烂地微笑,“陆教授您好!”

    微微皱了下眉,陆舟没有看这两人,而是看向了在现场指挥的盛宪富:“你怎么把记者给请来了?”

    盛宪富一脸无奈地说道:“这真不是我请来的,一大早我就看他俩等在门口了……我还以为是您请来的。”

    见陆舟似乎并不喜欢他们站在这里,吴青青立刻解释道:“和盛教授没有关系,是金陵市政府邀请我们来这里做现场采访的……如果我们打扰到您的研究了的话,我们也可以现在就出去。”

    陆舟叹了口气:“算了,你们来都来了,想留着就留着吧。不过一会儿实验开始了之后,我希望你们能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声音,也不要四处走动,更不要打电话。还有,如果想拍照的话,最好趁现在。”

    在理论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这两个领域,国内外不少研究机构似乎很喜欢搞这种宣传,其中的典型大概是cern,不管做不做实验,隔三差五就开场新闻发布会。

    不过陆舟倒是没什么这个习惯,在他看来除了最终的实验成功之外,那些阶段性的成果即便值得高兴,但也实在没什么好宣传的。

    毕竟那些东西,理论上想要多少都是可以的。

    吴青青笑盈盈的说道:“我知道了!对了,在实验开始之前,请问我可以采访下您吗?”

    陆舟想了想说:“如果不会耽误很长时间的话。”

    “请陆教授放心,只是几个简单的问题,不会耽误您工作的,”微笑的说着,吴青青翻开了笔记本,开口说道,“在涉及到核这个字时,很多人都是谈之色变。我想请教陆教授的是,可控核聚变真的像专家们所说的那样安全吗?或者说如果ar装置发生了核泄露会怎么样?”

    听到这个外行的问题,陆舟咧嘴笑了笑。

    “见过氢弹爆炸吗?”

    吴青青愣了下,迟疑道:“……在电影里见过。”

    陆舟继续说道:“如果发生了意外,你大概会看到一束光,或者根本看不见,然后上亿度的高温会把你体内的每一滴水蒸发殆尽,在被烧焦之前你大概会被体内的水分引爆。不过我保证,这个过程不会让你感到疼。”

    看着两个面色渐渐苍白的年轻人,陆舟笑了笑。

    “以上,都是我骗你们的。”

    “哈,哈哈,”吴青青尬笑了两声,“陆教授,您可真幽默。”

    科学家都是这么开玩笑的吗?

    说实话,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笑。

    收敛了说笑的表情,陆舟缓和的语气继续说道:“放轻松点,聚变反应和裂变反应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退一万步,今天进行的只是等离子体约束实验,并不会涉及到真正的聚变反应。”

    听到今天竟然不涉及聚变反应的部分,吴青青连忙问道:“等离子体约束实验和真正的聚变反应点火有什么区别吗?”

    陆舟:“区别就在于我们向反映室内注射的是氢气,而不是它的同位素——做为核燃料的氘氚。”

    正说话间,调试设备的工程师们,已经完成了实验前最后的准备工作。

    闲话就说到这里,陆舟示意两位记者安静地呆在一边,同时示意工作人员没收了他们的手机和相机并且关机,紧接着看向了站在那里等候多时的盛宪富。

    “准备好了吗?”

    盛宪富表情郑重地点头:“准备好了。”

    陆舟点了点头,看了眼戴在手腕上的银表。

    还差两分钟,就是下午3点整了。

    该做的工作,在此之前已经完成了。

    视线穿过了落地窗,落在了那台匍匐在实验室中央的钢铁巨兽身上。

    用庄严而稳重的声音,陆舟开口说道。

    “那就开始吧!”

    

第515章 不只是三十分钟() 
上京市。

    tv《科学之路》演播室中,一场关于可控核聚变的节目正在进行着。

    “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科学之路,我是主持人程楠。”

    “在关于科幻的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关于可控核聚变的描述。而可控核聚变这个单词,也仿佛凝聚了我们对能源的所有幻想……”

    “本期节目的主题,便是那令我们神往的未来能源可控核聚变。”

    “为此,我们专门请来了华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及总工程师,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周承福院士,为我们讲解可控核聚变的前世今生……大家欢迎!”

    啪啪啪!

    在主持人带动下,现场的观众们鼓动了热烈的掌声。

    从演播室的幕后走上了台前,两鬓斑白的周承福面带微笑地向观众们点了点头,随后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坐在了沙发上。

    这些天来,他在上京开会,正好碰到了《科学之路》栏目组的邀请。由于最近也不是很忙,他便过来转了一圈。

    虽说科学家和演员不一样,不需要曝光率这种东西,但对于他们这些从事未来学科的研究人员,适当地接受采访也是有必要的。

    毕竟花了这么多经费,他们总得让公众们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自己的研究成果又能改变什么。

    “在场的观众们可能已经听说过了,就在几个月前,坐落在金陵市的仿星器star装置成功完成了点火实验。算上这台仿星器在内,包括磁约束的ht…7和east等托卡马克装置,还有惯性约束的神光,以及最近新提出的反场箍缩在内,我们国家科研人员几乎已经包揽了可控核聚变研究的所有技术路线,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star装置之前,我们国家对于仿星器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我想请问周院士,对于这国内第一台仿星器装置,您有什么看法。”

    听到这个问题,周承福笑了笑,谦虚地说道:“说是点火太夸张了,毕竟氚很贵,在解决氚滞留和等离子体辐照对第一壁材料损伤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般都是用氢气做实验。”

    主持人:“您对star装置了解吗?”

    周承福淡淡笑了笑:“了解的不多,但也还算是了解吧。”

    主持人:“那可以请您和我们讲讲,这个star装置都有哪些特点吗?”

    听到这个问题,周承福嘴角咧开了一丝弧度,开口说道。

    “要说特点的话,就如你说的那样,它大概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仿星器。”

    “至于它的原型,你们也许没听说过,但我可以告诉你们,其实就是德国的wega装置。这台装置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退役的,后来便一直存放在德国法兰克福。再后来陆教授去德国访学的时候,大概是正好看中了,于是就在两国游说了一番,花了5亿欧元的研究经费把它从德国人那里买了过来。”

    主持人脸上露出了吃惊的表情:“5亿欧元?换成rmb那得将近40亿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这么烧钱的吗?”

    观众们也是纷纷面露诧异的表情。

    40亿!

    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

    周承福笑了笑,对自己说的这个数字倒是没什么感觉。

    “那得看你和什么比了,比起研究数学肯定是贵了不少,但比起空间站和强子对撞机,还是稍微便宜一点的。”

    当然,这个一点究竟是多少,就不太好说了。

    主持人:“那您觉得涅磐重生之后star装置,能够复制螺旋石7…x创造的30分钟的奇迹吗?”

    似乎是不太满意涅盘重生这个词,周承福下意识皱了皱眉,不过很快意识到这是在节目中,于是一瞬间眉头便舒展了。

    “30分钟?”笑着摇了摇头,周承福云淡风轻地说道,“能连续运行个两分钟,都很不容易了。”

    主持人一脸惊讶的看着周承福,继续问道:“您不看好这台star装置吗?”

    听到这个问题,周承福侃侃而谈道:“不是我看不看好的问题,螺旋石7…x之所以能完成三十分钟的长时间等离子体约束,主要是得益于其特殊的外场线圈设计,以及最关键的水冷偏滤器。”

    “这个水冷偏滤器,虽然wega装置上也有,但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东西了,比起现在正在螺旋石上服役的那个还是差的太远。如果star仿星器打算复制螺旋石7…x的成功,他至少得在冷却装置上做出革新,但很显然他并没有做到。”

    这倒不是他瞎说,螺旋石在三十分钟长时间约束上取得的成功,主要便是得益于水冷偏滤器的功劳,至少对外德国人是这么宣称的。

    而那个最新设计的水冷偏滤器,自然不会出现在wega装置上。

    更何况哪怕不看这些因素,单说那篇科学评论文章出来之后都已经快两个月了,到现在为止star仿星器研究所还一点动静都没有。

    现在周承福基本上可以笃定,不是陆舟不想用事实反驳他,而是star装置根本做不到。

    也正是因此,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就没什么压力了。

    “……目前来讲,国际可控聚变研究的主流还是托卡马克,再然后就是激光点火的惯性约束,以及你刚才已经提到的反场箍缩。”

    “理论上每一条技术路线都是能够走得通的,只要解决了在这条路线上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即将面临的问题,最终通向的终点最终都是我们所追求的聚变能源。就好像皮卡和小轿车,都是四个轮子的,只要过了收费站,一样能上高速。”

    被这句形象的比喻给逗乐了,现场的观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