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工业机器人,他了解的也不是很多,与其自己胡乱挑选,不如让小艾自己来选。

    于是,他在发送了图片之后,大方地附上了一行文字。

    【你看哪个比较喜欢?截个图发我。】

    没过一会儿,屏幕中弹出了一串气泡。

    小艾:【……这不是我要的身体╥﹏╥】

    陆舟:“……”

    你也没说你想要的是哪种身体啊?

    没想到这家伙意外的挑剔。

    陆舟叹了口气,打字回复道。

    【……总之,先将就着先用下吧。】

    地球科技不发达,真是为难你了。

    小艾:【对方不想和你说话并向你扔了一条小裙子jpg】

    陆舟:???

    见陆舟看着手机一直没说话,赵种树在旁边试着询问了句:“如果您拿不定主意的话,我可以帮您介绍下。”

    陆舟嘴角微微抽搐了下,继续戳这屏幕打字。

    “……不用,稍微等我下。”

    赵种树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点了点头。

    “……行吧。”

第582章 确认过眼神,是华科院的人() 
威逼利诱连哄带劝,费了老大功夫,陆舟总算是安抚了小艾,说服了它在现有的几台设备里挑了几个喜欢的出来。

    随着智能程度越来越高,他总觉得这家伙越来越皮了。

    不过,程序最终还是程序,不管它有没有发展到“数字生命”的程度,对于陆舟的命令也是没法违抗的。

    总算是等到了小艾发来的截图,陆舟的视线从厂子里的那一具具机械臂上扫过,想了一会儿,开口说道:“abb公司的yui智能协作机器人,还有负载5kg、0kg、35t的六轴通用机器人,每种型号分别来两台好了。”

    八台工业机器人不算很多,即便是进口的,加起来也不到200万。

    由于是师弟介绍来的,赵种树甚至没收陆舟的定金。

    不过,虽然赵种树没有要,但陆舟还是按照合同上的条款给了。

    “大概什么时候能到货?”

    “这个月肯定能到。”

    “那行,到时候你们负责安装不?”

    赵种树拍着胸脯打了包票:“这个您放心,我们厂里的技术员肯定会负责帮您装好!”

    点了点头,陆舟收起了手中的自己的那份合同,没在这里多做停留。

    因为下午学校那边还有点事情,于是他便婉拒了赵厂长一起吃个午饭的邀请,回头坐上了王鹏的汽车,朝着金陵大学的方向开去。

    ……

    今年过年过得早,研究生复试的时间安排的也早。

    受到数院秦院长的邀请,下午的研究生面试,陆舟也将作为面试官的一员,参与到研究生复试的环节中。

    在食堂打了碗烤肉拌饭,陆舟找了个僻静的位置匆匆解决了午饭,然后便起身前往了面试现场。

    当他抵达面试现场的时候,面试还剩十分钟开始。

    除了他之外,人基本上已经到齐了。

    秦院长和他打了个招呼,笑着邀请他坐在了自己的旁边。

    坐下来的陆舟一边喝着茶,一边和秦院士还有数院其它几个教授们闲聊了一会儿,时间没过多久便到了两点。

    墙上的挂钟,时针刚刚走到了二的位置。

    很快一位穿着黑色羽绒服,鼻梁上架着眼镜,发际线有点儿偏高的男同学走了进来。

    可能是因为看着显老的缘故,若不是他一进来按照惯例做了自我介绍,陆舟差点没把他当成迟到的面试官。

    显然,陆舟不是唯一一个产生这样想法的。

    已经四十多岁的杨春华教授翻了下简历,不相信似的瞅了他两眼。

    “94年的?看着不像啊。”

    这哥们儿也够不要脸,腼腆一笑:“可能我比较白,显年轻。”

    听到这句话,正在喝茶的陆舟,差点没被茶水给呛到。

    杨春华:“不,我的意思是你看着比较显老。”

    学生:“???”

    放下了手中的茶杯,陆舟看不下去了,轻咳了一声,安慰了一句道:“老点好,看着也像搞学术的。”

    有句话不就是这么说的吗?

    确认过眼神,是华科院的人。

    在看到他那高高的发际线时,冥冥之中陆舟就有这种感觉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这句安慰似乎并没有起到效果,那个学生看上去更抑郁了……

    很快,第一轮的面试结束,专家组交换了意见之后,给了个还算不错分数。

    紧接着,第二位面试的学生走了进来。

    依旧是惯例的自我介绍。

    再然后,最先开口的依然是那个杨春华教授。

    “小伙子谈对象了没?”

    那学生阳光地笑了笑:“还没呢,如果考上了,希望老师能给我介绍个。”

    陆舟:“还没找就别找了,搞学术不要老想着谈恋爱。”

    学生:“……”

    秦院长:“……”

    众面试官:“……”

    一轮面试结束了之后,几个面试官交换了意见。

    陆舟正准备说说自己的看法,不过就在这时,却是接到了杨旭的短信。

    【检测结果出来了!!!】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不过陆舟感觉检测出来的结果应该相当的惊人,于是他回复了一条【我这就过去】,然后便关掉了手机,看向其他几位面试官。

    “我突然有点事情,得离开一会儿。”

    秦院长笑着说:“没事,你先去忙吧。”

    陆舟也不矫情,点头说了声谢谢,便起身离开了教室。

    这时候,教室的外面。

    倚在走廊窗边,两个帮忙维持现场秩序的博后,站在那里吹着牛。

    正巧看到陆舟从教室里走了出来,两个人的话题立刻跑到了这位大佬的身上。

    “那是陆舟吧。”

    “好像是吧。”

    “怎么他也来当面试官了?”

    “不知道,可能是他带的学生比较多吧,不放心交给别人面试,自己就来了呗。”

    “我听说他一个人一年招了四个学硕?”

    “我听说是六个,而且据说还有两个博士呢。”

    “厉害了……这么多学生,忙得过来吗?”

    说这话的时候,那博后脸上一脸羡慕的表情。

    这种使唤科研狗的快乐,是身为科研狗的他们是体会不到的……

    或者说,他们体会到的只有痛苦的那部分。

    站他旁边的那个博后摇了摇头,“鬼晓得他忙不忙的过来。”

    比起给本科生们上课,带研究生稍微显得有利可图点,毕竟再怎么高端的课题,也有些很蠢的重复性工作得有人去做才行。

    相比起社会员工,学生无疑吃苦耐劳的多,而且不会抱怨工资和加班……至少当面不会抱怨。如此优质的高端劳动力,除了大学也没地方能找到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教授们还是很愿意带学生的。

    不过,就算是愿意带,一般而言普通的硕导一年也就带一个学硕而已。比较牛逼的教授也有一年带四个的,但也相当少见了。

    像陆舟这样数院这边招四个,化院那边招两个,加起来都得六个了,而且还都是学硕,实在比较罕见。

    就在两个博后正羡慕着的时候,教室的外面,一个扎着高马尾、带着很有学院气息的红黑格子围巾的女生,刚好踩着陆舟离开的鞋印,从楼梯口走了过来。

    在外面等了一会儿,听到里面叫到了自己的名字,韩梦琪深呼吸了一口气,食指捏着衣领轻轻整理了下,抬步走进了办公室里。

    她的简历很完美,不但因为在计算材料研究所实习过的原因,本科阶段就有科研经历,且发过si论文,更拿过栋梁特等奖学金。

    像他们这种保研面试的,其实也就是走走过场,只要不是问题特别大,基本上都是稳过的。

    按照惯例,在老师的要求下,她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

    紧接着,坐在她正对面的那个,看上去约莫四十多岁的女教授,开口问道。

    “你以后的人生规划是什么?”

    韩梦琪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我打算读完硕士之后去麻省理工读博,做两年博士后研究之后,留校任教。”

    这可以算是公式化的答案了,基本上每个面试者都是这么说的。

    虽然在教授们眼中看来,这种答案的槽点其实蛮多的就是了。

    例行的问题都问过了,剩下的就是聊家常了。

    看这小姑娘长得还挺俊俏的,杨春华教授便笑着问:“小姑娘有对象没啊?”

    不明白面试官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韩梦琪一脸懵逼道:“……还没。”

    倒不是没有人追求过她,只是她对那些无聊的男生没什么兴趣罢了。

    教室里唯二的另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教授继续问道:“有找对象的打算没?”

    韩梦琪:“暂时还没。”

    杨春华:“你报的导师是?”

    韩梦琪拘谨道:“陆教授……”

    听到是陆教授,两位大妈级的女教授立刻交头接耳了一下。

    虽然她们压低了自己的声音,但韩梦琪还是隐约听见了她们的对话。

    “果然是陆教授的学生啊。”

    “是啊是啊,我一猜也是的!”

    “没打算找对象,那应该符合他的要求吧。”

    “那就给她过了?”

    “给她过了吧。”

    韩梦琪:“……?”

    虽然复试通过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她总感觉哪里都怪怪的就是了。

第583章 不可能的材料() 
    金陵高等研究院。

    计算材料研究所。

    带着陆舟来到了实验室里,坐在电脑前调出了检测数据的杨旭,一脸感慨地说道。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陆舟暂且没有问不可思议在哪里,而是直入正题道:“那东西是什么材料?”

    “银,”杨旭深呼吸了一口气,“准确的说,是银和石墨烯!”

    “银和石墨烯?”看着杨旭,陆舟有些意外道:“就这个?”

    印象中,他似乎看过类似的论文。

    只不过因为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不多,一时间想不起来是在哪里看到的就是了。

    说实话,在听到只有这两种材料的时候,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小失望。虽然他也清楚就算是高等文明大概也不会在一根导线上堆砌成本,但也没想到居然会如此的普通。

    然而,杨旭却是无语地看了他一眼。

    “啥叫就这两个,已经很牛逼了好吗?”

    说着,仿佛是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键盘上敲下了几个按钮。

    很快,一张透射电镜图呈现在了屏幕中。

    只见在那图像上,黑色与灰色的斑块相间交错着,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交织出了一层整齐而细腻的纹理,将那条银色导线中纳米尺度下的秘密,完全揭示了出来。

    指着图像上的几个关键的区域,杨旭也就没多解释,继续开口道,“看这几个地方你就知道了。”

    俯身凑近了电脑屏幕,陆舟顺着他食指指向的方向看去。

    只见粒径在1…5nm之间、近似球形的银原子团,与横向尺寸相仿的单层石墨烯贴合在了一起。

    很快,陆舟的眉毛微微皱起。

    即便对金属材料研究不多,他也从中看出了其中的不寻常之处。

    这不是这么做好不好的问题。

    而是做不做的到的问题……

    以金属材料为基地制作石墨烯合金,必须让金属纳米颗粒与石墨烯之间做键结。

    目前能做到这点的,只有偏冷门的粉末冶金技术,然而即便是粉末冶金技术,也没办法将石墨烯与银纳米颗粒键结到如此完美的程度。

    毫不夸张的说,那根和头发一样纤细的银丝,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见陆舟没有说话,杨旭用感慨的语气继续说道。

    “粉末冶金比较前沿,也比较冷门,这块我了解的不多。但以3D打印技术为例的话,最好的金属粉差不多也就一万目左右,换算下差不多是13微米级别。一些纳米陶瓷材料用到的粉末可能更细一点,但也在微米级别。”

    “虽然有的实验室也能做到20nm及以下的超微粉磨……但这种粉末几乎是没办法在正常环境下保存,更别说用来和石墨烯碎屑做键结了。”

    不只是制备难度大,筛选难度大,保存的难度更大。

    金属粉末的目数越高,粒径越小,便越容易氧化,而且极其容易发生团聚现象。

    唯一看上去可行的两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么在冶炼的同时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将其分散,要么便是在生成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