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在完成了对霍尔推进单元的组装以及相关的测试之后,他心中所有的疑虑都随之消散了。

    不敢相信,仅仅只是基于常识做出的论断。

    而科技的发展,本身便是对过往常识的颠覆的过程。

    陆舟相信,在看到了那惊人的一幕之后,他们自然会理解自己当时所产生的震撼。

    甚至,不需要多费口舌去说明。

    面对着那位袁总工程师的质疑,陆舟耸了耸肩,没什么表情变化地说道。

    “只要我能证明,这套电推进系统能将50吨的荷载送上近地轨道就好了吧。”

    袁院士不气反笑说。

    “你要是真能做到,我就把这保温杯给吃下去。”

    “那就不必了,”陆舟笑了笑,叹了口气说,“凡是对我说过这句话的人,没一个兑现过自己的诺言。”

    眼看着会议的话题已经跑到了保温杯上,主持会议的李局长顿时一脸头疼地咳嗽了一声,打圆场道。

    “大家友好讨论……今天主要是公布标书,具体采用哪种技术路线,还是得看各位的投标材料。而我们科工局这边,也会航天局等其他部门进行研究,参考各单位的报价和技术参数,选出一个合适的方案来。”

    其实李局长也很为难。

    电推进系统虽然好,但出于情理上,他还是更倾向于选择航天集团的化学火箭发射方案。

    这并非是出于对新技术的排斥,而仅仅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

    毕竟,航天向来都是和国防挂钩的,国家之所以肯在火箭上花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升的不仅仅是航天实力本身,更能够强化国家的战略打击能力。

    电推进系统再强,受到工质质量极限的影响,推力终究还是比不上化学引擎。即便在较长的距离尺度上拥有更大的优势,但弹道导弹是用不上这种优势的。

    更何况,他们也不可能把可控聚变装置放在导弹上扔出去。

    可控聚变小型化技术重要不假,但电推进技术是否同样重要?

    或许未来是,但现在未必就是……

    看到李局长脸上的表情,陆舟大致变猜到,科工局多半是不舍得在电推进技术上投钱了,只是碍于自己的面子不方便表态。

    其实陆舟也不是很在意其他人是否看好自己的研究,但奈何钱在意啊……

    这可是上百亿的经费啊……

    就算没有把几年的积蓄拿去换成东亚电力的股票,这也不是陆舟靠自己就能负担的起的。

    该怎么办?

    站在台上思忖了片刻,陆舟忽然心中一动,抬头看向了那位满脸笑容的袁院士,开口说道。

    “这样吧。”

    “既然你这么自信,笃定我做不到的话,我们就打个赌好了。”

    。

第691章 竞争对手() 
招标大会结束了。

    在陆舟之后,又有不少和国防单位有着密切合作的研究所和航天企业在ppt上展示了自己的技术,虽然其中也有不少比陆舟拿出来的那张ppt上表述更夸张的概念图,但大家似乎都没什么吐槽的愿意了。

    就这样,在这诡异的气氛中,招标大会走向了尾声。

    会议结束之后,陆舟回到了酒店,洗了个澡之后,照着前段时间收集到的名片依次打了个电话,最后才将电话打给了学姐,将他在招标大会上和袁院士的赌约说了一下。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并不是和袁院士的赌约,毕竟和一个总工程师打赌也没什么意思,就算他赢了航天集团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取而代之的是,这是一份带有对赌性质的口头协议。

    即,关于近地轨道50吨荷载投送的招标方案,将以“成品”代替投标文件进行竞标。或者换句话说,便是谁先证明自己拥有将50吨荷载投送到近地轨道的能力,谁就能在报价不超出对方太多的情况下中标该项目。

    而这笔经费,大概会在90…120亿rb之间。

    虽然只是口头上的协议,但得到了科工局领导和航天集团一把手的承认,而且被写进了会议笔录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算是具备一定的执行效力。

    毕竟抛开当着这么多同行的面立下的赌约不谈,如果星空科技的电推进系统真的能够做到ppt上所展示的那般先进,科工局那边也没有不为这项技术买单的理由。

    而且无论谁从这场竞赛中胜出,招标方都是不亏的。

    当然,对于星空科技而言,面对航天集团这种航天巨头,参与到这场竞赛的压力还是不小的。在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已经基本研发完毕的情况下,如果他们狠下心去搞,未必不能提前把还在蓝图上的长征九号提前造出来。

    不过虽说如此,陆舟还是有不少胜算的。

    现在霍尔推进单元和可控聚变装置小型化的技术已经完成,航天飞机的设计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只要经费能够跟的上,他相信小艾的表现和那些好不容易买到的工业设备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然而……

    在他将事情的始末和学姐讲完了之后,还是免不了被数落了一顿。

    “这种事情你怎么都不提前和我说一下?”

    陆舟叹了口气说:“当时在会议现场又不能打电话,连通讯设备都上交了,我就是想通知你一声,也得有法子和你说吧?”

    坐在办公椅上,陈玉珊一脸头疼地说道:“你的决定太草率了……你知道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星空科技虽然发展前景很不错,但作为专注于研发领域的企业,和航天集团这种巨无霸相比,还是逊色了几分。尤其是在航天领域,这场竞赛完全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进行较量。

    抛开技术储备和工业产能不谈,单就说发射经验而言,航天集团就足以将星空科技给比下去了。

    否则为什么这个所谓的“对赌协议”一出来,其它企业基本上都放弃了对这个项目的投标?而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到了像是登月舱、宇航员生命维持设备等等项目的竞标上?

    因为在近地轨道投送能力上,没有任何企业有信心战胜“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更没半点信心战胜“长9”。

    这便是老牌航天集团的底气!

    食指在椅子的扶手上轻轻敲了敲,陆舟听完了学姐的抱怨之后,表情没什么变化地继续说道:“但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是正常竞标的话,我们除非将报价压的很低,否则很难赢过他们。”

    其实不用说很难了,而是根本没什么希望。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航天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都不相信他能做到。

    并且最关键的是,科工局对他这套电推进系统的兴趣,明显不到对小型可控聚变装置的兴趣的十分之一……

    叹了口气,陈玉珊忍不住扶额道:“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这次竞标,如果你一定要造这个航天飞机的话……我们也可以先从一些小的发射任务积累经验,然后再考虑参与到这种项目中。”

    站在一名eo的角度,这是最合适的做法。

    一个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的项目,完全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

    而事实上,能够孵化出小型可控聚变堆这种逆天的玩意儿,他们本身已经不算亏了。

    等海军装备研究所那边完成了可控聚变装置上舰技术的改良,大把的军工企业都会为他们手中的技术买单。国防专利的收入虽然有限,但把前期投入的研究经费给赚回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不过,陈玉珊的担心却在另外一方面。

    在听完了陆舟自信的解释之后,她叹了口气,头疼地扶额道:“哪家银行会给这种项目批七八十亿的贷款!除非你打算减持东亚电力的股份,否则根本凑不出来这么多钱。”

    “嗯……钱的事情其实我已经解决了,这个你倒是不用担心。”

    “我就说嘛,没有钱——等等,什么?”一瞬间回过神来,陈玉珊愣住了大概两三秒,用不敢相信地语气追问道,“解,解决了?”

    “嗯,”陆舟点了下头,“阿狸集团愿意出一部分……以投资的形式。”

    虽然接受了这笔投资意味着在项目完成之后,阿狸那边在收回投资成本的同时,将以一定的比例分享科工局那边结算的经费,但陆舟本身也不是很在意能够在这个发射项目中能够赚取多少利润,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毕竟,相比起地球之外更广阔的世界而言,这张飞往月球的门票钱,连蝇头小利都算不上。

    电话那头沉默了大概半分钟。

    隔了好一会儿,才蹦出来一句话。

    “他们疯了吗……”

    “也许吧,”陆舟耸了耸肩,用开玩笑地语气说道,“但我觉得他们对我们赢得这场‘赌局’似乎还是挺有信心的,所以我觉得你也可以对我更有信心一点。”

    其实亏倒是不可能亏的,退一万步就算星空科技输掉了这场赌约,他们也不至于亏得很惨。

    毕竟早在年初国家公布的三项航天产业扶植政策中,便对航天领域的投资进行了规定。在航天项目上投入的资金,是能够在其它业务上享有同等额度营业额的税务减免的。

    见陆舟依然没有改变想法的打算,陈玉珊也不再劝了,叹了口气说。

    “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劝你了。总之,我会尽可能帮你节省成本……在不影响项目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支持你的项目一直走下去。”

    陆舟笑着点了下头。

    “嗯,拜托你了。”

第692章 你们还缺人吗?() 
招标大会结束后的次日。

    同样是那个大礼堂。

    站在大礼堂的正前方,陆舟用洪亮而平稳的声音,为哈工大的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计算材料学的讲座。

    “……计算材料学的优势在于我们能够通过计算避免许多不必要去触碰的错误,并且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直觉,用更理性的视界去发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以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为例,我将简单地阐述泛函分析等数学理论在计算材料学领域的应用……”

    台下黑压压的一片,肩膀挨着肩膀,甚至还有人坐在了地上。

    在听闻这场报告会的消息之后,不只是哈工大和附近大学的学生们,甚至是一些已经毕业多年,在附近研究所就职的从事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员,也都赶来了这里。

    为了维持现场的秩序,哈工大这边几乎把半个保卫处的人都拖过来了。虽然这场报告会给这里的老师添了不少麻烦的样子,但看邹院士脸上的表情,还是相当的开心的。

    为了回应他们的这份热情,陆舟也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投入到了这场讲座之中。

    关于他今天所讲述的内容,也就是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在计算材料学领域与表面化学领域都曾经引发过相当程度的轰动,而他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德国化学学会授予的霍夫曼奖章,以及几名诺贝尔奖得主的联合提名。

    无论是这套理论本身,还是他在报告会中阐述的数学方法,对于一名从事材料学研究或者应用数学研究的学者而言,都是相当具有启发意义的。

    因此,坐在礼堂内听着的人,也都听的很认真。

    不管能不能听得懂,重要的地方一定会做上笔记。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授。

    无论是化院的,还是来凑热闹的数院的……

    讲座从上午十点一直开到了下午一点。

    原定于十二点半结束的讲座延时了半个小时,不过中途却只有不到十个人离席。

    随着讲座结束,整个礼堂顷刻间被雷鸣般的掌声填满,几乎要将整个屋顶掀翻过去。

    看着台下的师生们,陆舟笑着点头致谢,随后便往台下走去。

    讲了一上午,不只是听的人饿得不行了,在台上讲的人也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跟随着接待人员的脚步,陆舟从礼堂移步到了学校的食堂。

    在顶楼的教职工用餐区,学校这边为他准备了一桌宴席。

    “陆教授啊,这一杯我替哈工大的学子敬你!感谢您为我们哈工大的学子们,带来的这场精彩的讲座!”

    “邹院士客气了,”和邹院士碰了下杯,陆舟谦虚地笑了笑,继续说道,“不知道下午是否方便带我参观一下您的实验室?”

    “哦,我差点给忘了,”干掉了杯子里的酒放下,邹院士一拍脑袋,呵呵笑了笑说,“这事儿好说,陆教授对我的研究这么感兴趣,我当然是热烈欢迎!等这午饭吃完了,我就带您过去!”

    陆舟笑着说道:“谢谢,您太客气了。”

    酒足饭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