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茅山诡谈-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一步赐福的是下边左手的“象手“(gajahasta)。这种“旗子“手势由手指下垂抚摸象鼻构成,在此指向从无知的侏儒背上翘起的左脚。这一象征手势能使信徒解脱摩耶的苦难。
在其他许多有意思的细节中,有一颗饰在此神宝冠上的骷髅,还有一弯新月,象征着湿婆分阶段出没于宇宙,即使隐藏时也一直在那里。在他那夹杂着死者骨灰的发髻中,湿婆承接了从天而降的恒河——一尊恒河女神微像立于他右侧头发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鱼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罗。这种象征性是无穷无尽的,对于湿婆教信徒来说,这尊圣像在阐释这位跳着舞创造和毁灭宇宙的怜悯与力量。
湿婆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在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睛。这一只眼睛能发出消灭宇宙间所有东西的神火,在古印度的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记载,湿婆曾经用由第三只眼睛发出的神火毁灭三座在太空中的巨型城堡。在每一个宇宙期之末,湿婆就会张开他第三只眼睛,宇宙中所有天神和人畜都会被他的神火毁灭。除了能够发出神火的眼睛之外,湿婆还有其他类型的武器,那就是一柄叫“比那卡“的三叉戟和一把叫“阿贾伽瓦“的弓。关于后两者的记载并不多,通常只知道“比那卡“是闪电的象征,意味着湿婆是风暴之神。
在印度神话中,神只的寿命虽比凡人长久,但终究也有生老病死。诸神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不休,后来更与阿修罗有激烈的争执,梵天为了调停这场争执,就与阿修罗和诸神一起相议,决定同心协力去搅拌大海,就可以令大海出现长生不老的灵药——苏摩,后来诸神和阿修罗都成功令乳海(因大海已被搅拌成乳海)出现苏摩,但在接近尾声的时候,负责捆绑着宇宙最高山峰——须弥山去搅拌大海的巨蛇婆苏吉却忍受不了剧痛,口中喷出有如海量的毒汁,毒汁溅到地上汇聚成江河,流入大海,毒害三界众生。诸神在无计可施之下就决定找大神湿婆帮忙,湿婆不忍让众生受苦,只好硬生生地将毒汁吞进口中,毒性剧烈的汁液流经湿婆的咽喉,把湿婆的脖子烧成青黑色,因此,湿婆又被印度人称为“尼拉坎陀“,意即青颈。
湿婆的第一任妻子是萨蒂,萨蒂因为不满其父达刹对湿婆班加罗尔的巨大神像雕塑湿婆冥想的神韵
班加罗尔的巨大神像雕塑湿婆冥想的神韵
的侮辱而投火自尽,湿婆得悉自己的妻子为了达刹羞辱他而自杀,就心如刀割,伤痛欲绝的湿婆于是杀死其丈人达刹,将之斩首,并纵火焚烧天界,于火中跳舞,打算毁灭世界。毗湿奴为了保护世界,于是施展法术与湿婆斗法,并将萨蒂的遗体切割成五十块,散落于三界之中,此时梵天亦出面为之讲和,湿婆觉得心灰意冷,决定入喜玛拉雅山中隐居,与世隔绝。萨蒂死后转生成喜玛拉雅山之女雪山神女(有一种传说认为,湿婆的正妻是三女神组合中的提毗,而萨蒂(sati)与雪山神女(parvati)是提毗的四种化身中的两个。另两个化身份别是难近母和时母)。
雪山神女付出无数的努力,终于让因失去前妻萨蒂而心灰意冷的湿婆回心转意与她再婚。过了百年之久,而雪山神女在这漫长的期间内替湿婆生下了一个儿子群主,另一个儿子是室建陀。
第625章 百步回魂阵(20)()
湿婆的妻子是象征印度最伟大的圣河恒河的恒河女神,相貌端严,一面三眼四臂,身穿白色的纱丽,头戴宝冠,一手持莲花,一手持水壶,端坐在象征河水的鳄鱼和莲花之上。
在《梨俱吠陀》之中,恒河的名字只被提到了两次,但是在史书时期,恒河女神逐渐成为极其重要的女神。传说恒河水是宇宙的外壳,被毗湿奴神的侏儒化身的脚捅破时,从宇宙之外流入三界的。经书中说恒河是雪山之王帕尔瓦塔茹阿佳的女儿,因此她是湿婆神的妻子帕尔瓦蒂女神的姐妹。
恒河来到人间是在印度非常著名的神话。阿由提亚的国王萨嘎尔是一位没有子嗣的大君,因此他长时期的苦修,并打动了湿婆神,获得了拥有六万个儿子的祝福。当这六万个儿子长大成人后,萨嘎尔大君决心举行马祭,此祭祀可以让人获得如天帝般战无不胜的地位。天帝因陀罗惧怕大君举行祭祀成功后谋夺自己的帝位,于是偷走了马祭所用的马。因陀罗将马带到了更下界的世界,把马放到了正在禅定的大圣人卡皮腊(数论派的祖师)的旁边,然后离开。六万王子寻遍了整个地球也未找到马,于是挖了一个洞来到了地下世界。他们发现了马就在圣人卡皮腊的旁边,于是他们认定圣人就是偷马之人,他们开始殴打处在禅定中的圣人。这一暴行激怒了圣人,他用神通之火将六万王子都烧成了灰烬。
四处漫游的圣人那茹阿达告诉了萨嘎尔大君王子被焚之事。大君祈祷圣人卡皮腊原谅自己的儿子,所以圣人建议他将恒河引到地球上来,如果他的儿子被恒河之水冲洗到便能复活,也能洁净所有的罪过。于是大君将王位传给唯一一位存活的儿子,自己来到森林苦修,但因为他不久就死亡了,因此没有成功的请到恒河降临。他的儿子就将自己王位再传至下一代王子达利普。达利普王子虽然有两位妻子,但没有儿子。他祈祷湿婆神的祝福,获得了一位儿子,名叫巴给依茹阿特。巴给依茹阿特的相貌非常丑陋,但是当他成年后,遇到一位圣人给了他祝福,变得非常的英俊。他向各位天神举行了各种苦行,虔诚地祈祷了极长的时间。最后湿婆大神和恒河女神都被他感动了,决定来到人间。但是巴给依茹阿特害怕恒河的冲击力会撞坏地球。
伟大的湿婆神决定用自己的头接住恒河,以减轻河水对地球的冲击。恒河分为了三个部分降临了,她落在端坐在喜马拉雅山的湿婆神的发髻之中,然后湿婆神允许其中一部分流向了人间。巴给依茹阿特吹起了毗湿奴大神赐给他的海螺,将恒河引向大海,再从大海引入到地下世界,六万王子都因恒河的洗涤而复活了。
当恒河流向人间和地下时,天界的众生也祈求梵天将恒河带到天堂,他们也需要恒河水来净化自己的罪过。为此梵天答应他们将恒河的一部分也留在天界。因此恒河在天上被称曼达克丽,在人间被称为恒河,在地下被称为巴给依茹阿缇。
恒河在圣典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往世书宣称,无论是见到,触摸到,还是念颂到恒河的名字都能够洗净自己的罪过。在恒河中沐浴的人,能获得至高的祝福。不仅是在圣河里沐浴能生到天界,而且死后将头发,骨头等留在恒河之中,也能生入天界。恒河流经的地域也被认为是圣地。
直到现在,在恒河旁边进行火葬都被印度人认为是最吉利的,他们将烧后的遗骨扔入圣河,认为这样能帮助亡者带去解脱。恒河水被印度人视为极度神圣,任何印度教徒如果手中有握着恒河水,就不敢说谎话,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湿婆与雪山神女早在几万年前已经结下了一段情缘。当时的雪山神女是大梵天之子达刹的女儿萨蒂,萨蒂与湿婆的生活本来是安稳无忧的,但后来,却发生了一件事打破了他们美好的生活。话说萨蒂的父亲…达刹有一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筵席,差不多整个宇宙的神只都被邀请过来,但唯独是不邀请湿婆,萨蒂对此很不满,她亲自到场与其父亲理论,可是招来众神只对湿婆的侮辱。萨蒂对此感到伤心欲绝,她十分自责,认为是自己令湿婆蒙羞,所以就投入火堆中**。湿婆得悉自己的妻子为了他而自杀,就心如刀割,决定于喜玛拉雅山中隐修,与世隔绝。时过一万年,死去的萨蒂转世成雪山神女,由于上世因缘,所以今世的雪山神女还依然深爱着湿婆,可是湿婆却已成为一个无欲无求的苦行者,对于雪山神女的爱无动于衷。雪山神女在无计可施之下只好向爱神伽摩求救。一天,深爱着湿婆的雪山神女依例到喜玛拉雅山上礼敬他,这时爱神伽摩手持甘蔗,蜜蜂和蝴蝶做的弓,搭上用鲜花做簇的箭枝,向湿婆的心脏射出,中箭后的湿婆对于面前的雪山神女顿时心起爱慕之感,正当大功告成的时候,湿婆发现原来是爱神伽摩在搞事,想令他摆脱苦行,重堕爱欲之中,就大发雷霆。额头上第三只眼睛突然张开,发出可以毁灭宇宙间一切的神火,把爱神伽摩烧成灰烬,可是爱神伽摩却未因此而死亡,只是他以后都要做一个无形无貌的神只,故此,爱神伽摩被印度人称为“无形“。
“喂!赵焱晨你说什么呢?!!”张文浩愣了一愣,连忙拍了一下赵焱晨的肩膀。
赵焱晨楞了一下,随即回过神来,他推了一把张文浩,背起雷明杰说道:“快!我知道怎么出去了!背上田真跟我走!!!”
张文浩和胖子都愣住了,不过也立刻反应过来,张文浩给了胖子一个眼神,胖子背起田真,几个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第626章 鬼影迷雾、劫后余生(上)()
几个人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赵焱晨也没有说什么,背着雷明杰直接就冲进了圆光术之中。张文浩和胖子背着田真紧随其后。
张文浩也没拦着,他知道赵焱晨肯定有自己的打算,而这时候赵焱晨是绝对不可能把几个人带上黄泉路的。
果不其然,几个人进入圆光术之中也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跟着赵焱晨七拐八拐的竟然找到了一条向下的阶梯!
“呦呵!赵焱晨,你是咋找到这地方的?!”胖子看了一眼这向下的阶梯,疑惑不解的问道。
“十八罗汉。”赵焱晨吐出四个字,随后背着雷明杰下了阶梯。
张文浩有点蒙圈,这跟十八罗汉又扯上什么关系了?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据佛经记载,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后来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发展成十八罗汉。关于十八罗汉后来补上的两位罗汉,说法不一。
一说是著《法住记》的庆友和尚与译经和尚玄奘。前蜀张玄和五代僧人画家贯休分别画了十八罗汉图,宋代时,苏东坡分别为上述的画赋诗题赞。认为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七尊罗汉是“庆友尊者”,也就是《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尊罗汉是“宾头罗尊者”(为第一尊罗汉的异名。)一说是伽叶与布袋和尚。清朝皇帝乾隆则定十七罗汉为降龙罗汉(即伽叶尊者),十八罗汉为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在民间工艺品的十八罗汉,多为降龙罗汉、伏虎罗汉。生龙活虎,造像形象生动。
释迦牟尼身边十六个修行者。是佛经中提到最多的一组罗汉。佛涅槃后,曾令******阿罗汉永住间,济度众生。
现存最早记载所有十六罗汉名字的汉译佛典是《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由唐代高僧玄奘所译,难提密多罗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庆友”,十六罗汉即宾度罗跋惰、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里迦、伐罗弗多罗、戊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十六尊者。
由于十六罗汉的生平资料很少,自《法住记》译出以后,十六罗汉受到佛教徒的普通崇奉,其造像也逐渐流行起来,但是《法住记》中并没有对十六罗汉的的相貌进行具体描述,造像者根据佛教常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进行艺术夸张,塑造出了清奇古怪的罗汉形象。关于十六罗汉的图像,最早的是《宣和画谱》的记载,后梁张僧繇画有一幅十六罗汉像;关于十六罗汉的雕刻,最早的是杭州烟霞洞吴越国吴延爽发愿造的十六罗汉圆雕坐像。此外,苏州用直保圣寺、山东长清灵严寺保存有北宋塑造的罗汉像。
全员画像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六罗汉乃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日本镰仓光明寺也有十八罗汉像,据考证系南宋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