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茅山诡谈-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知道,地球大气层的热量是相对平衡的,单纯的局部的气候巨变是不存在的,它必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当研究们了解到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大陆,原来也是温暖湿润温的气候的时候,更加肯定了上述判断。

    与南极的气候巨变遥相呼应,是一场“与地质运动无关”的全球气候剧烈改变,骤然的降温使北极地区变成了今天的冻原吗?还是这欧亚大陆的最北端,原来位于北温带,在一场“地质巨变”中向北极滑行了近2000英里(3218。688公里),被封冻在今天的位置呢?

    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都表明——当时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剧变!而与北极对应的南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温暖的南极洲冻成了一个死寂的世界。

    这场巨变发生在1。1万年前。人们鉴定了北极那些冻死的巨兽之后,给出了这个答案。

    折叠假说

    面对北极那场远古的浩劫,当时所有的地质学理论都无能为力了。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地质学家哈普古德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地球的岩石外壳漂浮在地幔岩浆上,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整体大角度滑转。就象有的桔子——皮能相对瓤转动一样。

    这个滑转的驱动力,是南北两极冰川随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不对称,随着漫长岁月的冰雪堆积聚,不断加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造成岩石圈在地幔岩浆上的大角度滑转,直到达成新的平衡。

    其结果,势必造成全球气候的巨变。原来的两极移出南北极圈,冰川全面崩解融化,吸收了大量的大气热能,导致全球降温,同时海平面上升,近海低地被淹;而对应的一部分温带移入南北两极,气温骤降,整片陆地被冻僵;同时,部分赤道地区进入温带,相对应的温带进入热带……还有如影随形的地震、海啸等等,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这个假说提出后,学术界一片哑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因为事实摆在那里,没有再合理的解释了;也没人率先出来赞同,因为这个学说太破格、太超出人的常识了,在这里竟然达成了科学与历史传说的吻合!

    就在此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打破了这个僵局。他写信给哈普古德教授,赞扬了他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而且,这位严谨的物理学大师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你是对的。”

第701章 莫斯科惊魂(53)()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海域,以及在巴哈马群岛、佛罗里达半岛等附近海底,都接连发现过轰动全世界的奇迹。

    1967年的一天,美国一飞行员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低空飞行时,突然发现在水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次年,美国一考察队在安德罗斯岛附近海下发现了一座古代寺庙遗址,长30米、宽25米,呈长方形;在比米尼岛附近海下5米处发现了一座平坦的经过加工的岩石大平台。考察队从而断定,在遥远的过去,巴哈马群岛一带的海底曾是一座用岩石修筑的大陆城市。有些科学家还在大西洋底的好几个地方发现了岩石建筑物,其中有防御工事、墙壁、船坞和道路。这些海底建筑物的排列和形状,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非常一致。科学家根据种种发现加以推测,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大西洲(国)———亚特兰蒂斯,可能就沉没在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底。

    1968年的一天,在巴哈马群岛的比米尼岛附近的大西洋上,几名潜水员发现一条用巨石铺设的大路躺在海底。这是一条用长方形和多边形的平面石头砌成的大道,石头的大小和厚度不一,但排列整齐,轮廓鲜明。

    20世纪70年代初,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了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800米深的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12000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导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

    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

    1974年,前苏联的一只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下拍摄了8张照片那是一座宏大的古代人工建筑!

    1979年,美国和法国的一些科学家使用十分先进的仪器,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底发现了金字塔!塔底边长约300米,高约200米,塔尖离洋面仅100米,比埃及的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两个巨大的洞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底流过。

    1985年,两位挪威水手在魔鬼三角海区之下发现了一座古城。在他俩拍摄的照片上,有平原、纵横的大路和街道、圆顶房屋、角斗场、寺院、河床……。他俩说:绝对不要怀疑,我们发现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图描绘的一模一样!遗撼的是,百慕大的海底金字塔是用仪器在海面上探测到的,迄今还没有一位科学家能确证它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人工建筑物,苏联人拍下来的海底古建筑遗址照片,目前也没有人可以证实它就是大西国的遗址。近年来,在古巴近海和陆地,考古界接连有惊人的大发现。海面科考船声纳扫描的结果更令船上所有的人感到震惊,海底这些白色的巨石方阵排列得非常整齐,整个图像看起来就是一座被海水突然吞没的城市废墟,方圆足足有16平方公里!按合同负责为古巴勘测领海的加拿大“资深数字化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保罗·温威格说:“我们现在发现的是一个谜,一个异常难解的谜!大自然肯定不会在海底摆出如此有规则的巨石方阵,但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好下结论。”温威格的一位同伴透露说,他们在该海域内发现了8座类似巨型金字塔样的建筑,这8座金字塔在整个废墟上按轴线分列,分布得十分有规律。至于其它的巨石阵,现在可以隐隐约约区分出“城市广场”、“大厦”和“公共设施”之类的东西。

    罗伯特·布拉什是个飞机驾驶员,同时,他又是一个酷爱海底考古的人。1967年,他曾飞越过百慕大地区巴哈马群岛中的安德罗斯岛和比米尼岛。在飞行途中,他发现在水面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灰色物体,它的几何图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识到这是人类的建筑物,于是他拍下了不少照片。过不多久,他把这些照片送到了法国人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手里。后者原籍为俄国,是专门研究海底摄影的大学者,他发明了许多摄影器材,其中有电子闪光灯。

    布拉什的照片引起了勒彼科夫的极大兴趣,但没有使他感到过分的吃惊,因为他自己从飞机上也看到同一海域里有一个约400米长的长方形的东西,另外,他还见到有一些笔直的线条以及圆形和形状规则的物体。勒彼科夫带着布拉什的照片找到了在迈阿密科学博物馆工作的朋友曼森·瓦伦丁。曼森·瓦伦丁曾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同时他又是研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美洲文化的专家。他看到照片后,毫不犹豫地当即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奔赴现场考察。探险队乘一架水上飞机在安德罗斯岛海域上空来回盘旋搜寻。

    在巴哈马群岛的大礁带,水并不太深,因此水面下隐藏的东西比较容易看清。探测队的队员们果然找到了罗伯特·布拉什照片上的那个物体:一道30厘米厚的“墙”,周围积满了泥沙,看上去是一座长30米、宽25米的建筑物的地基。为了仔细观察这道“墙”,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把自己设计的一个航行器交给了一支专门的小组使用。对比米尼岛写过一部材料十分丰富的著作的皮埃尔·卡纳克把这个航行器称做为“m114e”,这是一架名副其实的潜水飞机,配备有广角镜自动摄影机。有了这样的装备,探索工作才能够真正顺利地进行了。探测工作持续了好几个月,不少著名人士参加了这项工作,其中有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和法国潜水员雅克·马约尔。

    探测队在1968年9月2日出发。队员们发现水底有一片宽阔的由扁平的、长方形或多边形石块铺成的石板地面,这个地面上的石块每条边有5米长,厚度从50厘米到150厘米之间不等,估计每块石头有25吨重。整个石板地面长70米,宽10米。皮埃尔·卡纳克说,这地面似乎是由“大块大块的齐整的岩石用一种类似水泥般的东西胶合起来的”。后来,人们给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物起了个名字:“比米尼大墙”。比米尼大墙

    比米尼大墙

    迪米特里·勒彼科夫发表于《另一个世界》杂志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谈到1968年9月发现的大墙时写道:“这道墙的正面十分挺拔,墙上面的石块砌得十分平整,使整个建筑牢固平稳。”

    “石块的内侧有一些痕迹,据考证那是工具凿琢留下的。考古学家们吃惊地看到,这么多年来,这些墙竟顶住了海浪的侵蚀和飓风暴雨的袭击。“随后,一支新的探测小组又发现上层石块是盖在4根柱子上的。从此,考古学家们再也没有怀疑的余地了,他们发现的肯定是人的建筑物。”

    后来,人们又进行了多次探测,证实了原先的设想。1971年,探测者们在东墙脚下开了一些洞,发现下面还有一层石块,是由6公分的水泥浇砌于第一层岩石下。然而,人类使用水泥的历史才有多少年?!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这可能是一个我们还不知道的高度文明社会留下的遗迹。

第702章 莫斯科惊魂(54)() 
1968年以来,人们不断地在比米尼岛一带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码头、倒塌的城墙、门洞……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模样,与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和蒂林特巨石城墙十分相像。

    今天虽然已经无法考证这些东西始于何年,但是根据一些长在这些建筑上的红树根的化石,表明它们至少已经有12000年的历史。这些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气势雄伟,石砌的街道宽阔平坦,路面由一些长方形或正多边形的石块排列成各种图案。

    1967年,美国的“阿吕米诺”号潜水艇在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群岛沿岸执行任务时,曾发现一条海底马路。“阿吕米诺”号装上两个特殊的轮子之后,就能像汽车奔驰在平坦的马路上一样前进。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摄了8张海底照片。从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除了腐烂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脉、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阶梯……这些照片足以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过。

    同时,美、法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区的西部海域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据测量,它的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100米。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古老。所有这一切均表明,曾经有过一个古代大陆以及文明社会被埋葬在大洋底下。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12000年前,难道人类文明就如此发达了吗?

    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学者和探索者们经常提到一个名词,即亚特兰蒂斯。

    的确,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石块很可能是亚特兰蒂斯的遗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亚特兰蒂斯的文明该是多么发达。现在,生物学家、人种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考古学家都告诉我们:从亚速尔群岛到百慕大岛,人们在大西洋的这部分海底发现有大片大片的陆地深深地埋在水下,可是这些陆地昔日是露出水面的土地。

    折叠失落的大西洲文明

    沿着北纬30°线寻觅,我们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于“悲惨的一昼夜”间沉没******中的“亚特兰蒂斯”大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西洲”。

    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位于大西洋中心附近。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亚特兰蒂斯大陆,大陆上有宫殿和奉祝守护神波塞冬(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的壮丽神殿,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壮观。

    首都波赛多尼亚的四周,建有双层环状陆地和三层环状运河。在两处环状陆地上,还有冷泉和温泉。除此之外,大陆上还建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等。

    这就是希腊共和国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名著《克里特阿斯》和《提迈奥斯》中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斯景象。从此之后,这座理想之都,成为众人心目中永世向往的神圣乐土。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国学者史考特·艾利欧德指出,亚特兰蒂斯在当时已经到达人类文明的巅峰期。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神话,柏拉图只不过借它比喻雅典社会的价值观,但不少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希望找到,还它一个真面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