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唐-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俶眼眸中掠过一丝喜色。李辅国如此姿态,无疑说明了他的投靠。在这个他争夺皇储的关键时刻,李辅国作为宫中总管、皇帝身边的当红近臣的投靠,意义重大。

    至少,李辅国的投靠,对于李俶掌握宫中动向和获得皇帝诸多信息,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

    “李省监,父皇召孔晟进宫?”

    李辅国嗯了一声:“陛下发了一通火,发落了鱼朝恩,又派杂家出宫传孔晟进宫,至于陛下的意图,杂家不敢妄自揣度,还请殿下谅解。”

    “那么,孔晟何在?”李俶凝声道。

    李辅国苦笑一声:“长安候不顾杂家劝阻,路过李嗣业府上,非要去吊唁,杂家就先回宫来向陛下禀报了。”

    孔晟去吊唁李嗣业?李俶的长眉抖动了一下,却是默然挥了挥手:“李省监请自便”

    李辅国向李俶拱手,然后匆忙进了殿。

    麟德殿中,李亨独自一人凝立在皇台上,梁柱的帷幕之后一道黑影一闪而逝,李辅国快步上前,拜倒在丹墀下面:“陛下,长安候孔晟在进宫路上,临时去李嗣业府上吊唁,不久就到”

    李亨嘴角一抽:“相州兵败,数万官军儿郎命丧黄泉,就连李嗣业这种当世勇将都死在阵前,折损了朕之膀臂。国之忠臣战死沙场,可这满朝文武之中,却只有一个孔晟去吊唁李嗣业,让朕甚是心寒……”

    “这些人,就知道在朕面前呱噪朕不用见他们,就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无非是群起而讨伐,将兵败的责任推给郭子仪这些人,然后落井下石,企图浑水摸鱼吧。”

    李亨冰冷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久久回荡着,李辅国大惊,皇帝的态度较方才有了本质的变化,他有心要出殿去通知李俶一声,却又不敢妄动。

    这个时候,鱼朝恩毕恭毕敬地走进殿来,面向皇帝拜了下去:“陛下,奴婢已经将陛下诏命传达给楚王等一干大臣,请满朝文武去含元殿候命。”

    李亨微微点头,淡淡道:“鱼朝恩,你退下吧。”

    鱼朝恩不敢迟疑,立即拜了一拜,然后倒退着离开了麟德殿。

    李辅国在一侧听了心头更是震惊。皇帝为什么又传诏命,让满朝文武改去含元殿呢?反正不过是议事,麟德殿正好,何必多此一举?皇帝此举究竟是什么意思?

    到了这个时候,李辅国突然意识到,原本认为对皇帝心思了若指掌的自己,如今在揣摩皇帝心思的时候竟然一头雾水了……面前的皇帝,貌似疲惫羸弱,其实深不可测

    李亨回头扫了李辅国一眼,目光沉凝。

    李辅国慌不迭地垂首拜了下去,不敢正视皇帝隐隐有些咄咄逼人的威严目光。

    李亨突然轻笑一声:“辅国,你是跟随朕多年的老人了,自朕当年为太子时就在朕的身边,这些年,也是苦了你了。对于你,对于当年那些与朕共患难的侍卫、太监、宫女,朕其实一日不曾忘记。”

    李亨的声音竟然有些感慨。

    李辅国却是听得毛骨悚然,诚惶诚恐地躬身下拜,他摸不准皇帝突然提起这茬,究竟是要做什么。如果是单纯的回忆和感慨往事倒也罢了,就怕……

    李亨自顾说着过往。他当太子时的境遇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反正他****处在惴惴不安的状态中,虽然名义上是大唐储君,但手中却无一丝权力,更时时刻刻要担心会触怒皇帝而被废除。

    从被推上政治前台的那一刻起,李亨就被显而易见的政治威胁所包围。威胁首先来自宰相李林甫,后来又是杨国忠等,各种威胁各种陷阱各种构陷一直包围着李亨,两次大案,两次婚变,接踵而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与自身个人安危直接相关,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创伤,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人未至中年,竟然头生华发。

    直到安禄山叛军进攻长安,祸及天下,李隆基仓皇逃离长安,这才给李亨带来了机会。悲凉太子的命运,由此否极泰来。

    在李亨为太子的艰难岁月中,有不少人为他牺牲。而活下来的,如今也不多了。李辅国算是其中一个。

    李亨凝望着眼前诚惶诚恐的李辅国,眼眸中的一丝不忍渐渐敛去,他突然轻笑一声道:“辅国,你择机召集当初的东宫老人,送进宫来,朕有重赏。”

    :

376。第376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5)() 
第三百七十五章谁是最后的赢家5

    李辅国如释重负,浑身出了一身冷汗。

    他从皇帝意味深长的话里察觉出了一丝不妙的迹象,皇帝突然怀旧,隐隐有将他驱逐出宫安排他养老的意思。

    李辅国拜伏下去,痛哭流涕道:“陛下,奴婢遵命当日东宫宫女、侍卫以及属员干吏,尚有不少人健在,奴婢改日一定召集这些老人,进宫来拜见陛下”

    李亨摆了摆手,嗯了一声道:“然。辅国,告诉他们,朕无一日不在想念他们,他们当年对朕的维护之心,与朕同甘共苦,朕铭记在心”

    “奴婢等为陛下尽忠,是本分……”李辅国的情绪也有些激动起来。

    李亨笑了笑:“好了,你也退下去吧。朕要一个人静一静,好好想一想。”

    李辅国不敢迟疑,立即起身退出了殿去。

    孔晟缓步从宫道上走来。

    麟德殿外的群臣正要改去含元殿,见到孔晟,都暗自吃了一惊。孔晟与朝臣的关系并不好,与大多数人并无交往,所以也没有人过来跟孔晟打招呼,孔晟就面不改色地径自进殿,自有禁军武士迎他入内。

    李俶凝望着孔晟进殿的飘逸背影,神色微有阴沉。

    皇帝竟然要先见孔晟,这让李俶心里非常愤怒。

    孔晟进殿不久,皇帝就离开麟德殿移驾含元殿,命等候群臣自李俶以下悉数进殿面君。

    李亨昂首站在皇台上,望着秩序井然进殿归班站好向自己山呼万岁请安的满朝百官,深沉的目光从楚王李俶的身上一扫而过。

    孔晟作为长安候,在这殿中,阶其实并不高。他的身前,是一群宗室亲王、国公和一二的高官,以至于皇帝要从朝臣站立的队伍行列中寻找他的存在,都有些吃力。

    皇帝竟然走下了丹墀。这在李亨登基称帝以来,是绝无仅有的一件事。

    李亨站在群臣之前,与李俶等人的距离更近。群臣目瞪口呆,心内波澜丛生。

    李亨环视众人,淡淡道:“相州兵败,数万官军殒命,朕闻报,心痛如绞,倍感沉重。关于此战,诸位爱卿有何话说?”

    一如往常,李俶不会率先发言,只有他安排的马前卒站出来摇旗呐喊。李亨说完,就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了李俶的铁杆心腹礼部尚李揆。

    六部尚中,至少有五位站在李俶这一边。但真正要说无所顾忌与李俶共同进退的,却也只有李揆。

    但出乎李亨意外的是,首先发言的不是李揆,而是杜鸿渐。

    杜鸿渐虽然也倾向于李俶,但却远远称不上是铁杆拥趸。但杜鸿渐却是主张打压武将的文臣中坚,此番郭子仪等人兵败,让杜鸿渐看到了文臣再次崛起的机会。

    因为平叛,武将的地位空前高涨。而随着累立战功,郭子仪这些名将的声望权势日渐膨胀,这引起了包括杜鸿渐在内的大多数文臣的各种忌惮。

    因此,杜鸿渐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了。

    “陛下,臣看了兵部通报,九路大军围攻区区一个相州城,整整三十万兵马,却被史思明的十余万人一击而溃,折损军卒五万余人,损失粮草辎重数十万石,让人痛心”

    “兵败之责,悉数在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难辞其咎,臣以为,必须要严惩这数人,以正朝廷威严法度。”

    杜鸿渐这么开了头,李揆等人自然就不甘落后了,先后站出来义正辞严地批判郭子仪等人,将这些当世名将骂成了一滩烂泥,有的甚至情绪激动地要求皇帝尽快将郭子仪等人缉拿归案,交大理寺问罪。

    一群朝臣叽叽歪歪,围着皇帝呱噪,整个麟德殿人声鼎沸,竟然陷入了混乱状态。

    孔晟暗暗摇头,心道李亨这个皇帝其实也不好当,以一人之头脑心智面对成百上千朝臣和各自派系利益的进攻,能保持清醒者、能乾纲独断者,绝对是有大智慧和大城府的人。

    孔晟凝望着神色从容的皇帝,他清晰地看到皇帝面上一闪而逝的那种压抑的愤怒、无奈的悲哀和瞬间的慌乱表情。

    难怪孔晟什么时候见到皇帝,都看到他非常疲倦的样子。当皇帝当到李亨这个份上,其实有些生不如死的味道了。

    这就可以理解李亨为什么坐而思变了。

    他本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但为了捍卫自己的无上皇权,为了改变这种让自己生不如死的状态,不得不硬起心肠来,哪怕是对自己的儿子。

    咳咳咳

    皇帝突然干咳起来,众臣不由闭上了嘴。这是最起码的礼仪了,皇帝都不舒服了,你们还在咋咋呼呼,岂不是冒犯皇威吗?

    李亨轻叹一声,转身走向皇台,他登上丹墀的脚步非常沉重。不久,他转过身来,坐下,挥挥手高声道:“长安候孔晟”

    孔晟分开人群,走了出来,拜了下去:“臣孔晟,拜见陛下”

    李亨苦笑一声:“对于相州兵败,孔晟,你有何见解?”

    “陛下,臣不敢妄言评论。但臣有几句话说。”孔晟缓缓起身,朗声道:“相州兵败,其实再一次验证了古语说的骄兵必败的道理。兵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与官军轻敌密不可分。臣在事先有兵败之预测,就是基于此。可惜臣之建言,无人理会。”

    “胜负乃兵家常事。相州兵败,并不意味着叛军会再次起势,也并不意味着郭子仪等人的功绩才干被一笔抹杀陛下,臣以为,朝廷可速速下诏命官军退守河南修整过冬,待来年开春再重整旗鼓可一举将叛军歼灭在河东河北”

    李俶皱眉冷笑着反驳道:“长安候,按照你的意思,郭子仪这些兵败之将,根本不需要为相州兵败承担一丝一毫的罪责了?”

    李俶不待孔晟回话,径自面向皇帝慨然道:“父皇,儿臣以为,必须严惩郭子仪李光弼诸人,否则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大唐律法”

    李俶这番话一出口,刚才叫嚷着的群臣顿时又鼓噪起来,纷纷附和开口,殿中再次乱成了一锅粥。

    孔晟摇头苦笑不语,默默退到了一旁,任由这些情绪激动的朝臣跟皇帝直接博弈着,他知道这其实是楚王李俶的一种逼宫手段,在这种朝会上,节奏完全被李俶把持,皇帝有心也无力控制局面。

    孔晟抬头望向了皇帝。

    皇帝嘴角在轻轻的抽动,他身后的李辅国正在与李俶交换着叵测的眼神。

    孔晟心道:都到了这个份上了,皇帝难道还不能下最后的决断吗?既然你这么优柔寡断,老子就算是有心帮你也无能为力。

    孔晟有些失望地垂下头去。

    却听丹墀之上传来砰地一声,声响震动全殿。朝臣吃了一惊,都纷纷闭住了嘴。

    皇帝愤怒地手击案几,铁青着脸霍然起身来扬手指着众人,一字一顿咆哮道:“你们嚷嚷什么?你们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看看这朝堂,看看你们这些食朕之俸禄的满朝文武大臣,你们自己像个什么样子?”

    皇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失态发怒过。他一向以柔弱无力示人,面对群臣的“围攻”,多数时候只能摇头叹息,如今却暴走了。

    无数朝臣愕然。

    李俶的眉宇间掠过一抹奇色,他默默地抬头望向了皇帝,然后率先跪拜了下去:“父皇请息怒”

    一干朝臣赶紧呼啦啦跪倒了一地,山呼万岁不止。

    李亨黑着脸望向了孔晟,他阴沉的目光与孔晟交汇,从孔晟眼眸中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李亨便冷笑起来,浑身陡然爆发起铺天盖地的威势:“不要再争了。郭子仪等人固然有过,但还不至于一棒子打死。至于他们这些人如何处置,容后再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安抚善后,抚恤所有阵亡将士,以安军心。”

    “传朕的旨意:李嗣业,植操沉厚,秉心忠烈,怀干时之勇略,有戡难之远谋。久仕边陲,备经任使。自凶渠构乱,中夏不宁,持感激之诚,总骁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壮节可嘉,将谋于百胜;忠诚未遂,空恨于九原……谥号忠勇,交礼部策议,追封武威郡王。长安候,你代朕走上一趟,去李嗣业府上宣诏吧。”

    皇帝最终还是拿出了几分魄力。虽然对郭子仪等人的处置还留了一道活口,没有直接跟李俶这些人决裂,但在李嗣业的问题上却坚定不移。

    孔晟躬身下去:“臣领旨”

    虽然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