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熬鹰航空业-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好,先把正事儿做了之后,你再说其他的。反正航母舰载机的事还是要上心的,我个人对航母还是相当的期待,没有自己的航母我始终不甘心啊,你是没有体会到过我上次在美国航母上参观时的经历,那种感觉”

    航母吗?这事的确要看天意、看国力,上一位面共和国不也有了航母吗。不仅改造了前苏联的,同样还自己制造了这种级大国才玩儿的起的东西。

    在上一位面,到最后这位老人家最后都没有看到共和国的航母服役,这也算是一大遗憾,在16号交接服役的前一年去世,这不得不说是这位95岁老人一生的遗憾。

    但这个时候,杨辉却思考着现在刘副主席如此重视西南科工在航母舰载机上的展,又联想起上一位面共和国航母的展历史,先在建国后的七十年代就开始考虑过在一款两到三万吨的航母,当时还从法国搞到了埃塞克斯级的部分图纸数据,甚至从刚刚建交关系看似不错的日本那里也搞到了一些二战中的日本航母图纸。

    不过最后这些努力却都在八十年代下马,因为国家的经济太困难才不得不以失败告终,之后就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那时候也是刘副主席在任,这才考虑并咨询了西班牙巴赞造船厂提供的两万吨航母方案,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现在想来,这刘司令恐怕在这个时候也是在考虑航母的事了,上一位面考虑到没有合适的轻型舰载机最后西班牙巴赞提供的方案不了了之,但这以位面的西南科工若是把jf…17做出来,那巴赞提供的航母方案恐怕就有些看点了。

    要说西班牙提供的那套方案,实际上就是可以看成法国战后建造的第一款克莱蒙梭级航母的翻版,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很多民船技术来制造,这在当时共和国这样的穷人看来,其实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所以,杨辉就怕到时候海军或者高层忍不住就把那西班牙整出来的坑爹货给继续下去,那时候才就是真的把自己给坑了进去,先不说这条航母适不适合共和国,就说到时候共和国在96年台海危机之后,美国还会让西班牙把航母建造完并交付给共和国?

    这种事可不是没可能,而是一定会有可能,没看到上一位面毛子从法国订购的西北风最后就给跪了吗,强入毛子那么刚烈动不动就要射导弹的家伙,在加上高卢鸡这一流氓,最后都没能抵挡住美帝的压力,不得不把这事儿给黄了。

    就共和国加上西班牙这样的体量,搞得还是可以弹射固定翼舰载机的航母,美帝不跳脚才怪,到时候要求把项目一停,你还真就拿他没办法,搞不好几年之后,这东西就得要被便宜给了三哥,那才是

    所以,在杨辉现在看来,搞舰载机确实很有潜力,但就怕西南科工把舰载机做出来之后,把海军也框了进去,到时候即便别人不会说什么,杨辉自己也要后悔死。

    基于这种情况,航母舰载机项目还需要多方考虑一番,如何能够借鸡生

    蛋培养了西南科工的舰载机研制能力的同时,还不会把自己人坑了进去,或者说最好的一种结果是共和国确实能够在2ooo年之前搞到一艘可以使用的航母。(。)

第五百七十七章:顺道也看看() 
第二天,整个jf…17的飞就算完成,项目也正式进入到试飞阶段,若是在整个试飞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的话,那jf…17的定型生产阶段就会来的更快,说不定9o年就能有小批量的生产型号。 说‘

    这一点也是整个jf…17项目的诱人之处,先在现在看来几乎就不可能会再有什么技术问题了,毕竟都是西南科工玩儿的烂熟于心的技术,要是这项目再出大的问题,那才是真的是怪了。

    杨辉这时候倒是陪着现在的军副主席一起,到了的歼18项目科研组,也算是顺便看一下现在的研制进度。jf…17再好,对共和国来说恐怕也不是最适合的菜,现在军队方面最关心的肯定还是歼18,这一点杨辉知道、西南科工也知道。

    这次就仅仅是两个人一起,直接就来到了整个西南科工保密程度最高的设计研中心,走进科研大楼只感觉到一种静悄悄,没有一丝的喧嚣,但空气中也夹杂着紧张的味道。

    “这就是我们的科研中心,18号的前期科研工作就在这里面展开,整个项目现在进入到了系统打样后期,正在对管路、线缆进行初步设计,预计翻过年之后的3月左右就可进入到下一个科研阶段。”

    带着刘副主席边往里面走,杨辉在一路上也进行着各种解说,先对项目的研制阶段进行介绍是免不了。‘

    而在杨辉解说了第一段之后,刘副主席就想起了什么东西,颇有些好奇地询问着这次西南科工在研制18号中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到诺斯罗普撤出项目后的各种技术问题上,就比如:

    “我记得你们之前还反应过18号的中机身结构设计有困难,那么现在是解决问题了吗?”

    又是提到了中机身的结构问题,对于这一点,杨辉肯定还是知道一些,不用专业技术人员也能说上两句:“这个现在是已经解决了,我们在诺斯罗普撤出项目之后。又6续邀请了洪都参与项目中,中机身的结构设计就有他们的功劳,结构设计问题在9月份的时候就全部解决,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结构打样设计。”

    而说到结构打样设计。其实就是根据气动设计出来的数据,分析整个机身的气动作用点,有根据的进行主要受力部件结构设计分析,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材料方案,以及整机重量估算。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它几乎决定了整个飞机在机械部分的性能优秀、设计合理与否,若是这方面出了问题,在后期现了再想改进几乎就是相当于重新设计,也就由不得西南科工在这期间不慎重行事。

    “问题真的解决了吗?你说这话可是要负责的,要是后面查出了问题我可就拿你要说法。‘”

    要自己来担责任吗?这种事杨辉不管如何都是躲不掉的,与其推三阻四,还不如就这样干脆一些。

    在这18的结构打样设计中,杨辉也是亲自审核过,这些都是采用专门的结构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力学分析,最后才拿出的设计方案。不敢说万无一失,但肯定是比传统的分析、计算方法要靠谱。

    “这是自然,我这个总经理不就是干这行的嘛!我相信这些技术人员的能力,也相信这些耗费巨资打造的现代化设计方式,在计算机的辅助之下不仅效率能做到大幅度提高,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说话间,这就来到了设计科室最密集的区域,时不时有相关人员从这个科室到那科室中去进行技术沟通,同时还能看到项目组几个人围在一起进行技术方案讨论。

    这也没有贸然走进科室中打扰,在刘副主席的要求下。直接往总设计师的办公室走过去,要说这里面对技术进度最了解的绝对不是杨辉,也不是各个科室的技术人员,而应该是这个时候的总设计师系统。

    “18的总设计师和17总设计师是同一届的同学。同年被分配到我们这里参与工作,两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总师型人才,于总师推荐他们两位分别主持现在的两个项目,现在两人都做得很不错。”

    杨辉这个时候也要适当的给这两总师都说上两句好话,就是要抓住机会在军副主席这里说说好话,以后再要有这样的机会可就是相当之难得。再有几年共和国最高荣誉工程院就要建立了,西南科工还是要抓紧机会争一争,搞不好也能有个院士的名额,以后在和东北那边正面遇到的时候,也就不会矮人一头。

    倒是现在的刘副主席还不知道国家又要在中科院之外成立中工院,也不知道杨辉是在打这个主意,听过了杨辉的介绍之后,也是感到非常满意,特别是这同届校友同时在同一个单位担任两个最重要项目总师这种事,那绝对是换成谁都要侧目的。

    “这倒是挺不错,这样人才就是要充分利用起来,给他们挥空间。我看17号就很不错了,不过我想现在这位就该有些压力了,18号可是在进度上落后了挺多的。”

    话说到这里之时,杨辉也是有些尴尬,和17号怎么能和18号去比,两款飞机立项的时间就不一样,所采用的新技术占比程度也不同,要是18号能够赶上17号的进度才怪。

    倒是从后面突然传来了反驳之声,而杨辉一听也就知道了这是谁:“话可不是这样说的,17号和18号是完全不能比的,他们从立项到现在的飞用了两年时间,这还是因为有之前大量技术积累的结果。不过我们的18号进度也不差,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而已,已经完成了之前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做完的进度,再有三个月就要进入到全机布置协调阶段,到时候就能看到整机快成型。”

    能说出这话的不是别人,肯定是这次18号工程的总设计师才行,而算起来能够这么年轻气盛的,恐怕也只有那位比杨辉还要年轻几岁的副总设计师:历云。

    “哦,这位小同志是?”

    有些看不懂这西南科工的怪胎了,怎么都是一个比一个年轻,而且一个比一让人看不懂。

    “我叫历云,这次18号的副总设计师,负责整机的数字式电传飞控和玻璃化航电座舱设计。”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这位年轻人,这才不得不叹服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哦,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副总师很不错啊。我这次是从帝都来看你们18号项目组的,主要是来看看你们有什么要求、需要些什么,我就是来给你们一线科研人员做后勤的,有要求就提出来好了。”

    一脸笑眯眯的刘副主席是从建国初期过来的,那时

    候跟着聂帅负责国防工业的研,不免也学到了老帅那一代的风格,给一线科研人员做后勤,在现在都当上军副主席之后依然没改,脱口就说出来了。(。)

第五百七十八章:歪楼了() 
本是一句随口而出的话,杨辉这个时候也没有指望真的能够再向上面要到一些支持,毕竟这个时候国家也不是什么太有钱的土豪,现在能够支持1o、18两个项目同时实施,这本身就是达到了极限。‘

    不过,这历云也不知道是太年轻不知道这些,或者是知道但故意装作不知道,反正就是在这个时候真的就提出了要求,这可就真的是有些给根竹竿儿就往上爬的典型。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现在还确实是需要一些支持,这关系到以后18号能不能快形成战斗力,甚至往大了说它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飞行员训练成本,从而保持部队的作战能力,所以现在我们还需要国家的支持。”

    这话出来之后,别说刘副主席了,就连杨辉也搞不懂这历云是在打什么主意,大幅度降低飞机员训练成本的技术能够有什么东西,这貌似让人有些搞不懂啊。

    不过搞不懂不要紧,有人比杨辉更加搞不懂,也更加对这项目感兴趣。在国家军费被大笔削减的当下,能够有一种大幅度降低飞行员训练成本的技术出现,这肯定对刘副主席这位负责军队常务的领导有莫大的吸引力。

    好奇的样子表现在脸上,体现在嘴上就是:“那你说说吧,我倒是想听听你有什么好想法,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飞行训练成本的好东西,我非常好奇。 ‘”

    果然是上钩了,历云心里也是有着一些小小的欣喜之情,要是能够把这项目争取下来,以后自己就不用担心没有事儿做了,毕竟这可是一项长期性的大项目,搞好了以后还能推广开来到其它的机型上面,这可是国内没有开的荒地啊。

    这就开始一本正经的介绍:“要降低飞行员的训练成本,先要确定想从飞机全寿命飞行周期上来降低是很困难了,要想做到大幅度的降低就必须在飞行员的训练问题上另辟蹊径,而地面飞行模拟系统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要研出这样的一套系统,从18号的科研资金中出钱肯定是不行的,它只能是单**项,单独拨款。”

    这也算是相当的牛逼了。这家伙居然想要搞地面飞行模拟系统,需知这东西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没有足够先进的电子工业,做出来的东西就完全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要光说地面飞行模拟系统,这东西几乎可以算是和飞机同步出身的。远在二战之前就有了地面的飞行模拟器,不过那种东西也说不上有多大的必要。  ‘

    一来是那个时候的飞行员训练成本、飞机使用成本都很低。在三代机之前,飞机的使用、训练成本都还没有高到一架飞机全寿命使用成本达到十位数的恐怖范畴,再加上那时候的电子工业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