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熬鹰航空业-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楚了这些风云变幻的局势,杨辉感慨万千:“那么按照张司令这话,未来几年之内,我们所要面临的情况将会更加复杂,海峡对面采购了幻影2000…5,南朝鲜、泰国发展舰队航母,日本发展两栖登陆舰和AV…8B+。周边国家和地区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大力发展国防,那么我们的海军航母项目也有眉目了吗?现在的舰载版闪电正在紧张地研制当中,一旦有需要,我们中航西南也能够把侧板闪电升级成电传+涡扇12的最新版本。”

    反正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了,既然这蝴蝶翅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杨辉干脆就不想那么多,以现在中航西南的技术水平,大不了就是卯足劲儿开干就是了,这都它丫的谁怕谁啊!

    面对杨辉的这种态度,恐怕不管是谁都要头疼很久,但说实在的,海军还真就有些看不起这闪电舰载机。

    使劲地摇头,而且又是一脸地不满意:“这就算了吧!虽然我们周围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航母,但经过军队有关单位论证之后得出结论,我们需要建造的是一艘排水量大概能达到5万吨左右的大型航母,大概是中途岛号这样的大家伙才够用,两万多吨的航母对我们来说还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没有太多的意义,我们也就不需要闪电这种小飞机。”

    把闪电丝毫不放在眼里,这就是大国风范,即便是在此之前不曾拥有过航空母舰的大国也同样如此,这是命中注定的。

    随后,刘副主席也说了两句:“没错,经过我们论证了之后,觉得第一艘航母必须要有5万吨,这大致要和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排水量相当。我们一开始也打听了乌克兰的那艘瓦良格号航母,不过他们并没有要出售的打算,而我们想了想之后也觉得滑跃航母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在我们的技术路线是弹射航母,那也就放弃了。”

    听听,连上一位面共和国第一艘航母老瓦都选择了放弃,看来这次是注定是要搞一个大新闻了。

    但杨辉可以想到的是,即便是没有把老瓦拉回来,恐怕老瓦的设计建造资料还是没有放过,甚至连乌里扬诺夫应该也没有漏网,老瓦同样是一艘五万吨左右的航母,除了滑跃的舰首之外,其它的地方还是很值得借鉴。(。)

第七百八十章:差强人意() 


    既然国内是打算直接上马五万吨的大型航母,那么就现在整个九十年代的时间段来说,想必是没有太大的可能开工建造航母。

    一方面是各种子系统的研制还没有完成定型,另外一方面在于国家还是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阶段,因此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批准上马航母工程。当然,主要和这个时候国内一直奉行的韬光养晦政策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国家不打算在最近这段时间之内上马航母,其实对于杨辉或者对于中航西南来说都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歼18依旧是海空联合研制的重点,一款相当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项目,这一点不会因为苏…27来华有任何的改变,毕竟这时候的苏30完全还没有引起共和**方的注意,那苏30所谓的多用途对地攻击平台,相比起歼18,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一众大佬之所以要前来中航西南,当然是要围绕着歼18为主的重点,这个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这其中就包括了为歼18准备的多型弹药。

    而空军对此则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因为在他们看来,对地攻击能力更多的就是为空军量身定做,海军有多少时间要用到这东西?

    “我们不说其它的,这次一起前来中航西南就是为了看歼18项目的进度,飞机都要首飞了,那么配套的机载武器开发,你们应该也都很清楚吧?”

    而说起机载武器的开发,这下就引来所有人的注意,海军同样也不列外,虽然鹰击18导弹的研制是海军直接关注的一个重点项目,其优先程度和歼18甚至可以算是一个级别,所以海军非常清楚鹰击18的进度,但他们同样也有对地攻击的时候啊!就比如对岛屿上的重点军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以后建造了航母之后,海军还有可能的对海外展开攻击之类的,这些都需要海军有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

    张司令原本半靠在沙发的身体也坐了起来,眼神的变化过程,也充分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后才开口说着:“对,我们现在就需要知道之前说的低成本精确制导炸弹的研制进度到底如何,之前要求的低阻炸弹,军队方面也都花了好几百万研制出来,现在你们的滑翔制导组件大概又都是什么情况,研发是不是顺利?”

    说道底,军队关注的还是低成本的精确制导弹药,更加高级的激光制导炸弹好像就被刻意的忘记了一般,而这就真是太让人失望了。但军队能够把关注重点放到卫星制导弹药上,而非是打击精度在现在看起来更高的激光制导弹药,还是证明了军队都是识货的,能看出什么弹药才代表着未来。

    既然军队识货,又嚷嚷着要查看现在的卫星制导炸弹进度,那就拿出来好了:“关于制导炸弹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全部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在去年我们就生产出了卫星制导组件,将其安装到低阻教练弹上进行了武器投放试验,无动力滑翔的航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而且由于我们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弹药可以实现防区外发射的功能,在高空投放的情况下,滑翔距离最远达能到36KM。”

    能够达到20KM的滑翔距离,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再要想增加滑行的距离,这就需要给安装上助推火箭部分,但这种加装了助推火箭的卫星制导滑翔飞行炸弹,真的还好意思叫做炸弹?

    有了动力装置、飞行过程可控并且还有可动的翼面,这不就变成了导弹么?但你还别说,这种设计确实也有存在,至少上一位面的美国佬就这样干了,人家不仅是做了,而已还敢依旧说那是制导炸弹,论无耻和腹黑程度,都已经和共和国研制的垂直发精确制导火箭炮神鹰400有的一比。

    话又说回来,虽然现在这枚炸弹确实证明了卫星定位和惯性导航相结合,是可以作为精确制导弹药的一种低成本制导方案,但杨辉心里则是非常地清楚,他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公布第一批弹药的测试精度。

    几乎是黑着脸公布了消息:“但由于我们在技术上的各种原因,首先是因为在研制的时候没有我们自己的导航卫星,炸弹使用的是我们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GP卫星民用接收机,而GP的民用版在精度上受到美**队的限制,最终才导致了弹的炸的误差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数据。在共计四枚用作测试的炸弹中,距离弹点中心最远达到了26米。所以,这次的测试数据并不好看。”

    半径26米,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误差已经接近之前杨辉所承诺的误差数据15米的一倍,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的国际主流水平中,美帝都已经可以做到在8000米的高空,将908千克重的MK…84炸弹的命中精度控制到60米,所以这次中航西南搞出来的滑翔制炸弹,在首批测试中确实不怎么样,或许它不该用“精确”这个词,而是应该用“准确”来形容才更规范。

    而这次杨辉其实都还没有说完,不仅仅是因为这次的制导信号采用了GP的民用版那么简单,之所以这次炸弹在打击测试中并不准确,还有些原因则在于国内在电子技术上的落后所导致,需要知道的就是,整个弹药的制导组件里面最重要的核心不仅仅是卫星导航信号的接收。

    更加重要的一点,用于炸弹飞行姿态控制的弹载计算机(姿态控制单元)还并不能达到标准,首先,这次使用的弹载计算机技术还用的是之前为了研制十号、十八号两款飞机时,在研制机载计算机的时候顺带突破的一些技术集中整合,是典型的八十年代技术产品。

    而这套弹载计算机在要求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国内只能提供在速度上低于上一位面美国在九十年代为杰拉姆研制的弹载计算机,为了照顾计算机的性能,也就只能采用相对简单的弹道计算方案,这就是最后分析出来弹道精度不佳的原因。

    再加上国内在陀螺仪方面的发展也同样落后于美国,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这种样子,说它是精确制导弹药,但精度确实很感人,但你要说他不是制导弹药,但26米的高空炸弹投放精度又确实要比自由落体强大太多,所以现在这种局面也是非常的纠结。(。)

第七百八十一章:受制于人的悲哀() 


    “最大散布精度为26米,这数据确实不太理想,但考虑到我们这并非是最终定型的样弹,在进过了后续的改进之后精度肯定还有再提高的可能,只要精度能进入到20米以内,这种低成本的精确制导弹药都还可以接受。况且,你们创新的将卫星定位和惯性制导技术相结合,研制新的炸弹制导方式,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即便是现在实用化了卫星定位技术的美国、俄罗斯两家,他们现在也没有这技术。”

    刘副主席这个时候倒是看到了另外的一方面,正如这话里说的那样,中航西南首先完成了卫星定位+惯性制导方式的实用化,这一点在本位面是不需要被质疑的。

    即便是美军,其首先研制并投入测试的卫星定位+惯性制导炸弹GBU…36,那也是到了94年才由诺斯罗普公司生产了一款名为GBU…36的该类型炸弹,并投放样弹测试,而这还并非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杰拉姆,只是美国空军让诺斯罗普制造的一批专供B…2使用的卫星制导炸弹,它仅仅只生产了一小批,随后订单便投到了更加优秀的杰拉姆炸弹采购上,所以民生不显。

    但不管是GBU…36也好,杰拉姆也罢,他们都没有这次中航西南研制的卫星制导弹药早,所以这次也算是拨得了头筹,继脉动生产线之后,终于又有了能走到美帝前面去的机会,但若是不能解决弹药精度的问题,被美帝倒过来反杀、爆菊之类的,大都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去年完成测试之后,杨辉也并没有大肆地宣扬这个项目的发展进度。

    但不宣扬进度却并不表明这次的卫星制导滑翔炸弹项目就像之前预计中的数据那样,26米的散布精度确实不能算精确制导炸弹的范围,但杨辉知道卫星制导炸弹的潜力,未来2000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它的精度完全可进入10米的范围之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卫星制导炸弹将是国际主流。

    回应着刘副主席的好意,这就是:“之前在我们的测试中,弹药精度最多只能达到的26米,但我们分析了具体情况之后已经对症下药,全新升级之后的新一代卫星制导炸弹预计是可以达到之前所承诺的15米之内,我们给这次新改进之后的卫星制导炸弹取名为“雷石”,按照之前低阻炸弹的重量划分,我们的雷石也有三款不同级别的炸弹,可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整个卫星制导炸弹项目都是贵飞这边做的,也没有让军队投资过一分钱到里面,自然这种给炸弹取名的事情就不用军队费心思了,杨辉顺口剽窃而来的“雷石”也是非常给力的名字,听过的人都无不对此拍手称好。

    军队的大老粗没有太大的创造力,但基本的审美倾向还是有的:“我看这个名字就不错,寓意着这款炸弹有风雷之力,携开山裂石之威,正好合上了这款炸弹的研发定位,以后军队采购这款炸弹也该继续叫雷石。不过,我想现在这里所有人都想要知道的不是这炸弹的名字来源,更多的应该还是想要知道这款炸弹的改进方案,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对吧?”

    手头没有相关的资料,但这并不妨碍杨辉即兴发挥,要想给众人讲解一下雷石炸弹的改进方案,其实已经是非简单了。

    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杨辉首先需要让人明白问题都出在了哪里,把锅都推给GP去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GP也确是这问题的元凶,要说背锅什么的当然不至于,但要说让它一力担下所有的问题,这倒是很有必要。

    细细数来,其实也就只有两个大反向而已:“第一,在我们之前测试中,对炸弹精度影响最大的其实并非是炸弹本身,它更多的则是受到了我们使用的GP信号精度有关,我们能得到的仅仅只是GP的民用信号,而美国对GP民用信号采用降低/A码定位选择可用方式,以此来人为的降低了公开给民用设备使用的卫星定位精度,而这就是我们这次的炸弹在精度上不行的根本原因。”

    而一说到GP的时候,那整个室内都是满满地羡慕之色,实在是这东西的用处太多了,特别是现在中航西南又在GP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代表精确制导炸弹未来发展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