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熬鹰航空业-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航西南在项目中不管动力系统的问题,这个可以理解,直接就明确地选择了做一个辅助的角色,这倒是和之前做MP…75的时候那种顶头打主力的要求有了很大的不同。
不过,这时候的德国人也巴不得由他们来主持这种百吨级大型飞机整机研制项目,至少德国在二战之后已经很久没能再有机会研制大飞机了,虽然之前多多少少有些直升机、涡浆小飞机的项目,但和这次最大起飞重量120吨的飞机比起来,那实在就是不值一提啊!
几乎是涨红了脸,那也是异常激动地说到:“好,我们也觉得为了项目的安全顺利完成,基于现在这种特殊国际环境下,项目确实应该由我们来做主导,只是吧!既然我们双方是合作项目,那么有些重点技术的攻关,恐怕就还需要你们这边多支持一些,主要是我们的人力方面有些不太够。”
听到这话的杨辉心里也是憋不住想笑,还以为这德国人会一直把这个逼给装下去,不想到没两三句就暴露出了实质性的问题:尼玛,研制100吨以上的大型飞机,这就需要雄厚的技术积累,MM公司现在的技术绝对还不够,要是没有中航西南在一旁倾力打辅助,他们也就很难搞定设计。
如此,中航西南在这时候就要当仁不让地站出来:“这是当然,除了这飞机的机身承力隔框由我们这边设计之外,诸如这机翼的设计我们也包了吧!其它的你们能够搞定吗?”
这次的中运最有技术挑战的大概也就是这飞机机翼设计了,首先是飞机要求的超零界翼技术,这东西德国没有,但这在安70原版上面就已经是标配,因而这东西就只能是共和国来操劳一番了。
又考虑到这次的新中运飞行距离堪比战略运输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本来就比涡浆发动机更加费油一些,加上飞机的动力足够,给设计一对复合材料制造的翼梢小翼即时髦又实用,这东西可以有。
其次,整个机翼设计中现在最有挑战性大概就要数全新研制,并且还需要展开技术攻关的外吹襟翼增升技术。
但很不好意思的是,这东西也德国佬同样也很难完成设计,而放在中航西南就显得简单很多了,这技术说白了也不过就是动力增升的其中一种方案而已,按照金琴科总师简历中明确写到的是带队攻克了安72飞机的上表面动力吹气增升技术,而这东西很不巧就是当年和Y…15竞争的Y…14飞机所使用的动力增升方案。
现在要说中德之间谁能够完成Y…15上首次使用的外吹襟翼技术,那也就非中航西南的金琴科总师莫属,毕竟这位当年能够完成上表面吹气增升,那么肯定对外吹襟翼也有研究。
“金琴科总师,这机翼设计中现在最重要的外吹襟翼增升技术,你应该也是有过研究的,对吧?”
听到总公司这边都在给自己安排任务了,虽然说起来这项目和客机的关系不大,但也并不妨碍金琴科对这技术展开研究,就他本人现在手中的新舟600项目而言,技术难度实在是太过于小儿科,简直是没有任何的挑战,现在接下这外吹襟翼增升项目也算能够有东西来消磨消磨时间。
自信地点了点头:“行,这外吹襟翼增升技术的攻关我就接下了,共和国的科研基础我也大致是比较熟悉了,可以保证在一年半之内完成攻关,这东西我当年其实也有很多的研究,其实你们现在的这个新中运方案,其实倒有点像之前我们安东诺夫设计局时代苏联当局没有通过的安77运输机设计,那款飞机使用的就是外吹襟翼增升,所以这技术现在对我来说应该没什么难度了。”
这话一出口,简直就是折煞了这里的一众技术人员,原本大家认为难如登天的技术,对人家金琴科来说就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东西,这人比人得死啊!
倒是杨辉心里面破也有一些感慨,这还真是得到一块宝贝啊:“现在好了,机翼的设计我们接下了,其它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这话问过了之后还真别说,德国佬也是各种问题不断,很快就又来了新的问题。
“说起来嘛!我们确实还有一些地方会需要你们的技术支援,就比如这个飞机的中央翼盒设计。在大型军用运输机上面,中央翼盒受力非常复杂,当年美国的…141运输机就因为这方面的设计余量没留够,直接导致了飞机机翼从中央翼盒处断裂,这方面我们肯定不能马虎,到时候同样也需要你们再支持一下。”
说完这话之后的德国佬那叫做一个心塞啊!想我大德国当年造飞机的时候,这华夏共和国压根儿就还是一个战乱当中的半殖民地国家,而现在德国的航空工业却落魄如斯,真是愧对列祖列宗啊!
“我看这样吧,这次的项目确实是由你们德国方面主导设计,设计队伍也安排在你们德国那边,而我们则会派出一支各方面都有足够技术能力的技术人员组成中方设计队伍,将一起参与到项目设计当中,有什么大的问题到时候可以叫上他们一起攻关。”
想了想之后又觉得光是承担一些设计任务肯定也不行,这种百吨级的大飞机所需要的配套加工能力也要求甚高,现在的德国方面很难很快完成任务,甚至要不是中航西南提前布局了各型号特种生产设备,现在也只能是干看着,但这好就好在中航西南是提前有了准备,那也就送佛送上西好了。
“不仅是设计上的问题,比如一些重点的大型特种锻件、钛合金结构件制造,我们中航西南都可以承担下制造任务,原型机的大型部件制造我们也可以承担,到时候用我们之前租来运输MP…75大型部件的安124运输机直接拉到德国进行总装就够了。但如此一来,我们这研发资金方面就需要另外商量商量了,对吧?”
完全没有想到居然还有如此贴心的新手村服务,整个从设计上的技术支援开始,到原型机的制造,大型特种锻件、结构件都能提供批量生产,最主要的是承担了这些重点技术的中航西南还做好事不留名,飞机的总设计、总装都挂德国的MM公司,而后续的试飞全都是德国这边进行,这面子上那是给足了啊!
这必须要感动的稀里哗啦,能有这样的辅助,何愁大事不成:“开发资金方面不用担心,我们这项目虽然名义上是公司自担风险,但是德国政府非常支持我们振兴德国航空制造业的计划,所以德国政府会给予很多的政府方面支持和无息贷款,到时候我们MM公司可以承担80%以上的研发资金,你们大概只需要出资不到1。5亿美元就够了,但你们可以有40%的项目股份。”
这就不得不说德国人此时还算是比较有良心的,在90年代中后期投入1。5亿美元就能够拿到一个重点大飞机项目40%的股份,你除了这次的新中运项目绝对找不到第二家。
但说实话,中航西南或者杨辉真正关心的还真不是这能够占据多少项目股份的问题,反而最关键的是:“40%也可以接受,反正到时候我们不也还要承担一些生产任务嘛!靠这个也能赚几个小钱。现在中航西南这边的要求,整个项目的技术我们要全部打包拥有一份,包括设计、试飞、生产等所有的资料。当然,发动机这东西你们拿不出来,这个我们也不会强人所难。”
德国人当然清楚中航西南这边在担心什么,但说实在的,他们这次杨辉所提出的要求也有自己的担心,想了很久之后还是觉得应该充分保障自己的利益。
“我这里也知道是在担心些什么,你们要的全套资料没有问题,但必须要保证这些资料不能转移给第三方,以后你们自己生产的飞机只能自己使用而不能出口,只要能够答应这一点,现在你们甚至可以不用支付项目的开发资金,所有的投资全都由我们MM公司承担。”
其实这时候的杨辉心里面是不争气的在砰砰跳啊,这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一款新一代中型战术运输机的技术、试验、生产资料,同时还占有项目40%的股份,而需要的则仅仅是在技术上全力支持项目开发工作。
“可以,我们接受这样的合作方案。”(。)
第八百四十三章:展示实力()
♂
既然是双方要进行合作,而且中航西南还是以项目技术投入方的身份参与到合作当中,那当然就必须要向德国MM公司的来访队伍展示一下中航西南的强大技术力量,距离中航西南总部贵羊市最近一处能够展示力量的地方,那自然是同样位于航空工业园区的钛合金加工基地。
这时候的钛合金加工基地已经是多次扩大规模,七年前从苏联时期搞来的钛合金压气机叶片整套生产技术,在当时那就已经是牛逼到爆了,不过随着中航西南或者说是整个共和国对钛合金加工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中间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技术升级和若干次的技术改进。
而这技术升级当然也就和苏联的解体有了很大的关系,至少整个钛合金加工基地靠着苏联解体之前的四年时间,大量承接了国内外的钛合金加工项目,又加上当时的西南科工时代一起受到良好的国家政策优惠,倒是让这钛合金加工基地积累了不少的原始资本,如此就趁着苏联解体的时候,还硬是从苏联的各地搞来了大量的加工技术和设备、人才等。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我们中航西南乃至整个共和国最大的钛合金加工基地,这里承接了现目前共和国几乎80%的钛合金加工制造任务,这边钛合金制造的压气机叶片没什么好说的,这东西你们MTU公司也能够制造。不过,你们大家谁又见过这东西,这绝对是现目前最能够证明我们中航西南在钛合金加工领域技术水平的零件。”
紧随着杨辉的介绍,在加工基地的工艺、产品陈列室里面已经围上了一整圈的人,而房间四周的落地玻璃展柜里面的压气机叶片、以及常规的小型零部件已经吸引不到几个人了,此时的所有人都被杨辉的介绍所吸引,目光落到房屋正中间一处拉上了隔离带的地方。
而红色的隔离则带告诉所有人,这中间摆放的东西绝对不是什么一般货色,光看着那泛着冷光的金属表面,还有那巨大地工件尺寸,当然更少不了的金属表面已经完全看不清的走刀路线,这也说明零件的加工要不是一次性无余量镜锻到位,要不就是进行了超精铣削加工。
说到底在场这都是些在航空工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MM公司方面虽然没有制造大型飞机的经验,但没吃过猪肉总还是见过猪跑的,因而也就是在稍微有一段时间的停顿之后,马上就有人看了出来。
“没错,这是大型运输类飞机的钛合金结构件,看着尺寸就知道它绝对是宽体客机才有可能用上,那么现在贵公司的加工制造能力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中航西南能够做出这样的结构件,我们这次算是找对了合作方。”
说话的这位德国老工程师头发已经有些发白,倒是让杨辉有些不明白,这年头一向注重人权的欧洲国家,那也需要压榨老年人的剩余价值?
当然,以上仅仅只是一句笑话而已,真要说起来,老人返聘这种情况不管在哪里都是很常见的,一些经验丰富且身体健康允许的老工程师,在航空工业这种精密加工制造业是50%的几率要返聘,除非是公司的确实都已经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又另当别论。
“这就正是我们公司专门为MD…11客机制造的钛合金承力构件,不仅是这种钛合金材料制造的承力构件的制造,其它的种类同样也有。我们共和国中航东北公司旗下魔都飞机厂和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11客机,所以这次MD…11客机直径5。8米的机身隔框同样也是由我们中航西南新建成的8万吨模锻水压机锻造,所以我们中航西南的技术力量是完全可以信任。”
杨辉这话倒是说的一点儿也不假,现在魔都飞机厂那边已经开始总装MD…11客机,据说国内都已经交付使用了八架飞机,单就现在看来,魔都飞机厂那边确实是一片欣欣向荣地景象,甚至就连麦道公司也乐观地将原来预计的MD…11客机销售300架改为销售450架,可以说双方现在是王八绿豆,还真是对眼了。
这种情况杨辉其实也觉得若是可以继续下去的话,说不定也能够算是一种不一样的航空工业振兴发展之路,但可惜现在的杨辉依旧非常清楚地发现历史还是依旧一路浩浩荡荡地碾压而去。
首先是麦道公司的公司业绩依旧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季度更不如一季度,而且美国国内现在已经出现了要整合国内民航飞机制造业,从而同日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空客公司对抗。
但也还好,现在的中航西南确实也开始渐渐地曲线接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