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熬鹰航空业-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穷国也就再正常不过。
“出售给小国用作对地攻击吗?你们又是如何想到这一点的,都说来我听听,要是计划可行的话,我们公司就需要提前展开系统配套研制工作。”
尽管杨辉知道无人机的未来的确是察打一体,但是此时中航西南要准备在90年代就敢为天下先,甚至要抢在美国之前就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那光有杨辉的金手指是绝对不够的。
作为原创性的设计,这肯定就没有以前中航西南在研制飞机的时候那种便利,有人机领域的战斗机行业有美国在前面进行探索,并确定下设计标杆,那共和国自然可以有目的性地进行设计。
但正如上一位面歼20的总师杨为所说的那样:“在歼20的时代,共和国基本在军用战斗机的设计上和美国追平到同一水准,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后续的战斗机研制当中就需要共和国自己进行新技术、新概念的研究,这一点才是新武器研制中最大的障碍,需知F…22项目在这一阶段也是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进行研究、论证。”
而对下一代装备的技战术指标、作战任务定义错误所导致的装备研发失败的案列就更是数不胜数,最典型的还是要数米格1。44、苏47这两款飞机,那败的简直太惨。
鉴于这种情况,听到公司的无人机项目部已经对察打一体无人机展开了长期的概念设计和研究,这就让杨辉在欣喜的同时还有些最后的担心,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才更需要好好地听听这次无人机项目部的设计定位。
杨辉是摆出了一副我很认真听着的神情,两人也就进入了状态:“这察打一体无人机,还要说到我们前几年同洪都一次交流中得到的灵感,当时洪都就抱怨巴航的巨嘴鸟教练机在多用途对地攻击能力优秀,为此抢走了很多原本属于L…8这一级别的飞机订单。而当时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小国会越来越需要一款极低端的对地攻击型飞机,不过洪都那边却没有精力去开发这样的一款涡浆对地攻击机了。”
眼看着杨月在回忆中缓缓地述说着商业化项目最重要的一点:发现市场。这时候的杨辉是对该观点表示绝对认同,巨嘴鸟的成功和后续超级巨嘴鸟的快速发展壮大,这就已经足以说明了该市场潜力巨大,也值得航空器生产商关注。(。)
第八百五十章:赫尔墨斯900()
♂
不过杨辉现在就越来越有些好奇了,为什么这无人机项目部会想到把这种有人低端对地攻击机的活给揽下来,这一点也让人颇为好奇。而很快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杨月的后续讲解很清楚地展示出了无人机项目的概念确立过程。
“洪都那边的交流回来不久,我们就得到了关于斯里兰卡的歼教七A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时候,被猛虎组织打下来一架的消息,当时斯里兰卡传过来的消息表示,驾驶飞机的是他们的一位种子教员,可谓是损失惨重。从那一刻开始,我们无人机项目部就有了一个初步地想法,为了避免宝贵的飞行员在剿匪这种任务中损失,让无人机具备基本的对地能力就是我们的目标。”
这种说法倒是挺有意思,当然也确实很有实际意义,之前斯里兰卡的一架歼教七A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时候被猛虎组织用高机打下来一事,当时还在中航西南乃至世界都引起了好一阵轰动,毕竟飞机是在剿匪作战中被击落,听着就不好听。
你就算是伊拉克那种为了大战略不得已被牺牲掉,但最后靠着击沉一艘航母的战绩,当时的歼教七A、歼七四系列飞机的口碑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冲击,倒是那次被斯里兰卡国内的反。政府武装击落,确实也是被各国的战斗机生产商好好地嘲讽了一回。
没想到这无人机项目部确实为公司争气,那边刚发现歼教七A这种飞机不适合做危险的对地攻击任务,这无人机项目部就给对症下药准备整出一款察打一体无人机,这尼玛才是超级军工大公司该有的效率啊!
“我看这项目是挺不错,还是很有可行性的,以无人机来替代掉涡浆教练机的这些跨领域干活的家伙们,让教练机从新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一但巨嘴鸟这种飞机引以为傲的多用途能力被破掉之后,也就难以和L…8这种专门优化过的喷气式教练机相提并论。”
这次无人机项目组的出发点是研制一款能够满足政府军打击反。政府武装所需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但话又说回来,打反。政府武装和打恐怖分子有什么区别嘛?实际上这两者在面对来自天空中层面的打击时,几乎都是很难有还手之力的。
搞清楚了无人机项目组的早期研究和调查结论,杨辉可以认定:基于这种设计要求之下,最后拿出来的无人机绝对是可以适合未来战场的需要,如此杨辉也就可以要公司各方协调配合无人机项目组开展各项子系统的研究。
“设计的作战目标很明确,而且对于这种低级别的地面目标而言,使用无人机来对对差不多也足够了。倒是你们项目部现在有初步的设计方案没有?或者说飞机的技术构架也行,要想做到察打一体,这和我们之前研制车载火箭助推的炮兵侦查无人机在技术上可谓是大大地向前跨越了一步。”
“炮侦…1”无人机的设计虽然才定型不过五年时间,但在此时看来就确实显得如同丑小鸭一般,倒不是气动设计不够优秀,而是说这飞机制造中采用的民用级塑料太坑,那东西在现在看来各方面都太过于简陋。最终导致飞机机体的使用寿命太低,从飞机交付算起,一直到现在,中航西南这边对那些飞机已经进行了第二次机体外壳更换。
基于以上的设计使用经验,民用级工程塑料肯定是不能用了,复合材料+铝锂合金制造的机身才是王道,而好在此时的中航西南在铝锂合金方面已经追上了第三代合金的世界最前沿,在复合材料运用上也有所掌握,那么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就可以有足够优秀的材料来制造。
对于后续无人机项目部会如何来设计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特别是气动上的设计,这方面则值得关注,难道又需要杨辉开金手指画出气动外形设计?那么到底是彩虹3那种气动来的好,亦或者是翼龙、捕食者这种气动设计更加优秀?
可惜了,杨辉心里面在思考着如何选择无人机的气动设计时,人家无人机项目部确是早早地就已经把各个方面都考虑到,甚至是气动设计都已经大致确定完成。
作为无人机设计的总师,杨月知道的最清楚:“放心吧,设计方案我们虽然还没有拿出来,但是也有了初步的气动构架,主要就是在“炮侦…1”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改进:将机身直径加大,取消火箭助推器的设计,增加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之前为了保证车载火箭助推设计的安全而设计的上单翼,现在也改为更适合无人机使用的下单翼,又增设了气泡式机头用以安装机载设备。”
一看到这设计方案,杨辉算是明白了,这设计方案应该是足够满足使用要求了,毕竟当年在设计“炮侦…1”的时候,杨辉拿出的气动设计方案可是一代神机赫尔墨斯450的气动。
也就是说现在也相当于是在针对赫尔墨斯450的设计进行的气动放大、优化,而根据这杨月描述的新气动设计方案,明显这就是把赫尔墨斯450的气动升级到了赫尔墨斯900嘛!
要是说这次设计出的气动达到了赫尔墨斯900级别,那杨辉倒也算是能够认可,正好现在中航西南所积累的技术也足以设计出赫尔墨斯900这一级别的大家伙,遥想当时为“炮侦…1设计的转子发动机现在早就已经发展成熟,功率增大后的改进型也已经定型,正好可以装上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上使用。
其它的机载红外导航、激光制导系统等无人机上必备的光电设备,这些在歼18项目中就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到时候稍加改进就可以投入使用,那么这种情况下就算不能制造出MQ…1级别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但是RQ…1级别的长航时侦查无人机对中航西南来说已经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难点。
不过,就现在杨辉所知道的这些情况,也是时候再增加一个新的设计要求了:“这气动设计当然还算不错,我也能够大致想到你们的设计方案是什么模样,不过我现在需要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长航时!”
察打一体的无人机要是不能够具备长航时能力,那绝对是不够的,这一点在上一位面共和国的无人机上面就体现的非常尴尬,由于发动机的问题就经常导致同级别无人机,甚至气动设计都是差不多,但共和国制造的在航程上却通常只有人家的一半左右。
现在中航西南因为有曙光公司从事小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不管是活塞发动机还是转子发动机那都是世界一流,但是基于杨辉在一位面深深地执念,这次一定要把飞机的航程或者说航时飙到比捕食者更强才行。
(。)
第八百五十一章:一机两用()
♂
无人机这东西的航程从来都不会低,RQ…1时代的捕食者就具备了5000米的侦查任务航程,任务中一直保持以巡航速度飞行,则可以达到40小时的航时,而在无人机之前的有人机时代,那可是很少听到说一款飞机在一次起落当中以航时来当做计量单位。
作为1吨级的无人机,MQ…1确实优秀,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即便是在挂载了武器载荷之后的航时依旧可以达到14小时,而这样的数据绝对是相当优秀,但是今天,杨辉就要求中航西南的无人机在航程、航时上都要大过MQ…1。
既然要求无人机项目部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达到长航时,那杨辉总要给出一个看得见的大致指标:“美国的无人机研制现在应该也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他们刚服役的蚋蚊无人机就已经达到了40小时的巡航时长,而我们这次研制的虽然是察打一体的无人机,但一定也要做到不执行对地攻击的情况下,保证45小时以上的航时,或者6000KM左右的航程也是可以的。”
反正现在的中航西南在小型发动机领域已经足够牛逼,转子发动机现在已经是国际一流水平,180马力的充足动力和低油耗足以保证无人机最低也能达到MQ…1的水平。既如此,好好地优化一下气动外形,降低气动阻力之后自然就能把航程、或者航时增加上去。
对于这种要求新无人机达到如此高的航程要求,作为项目部总师的杨月倒也并没有表示无法做到,反正现在有了足够优秀的发动机之后,计划中的无人机在航程、航时这方面性能肯定就不俗。
此时也很快就有了新的方案:“没问题,我们前不久在对无人机展开气动研制工作的时候,对于这方面也是有过考虑的,在我们的计划中就需要设计两种不同的机翼,它们之间可以快速地进行更换,从而也就能对应不同的任务要求。”
这年头杨辉是彻底的服了,可更换的通用机翼设计,这尼玛用在无人机上面就真是天才一般的想法。
要说可换机翼的想法绝对不是杨月所带领的无人机项目工程部首先提出的,这东西在有人机时代就已经出现,只不过那候时的飞机是有人机,设计上肯定也是相当的复杂,要想简单快速地在机场更换不同的机翼就犹如天方夜谈。
但真要用在无人机上面就不一样了,无人机的机翼通常都是采用平直翼设计,而且丝毫不用夸张地说,长航时的无人机在气动上其实就更像是加装了一具发动机的******而已,至少当年MQ…1无人机的操作人员原话中就是这样说的。
无人机的机翼绝对要比机身更长,而为了无人机能够快速的运输,在设计中的无人机通常都是机翼可快速拆卸,运输中的机翼可以拆下来和机身打包在仅机身大小的长方形箱子中带走,等运到了目的地之后,又能够简单、快速的装上机翼执行任务。
既然机翼都已经是采用可以快速拆卸的设计,那么针对长航时的侦查任务和短航时的对地攻击任务的不同,再各自设计出不同的机翼也就成为一种可能,唯一需要多加注意的一点问题,大概就是需要针对两种翼型的差别之处再各自增加一些飞行测试,但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问题。
仔细地合计了一番之后,杨辉就知道这次的无人机绝对是一款划时代的作品:“这个方案我看是可行的,同一种机身配上两种不同的翼型,各自针对不同的作战任务。在要求长航时的任务当中,不需要在机翼上设计麻烦的武器挂点,这样不仅气动阻力小了,而且机翼内部的空间布置也可以简单很多,用来装油料也能行,或许在翼稍还可以加装小翼来减小气动阻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