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熬鹰航空业-第5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技术为参考。
86年由西南科工接手整个预研项目,87年初开始对预研的先进技术进行整合,研制先进中推核心机,88年6月完成核心机定型。
同年12月开始在此核心机基础上研制新一代中推涡扇(涡扇12)。
该发动机采用先进的三级宽弦风扇叶片设计,性能想必传统军用涡扇发动机各方面显著增加,取消进口导流叶片、风扇前支承点,为弥补取消进口导流叶片后的发动机喘振裕度降低,增加风扇机匣前部的处理机匣设计。
发动机采用单选体设计,整体被分成13个单元,发动机发生故障后无需现场排故,直接换掉故障单选体就能继续使用,可维护性优秀。
继承了涡扇10发动机的视情维护设计思想,采用成熟的新一代****标设计,性能将会有显著突破。
结构系统
进气道:环形。直接进气,设有处理机匣,与进口导流叶片,整流罩固定在转子前端,随发动机低压转子一起旋转。
风扇:三级宽弦风扇设计,由两级低压涡轮驱动,风扇叶片无减震凸台,风扇叶片、叶盘全部采用钛合金制造。
高压压气机:八级轴流式,带可调进口导流叶片,前四级叶片、叶盘采用钛合金(T10)制造,静子全部采用钢,前两级可调。后四级叶片、叶盘(材料:GH4169)、静子都采用镍基高温合金制造,所有叶片与叶盘全部采用燕尾隼头连接。高压压气机由一级高压涡轮驱动。
燃烧室:短环形燃烧室,带前置扩压器的凸
扩式扩压器,双油路气动雾化喷嘴和带有双涡流器的火焰筒。(用料有:GH22、GH4169、GH903等高温合金)
高压涡轮:涡轮部件采用单元体结构设计,由涡轮转子、导向器、涡轮机匣、涡轮后机匣和轴承机匣等五个组件组成。
涡轮工作叶片共有58片,均为对流…冲击…气膜复合式气冷叶片。导向叶片材料为DZ5定向凝固柱晶高温合金,
涡轮叶片材料为DD3单晶材料,无余量精铸造,盘的材料为GH4169。
低压涡轮:两级轴流式,叶片材料为DZ5定向凝固柱晶无余量精铸气膜冷却高温合金。
加力燃烧室:由GH903合金制造的内外函气流混合斜管,筒体为圆形加力扩散器,两个环形火焰稳定器
尾喷管:收敛—扩散尾喷管。
控制系统:电气、液压机械联合控制系统,加力燃烧室、尾喷管扩散由电气控制。
点火系统:电容放电点火,加力燃烧室高能点火
支承系统:四点支承系统,低压转子两个滚棒轴承,高压转子为两个滚棒轴承,二号轴承为高压压气机可调静子环支撑。
技术数据(大致范围待定)
最大起飞推力:9。1吨
中间推力:6。5吨
无加力耗油率:0。75~0。78公斤/公斤/小时
加力耗油率:1。68~1。74公斤/公斤/小时
推重比:8。08
空气流量:80。06kg/s
函道比:0。55
总增压比:26
涡轮前温度:1412℃
最大直径:908mm
长度:3980mm
重量:1126(美标)
第九百二十五章:花小钱办大事()
♂
对于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开发出了一款中推核心机的事,那几乎就是国际航空界公开的消息,毕竟G…2000是要对外出售的民用发动机,关于这款发动机的各种消息肯定早就被各大巨头打听的清清楚楚,谁还会不知道中航西南提供的中推核心机?
那么诺格会想到中推核心机都是情理之中,特别是中航西南还有歼18这样一款半公开的军用战斗机不断地刷存在感,真要是稍微推理一下之后,也就能够知道在共和国绝对是有这样的一款高性能中推涡扇发动机项目存在,只不过出于各种原因,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没有选择在发动机定型的第一时间对外宣布而已。
没有宣布消息,但是这并不代表就不能对外公布关于涡扇12的事,至少歼18这款飞机研制之初,中航西南就和国内的军队有过协定,要求能够出口歼18战斗机,这也才导致了歼18一直都是对外半公开的根本原因。
既然整机都可以出口,对于配套的发动机自然也就没有理由过分地保密,现在想要出口发动机,差不多也算是可以公开了。
“没有错,就是G…2000发动机上面使用的那款中推核心机,之前我们已经在这款核心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款军用的中推涡扇发动机,不过推重比和推力上都还不太理想,现在正打算启动涡扇12B发动机计划,要求的性能指标也刚好同这次闪电要求的新发动机指标相似。”
这一次因为升级版的闪电还没有任何订单,而没有订单自然就很难有相关的资金到位,并支持涡扇12B的研制工作,不过这并不碍事,有了已经定型的早期版涡扇12做基础,改进升级的涡扇12B所需要耗费的科研资金并不是太多,就算没有外来资金注入,研制工作也能够顺利推进。
这种情况下杨辉需要的就只是尽量争取到涡扇12B的装机外销机会,至于这样会不会便宜了闪电这边,这一点杨辉倒是看的比较开,现在虽然不需要这边的闪电过多投入资金到发动机的研制中,不过等到后期闪电需要采购涡扇12B发动机的时候,中航西南就有理由把发动机的采购价格要的更高。
为了未来能够赚得更多,也为了现在能够不给闪电的升级改进带来太多的资金压力,杨辉并不打算现在就要钱,这样显得太低俗、功利,杨辉觉得甚至连前期的咨询、技术服务费都可以免掉的说。
给出了如此劲爆的消息,这边的诺斯罗普和巴航也算是豁出去了,看这涡扇12B发动机的意思,应该是属于比较靠谱的一款发动机,再加上发动机已经完成了初期型号的定型工作,后续改进升级计划成功的几率绝对不小。
也没有等得及让诺斯罗普这边反应过来,巴航的工作人员就首先开始摩拳擦掌:“我们还是很愿意相信中航西南公司的技术能力,那么这次闪电升级改进的动力系统方面就交给中航西南,这款新发动机的成败关系着闪电在2000年之后能不能在国际市场依旧保持竞争力的根本,还望杨总经理一定要重视这款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巴航这边就属于关心则乱了,这次就算没有闪电对涡扇12B的需求,整个涡扇12B项目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地向前推进研制工作,而即便是现在有了闪电对涡扇12B的需求摆在这里。
实际上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也很难说会不会再继续往涡扇12B里面投入更多资源,毕竟之前就已经把能够抽调的资源都尽可能的抽调到位,现在总不可能把四代大推的资源抽出来往涡扇12B上面倾斜吧?
尽管心里面明白情况是一回事,但是这时候回答巴航的时候肯定要使劲儿地吹牛逼:“请放心好了,现在涡扇12B项目不仅有着我们共和国国内的需求,国际上的需求同样也不少,我回去之后就要求相关单位抽调更多的资源,一定能够按照进度完成设计制造工作。”
既然是首先选择升级闪电战斗机的动力系统用,至少在发动机的油耗上面就有了一个很不错优化,中间推力油耗从P…1120的0。78降低到了0。75,至于发动机重量减轻之后所带来的整机空重降低就更不用说,P…1120的1。3吨和涡扇12B计划中的1。1吨重量相比较起来,200kg减轻的重量对于一款战斗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
但是一款战斗机的升级优化绝对不仅仅只是发动机好就行了,既然飞机是要面向2000年之后的国际市场,要是还拿着国际80年代的机扫雷达去装逼肯定就要被血虐,所以紧接着动力系统之后的就是雷达的选择也是尤为重要。
要选择雷达,杨辉表示这个也完全没有问题啊,同样是之前为闪电提供唯一一款雷达的供应商长红公司,人家现在都已经开始攻关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了,现在只要闪电的改进设计中有这方面的想法,相信长红厂是肯定能够提供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来给土豪们玩玩。
不过在杨辉个人看来,恐怕愿意为闪电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卖家绝对是少之又少,这样还不如把设计来的干脆一点,把之前闪电上面使用的平板缝隙机扫雷达进行技术升级改进一番也就差不多了,稍微提升一些雷达的探测距离、并且数据整合进初步的网络数据链进行战斗机之间的雷达电子数据交换就算牛逼炸了。
继续侃侃而谈之:“要对闪电战斗机进行升级改进,我看这款原装的雷达也需要再优化改进,它至少要达到和JA…39战斗机的雷达一个级别,而这就仅仅只需要用最近几年的新技术对闪电的现有雷达进行小范围升级就够了。”
在一款性能优秀老雷达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使之能够适应十年之后的作战环境,这其实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台风战斗机使用的雷达就并非是全新研制,而是由老款雷达的升级改进而来。
闪电战斗机的性能升级提升固然很有必要,但是作为一款一开始就定位于高性价比的战斗机,通过对老款雷达的升级改进来实现性能的升级优化,它只要能够跟上时代的主流水准不落后就差不多了,这样在雷达造价上就不会急剧攀升。
再加上由于之前使用的P…1120是美国货,虽然性能算是八十年代的主流产品,价格上被压得很低,但这次换装了涡扇12B,杨辉并不认为发动机的价格会比P…1120低到哪里去。
当然了,要说涡扇12B的造价高的话,想来可能也并不会高过太多,最多就是在原P…1120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通货膨胀的价格差而已。
总体来说,闪电升级改进计划中,最关键的动力系统和雷达都不会有太大的价格涨幅,但是带来的性能提升却是实打实,这将保证闪电在之后同欧洲三剑客正面相遇的时候,还依旧能够以较为优秀的性价比数据一骑绝尘。(。)
第九百二十六章:时代的落幕和拉开()
♂
除开了动力系统和雷达的改进之外,其它的航电系统可能也会需要有一些改进设计,不过这些就并不需要做大手术,倒是武器系统的更新应该是属于比较重点的地方,一些最新出现的机载武器也需要给闪电装上去,这主要是对地攻击类武器方面。
总体说下来,才发现这次为闪电升级改进计划的新子系统,几乎全都是中航西南给包圆了,而且这些由中航西南给包圆的技术还都并不是什么需要重点攻关的东西,稍微巴拉巴拉一番之后,成品就能够给巴航这边送过来。
至于说这次闪电的改进设计为什么在巴航展开,这肯定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中航西南方面原本的闪电战斗机设计队伍全都拆散了,技术人员要不塞进了歼18战斗机项目,要不就是去做现在所里的重点项目:四代重战竞标。
唯一剩下的闪电战斗机设计骨干,只有当年一位负责跟进了闪电全程所有设计的副总师,这次倒是调到了巴西汇合之前已经驻派到巴西的技术人员一起,这才组成了中方的闪电战斗机技术改进顾问团。
所以说这时候的中航西南实际上已经是很难再把闪电的设计队伍拉出来了,这就有点像战斗机的生产线封存一段时间之后,虽然还有能力再继续下去,但是碍于成本和代价太大,一般来说是没有必要再把队伍拉起来的。
既然中航西南的闪电战斗机设计队伍都已经散的七七八八了,肯定也没有可能把闪电的升级改进任务揽下来,交给巴航这边搞设计工作也无妨,反正不管怎么说,中航西南提供的子系统,再加上每年还能以股东身份拿走巴航在闪电战斗机项目中35%的盈利,零零总总地加起来之后就会发现虽然闪电已经可以了算是转移到了巴航继续发展,但是中航西南依旧占据了这款飞机的最大盈利份额。
这样一来,杨辉也是乐呵呵地表示可以算满足啦,能够把歼七系列一直发展下来,到了现在的闪电战斗机时代还能够当甩手掌柜,并且在项目中获得不菲盈利,这就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声中航西南把整个歼7系列发展到了极致,并且还实现了凤凰涅槃,这一点就是米高扬来了也要自愧不如。
细心的人看到这里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共和国的歼七系列战斗终于也是走到了尽头,不仅仅是生产线彻底关闭,同样连设计队伍都各奔东西,唯有军队中还在服役的歼七系列活跃在蓝天之中时,或许还能够勾起知情人士对那个时代的无比怀念和感慨。
也许,只有等到歼教七A、歼七四/五、侧板闪电进行返厂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