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南宋当权贵-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里的事情由老四全权处理,老大老二老三协助她,要听她的话。老四,我早已在清泉山下斥巨资建了一座清泉庄园,你见信之后,先要把家里的财物、金银细软送到清泉庄园。

    “待接你们的朝廷官员一到,让岳雷兄弟准备一艘大船,说服他们乘船打东海去往临安。你们上船以后,我会让岳雷上船护送你们,走到半路,要么杀掉接送你们的人,要么把他们送到孤岛之上,给足吃喝,然后大船调头,你们都去青泉庄园居住,深居简出,所有人再不要去知府衙门,在我回到泉州之前,一切吃穿用度我会安排岳雷兄弟送过去。

    “与此同时,我会让岳雷向朝廷报丧,就说大船在海上遇到风浪,大船沉没,所有人都淹死在海里,切记切记!”

    颜如玉看完了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急忙把三位姐姐找来,把心给他们看了,众人看了也都唏嘘不已。

    刘飞燕就说:“既然官人这么安排,那就按照关人说的办吧,四妹,你足智多谋,大家都听你的,你说咱们怎么办?”

    颜如玉说:“既然官人都已经安排妥当,咱们就按官人说得办,今天就开始收拾东西,往青泉庄园运送财物吧。”

    当下,四姐妹召集心腹家人和丫鬟,盘点金银,运往清泉庄园不提。

    再说岳雷,收到密信一看,第一句话:“岳雷吾弟,我已铲除秦桧满门,为岳家报了血海深仇。”只这一句话,岳雷跪地大哭,心序难平。

    往下看,虞丰年除了让他配合四位夫人秘密杀死朝廷接送的官员外,重点让他把住福建兵权,不管谁去当知府,宁愿当第二个泉州侯,也不要上交兵权,不为为祸朝廷,而是为了自保,以防愚忠行事,做第二个岳少保。只有手里有权,才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谋更多的利,既是为了自身安全着想,也是为泉州百姓、福建百姓和大宋百姓负责。

    除此之外,福建学堂、造船等事业,务必要传承下去,迫不得已,接任的知府如果开明,就说服他,如果不开明,就孤立他,联合百官弹劾他。

    这话已经说得十分明了,岳雷十分聪明,心领神会。

    当即把铁壁神石毕成功找来,把信给他看了,毕成功深以为然。军中正副手达成一致,任新来的知府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奈何他们。

    王无忧也看到了虞丰年的书信,见信之后长叹一声:“哎呀,这么好的地方待不下去了。”

第312章 川陕之变(4)() 
原来,虞丰年让王无忧带着他的科技馆搬家,搬去鄂州三江水寨,继续搞研发。

    鄂州距离前线更近,三江水寨也更为隐蔽。为了让王无忧愿意搬家,虞丰年承诺,给他一万两银子的安家费,到了三江水寨以后兑现,还让水寨大寨主王世贵给他扩建大一倍的科技馆。

    王无忧左右摇摆,我师弟说的好是好,可我在泉州艳芳楼刚认识了一个姑娘,真舍不得!可是舍不得也不行,不搬家,科技馆以后一两银子的经费也没有了。

    权衡再三,让科技馆所有人员准备搬家,有妻小的可以带上。

    众人谁也舍不得这个挣钱的工作,大多数人选择跟随王无忧赶奔三江水寨。

    三天后,朝廷派出的使臣来到知府衙门,为首的是吏部下面的一个小吏孙成,带着十个人。

    到了门口说明来意,门吏往里通报。知府虞丰年不在,被虞丰年举荐的通判马跳山接待了孙成等人。一听说虞丰年被擢升为右仆射,加太傅衔,很为虞丰年高兴。

    可又听说虞丰年被调任略州,辅助吴璘守把川陕,不再会泉州,心中十分舍不得!也难怪,马跳山为人耿直,官场之中无人能容,当小官的时候被上级穿小鞋,稍稍提拔,又被通辽举报、刁难。

    只有虞丰年欣赏他,破格提拔,把他从副通判擢升为通判,文职当中除了虞丰年就数他,而且用他之长,监察泉州官场。

    最重要的是。虞丰年的为官之道,让他看到了官场政治的另一面,做忠臣、为民办事,不一定非要板着脸与世界为敌、与同僚为敌,许多时候。轻轻松松、说说笑笑就把事情办了,还不得罪人。可以说,耳濡目染,马跳山在虞丰年身上学到了许多,直接改变三观,反思过往人生。

    可眼下。虞丰年被调任,不知道下一任知府会从哪里来,是像上上任知府胡正明那般耿直,还是像上任通判朱通海那般奸恶,是个为民做主的清官。还是个宵小之辈?

    无论如何,人家来接虞丰年的家属,得通知人家,让人家早做准备。于是把朝廷派来的人引荐给刘飞燕,刘飞燕装做吃惊的样子。“既然如此,给我们几天时间,收拾行李,跟随你们去临安。另外。家眷众多,尤其几个孩子,为了防止舟车劳顿。建议乘大轮船从东海赶去临安。”

    孙成听着都稀奇,还能乘船去临安?大海之上无风三尺浪,什么船都架得住拍打?就有人带着他到泉州海边考察。到那一看,乖乖,这么大的大轮船,滔天巨浪也奈何不得。既然如此,那就乘船。我们也跟着见识见识,开开眼界。

    两下商定。三天后的早晨乘船出发。

    虞丰年被调任,举家搬去临安的消息传开,泉州轰动,大小官员、全城百姓放下手里的伙计全都来到了知府衙门,都舍不得。

    三年时间,虞丰年给泉州办了多少事,铲除了恶霸泉州侯林一飞,剿灭了清泉山的土匪,兴办学堂,不收束脩学费,还发钱发衣裳。大造船厂一起,雇佣劳力,上万人都有工资挣,工资还不低。历朝历代,谁给官府干活还能挣钱?

    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以前泉州什么样?三年之后泉州什么样?谁的功劳?虞丰年!可是虞丰年被调去临安,又从临安被调去略州,都没来得及送行。现在虞大人举家都要搬去临安了,他们一走,虞大人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谁能舍得?

    到了第三天头上,岳雷、憨虎、孙成等人保护着车马一出知府衙门,街上可乱了。

    第一拨是全衙的官差衙役,他们早已在门外列队等候,大门一开,车辆出来,忽拉一声,尽都跪倒:“小人给夫人们见礼虞大人高升,小人前来送行”

    孙成一瞧,这官差衙役们眼里都含着泪水哎呀!虞丰年人缘儿不错呀!这些当差的,跟他都难舍难离的。

    孙成问他们:“你们跟虞大人几年了?”

    这个说:“我三年。”

    那个说:“我两年。”

    “我刚来,才一年。”

    孙成说:“一年感情就这么深,看来虞大人待你们好啊?”

    衙役们说:“不是虞大人待我们好,是虞大人待我们泉州府好。我们这个地方来了多少知府,十个倒有九个贪,跟泉州侯林一飞沆瀣一气,搜刮民脂民膏,捞够了拍拍屁股就走。虞大人来了,短短三年,头一年打官司的挤满门,后一年大堂上少见人,最近一年老百姓睡觉都不插门,泉州府变成了青山绿水富庶之地,泉州人全都变成了安善良民啦!大人被调走了,今天家眷也要离开泉州,我们怎么能舍得了啊!”

    一个这样说,个个这样说,车马之上的只是虞丰年的家人,不是虞丰年本人,孙成心想,这虞丰年还真有本事。

    车马走不动,四位夫人把车帘子都掀起来,安慰大家,“各位兄弟都回去吧,我们走了,得时间虞大人还会回来看望大家。”

    任凭怎么说,谁也不走。

    岳雷一看,这到晚也走不了半里地,就说:“差役们,虞大人在此为官三年,对泉州有恩,今日他的家人与各位告别,望你们成全大人擢升,不要阻断道路,再有新大人上任,你们都要尽心竭力,为民办事。”

    众差人都说:“李将军的话,小人们都记住了。”

    说话间,有两个差人捧献上一个包袱,递给岳雷,说道:“李将军,大人为官三年,我们跟着大人享了福,没有什么可以孝敬虞大人的,我们几个人连夜给虞大人赶制了一双靴子,请您带给虞大人,不为别的,就当留个纪念。

    好容易让大家让开一条路,没走出五十步去,就见泉州城的大街上如赶集上会的一样,男女老少都出来了,有不少买卖铺户搬出来了桌子,饭馆门口摆走上了酒坛,大道两旁,有端茶的,有端酒的,还有端点心盘儿的。

第313章 川陕之变(5)() 
送行的百姓七嘴八舌:“听说虞大人要高升啦,都没能道个别,请夫人们下来代虞大人喝一碗泉州的水吧!”

    “喝一碗泉州府的酒吧!”

    “尝一尝泉州府的点心吧!”

    “虞大人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可都别忘了我们泉州府的人哪!”

    刘飞燕只好下车来,象征性地喝了一碗水,拜托大家让开大路,赶路要紧。

    孙成见此情景,在旁边愣啦!这是怎么回事?一个知府被调走,在全城会引起这么大的举动吗?万民设宴,夹道相送,这个虞丰年可不是一般的人,他能拥有万民之富,大宋百年基业,哪一任官员能做到这个地步?

    正在他思虑之时,就见前边来了一帮人,为首一个老者,皓发银髯,体态健壮。老头旁边有两个小伙子,搭着一个金漆大托盘,托盘上一块红绸子盖着鼓鼓囊囊的东西,不知是什么。

    这老者来到车辆前双膝跪下,岳雷赶忙用手搀扶:“老人家,快快请起,虞大人不在车上,有话对我讲吧。”

    老者说:“李将军,听说虞大人真的要走啦!泉州府的商户托我给虞大人送点东西。他在泉州府虽然只有三年,做了别人三十年都做不了的事,全城的商户都发了财,这都是念虞大人的恩。我们虽然不舍,他早该高升啦!平常给他送一个大钱的东西他都不要,这几天我们商会集资凑了俩钱儿,买酒不醉,买饭不饱。请几位夫人路上留着零花用,钱虽不多,这可是泉州府人的心哪!”

    老者冲旁边一摆手,俩小伙子抬着那托盘过来了,红绸子一掀。里面露出了澄黄闪亮黄金五百两,五十个金锭子,每个十两。

    孙成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儿,一瞅,嘿,这一趟不白来。虞家人接过这五百两黄金还不得分给我一些。眼就放光了,都想替虞家人把金子接过来。

    没想到,岳雷问车上的刘飞燕:“嫂夫人,这钱能收吗?”

    “不能收!”刘飞燕又下车来,对老者说:“老人家。泉州府百姓的心意我领了,这五百两银子我们不能要。虞大人在,他也不会收。谢谢众位乡亲,银子请拿回去吧。”

    孙成在旁边差点儿惋惜哭咯,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这多少钱啊,收下来一辈子吃喝不愁,你们怎么还往外推?

    那老者说:“夫人。这钱您得收,因为他原来就是虞大人给的,是你们家的。”

    “怎么是我们家的哪?”

    “夫人有所不知。虞大人在泉州府为官三年,俸禄不少,可他为百姓花的钱也多。泉州府没人管的孩子他给收养起来;乡民受灾,国家赈济钱粮不够,他筹钱往里搭;哪家买卖铺户要黄了,危困之中他给拿钱凑本儿。谁都知道钱好花。大人的钱也不是白捡来的,他在这儿做官怎么都好说。今天你们全家都要走啦,这可得欠债还钱。大伙儿不能欠着他一个人的钱。这钱您得替他收起来,不收也得收,钱是大伙儿凑的,没记账,您要不收,这钱我没地方交代。”

    其实,老者说得既对又不对,不错,那些钱都是从虞丰年手里出去的,可一分一厘也不是虞丰年个人的,他最善于资本运作,让钱生钱,公款筹办钱庄、办商业、造船贸易,钱庄收了钱,商业赚了钱,贸易发了财,本金入库,利钱一半进了自己的腰包,一半做公益,收养孩子,赡养孤寡,扶植商业。

    虞丰年瞧不起那些把自己的钱掏出来做好事却苦了自己的官员,那是没本事。他在泉州三年,赚的钱堆金似山,为老百姓花出去的钱同样浩如烟海,双赢!

    刘飞燕见不收钱,老者便不会走,只好回头把给他送行的通判马跳山叫过来,说:“马大人,你把银子收下吧,我家老爷早说要再修建二十所学堂,这个钱你就拿去修建学堂吧。”

    马跳山说:“既然如此,我就替泉州百姓收下这些金子,大力修建学堂,多教学生。”命人接过了银两。

    孙成虽然没捞着钱,却也在一旁暗暗赞叹不已。正待要走,又被一伙儿人截住,有人抬着一个锦帐——又叫“万民旗”,上边绣着四个大字:“惠爱及民”。另有一块匾,上边刻的隶书大字是:“明镜高悬”。头前一个冲着车辆见礼后说明来意:“我们是给虞大人送万民旗、万民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