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衙内的幸福生活-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这个花花太岁,不仅无耻的偷窃他人词作,还想染指师师姑娘……

    低声交谈,窃窃私语,把高强的往事都掀了出来,传播开来。

    这是要被围观的节奏啊!

    高强没想到自己还有群嘲的技能,仇恨值拉的满满的,这帮文人明显是仇富仇官的心理,以往他还是普通人的时候也是如此。

    “不知衙内今晚可有新作问世,给此次诗会留下一段佳话。”有大胆的士子高声道。

    有人开头,其他人也跟着起哄,似乎能让这位花花太岁难堪是人生一大快事,自己便是那为民除害的侠客一般。

    这正是李师师邀请高强的目的,她要用自己的方式惩恶锄奸。

    高强此时也大体明白了李师师的意思,却没办法报复,招惹不起啊!

    他记得的诗词不多,也不想再次出名招惹麻烦,他认真的想了想,倒是想出了一首完整的诗作,便提笔写了下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他写完后让手下交到李师师所在的画舫上,这件事就算是完了。

    这首诗被送到了画舫上,先要经过诗坛大家们的鉴赏,整体写的算是工整,却是文不对题,首先今晚是中秋之夜,最好以圆月或者亲情为题,其次这次诗会是在东京城举办,你写杭州做什么?

    就算最后点了一下汴州,也是不知所谓。

    几位大家看了署名,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位花花太岁找人代笔一事人尽皆知,这首诗怕也是如此,定然是诗人游览杭州时的即兴之作,却被高衙内拿来充数,实在是可笑之至。

    李师师看罢也摇了摇头,对高强极为无语,就连抄袭也抄的如此荒唐。

    这就是不同时代所带来的差距。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一首讽刺诗,相当有名,表达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一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愤慨和忧患。

    可此时放到北宋就失去了讽刺的味道,变成了一首单纯的游记类诗篇,毕竟金国才刚刚崛起,还没有打过来,大宋朝依旧繁华富饶,至少表面上看还是强大的。

    可见文学作品要依据时代背景才能有深刻的理解。

    几十年后,若是有人翻出这首诗作,定然会被高强的超强预言能力所震惊。

    所以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它所在的时代,否则必然会被时代所埋没。

第九章 大杀器() 
高强写的这首诗不可避免的被有心人传播了出去,迅速的在文士间蔓延,成了这次诗会的一桩笑谈。

    连抄诗都抄错的衙内。

    这或许会成为高强以后的新头衔,被李师师就这么摆了一道,他自然是不甘心,可想想李师师身后的皇帝,他又不得不强自忍耐下来。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此时诗会已经进入到尾声,两个名妓之间的较量也出了结果,无论是在诗词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李师师都获得了完胜,因为她这边有周邦彦助阵,今晚周邦彦共写了三首质量上乘的词作,一举压过了崔念奴。

    周邦彦是什么人物?

    在诗词的历史上,他被尊称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精通音律,是北宋末年最著名的词人之一,有“词家之冠”和“词中老杜”的称谓,可见其诗词的造诣之深,一时无两。

    何况崔念奴并不擅长歌唱,她的嗓音不如李师师婉转悠扬,她擅长的是舞蹈。

    这和人的性格也有关系,崔念奴的性子活泼,不像李师师那般沉稳,她的身体条件不错,穿上一袭红色衣裙,跳着节奏明快的舞蹈,带着一股妖异的异域风情,很能吸引男人的注目。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特色,才能成为和李师师齐名的名妓。

    不过今晚对她来说是不幸的,那些读书人还是更喜欢李师师那种哀怨之美,比较符合他们传统的审美观,只有王公贵族或者浪荡子弟才喜欢猎奇,对她追捧。

    高强听着身边文人士子对李师师的连番赞美,觉得有些心烦,他要做点什么来小小的报复一下那个恶毒的女人。

    这是逼我使用大杀器么?

    他走入船舱,屏退身边的泼皮和歌姬,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是明代的杨慎所作,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可谓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高强之所以能记住这首词是因为这首词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不时的就能在电视里听到,听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作为他记得的为数不多的词作,还是这种一出现就能引起轰动的大杀器,他原本还想着在一个特定的场合震撼登场呢,可今晚实在是气不过,他要给李师师一个教训,让她知道得罪本衙内的下场。

    当然他没打算让人知道这是他写的,否则又要被怀疑找人代笔了。

    他倒不是真的在乎这个名声,而是这首词的影响实在太大,可以想象,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寻找词作者,他到哪里去找个能写出这种词的人来。

    为了不被人发现,高强像做贼一样摆脱手下的泼皮,悄悄的靠近崔念奴所在的画舫,装作是仰慕崔念奴的士子沿着舷梯登上了画舫,不过想要走进画舫很有难度,外边围着不少士子,只为了近距离的看一眼偶像。

    他稍稍等了片刻,刚好看到一个小丫鬟从画舫里出来,想必是崔念奴身边的人。

    “你务必把这个交给崔姑娘,这首词能帮她反败为胜。”高强把一卷纸塞到小丫鬟手中,认真的叮嘱道。

    说完之后,他便挤入人群中,消失不见。

    哥们做好事不留名,何其伟大!

    他如此安慰自己。

    小丫鬟愣了一下,她只是出来透透气而已,没想到竟然接到一个如此重要的任务,这家伙不是糊弄人的吧!

    此时画舫内的气氛颇为沉闷,崔念奴虽然表面上无所谓,但被李师师压制的感觉并不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可谁让李师师和周邦彦关系好呢,她也请了几个词坛大家助阵,结果还是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

    小丫鬟悄悄的走进画舫,打量着自家姑娘的神色,掂量着要不要把这卷纸递给小姐,往日里也有人通过她给小姐送东西,就是些爱慕的话语,没什么大不了,可今晚小姐的情绪明显不好,实在不宜添乱了。

    “你鬼鬼祟祟的做什么?”崔念奴皱眉道。

    “就是有人给小姐送东西,还说,还说能帮小姐反败为胜。”小丫鬟吞吞吐吐的说道,还把那卷纸递交了上去。

    崔念奴不以为意,接过来看了看,纸上只有不到一百个字,她翻来覆去的看了三遍,神色从平静到震惊再到惊喜。

    “快,让乐师准备,用临江仙的调子。”崔念奴催促道。

    词的调子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不用现场谱曲,直接就能唱。

    小丫鬟赶忙跑出去吩咐,崔念奴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把这六十个字死死的记在心头,她知道,成败在此一举。

    这首词虽说和今晚的气氛不合,却是难得的好词,就算打不败李师师,也能扳回一城。

    诗会就要结束,士子们即将离开,李师师那边已经准备好庆功了,就在没有人觉得还会有惊喜的时候,歌声突然在汴河上响起。

    这歌声并非是婉转悠扬,而是深沉大气,透着一股发乎内心的震撼。

    这首词很短,崔念奴接连唱了三遍才停歇下来。

    在场的士子们都清晰的听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他们心中升腾,使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在短暂的平静后,这些士子们开始高声谈论起来,都想要发表对这首词的看法,还有四处打听这首词到底出自哪位大家之手。

    整个汴河瞬间沸腾起来。

    “豪迈悲壮,深沉淡泊,有东坡先生遗风。”周邦彦听后如此评价道。

    这已是极高的评价了,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宋代词坛最为重要的人物,影响了整个宋词的格局。

    高强回味着歌声,看着周遭士子热烈的反应,心里有些小得意。

    不要怀念哥,哥只是个传说!

    这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感觉很是不错,不过他此刻更想看到李师师脸上的表情。

第十章 国足要从宋代抓起() 
事实上高强恐怕要失望了,李师师并没有郁闷沮丧,她是真心的喜欢诗词,听到这种佳作问世心中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去想其他问题,她此刻最想知道的是写词的人是谁,好与之结交一番,共同谈论诗词之道。

    为此她不惜派人到崔念奴的画舫上打探。

    这也是汴河上所有文人士子都想知道的问题,这首词到底是谁人所作?

    崔念奴唱罢,回到画舫内,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小姐,天太黑,奴婢没看清。”小丫鬟惴惴不安的说道。

    她当时根本就没注意,加上高强闪的快,只瞧见一个大概模样,似乎很年轻的样子。

    崔念奴看着那卷纸,心中浮想联翩。

    如今汴河上的文人士子皆是为了扬名而来,想不到还有人如此淡泊名利,或许是有什么隐情,难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身负重罪之人?不过从他的言行来看,似乎是有意识的针对李师师和周邦彦,也可能是因爱成恨。

    种种念头在她心中闪过。

    无论如何,这人算是帮了她一回,以后有机会回报就是。

    她是个决断之人,面对外界的询问,直接把真相说了出来,顿时一片哗然。

    能够流传千古的词作,神秘的作词人,两位名妓之间的终极对决,崔念奴在最后一刻的大翻盘……

    这些话题给中秋诗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也让崔念奴的声名急剧上升,大有盖过李师师的势头,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后世,肯定会被认为是一场商业炒作,而在此时的大宋朝,却被文人士子们当作佳话来传颂。

    高强觉得自己报复了李师师,心中快意很多,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他来到大宋朝也有一两个月了,对这个时代大体上有所了解,是时候想想以后的出路了,何况他就要成亲,所谓成家立业,总要找点事情来做,难道还要像以前过着无所事事的纨绔生活么?

    高俅虽说位高权重,可总有死去的那一天,而大宋朝也是内忧外患,几年后宋江方腊之流起义造反,金国还在外虎视眈眈,一旦国破家亡,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他要为以后打算起来了。

    在这个官本位的时代想要进入官员的队伍大体上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军功,一条是科举。

    当然你要是能对自己狠一点,引刀成一快,进宫服侍皇帝,兴许也能在宫中混出头,或者能勾搭上公主郡主,成为驸马,皇室宗亲虽说没有实权,却也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高俅走的是军功这条路。

    他本是个泼皮混混,让他去考科举难度太大,除非是作弊才能成功,于是为了提拔高俅,皇帝赵佶把他派到军队里镀金,无论哪里打仗赢了都有他的功劳,就算没赢也可以谎报军功,反正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就这样高俅混成了高太尉,位高权重。

    对高强来说科举这条路走不通,让他去看《四书五经》为时已晚,做学问这种事情没有十几年苦读难有成效,所谓十年寒窗,一朝成名。

    就算是作弊也不行。

    他的名声太过狼藉,如果他真的靠作弊中了进士,别人不用想都知道是作弊,绝对会成为政和年间最大的笑话。

    至于军功同样需要时间,打仗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不打仗想要军功的话只能慢慢的熬资历,正因为军功难得,所以总会有冒领军功的事情发生,就算是有高俅帮忙破格提拔也不能一蹴而就。

    高强分析了这个时代官场的种种问题,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说一千道一万,在这个皇权社会中,只有巴结好皇帝才是根本,只要皇帝想让你当官,总会有各种法子,高俅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么怎么巴结皇上呢?

    皇帝陛下的三样喜好:踢球,写字,玩女人。

    写字这种高雅的事情还是算了,高强也没打算给皇帝陛下进献美女,有美女还不如自己留着收藏,那么只剩下踢球了。

    高俅就是因为踢得一脚好球才得到赵佶赏识的,有了这个榜样在,高强开始了发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