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衙内的幸福生活-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现在过着白天陪着耶律宁闲扯,晚上回到太尉府还要和萧媚娘交流一番,把白天从耶律宁那里得到的压力,晚上在萧媚娘身上释放出来,这也算是一种平衡。
萧媚娘在太尉府深居简出,不怎么和人交流,她的宋国官话虽然说的流利,可一些言行举止还是带着草原人特有的风格,很容易被看出来自北方。
众人只知道这是衙内新纳的小妾,高强也不会把萧媚娘当作女奴,而是给她提高了身份,毕竟她以前可是王妃,待遇不能太过悬殊,然而萧媚娘一直以女奴自居,她对自己的誓言很是在意,还给高强提供了辽国皇族内部的情报。
就这样,进入了八月份,中秋就要到了。
与此同时,辽国和金国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宋国在辽国潜伏的密探活跃起来,和后世的战地记者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情报送回到东京城,因为战争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宋国对待辽国的态度。
从辽国传来的消息是辽**队在各地节节败退,金国又对黄龙府发起了进攻,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募集了数十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金国的主力。
决战即将开始。
这让耶律宁愈发的急躁,这种大场面他不能参与,没办法立功,却只能在东京城和宋国人没完没了的闲扯淡。
不得不说,这些宋国人干其他事情不成,扯淡的功力绝对是天下第一。
他们先从宋国和辽国的渊源说起,然后再说一些历史上的逸闻趣事,结合当下的环境畅想一下两国的未来,一不小心就把话题扯到千里之外了,而且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没有一天是重样的,唯一相同的一点就是不谈正事。
辽国皇子终于见识到了宋国人的谈话艺术。
耶律宁刚开始一直采取高压的态势,但他的耐心被逐渐的消磨,再加上来自辽国国内的压力,他提出的条件越来越低,最后只要求宋国能给点补偿让他回去交差就行了。
这是最低的要求了,连皇子殿下自己都觉得屈辱。
到了这个地步,皇帝赵佶是个大度的人,宋国是个礼仪之邦,眼下还不适合和辽国撕破脸皮,能把辽国皇子逼成这样,在赵佶和众位大臣看来已经是莫大的胜利了,他们就此心满意足,于是心情一高兴,就给了辽国三万两银子充作友情赞助的军费。
对于皇帝赵佶来说,这点钱根本不够看,还不够他修园子的呢。
高强望着赵佶和众位大臣那种类似施舍的表情,也是无可奈何,这些家伙不知道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么?
拿银子支援其他国家就大方的很,对待自己的百姓就像是吸血鬼一样,这就是朝廷啊!
辽国皇子耶律宁带着银子,踏上了返回辽国的路途,他没有回头,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到东京城来了,除非是带着大军打过来,然后把那些宋国大臣的舌头都割掉,他再也不想听那些人扯淡了。
皇帝赵佶为了庆祝对辽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凡是参与的官员皆有封赏。
高强也不例外,不过他刚刚升官,只能赏赐一些金银,唯一让他意外的是皇帝陛下特准他进入国子监读书。
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相当于后世官员进入党校学习一样,这是要深造后提拔重用的节奏啊!
不过这对高强来说却是个苦差事,他对四书五经完全没有兴趣,想想要抱着书念之乎者也就头疼不已,可这是皇帝陛下的恩典,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准备去国子监念书了。
;
第一百零六章 插班生()
国子监隶属于礼部,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它分为国子学、太学、律学、四门学、武学、宗学等等,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能进入国子监就算是国家预备的公务员了。
其中国子学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定额为两百名,大多数时候都招不满,可以插班补缺或者旁听,国子学的学生有个好处,成绩优异者能够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当官。
所以进入国子学读书就是走捷径,也可以说是刷资历,只要去上学了,有了文凭,还要有后台,就能安排官职,这算是给七品以上官员子弟提供的福利。
太学是人数最多的学校,招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和平民学生。
原本的定额也是两百名,可自从王安石变法以来,把太学分为上舍、内舍和外舍,生源不断的扩充,这和后世大学的扩招类似,到了这个时代,上舍为两百人,内舍为六百人,外舍有三千人之多。
如果说国子学招收的是贵族,那么太学就是平民大学,太学学生需要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入朝为官。
律学顾名思义学的是律法,和其他如算学、画学、书学等类似,都是有方向性的学习,相当于后世的职业技术学校。
武学是以前朝代没有的,在招生上没有太大限制,无论是官员子弟还是平民人家,只要有两名京朝官担保就可以参加考试,成绩合格就能入学,学习兵法和武艺,主要用来培养军官,是武官进阶的途径之一。
和太学学生一样,武学学生也要参加科举考试,第一名被称为武状元,正隐居在大名府的许贯忠就曾经是武状元。
高强被安排进了国子学,他和一般的国子学学生不同,他是插班生,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考试进来的,而是被皇帝陛下恩准进来学习的。
说白了,他就是来镀金的。
说起来高强能从纨绔子弟到从六品的员外郎,已经算是出格了,就像后世的一个街头混混当上公安局长一样的惊悚。
接下来想要升官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五品官相当于朝廷的中层干部,不能随便委任,需要几个硬性的条件。
首先是文凭的问题,你是不是进士出身,有没有在太学学习过,就算没有这些,那你有没有威望高的名儒或者朝廷重臣的举荐。
在重文轻武的大宋朝,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
其次是资历的问题,这个很简单,你在哪里任过职,任职几年,做出过哪些政绩,这都是需要考核的条目。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你有没有关系,后台硬不硬,皇帝陛下对你的印象怎么样。
高强一没有文凭,资历也有所欠缺,只有后台还算过硬,这样就算朝廷想提拔重用也比较为难,毕竟这是个体制社会,大家在体制内生活,就要遵守最基本的规则,除非你有类似救驾一样的大功劳,皇帝可以直接赐给你官职。
看来无论在哪个时代,文凭都是一块敲门砖啊。
高强望着国子监的大门,无力的吐槽着。
好在国子监也在东京城的外城,离太尉府不远,晚上还能回太尉府过夜,否则若是和那些学生一样住宿的话,那真要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了。
作为插班生,他不需要住在宿舍内,还有请长假的权利,这就是特殊待遇。
国子监的官员也知道高强的背景,是皇帝陛下钦点的学生,自然是一路绿灯,报道之后,安排了学习的科目,然后就不再管他了,你想干嘛就去干嘛吧,只要向当值的判监事交代一声就行了,至于考试这种事情更是无所谓了。
国子监的规定是针对普通学生的,高强这种来镀金的不在此列,他的官阶比一般的讲师还要高,当然若是高强想认真的学习深造,那只要自觉的听课就好了。
高强在打听清楚之后,心中不由得感慨起来,他有些理解后世的那些官员为什么都花钱买文凭了,这多省事啊!
搞定了国子监,他还有事情要做,今日是李师师的乔迁之喜。
这位东京城的名妓从矾楼里搬了出来,在内城买了一座宅子,这座宅子距离皇城只有一墙之隔,原本是一位官员的府邸,如今成了李师师的私宅。
出手买宅子的是大内总管杨戬,这自然是皇帝赵佶的意思。
矾楼在东京城的外城,人多眼杂,距离皇城也远,来往不方便,皇帝陛下的安全也无法保证,于是杨戬就建议在皇城外弄一处宅子,然后从皇城里挖一条地道直通到李师师的宅院里,这样既隐秘又方便。
皇帝赵佶深以为然,就让杨戬来操办这件事。
那位官员也是倒霉,得罪了杨戬,被赶出了东京城,宅子也落到杨戬的手中,不过在衙门备案的时候用的是李师师的名字。
如此一来,李师师在矾楼的表演日程也要完结了,而且这次的中秋诗会也不准备参与了。
皇帝赵佶明显是想金屋藏娇。
这和易安楼的创立有一定的关系,皇帝赵佶从中得到了启发,依照他的意思,李师师以后最好专注于文化方面的发展,不要再抛头露面了。
高强见到李师师的时候她的情绪还不错,正在宅院内指挥奴仆摆弄刚刚移栽过来的菊花,她喜欢菊花,如今又是秋日时节,菊花开得正盛。
因为皇帝赵佶的关系,李师师的知交朋友并不多,这次只邀请了矾楼里相熟的姐妹和一些在诗词上谈得来的朋友,仅仅是一次小聚而已。
可以想见,以后这样的机会不会太多了。
高强和李清照也在其中,宅院内既有美人,又有才子,还有盛开的菊花,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赏菊,倒是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午后时光。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众人逐一散去。
李师师或许喝的有些多,情绪上波动较大,拉着高强让他讲出使的故事,她很好奇北方草原上的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李清照和丫鬟只好把她搀扶进闺房里,李师师就让丫鬟泡了茶,三人喝茶闲聊。
高强随意挑选了一些海上的风光和途中的遇险故事,比如像海船一样大的鲸鱼,生活在海里的鲛人,海上的飓风等等,他虽然没有遇到,却不妨碍讲出来糊弄两个从没有到过海上的女人。
夜色渐沉,聊兴不减!
高强不知道的是皇帝赵佶正准备通过刚刚挖通的地道过来,要给李师师一个惊喜。
;
第一百零七章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皇帝赵佶最近心情不错,在宫内陪安妃叙话,饮酒作乐。
辽国使团仓促离开,辽国在和金国的战事中不断败退,这都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就连一向不理政事的赵佶这些日子也对来自辽国的消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询问杨戬最新的动向。
他刚刚得到金国大军再次攻破黄龙府的消息,心中畅快,就像是自己打败了辽国大军一样,于是就来找安妃饮酒。
安妃刘氏是皇帝赵佶的宠妃,原本是酒家之女,姿色甚美,入宫成了宋哲宗昭怀皇后的婢女,昭怀皇后死后,刘氏就出宫了,继续在酒楼里卖酒为生。
后来赵佶当上了皇帝,大内总管杨戬就把刘氏又引荐入宫,献给了赵佶。
因为刘氏在酒楼内讨生活,不仅容貌明艳,酒量也是惊人,更是懂得服侍客人,到宫中后自然也能讨得赵佶的欢心,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还给赵佶产下了一位皇子,就是第二十五位皇子赵柍。
所谓母凭子贵,在宫中看妃子是否得宠,只要看她有几位皇子公主就知道了。
因为安妃刘氏的酒量好,赵佶每次心情高兴,想喝的尽兴,就会来找刘氏拼酒,要是找一个喝了两杯就会醉倒的妃子,那就无趣了。
可见在后/宫中掌握一种生活技能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这次安妃刘氏刚刚生过孩子没多久,还在哺乳期,不能多饮,赵佶独自喝了一阵,发觉无法尽兴,不免有些郁闷。
在一旁侍奉的杨戬趁机提出了建议,他知道今日李师师会搬进新居,而且密道已经完工,正好去探秘一番,也好显得他做事颇有成效。
这是一个临时起意的安排。
皇帝赵佶一听来了兴趣,有一种曲径通幽的神秘感,还能给李师师一个惊喜,他立刻起身朝外走去,杨戬紧随其后。
望着皇帝陛下匆匆离去的身影,安妃刘氏不由得叹了口气,这就是只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宫中就要习惯这种随时可能被冷落的生活。
密道设置在皇城内的隐秘处,紧挨着城墙,从皇城内到李师师的宅院还不到一里的路程,出行方便的很。
这样皇帝陛下不用从城门出皇城,也不会引起朝中大臣的关注,来往方便自如,实在是偷/情的绝佳通道。
赵佶在杨戬和两名大内侍卫的陪同下,走入了密道之中。
不愧是皇家出品,密道内相当的奢华,都是用上好的大理石铺砌而成,还用夜明珠点缀在密道顶端,让整条地道透出一种皇家贵族气息,很好的契合了赵佶的品味。
与此同时,李师师和高强三人还在闲聊,完全没有预料到皇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