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文魁-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我作好命婆我为新妇梳了几次头发了,要说这篦梳啊,洪塘的最好,洪塘的男人,也最疼老婆。”

    林浅浅听了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意,垂下头羞涩地道:“他才没有,整日只知读书。”

    “只知读书男人最好,能作大官!小姐将来一定是作状元夫人的命。”

    林浅浅看向铜镜中的自己,反而忐忑地道:“我美么?”

    “美,真美!”老妪笑着道,“解元郎定会喜欢姑娘的,恩爱一生的。”

    林浅浅笑了笑,手抚着凤冠霞披,想到不久后林延潮来迎亲的一幕,幸福的感觉盈满了胸口,这一刻不真实的感觉,反而令林浅浅喜极而泣,轻轻地啜泣而来。

    老妪见了不以为意,在她看来,新娘越哭才是越喜庆呢。

    老妪用篦梳一边梳发,一边唱着道:“一梳朝天角,咿呀语成行。”

    手上又起又落,“二梳羊角丫,负笈入学堂。”

    “三梳麻花辫,嬉闹无常样。”

    “四梳马尾髻,低眉嗔爷娘。”

    “五梳发如水,落笔出华章。”

    “六梳风月结,心事绕丝长。”

    “七梳积云鬓,逐鹿试科场。”

    “八梳鸳鸯绞,娘缝女鸾妆。”

    “九梳同心扣,儿行母断肠。”

    “十梳长相思,揽镜想亲娘。”

    老妪唱完十梳歌后,给林浅浅戴首饰。程员外为了显他气派,给林浅浅备下了不少贵重首饰,供她挑选。

    但老妪却见林浅浅什么都不选,而是从一旁看上去有些旧了的匣子里,取了一支溜金凤钗。

    老妪接过凤钗笑着道:“这凤钗好精致啊,不过有些旧了!”

    林浅浅道:“这凤钗是我婆婆临去前交给我的,叮嘱我与将来与我相公成婚之日定要戴上,故而以往家里日子穷的时候,我也没拿它当掉。”

    老妪叹道:“姑娘真是知恩的人。”

    林浅浅拿着凤钗,满脸骄傲地道:“戴上它,我才是林家的媳妇,我才是他的妻。”

    老妪笑着道:“来老婆子给你戴上。”

    凤钗方戴上,这时屋外突爆竹齐鸣,老妪喜着道:“小娘子,你看解元郎来了!”

    这边程府门口,听闻解元郎娶亲的事,门口早就围了无数百姓了。

    但见林延潮在门口下马,无数百姓都是拍掌叫起好来。

    一旁陪同林延潮来接亲的同窗,同年们忙是帮忙把喜钱撒了,众人都是一个劲地向林延潮道贺。

    林延潮也是举起手来,一一拱手回礼,好容易走才过府前一段路。

    下面林延潮入府来,拜过程员外,程家家人,众妇女才搀着林浅浅出来。

    程员外见女儿出嫁,对林延潮叮嘱道:“贤婿啊!以后小女就拜托你了。”

    林延潮道:“是,岳丈大人。”

    当下林延潮搀过林浅浅道:“浅浅,我来了。”

    大红盖头下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嗯’。

    接着林延潮和林浅浅吃过面和蛋,伴房妈提醒吉时已到,于是即是出门了。

    这时叶向高拿着一串百子鞭炮,噼里啪啦地放起。

    在鞭炮声中,伴房妈唱道:“今旦背你上花轿;几句话语记心间。孝顺公婆是本分;相夫教子重担担,家庭美德真要紧;和睦故赢金银山。看重厝边和乡里;外家亲友心就安。”

    伴房妈是疍家女子,自是能歌,下面又是几首喜庆的歌,几乎不换气地唱下来。

    在旁的众百姓们,都是竖起大拇指高声地叫好。

    “这伴房妈唱得有好啊!”

    “肚子里有料啊!”

    “比解元郎还抢风头啊!”

    林延潮搀着林浅浅上了花轿,林延潮打马在旁,返回的路上,无数百姓相送。

    众挑夫们挑着嫁妆也是一并跟在后头,程员外好面子,又生怕别人说自己女儿配不上解元,于是嫁妆置办了一大堆,虽比不上十里红妆,但场面也是不小。

    在吉时前林延潮将林浅浅接回了家里。

    林府上林高著早已是翘首以盼,催了三叔探听消息,去了两三趟。

    直至新人到了门口,林高著才放下心来。

    当下林延潮搀着林浅浅见家拜堂,利毕之后,见过家里长辈,大娘,三婶都等亲戚都是备下了贵重的金饰,待林延潮林浅浅向长辈端茶见礼后,都是将金饰赠给新人。

    这在当地风俗里叫见厅。

    一旁的林延潮朋友翁正春,陈应龙等人见了都羡慕不已,翁正春道:“此真乃缘定三生,情定三世。”

    听翁正处你这么说,众人都是点头。

    下面林延潮与林浅浅回房,新房自是重新布置,大伯特意给林延潮弄了一八步床来,作为新床。

    八步床说是有八步那么大,有些夸张,但是还是很宽敞的,几乎将林延潮与林浅浅当初的小屋占去了一半。

    床是楠木垂花立柱,挂檐横眉都有细细雕刻过,画得是八仙过海。

    床上铺着喜被,撒着桂圆等五子。

    当下伴房妈,让二位新人坐下要同吃一碗太平鸡面,新郎吃鸡头,意一家之主,新娘吃鸡翅,鸡脚,意持家有方,多子多福,还有小孩滚床不一一多说。

    临了最末,伴房妈将外人清出屋外,与两位新人普及夫妻守则。

    对林延潮而言,上一世该体验过的,都体验过了,听着对方说如何如何没什么反应,但对于林浅浅而言,却是听着有几分扭捏

    伴房妈还交代,新郎万一新婚之夜,行房时出现手脚抽搐,口吐白沫的症状,那就是‘马上风’了。到时新娘可以拔下头上发簪,猛插新郎尾尻,如此就有救了。

    听到这句林延潮也是醉了,但见林浅浅却是再忍不住了,伏在床边笑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两百三十八章 大宴宾客(一更)() 
到了晚间则是大宴之时。

    掌勺的是省城里厨师傅,切菜打下手的也无一不是老手。

    按照本地习俗,婚宴上厨师傅是要塞红包的,因为酒菜好不好,全靠厨师傅一人。以往婚宴里常有厨师傅上一半菜留一半偷拿的,故而是要给厨师傅塞红包也是为了保险。

    另外切菜打下手也需找厨师傅指定,否则两边不一起,下面人的会给厨师傅甩脸色看。

    不过厨师傅打下手之人今日也不敢造次,这可是解元郎的婚宴啊,不说来的有四品至七品的大官,林延潮那一帮同年,同窗里面,就不少身有举人,秀才功名的,万一得罪了这些举人相公,只要他们一句话,自己在省城的名声也就砸了。

    所以厨师傅哪里敢大意,一早就起来备料,样样都亲自过问,加上林家给的酬金也是相当丰厚,故而拿出了十二分的水平。

    请好了大厨,就是场地了,林府那点地,绝对是不够摆的,摆在街上也不行。

    因酒宴是按照上席,平席,水席摆的。水席可以不讲究,但平席和上席却不行。

    特别是上席,待陶提学,陈知府那等高官来,你让人家坐在四面受风的露天桌子上,那肯定是不行的。

    故而林家直接借了巷口一家名为鸿运酒楼的地方操办婚宴。厨师傅用自己的,上菜的,和场地用酒楼的就行。除了酒楼,还从街坊邻居那借来不少家什事,在附近摆下了流水席,最后七七八八算上竟摆了六十多席。

    然后就是席面上的菜了,自是要讲究。

    当时有句话是‘吃席饱三天’,在这老百姓吃饭普遍清汤寡水的年代,赴席自是要吃一顿饱的,若是吃完还饿着肚子,是要被戳脊梁骨骂的。

    林家特意在菜的分量上多加两成,另按照闽地风俗,婚宴上要摆十八个碗的,也就是十八道菜。

    这其中既有红鲟,海参这样硬菜,也有黄瓜鱼,海蜇皮这样的家常菜,此外河鲜,鸡鸭牛羊等等就不用说了,既令人觉得富贵,也接得地气,不会如科举暴发户那般故意显摆。

    到了赴宴之时,身为新郎林延潮,与林家众官员自是要在酒楼门口迎宾。

    先到的都是街坊邻居,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爷爷与大伯官场上同僚,此外大娘,三婶的娘家人,也是一并来了。

    大娘的老爹谢总甲,还有大娘兄长谢老三一见林延潮,即是满脸殷勤。

    打死他们也想不到,当初与之对薄公堂的少年,居然中了解元,大伯大娘一家上下都要仰仗着林延潮。

    他们总担心林延潮是不是还会因以前一点事记恨,当下借着这个机会来讨好。

    不过见到二人这献殷勤的劲,着实令林延潮受不了,更添了三分差评。

    至于三婶的娘家马老板夫妇,也是讶异,这三叔三娘才婚不到一年,那当初秀才,就一下子中了举人。

    从相公到了老爷,二人都是恭敬地一口一口地林老爷叫着。

    林延潮连忙道:“两位都是长辈,叫我延潮好了。”

    二人连忙道:“不敢,不敢。”

    与之旁人争相结识林延潮,那些老街坊老邻居,以及老家的亲戚都是平和多了。众人见林延潮当然少不得一番夸奖,但也没将林延潮当作解元郎,反而开着玩笑。

    如此林延潮方才自在多了。

    不久林诚义到了,林延潮大喜,上前向林诚义行礼。

    林诚义上下打量林延潮,点点头道:“终于长大成人了,还成了解元,以后的路怎么走就看你了。”

    林延潮听了连忙道:“若非恩师,哪里有弟子今日。”

    林诚义笑了笑道:“为师已是挨贡入监,过些时候将赴顺天府。”

    林延潮听林诚义虽乡试落榜,但也能入国子监,不由替他高兴道:“弟子先恭喜先生了。”

    林诚义笑了笑道:“为师国子监肄业后,就赴试春闱一试,若是不中,就去吏部叙职,到时后你去京师赴会试,你我还能一见。”

    “弟子定然会去拜访。”

    林诚义笑着鼓励道:“想我半生空读圣贤之书,却碌碌无为,能收下你如此的弟子,真是为师此生最有眼光之事。”

    师徒二人又说了数句,当下宾客又至,林延潮让大伯引林诚义至上席就坐。

    下面林垠,林燎二人又是联袂而至,林垠见林延潮先是贺喜,然后就问道:“你打算何时进京?”

    林延潮道:“回山长的话,弟子准备明年或后年就入京。”

    “在京可有投奔的地方?”

    林延潮迟疑了一下道:“有。”

    林垠道:“我这里有一两位同年,在京仕官,平日还有书信来往,你可以拿了我的信,去京师拜会。”

    林延潮知林垠在为自己铺路,将他的人脉关系借给自己用,当下感激地道:“多谢山长。”

    林垠抚须感慨道:“山长上了岁数了,近来身子不好,实在是真想早一点能见你春榜题目的一日。”

    林延潮知自己与林诚义或许还有再见机会,但与林垠再见却是很难了,自己赴京赶考,恐怕要三五年没有办法回乡省亲。自己这位老师年事已高,真的是无法再见了。

    林延潮不由有几分感伤。

    一旁林燎连忙道:“山长,大喜日子,何必说这些,延潮,你中了解元很好,不辜负了山长与我一番教导,但不可大意,需记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林垠笑着道:“你才是,你这一番话还是放着平日里说,而今日延潮是新郎官。”

    林燎哈哈一笑道:“平日习惯了,就贺延潮你夫妻和顺,白头偕老吧!”

    林延潮点点头笑着道:“多谢山长讲郎,今日一定要不醉不归。

    当下林高著将林垠,林燎请至席上。

    随着众人入场,后面官宦贵绅也是到了。

    沈师爷先是到了,见了林延潮笑着道:“小老弟,解元郎,给你贺喜来了。”

    林延潮上前一步,笑着道:“沈师爷,你真是客气了,咱们俩什么交情啊!”

    沈师爷捏须笑道:“说得好,再说些虚的,就客套了。不过老夫能在回绍兴老家前,见你一面,也是高兴。”(未完待续。)

第两百三十九章 席间运筹(二更)() 
门口处,道贺的宾客陆续而来,爷爷,大伯笑着合不拢嘴,与众人聊天。

    听沈师爷透露要走之意,林延潮不由讶道:“沈师爷要走?”

    沈师爷点点头压低声音对林延潮道:“东翁六年任满,即将右迁工部都给事中,老夫只擅长刑名钱谷,自是不能再伺候东翁了,眼下只待任期一至,老夫就回绍兴老家。”

    “周知县要右迁工部都给事中?”林延潮不由震惊。

    官场升迁,自有一套规矩,除了在翰林院混的大牛,普通官员,都要经行政和监察轮历。

    地方知县任满,行政干完,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