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文魁-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只是念在琉球船民是我汉家后裔,故而相求,若是琉球船民非我汉人,与我们与血缘之亲,难道这三十八条的人命你就见死不救了吗?“

    林延潮顿时愣住心道,好你个朱翊钧,你敢耍老子。

    林延潮抬起头,但见小皇帝眼中隐隐有几分顽皮的笑意。

    林延潮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道:“陛下,微臣知错。“

    方才为林延潮捏把汗的陈思育等人都是松了口气,反而笑了笑,这小子真有运道,天子竟如此眷顾你,竟主动替你开脱。

    小皇帝却仍是板着脸道:“朕居中而抚驭万国,如天地之大无不覆载,远人来朝,无论远近,邦国大小,富穷,皆一视同仁。“。

    “陛下英明啊!“

    一众番邦的使臣都是向小皇帝叩拜。(未完待续。)

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 
但见满殿番臣,懂得汉语的,都是直接跪拜在地上口颂天子圣明。

    其余不懂的汉语,在四夷馆的通事和译字生告知下,也是明白了华夏天子口所所言。故而满殿上番官都表示感谢。

    百官亦是拜服,这是天子的帝王心术。在百官眼底,华夷之辩乃是儒家根本,汉人自是比夷人亲,就算是外邦也分亲疏的。故而林延潮的想法,他们更有共鸣,只是这么多外邦使者在,天子这么说,是为了怀柔外邦,也是可以理解。

    当然在他人眼底,天子这一举动同时也袒护了林延潮,连番人都是救下,又何况同文同种的琉球船民。天子的意思已是很明白了,替林延潮此事定了调子。

    起居官哪还等着,立即刷刷地就将天子方才的话写下。

    搞完安抚番臣这一套后,大理寺卿何宽出班道:“陛下,微臣以为若对林修撰处罚,将来天下生员恐怕皆遇事则躲,遇不平而不鸣,那岂非矫枉过正。“

    这时翰林学士陈思育上前道:“陛下,林修撰此举于国有功,于番邦有恩,更救下三十八条人命,臣请陛下下旨嘉奖,正天下士风。“

    众官心道,陈思育直接绕过有罪无罪,而是提议天子封赏了。

    到了小皇帝下论断时了。

    但见小皇帝从御座上起身道:“两位卿家所言极是,孟子有云,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功名如万钟,救人如礼义,林卿家此举,乃是舍功名而取礼义,正当嘉奖,为天下官员,士子之表率。“

    听了小皇帝的话,顿时琉球使者出班跪伏在殿上,不住向天子叩头,一面叩头一面道:“吾皇圣明!吾皇圣明!“

    看着这名琉球使者感激涕零的样子,比方才一堆番邦叩谢,以及那一番歌功颂德的表面话着实来得真诚多了。

    百官们顿时明白其中诀窍,众番邦使者都在殿上,若是惩罚林延潮,不是告诉他们,以后咱们大明百姓,见你们番邦百姓蒙冤,可以见死不救吗?

    若是如此,哪里来得万国来朝?

    所以这文章必须要作,还要作得漂亮,咱们大明赏了林延潮一人,却赢得琉球一国上下的感激,百姓对天子的感恩戴德。众番邦们也会以此,对大明生出好感。

    因此这买卖绝对合算!

    听着琉球使者的发自肺腑的话语,令小皇帝也是不由动容,他没料到他的几句话,竟能得到对方发出内心的感谢。

    小皇帝当下向阶下问道:“三位大学士,吏部尚书你们觉得当如何封赏林卿家呢?“

    当官的人都是很能听弦歌而知雅意的。

    若一般的封赏,小皇帝只需问张居正一人就好了。大明现在小皇帝说了不算,还是张居正说得算。

    小皇帝这么问,又多提了一个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管得是什么?天下官员的升迁啊!

    吏部尚书王国光虽很能拍马屁,但还是很谨慎,频频目视张居正,看他反应。

    张居正出班道:“陛下,林修撰释褐不过一年,已是连得陛下封赏,再许以嘉奖,恐怕有失对人才砥砺之意。“

    小皇帝听张居正这么说,顿时急了,若是张居正反对,如此他不是失信于众番臣吗?但百官面前,他又不能反驳张居正,只能嗯了一声。若是以往,必然是说张先生说得是。

    小皇帝一旁奉驾的冯保见他的脸色,目光转了转,向陈思育使了个眼色。

    陈思育会意,上前道:“可是元辅,林修撰确实于朝廷有功,有功不可不赏啊!“

    但见张居正笑了笑,竟是少有的听人劝地道:“光学士说得有道理,既是如此,王尚书你来定夺吧!“

    张居正允许了,王国光哪还不知怎么办道:“陛下,林延潮现居翰林院修撰为从六品,可擢拔一级,升任为詹事府左中允,为正六品。“

    詹事府,乃辅导东宫太子的衙属,下辖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左右春坊的官员,称为宫坊官,司经局,称经局官。

    除了开国时,请天下名儒来教导太子,充作宫坊官外,现在朝廷一般以翰林为宫坊官。

    翰林官迁至詹事府,称为开坊。林延潮升任中允后,就可以宫坊官自居。

    现在天子还没有立太子,所以詹事府也基本没事,故而就是拿来提供官衔给翰林升转的,但本职还在翰林院。

    林延潮听王国光提他为中允,心底的激动,顿时无以复加,咱也是迈入正六品之列了。

    要知道翰林院里升迁是极慢的,能前进一步有多不容易。升任中允,自然也是距离日讲官又进了一步。

    小皇帝听王国光这么说,满意地道:“那就让吏部拟一奏本给朕过目!“

    王国光当堂称是。

    于是此事就这么定下,文武百官看林延潮无不羡慕。

    这不到一年,他就官居正六品,至于他的同榜进士,二甲的在京见习,三甲的还在老远的外地当官,而他已是为正六品。

    这简直是官场升迁的记录啊!

    连中三元已是如此不可思议了,连升官都这么快,你这是要十年内进内阁的节奏吗?

    十年后,林延潮还不满三十岁,本朝有这么年轻的内阁大学士吗?众官员见了这一幕,都觉得林延潮前途简直不可限量。

    但是小皇帝似意犹未尽,走到林延潮身前道:“林卿家多次为朕立下大功,岂是一中允可以赏赐。德之在人,当与家人均之,朕诰封你夫人为六品安人,以表其温婉贤良,三从无忒。“

    林延潮听了知这是天子报答他在郊祀时的进谏之功呢。

    林延潮不由心想,史书上说,小皇帝抠抠索索,他在位时,吏部奏请那么多官员,但他都不肯用,任由满朝官员缺位,导致曹署多空。

    但是就是一位这么吝啬的皇帝,对自己却是真的很好啊!

    林延潮犹自愣在那里,但听小皇帝用二人可闻的声音对林延潮道:“朕听过你与你夫人故事,说你们二人不仅青梅竹马,还共过糟糠,如此良妻爱卿你可要好好待之啊!“

    听着小皇帝这么有人情味的话,林延潮不由眼眶有几分微红,当下道:“臣谢过陛下。“(未完待续。)

四百五十三章 给足面子() 
奉天殿上,天子与你说悄悄话,那是一种什么体验?

    林延潮的体验就是,感受到了四周的目光,顿时犹如针扎过来一般,弄得你浑身不自在。

    天子与臣子当殿私语,大庭广众上,这……这还有什么话不可对人言呢?由此可见天子对林延潮的亲近啊!

    众大臣们看在眼底,不由心想,天子与林延潮都是这么年轻,犹如民间少年相玩伴,将来有很长的日子,可君臣相持。况且若天子又是这么一直信任林延潮,那么将来大拜,甚至入阁官居一品也是迟早的事。

    不过也有官员却有几分嫉妒,心底想,天子对林延潮的欣赏,不过赏识他的才华和能力罢了,这是爱才之心。林延潮还不是日讲官,没有经过侍驾的经历,算不上与皇帝有什么私交,更谈不上真正的天子近臣,所以眼下别看林延潮风头正劲,也不过是一时,以后也可能因一件小事恶了天子,从此圣眷不在。

    无论众人怎么想,沉浸在众人嫉妒羡慕的目光中,身处殿上的林延潮,此刻感觉有些不真切。

    升官的喜悦,已是足以令他惊喜交加了。

    正六品官是什么级别?

    在地方,正六品,可以担任一府通判。通判就是一府的佐贰官,帮助知府协理粮运、家田、水利,刑名具体事务。当年在福州府时,要找林延潮麻烦的,就是本府通判,最后林延潮求助于巡按御史商为正,这才摆平此事。

    不过林延潮是正六品京官,要外放地方,却是最少正五品起。

    正五品能当多大外官?

    可以担任按察使佥事,府同知。

    同知,乃同知府事,知府不在时,可权知府事,平日是知府的佐贰官。同知与通判相较,虽一并是佐贰官,但通判在于分政,同知在于赞政,而且同知权势更大。

    至于按察使佥事,分司诸道则是与藩司并列的臬,按察使副使,佥事,分管提学,驿传、清军、分巡、兵备。副使是正四品,佥事为正五品,所司职事相当,只是官衔高低而已。

    若是把正六品放至京官而言,中允则与太常寺丞,尚宝司丞,太仆寺丞相当,也就是相当于卿寺衙门的首领官了。

    所以正六品与从六品,在外官差距不大,但在京官里却是一个分水岭。这是京城卿寺衙门首领官的门槛。

    六部衙门的首领官,是正五品郎中。而正六品就是卿寺衙门的首领官,若从六品只能是下面办理杂事的官员,没有管辖一司一局的权限。

    当然在正六品官中,最尊贵还属翰林院侍读侍讲,第二尊贵的就是詹事府中允。侍读侍讲是到天子那听差,詹事府中允则是在太子那听差。

    为何吏部尚书王国光不一口气,将林延潮提为侍读侍讲?

    因为翰林院侍读侍讲官,属于翰林院侍讲厅的,虽也是正六品,但有出入御前,并且担任经筵讲官的资格,一般不可轻授,朝廷定额在四人,侍读侍讲各两人。

    现在这几位名额尚满,没有空位,林延潮没办法一步到位。

    身为翰林,不能有如京官与外官间有内外轮转的制度。翰林院官员在没有成为学士前,只能在翰林院与詹事府两个衙门间来回跳。

    林延潮升为詹事府中允后,将来可以补缺,侍读侍讲有人退下升迁,自己可补入转正,走詹事府左中允(正六品)…翰林院侍读侍讲(正六品)…侍读侍讲学士(从五品)这条路线。

    此外就是詹事府左中允(正六品)…詹事府左谕德(从五品)这条路线,两条路线各有利弊,但先成为左中允,都是必经之路。

    林延潮升官为詹事府中允,金光大道已是铺好,不谈将来升迁,现在已是与卿寺衙门首领官同级了,加上天子又诰封林浅浅为安人,令自己是喜上加喜。

    安人也是命妇,从夫品级,林延潮是正六品,林浅浅也是六品安人。从此品冠加身,天子圣旨下给林浅浅不知她要如何高兴。

    这等封赏升官又是在这么多官员,以及番邦使者面前,简直是给足了自己面子。别人升官都是吏部一封公文,任命下来后,第二****会后到午门外天子叩头谢恩。

    而林延潮这一番阵仗搞得实在大,小皇帝当着自己多人面升自己的官,几乎相当于拍着自己的肩膀,对百官说,诸位爱卿,这林延潮是朕在罩着的。

    小皇帝如此厚遇,林延潮于是感激地道:“微臣替内人谢天子隆恩,陛下圣明。”

    见林延潮大声赞天子圣明!

    至于殿上百官亦是齐声道:“陛下圣明!”

    林延潮和百官都这么说了,番邦使臣自也是不能落后,顿时满殿上一片歌功颂德的声音。

    一名官员即兴赋诗,当堂作了一首诗诗云,五岳同仰兮参北斗,四海扬波兮拜大明。

    这首诗将直接将宴会气氛推向最高潮,番邦使臣,百官都是举杯向大明天子助词。

    总而言之,奉天殿上是充满了欢乐而祥和的马屁氛围。

    这一场郊祀庆成宴,就如此落下帷幕。

    宴散而出时,林延潮与李三才二人离了奉天殿,走下台阶。

    来时林延潮尚后李三才一步,去时李三才则是不敢并肩。

    李三才虽是正五品,比自己高两级,但林延潮是翰林,翰林品秩低,而身份尊,庶吉士都敢不给三品侍郎行礼。而林延潮现在是中允,在朝会时的班次,正六品宫坊官可是在光禄寺少卿之上。

    光禄寺少卿几品?正五品。

    李三才身为户部云南司郎中,也是正五品。入殿时自己居后,出殿后自己居前,不过吃了一顿饭,尊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