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文魁-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众人推举,陈知县倒是很客气道:“唐宋以诗词为盛,而今则是文章为显,文章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吾喜小品,喜其冲口信手,闲适随度。“

    陈知县说得也是道理,诗词之道了,前人已是抵至一高度,同时明朝又以文章为宗。读书人就觉得,文会上再千篇一律,谈论诗词已不那么合乎时宜。

    而谈论文章,那等阐述宏理,庄严严谨,更切乎文以载道方式的文章,也不适合在士人交游时谈论。

    所以这等冲口信手,闲适随度的小品文,也逐渐在文会上有了市场。

    陈知县接着道:“评论文章嘛,吾窃以为,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诸位文章,本官知其理,不知其情,是不敢妄加评论。“

    大家都知道,陈知县这话是自谦,免得到时候点评文章时,惹得别人不爽。

    于是一名名叫张君霆的士子道:“县尊,韩愈有云,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县尊指点我等文章,如帮我等明性悟道,我等感激还来不及呢。“

    这士子说完,众人都是一并称是,请陈知县一会不要顾及,随意评论。

    见众人都这么说,陈知县捏须点点头,然后向陆翁请教了一句。陆翁点头答允。

    于是陈知县就与众人道:“今日在西湖为文会,各位也是各写一篇文章来,就以一叶为幅,一炷香为限。让本官与陆翁一览三吴才子佳作。“

    众人一并称是,然后各自入席。

    此刻西湖上起了风,湖面起了浪。不过五艘连舫在湖面上很平稳,丝毫也不摇晃。众人都是安安稳稳地坐着。

    至于画舫里的船舱很大,容的二十余士子也不嫌小,这席位也是一人一席。

    众人坐定后,华传芳看了林延潮一眼,不屑地哼了一声,心道此人为何如此厚颜,还赖在船上不去,我一会需羞辱一下此人。

    于是华传芳对下人招了招手,吩咐了几句。

    片刻后,船舱左右垂帘挑起,但见美貌的侍女端着文房四宝,鱼贯入内。

    侍女将文房四宝之物,放在众人的席前案上,然后随侍左右。

    众人琢磨陈知县所说的一叶纸,就是案上这么点大,最多写上个两三百字,这也就是限定篇幅了。

    然后一名侍女在陈知县与陆翁面前点起线香。

    众士子里不少人都是提笔挥毫,也有的则是一动不动,闭眼凝思,看来是在打草稿。

    对林延潮而言,这文会不过是走个过场,袁宏道一片好意,想要替他扬名。但林延潮眼下早已是名满天下,又何必来这场合出什么风头呢,没事莫装逼嘛。

    于是林延潮心想就随意写一篇平平的文章应付过去就好了,自己马上雇船南下回家省亲,才是眼前的正经之事。

    这样的应酬文章,林延潮在翰林院里可是没少写。自己中状元后,宫里太监,以及很多官员来求自己写文章,想要拿来作为墨宝,藏于家中,留之家人。

    初始时一两个如此尚好,但人多了来求,林延潮也是招架不住。

    久而久之,林延潮也是被锻炼出来了,这样应景对付的文章写得也很顺溜,简直是提笔就有,如此就叫应酬之作。后来有了孙承宗捉刀,自己就更不费什么脑力了。

    于是待林延潮准备腰提笔磨墨时,却眉头一皱,转过头看正在奋笔疾书写个不停的华传芳。

    原来摆在林延潮面前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少了一样。没有墨水叫林延潮怎么写?自己满腹经纶,也不能咬破手指写血书吧!

    于是林延潮只能搁笔,双手按膝而坐。

    左右的人都在那写文章,林延潮这个样子就有点呆头鹅了,仿佛江郎才尽,酝酿不出文章,要交白卷似的。

    眼下半柱香过去了,在场之人都是提笔了,唯有林延潮枯坐原地。

    这时但见华传芳将笔一投,双臂的袖袍长长向后一甩,然后将卷子拾起递给身旁侍女,侍女第一个将文章交给陈知县。

    这华传芳为何第一个交卷?

    林延潮想来此人附庸风雅,文章都是买来充门面的,此刻上场,早就请人代写了,自己只需默写一遍就好,当然是第一个交卷的。

    当然看了这一幕,若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华传芳是才思敏捷呢。

    华传芳后,其余士子也是陆续将文章写好了。

    一炷香后,其他人都是交稿了,场上最后只余下林延潮一人。

    林延潮也是笑了笑,拿了面前这张白纸递给了身侧的侍女。这侍女抿嘴一笑,将林延潮白纸递上。

    由于是侍女转手,陈知县没看是林延潮所交的,但他看到是一张白纸时,也是眉头微微拧起。

    当然了,这是文会,并非科举考试,交白卷也是无关紧要,但这里三吴名士汇集,如此场合写不出文章来,交了一张白纸,那可真有负名士之名了。

    陈知县本着给人留情面的原则,也不说破,将林延潮的白纸放在最末,而是与一旁陆翁一并谈论起文章来。

    这文章排在卷首的,当然是华传芳的。

    于是陈知县第一个念起华传芳的文章来。华传芳笑了笑,左右顾盼了一番,然后挺直身子,显然对自己的文章极有自信。(未完待续。)

四百九十章 以情动人() 
陈知县拿着华传芳的文章读了起来。

    因是小品文,所以篇幅很短。

    但听陈知县念至……余生钟鼎家,向不知稼穑。米在囷廪中,百口丛我食。婢仆数十人,殷勤伺我侧。举安进罋飨,疱人望颜色。喜则各欣然,怒则长戚戚……

    念完后陈知县对陆翁道:“此文似自述之文,却尽显富贵风流,此文陆翁以为如何?”

    听陈知县夸奖,华传芳心下得意,这可是他费了两百两从人手上买来的文章。

    陆翁看了一眼道:“风流,富贵是有了,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文章也是一样,此文道尽富贵,却不见回转,终是可惜了。“

    华传芳听了陆翁的话,顿时不快,他本是想凭此文,一鸣惊人的,但眼下只能应了一句,陆翁说得是,晚生受教了。

    不过除了华传芳,在场士子都从陆翁的一句点评中,或多或少地悟出些什么来。

    林延潮也是点头心道,此人真乃名士,自己不可自持才华,小看天下英雄了。

    陈知县念完华传芳的文章,又举了数人文章来念。

    陆翁摇了摇头道,此文太繁,趋步于古人。

    被点评的士子当下不服气地道:“陆翁,李西涯曾道,文必有法度,然后中谐音度,如方圆用之于规矩,古人用之,非自作之,实天生之。

    陈知县肃然道:“求学不可株守俗见,死于古人语下。你这文章趋于古人并无不可,但却又未得其髓,实是画虎不成。“

    士子听陈知县与陆翁都这么说了,只能称是。

    袁宏道听了不由露出得意之色,看了林延潮一眼,那分明是道,你看我说得不错吧,复古之流已是不兴盛了。

    林延潮心道,是啊,小品文崇尚闲适写意,那等模仿古人的骈文看似绮丽,但大家眼底,越来越如同抠字眼写就一般。

    下面陈知县又是读了陈继儒,王衡,董其昌,袁宏道的文章。

    到了这里,陆翁方才露出了些许欣慰之色。

    众人心道,果真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这几人都是吴中出类拔萃的才子,难怪他们的文章能得陆翁青眼。

    陈知县笑着道:“看来此次文会魁首不出这几篇之内了,袁中郎还是逊了几分。“

    陆翁点点头道:“其实袁中郎这篇也是不错了,少了火候,再锤炼一番,可成大器。“

    袁宏道听了大喜,当下拜道:“多谢陆翁。“

    陈知县然后向陆翁问道:“以陆翁看,三人的文章谁能分个高下?“

    陆翁听了摇头道:“难,难。“

    陈知县笑着问道:“莫非是三人不分伯仲,陆翁觉得难以评高下?“

    但见陆翁抚着胸前的白须道:“非也,只是感叹国朝文章垂世百年,连王凤州都不再拘泥于复古之见,可见此路已是走到尽头,眼下已是到了求新求变之际,百年一革之局,到了而今,若不能再进一步,我等又唯有退回去了,等于走了回头路了。“

    说到这里,陆翁看向手中的几篇文章。

    众士子瞬间都是读懂了陆翁话里的意思,这三人文章虽好,但格式上没有新意,还是在重复古人的路数上。

    众士子都感受到陆翁胸中之情,画舫里的气氛顿时有些凝重。

    就在这时,就听陈知县突然一笑道:“陆翁,又发千年之忧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当今文坛自王凤州后,难道没有出类拔萃之人吗?我看不说当今天下,就是此船内,也可有继往开来之人。“

    陈知县这话说得,众士子们是又羞愧,又是欣喜。

    陈知县这么说,是说船中有人,可继承王世贞衣钵,领袖当今文坛的。这个梦大家想想也就可以了,若真的以此自居,恐怕会被天下人笑话。

    陆翁闻言笑而不语,这意思就是反对了。

    陈知县见船中无人信他的话,不由露出神秘的微笑。

    此刻众人文章都已差不多已是点评完了,只余最后一篇,于是陈知县将最后一篇抽出,放在眼前。

    白纸???

    陈知县瞬间是懵了,这,这,此人交白纸为何?

    不对,此人才冠当世,不可能写不出文章来了,此举必有深意。

    莫非他是借这白纸说文章之道,不错啊,文章之道,至简亦是至繁,岂不闻大英牺牲,大象无形,大巧不工,大方无隅。

    他是借白纸告诉陆翁,真正的文章之道,并非崇古,也非在求变,更不是在出新,而在于至简至要。

    原来如此,这就是大辩不言啊。

    陈知县一瞬间脑补了无数。

    “县尊?“

    陈知县环顾左右,却见别人都看着自己拿着一张白纸发呆的样子。

    “又或许我是认错人?“

    陈知县心底如此想着,拿着文章问道:“这白纸何人所作?“

    此言一出,华传芳露出了讥讽之色。

    片刻后,一名坐在墙角的士子拱手施礼道:“是在下写的。“

    陈知县问道:“为何一张白纸交来?“

    “因为没给墨。“

    陈知县听了差点跌坐在地,什么大英牺牲狗屁。

    陈知县顿有些着恼问道:“这是为何?“

    这时华传芳起身道:“回县尊的话,是我的主意,此人冒充侯官生员,招摇撞骗,混进文会中,却被我揭破。我本希望他有羞耻之心,自行离开,哪知此人厚颜留下,赖在此出名,故而我才不给墨。“

    陈知县斥道:“岂有此理,我等又不是眼瞎,文章好坏看不出吗?你如此做,实是心胸狭隘,不容他人有出头余地。“

    华传芳被陈知县训斥心底大怒。不过他家颇有资财,一个钱塘知县,也不是真惧。

    于是华传芳道:“文会中都是名士,岂可鱼目当作珍珠,再说我也是只欲他不打扰县尊和陆翁罢了。既是县尊不信,不让当堂一试,看看他的才华是否能为一名生员。“

    华传芳这话也是令陈知县一呛,不过陈知县细想,也是生怕自己认错人了,故而不敢确认。

    于是陈知县向林延潮问道:“你。。阁下,可是侯官生员?“

    林延潮道:“确乃侯官生员。“

    “胡说,若你真是生员,那么周先生,怎么没见过你?“华传芳质问道。

    林延潮听了道:“我曾是侯官生员,但现已不是了。“

    听了林延潮这话,众人都是恍然,除去生员身份,要么是考中了举人,或入国子监,要么就是学业不合格或者是犯了什么错误,被督学罢了生员身份。

    这对于一名秀才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不过此人虽曾是生员,但现在继续用生员身份,却是他的不对了。

    却见陈知县却了笑着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

    华传芳却是冷笑两声道:“真无耻之尤。“

    这时陆翁道:“若是有墨给你,你可当堂写出文章来?“

    林延潮道:“可以。“

    陈知县立即道:“既是如此,我给你笔墨,当堂写一篇来。“

    林延潮听了笑了笑道:“古人有云,读其文如闻其声,闻其声如睹其人。眼下在下在此,就不必那么麻烦,索性直念给大家听好了。“

    陈知县惊喜道:“状。。不,阁下不用打草稿?“

    “在下作文章,从来都是落笔之后,不易一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