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文魁-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客商闻言都是大喜,笑着道:“你这人言语粗鲁,但人倒是不坏。“

    船夫寒笑两声,又煮起一锅,正待这时江上又来一船,一名粗豪大汉撑竿,后面一名后生摇橹。

    这粗豪大汉笑着对船夫道:“好兄弟,遇上大买卖了,既是见着,分我一分。“

    船舱里是客商,皆是露出一头雾水的神色。

    船夫有几分着恼,冷言冷声地道:“莫要坏我好事。“

    “好兄弟,提携我一二吧,我看你也未必不需人。“那粗豪大汉笑着说到。

    客商问船夫道:“你们说得什么?“

    船夫将牙一咬道:“没什么地,只是要匀我船来,也是赚一二钱。“

    五人一并道:“我等坐一艘也是够了。“

    船夫点点头当下对粗豪大汉道:“也好,你且下去,日后再分你一分,若再呱噪,我就与拼命。“

    “好,好。“说完粗豪大汉就将船划至另一边,远远坠在船后。

    然后船夫回到船舱,从怀里摸了一把黄粉,不动声色地撒进锅里,再用勺慢慢地搅匀。

    “好了,端给你吃。“船夫说了一声,也不怕烫手直接将刚煮饭米粉的铁锅端至船舱里。

    客商露出馋嘴的神色,拿起碗来,用筷子挑起滚烫的米粉正要放至嘴边,突是一笑,又是端了回去道:“船家也是辛苦了,你先吃一碗。“

    船夫神色一变,但随即道:“方才已是吃得饱了,这碗给你们吃。“

    客商道:“船家休要客气,你不吃这一碗,我等如何放心肯吃。“

    船夫点了点头,将碗接过,却陡然之间反手连碗带米粉砸向了客商。

    众客商身手敏捷尽数躲过,却见这船夫这一掷后快步退至后舱,片刻后又返身而来手持一扑刀,凶神恶煞地道:“糊涂鬼不作,非要当个明白鬼,既是如此,老子就成全你。“

    至于船后的船夫也是将橹丢至一旁,拿了短刀助阵。

    远处的船见了这一幕,那粗豪大汉笑着道:“好兄弟,就知你要翻船,让哥哥来助你。“

    到了此刻,几名客商不惊反笑,将手里的包裹一抖。

    这包裹里是什么?

    铁尺,软刀,锁链。

    船夫见吃大吃一惊道:“尔等是捕快?“

    几人冷笑道:“我等为缉拿你们恶贼,吃了多少上官的板子,所幸苍天有眼,今朝终叫尔等伏法。“

    船夫知是公门中人,凶悍之气浑然没有,顿时腿软,就在这时江边芦苇丛中几艘官军快船行驶而来。。。。

    县衙里,知县正焦急在公署里踱步。

    此刻乌云压下,空中阵阵雷声响动,林延潮坐在公署一旁,一面看着卷宗,一面喝着茶。

    林延潮见知县如此,笑着道:“余知县不必忧心。“

    知县叹了口气道:“如何不忧心,此案悬在我心头多年,多少无辜之人枉死。“

    林延潮劝道:“余知县,有话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知县道:“也就这么一说吧!“

    就在这时,一名捕快奔至大堂道:“县尊,拿下了,拿下了!“

    知县大喜道:“真的拿下了?“

    捕快道:“小江津船户一十九名尽数都是拿下了,没有走漏了一个,现在已押至衙门外了。“

    “本县百姓已是听到风声,听闻是恶人被拿,多年冤案,得以水落石出,都是一并涌至县衙外恳请旁听。“

    知县闻言正了正官帽,肃然道:“不错,百姓一个需交待,告诉百姓一会允他们旁听。“

    说完知县走至林延潮面前道:“若非状元公神机妙算,此案恐无水落石出的一日,本官请状元公主审此案,请至正堂上坐。“

    林延潮连忙道:“本官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余知县苦此案已久,正当主持此案,昭雪冤魂,以及给百姓以及其亡故家人的亲眷一个公道。“

    知县听了眼底渗出泪来道:“本官无能,数年不能破案,反而隐瞒有司,何敢谈公道二字。“

    林延潮道:“人谁无过。眼下余知县唯有秉公执法,将恶贼绳之以法,方才是正途。“

    知县点点头道:“正是如此,恳请状元公旁听此案。“

    一旁衙役搬来一凳,放在公案之侧。

    林延潮落座后,知县走至公案后,大声道:“将人犯带上!“(未完待续。)

五百零一章 船户案() 
县衙大门一开。

    数百名百姓推搡地挤过仪门,一拥而入一并将公堂之外围了个水泄不通。

    见此一幕,林延潮呷了口茶。宁德县并非是大县,县城人口不多,充其量也就数千人上下,但审案时一口气涌入几百人,可见知道消息的都来了。

    林延潮放下茶碗,从椅上看去,但见都是些穿着粗布麻衣的朴实百姓,他们不顾衙役的阻拦,一个个向正堂里挤去。

    两排皂隶拿着水火棍维持秩序。

    林延潮心知,地方老百姓对一名地方官评价高低,刑名二字比重很大。

    县官平日税赋摊派老百姓都还可以容忍,只要不太过分即可。大家都是通过断案水平的高低,来断其是否是一位清官好官。若是断案断得好,不惧权贵,就能赢得青天之名。

    本地知县因过往商旅失踪一案饱受指责,而这一次居然抓到了真凶,百姓们自是群情沸腾。

    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抱着看案的心情而来,门外也有大呼冤枉的。

    林延潮听了两声,心想多半是船户家人,这恶贯满盈之人,也是有家人亲眷的,他们自是不肯接受家人的命运。故而就算是明知是恶人,也要一确足的证据,让其伏法,如此才能彰显律法之公正。

    下面的百姓不断推搡,大有闹事之状。

    知县有几分胆寒,林延潮见这一幕提醒道:“余知县,还不决断,迟则生变。”

    他在旁旁听,自有监察之责,提醒一二。

    余知县恍然,但听啪地一声。

    惊木堂作响,知县喝道:“尔等不必喧哗,是否冤屈,本官自有决断,堂下再有呼号着,一律枷号示众。”

    左右衙役也是将水火棍往地上杵,堂威一喊。堂下的喧哗才止了。

    片刻清净之后,捕快们将十九名人犯一一带至堂上。林延潮审视过去,但见犯事之人也没什么出奇之处,虽看起来有些彪悍凶蛮,但船民海客多是如此。人不可貌相,自也不能用相貌来定罪。

    余知县向林延潮问道:“状元公,是否可以开审了?“

    林延潮点点头。

    随即刑名师爷将一书稿,递给了余知县。

    余知县念道:“自丙子年,粤东商人在本县失踪起,六年内,本县一共有十七起商贾失踪案,合州则有三十一起,失踪之人名字在案的合一百二十五名,千里无主的更不知凡几。”

    “本县闻之之后,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明察暗访,费数年之功不得,遍访僚属,迄少方略,幸有詹事府中允,今科状元过境指点迷津,方得寻得此案头绪。”

    听了余知县的话,下面的百姓声音一下大了,都在交头接耳。

    天下之人都知道大明出了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不仅仅是福州本府,就算是合省上下也是颜面有光,谈及林延潮帮助断案,本省百姓听了也不论他断案本事如何,就是打心底地信服。

    就是名望的作用,当然若是冤情得以水落石出,林延潮自是名望更盛,若是失利,那么就会名声受损。

    百姓们议论的声音大了,知县不得不又拍惊堂木,将议论声压下之后开始审问。

    既是堂审,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知县也不能强行将有罪之人定罪,否则就是故入人罪。

    捕快将从各船上搜得绳索,蒙汗药,闷香,扑刀之物一一呈上,下面捕快们又将船夫抄家里搜出,商贾日用的衣服鞋帽,贴身,票据之物一一呈上列为证供。

    这些东西都并非船户都能有的,百姓们闻之各个愤怒,连之前喊冤的家人,也无法辩解。

    见证据确着,这些海客船户也是招供,他们平日以渡海为名,赚客登舟,以蒙汗药,闷香弄翻乘客之后,再将人剖腹纳石,将尸抛海,此冤极惨。

    数年来这些人不知犯下多少人命之案。

    在场之人有不少都是商贾家人,为寻家人踪迹,来此逗留数年,却渺无音信。

    之前因未找到尸首尚存一线希望,但眼下待听得真相后,堂下之人都是垂首大哭,哭声震天,几个一家之人彼此抱头痛哭,母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儿子哭父亲,数人都是当场哭得晕厥过去。

    见这一幕,人人不由都生恻隐,案情虽大白天下,但这些人已是不能复生了。

    其他百姓虽没有家人遇害,但此刻也是义愤填膺,当下拿起鸡蛋,菜叶往犯人身上砸去,高呼将这些人千刀万剐。

    这些犯人尽数默然,任由百姓们丢砸,也有几人面上露出悔意,但也有冥顽之人,反是冷笑。

    知县见案子已破,从公案上起身,向林延潮道:“非状元公,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覆盆说得是覆置之盆,阳光照不到覆盆之下,意为无处申诉的沉冤。

    一名老仵作,几名捕快道:“我等经此案时,不过年少,而今已是数年,今日终解我心头之惑。”

    师爷道:“状元公,真神断,我等本县士绅都恳请状元公留在贵县数日,待我等一表感激之情。”

    林延潮笑着道:“那却是不必了,我回乡省亲有期,却不可误了。”

    听了林延潮的话,众人都是一愣,然后方才道:“原来状元公,不是奉命来查此案啊?”

    林延潮哈哈一笑道:“不错,并非他们所指,这只是我份内之事,只是为官者需有Н嵵睿羰鞘影傩赵┣谖薅茫胝庑┖θ说拇Ш我臁!

    众人听了林延潮这番话皆是佩服,说完林延潮就行离开。

    见林延潮离去,知县此刻不怪林延潮隐瞒,反而对他更是感激,与左右道:“状元公,真直臣,可惜不能见容于宰相。”

    众官也是纷纷点点头道:“是啊,这样的大臣,朝廷却不能用之。”

    众人都是一并为林延潮惋惜。

    之后知县将这些船户尽数收押,等待有司批文。

    如此这起悬案告破,自昭雪后,百姓们遐迩欢腾。民间艺人将此案编作戏剧,在民间流传开来,经久不衰。

    至于林延潮此刻,却是由宁德经陆路经二十余日跋涉后,也是返回了老家。(未完待续。)

五百零二章 返家() 
明朝官员曾说过,古者封建之世,仕者不出其乡,朝出则事其君,暮而归则养其亲,故而忠孝之道恒两全。

    但到了后来,历朝历代多实行官员回避制度,官员不能在本地做官,导致要见家人一面很难。

    在最重忠孝二字的明朝,官员长久不行亲,会受到指责,比如前朝大名鼎鼎的纸糊三个阁老里的万安,就因四十六年不回乡省亲,而被言官大骂。

    朝廷为了顾全京官外官归籍省亲,创立了三年一省亲,六年一省亲的制度。不过这样制度,实还是太违反人性。做官三年,六年见一次父母家人,如何使得。

    有一次万历皇帝问张居正,以往刑部审决重囚的奏报,为何都要一年后才能送达呢?

    张居正说刑部官员都是借着送奏报的机会,顺便拐回家住上一段日子,待住得舒坦后,再继续上路。

    为了杜绝这样枉道回籍,明朝对省亲有了严格规定。从路上的里程,到了到家的坐假都有严格日程安排,不可延误了时日。

    林延潮一路跋山涉水,他从宁德走得是北驿道返家,然后在离省城最近驿站里住了一夜,林延潮在此下榻。

    驿站的驿丞闻之状元公返家省亲,是惊讶无比,身为驿站官员迎来送往是常有的事,林延潮乃翰林,如此贵重的官员,回乡省亲,在京有阁老,院长,翰林亲自作诗赠其行,免费雇船。

    返回所用驿站,官府州县也会有得力的人,一站又一站的通传,比如官员在驿站歇脚,立即就会有人疾驰至下个驿站打前站,做好迎接款待之事,然后驿站上下等候上官到来。

    林延潮身为堂堂状元之尊,返乡回家,居然没有一点消息,这如何不令驿丞诧异。

    驿丞心底虽揣着疑问,但礼数甚恭敬,亲自给林延潮端茶送水。

    林延潮拿着巾帕擦汗后,驿丞小心地问道:“敢问状元公是便道归省,还是吏部例遇?”

    便道归省,就是身上有公干,顺道拐回家看看,如此前站官员简慢,也是情有可原。

    但若是吏部例遇,就是让状元公衣锦还乡了,完全没有必要这么低调,反而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