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文魁-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真是锦帛动人心啊,林延潮笑了笑,大家见了也都是应景地笑了笑了。
三娘朝大娘甩了个不屑地眼神,她也不屑戳穿,只是道:“咱们状元郎回来了,您与浅浅的二楼小阁,我一直吩咐人时时打扫着,物件都按照你们离家时摆放呢。不过眼下你还是先去见老爷子,给他先问个安才是。“
林延潮点点头道:“三婶说得是。”
林浅浅上前挽住三娘的手道:“三婶,我也给你从银作局,打了一副头面,你到时也看看。”
三娘笑着拉住林浅浅的手道:“还是浅浅有心。”
林浅浅与三娘要好,林延潮上京赶考后,二人在家里对大娘都是不假辞色。大娘虽气,但不敢拿浅浅怎么样,与三娘却是吵得很凶,林浅浅就暗暗地帮着三娘。
几个女人间那点瓜葛在林延潮心底转了转就过去了,以他眼下而言,这些不过是鸡毛蒜皮的事。
林延潮从中门大步踏入家中,到了正堂外的滴水檐前,但见家里的下人都已是站在檐下候着。
林延潮左右看去,有不少生面孔,看来自己离家两年多添了不少下人。
至于下人们知是中了状元的二少爷,以及二少奶奶回来了,都是恭恭敬敬地站着向林延潮请安。
林延潮点点头让展进将从京城里带来的几匣礼物,都是一一分给众人作为见面礼。
下人都是感激林延潮出手的大方,就在这时候,一个小孩子从一旁的垂花门里屁颠屁颠地跑了出来。
这是三叔的二字敬昆,小名秋生,林延潮离家时不过一岁多,眼下已是四岁多了。
小孩子扑在三娘的怀里,三娘低声说了几句,朝林延潮一指。秋生蹦蹦跳跳地来至林延潮面前问道:“你是我的状元堂哥吗?”
这一刻林延潮的笑容溢于眼中,在外人看来这笑容犹如雨后初霁,方才那沉静持重,温和有礼的二少爷,这才露出些情绪。
林延潮上前伸手将林敬昆抱在了怀底道:“秋囝,你还记得我?”
“不记得。但是……但是他们常常在我耳边说起你。”
林延潮装出惊讶的样子问道:“哦,说起我什么?”
林敬昆奶声奶气地道:“说你书读得很好,中了状元,作了大官,说我将来也要学你一样。”
林延潮笑容一直到了眼底道:“说的好。那你读得怎么样?”
林敬昆道:“我不爱读书。”
“那你爱什么?”
林敬昆得意地抬起头道:“我爱翻跟头,状元哥哥,我翻个跟头给你看好不好?”
林延潮还未说话,一旁三叔早就恼羞成怒道:“翻什么翻,一点也不知争气。”
林敬昆听了父亲训斥,吓了一跳缩在一旁,而众人看林敬昆这可爱样子,惹得一阵发笑。
林浅浅劝道:“三叔,你别这么动动就凶秋囝,他年纪还小嘛,以后就懂事了。”
三叔正要说话,这时林延潮听得拐杖突突顿地的声音,他放下林敬昆,但见后堂一老人一边拄着拐杖,一边在人的搀扶下,缓缓步至堂前。
林延潮见到对方,差一点忍不住落泪,自己走时祖父身子尚健康,行走自如,但眼下已是需人搀扶,用拐杖而行。
亲人重逢,光阴如伤,各种滋味在林延潮胸口交替。
但见林高著走至堂前停下,旁人似在他耳旁说着什么,林高著微微抬起头朝林延潮这看来。
林延潮再也忍耐不住,大步上前在林高著的身前拜下,然后道:“爷爷,不孝儿孙林延潮回来看你了。”
见林延潮拜下,三叔,林浅浅都是眼眶微湿。
三娘也是拿起手帕拭起眼角。(未完待续。)
五百零七章 家宴()
滴水檐下,气氛有几分安静。
下人们都是屏息静气地,不敢打扰这祖孙重逢的一刻。
三叔笑中带泪,三娘也跟着眼眶微湿,林浅浅则是不住拿着帕子往脸上止泪。
连小小的林敬昆也不知发生了什么,眨巴着眼睛看看林高著,看看林延潮。
上京赶考时,林延潮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但毕竟两世为人,心境毕竟是不同,离别之际也是平常,但这一次回乡,再见到林高著是他却有几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相别经年,除了喜悦,更多是感伤,祖父年纪大了,将来不可能随自己一并出外仕官,是见一次面少一次面,见一日少一日。
想到这里,林延潮忍不住眼眶微红,拜在地上给林高著连续叩了三个头。
林高著一跺拐杖,对左右连声道:“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林高著一说,当下三叔与几名下人一并上前,将林延潮搀起来。
见林延潮起身,林高著上前握住他的手叹道:“回来就好,你能回来就好。”
林延潮此刻无数话堵在胸口,却不知说哪一句。
林浅浅见林延潮窘迫,上前向林高著行礼。
此刻林高著看看林延潮,再看看林浅浅颔首,满脸欣慰,然后用手拭了拭眼角。
三叔擦了眼泪道:“延潮你走这两年,爹可是一直在说,别人看我们家延潮中了状元,侍奉天子,外面看得是风光,但天威难测,至于朝中大臣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延潮还不得仰人鼻息,这着实是外甜内苦啊,哪里有当初在家时的快活。”
林延潮心底哽咽,为官确比读书难去了十倍,这一次自己得罪张居正,外周官员一个个对自己避之不及,自己对浅浅,对别人都说没什么,此乃人之常情,但心底是否如嘴上所说的。
到了家里听了林高著一席话,林延潮心底那些酸苦,也似有了宣泄的地方。家就是如此一个停歇的地方,不在乎你飞得高不高,只问你累不累。
林延潮此刻也是缓了过来道:“爷爷你这是哪里话,为官哪里有苦的了,若是如此,那么多读书人为了做官,不是自讨苦吃吗?”
林高著容色稍缓,林延潮继续道:“倒是,你的腿?”
林高著低头看了一眼,然后笑了笑道:“这不碍事,前些日子不小心跌了,故而需人搀扶,我身子尚好着,过些日子就可康复。”
林延潮听原是如此,心底松下一口气,见林高著脸色红润,知恢复得不错,当下向展明点点头。
展明会意给林延潮递上一红匣子,林延潮双手捧过向林高著道:“这是延潮托人买来的百年辽参,给你调补。”
林高著皱眉道:“这我腿摔了,实用不着辽参调补,喝些骨头汤就好了,延潮,你的官俸也不多,何必乱花钱,实太贵重了。”
林高著言语里有几分责怪,场面顿时冷下来。林延潮虽是状元,林高著毕竟是一家之主,他这么一句话,在场之人都是垂下头。
林延潮笑了笑道:“爷爷教训的是,不过孙儿觉得,凡能用钱买到的,都不是真正贵重之物。”
这话说得,众人人人心底舒服。下人看向林延潮,都露出敬佩的神色。
林高著也是点了点头,三叔也是在旁跟着劝道:“爹,你就收下,延潮千里迢迢,从京师携来,这也是他一番心意。”
林高著听了点点头道:“也好吧。”
见林高著收下,场上凝重的气氛才是消散。
林延潮与林高著相见时,敬昆方才一直躲在三娘后不说话,这时见他脸上有了笑容,才扑至林高著的怀里。
林高著抱着小孙儿,身旁又是他最出息的孙儿,左看看右看看,笑着道:“今日一家团聚,咱们就吃顿家宴,大家今日同聚,我也享一享天伦之乐。”
说完林高著畅快地大笑,众人也是跟着笑。
见林高著高兴,林延潮上前拖着林高著道:“让延潮来搀你。”
林高著知林延潮如此乃略表孝心,点了点头。林敬昆也是奶声奶气地道:“爷爷,也让我与堂哥一起搀你。”
林高著更是高兴道:“好,好。”
于是林延潮,林敬昆搀着林高著步入屋中,左右下人都是跟着在他们身后。
两年没回家,家里景物变化已多,林高著指指点点,与林延潮说家里的景物。
至于宴息处设在一名叫四知堂的堂内。
林延潮搀林高著来至堂中,堂里摆着八张扶手椅,桌上都已摆好筷箸,大娘与三娘一并让丫鬟上菜。菜色是普普通通六菜两汤,都是家常的食蔬,以及闽水里的河鲜。
林高著先是向三叔问道:“你大哥呢?”
三叔喃喃地道:“可能还在衙门吧!你也知大哥就是交游多。”
林高著气道:“什么交游多?还是如此不着调,也不知整日在衙门里忙些什么,咱们不必等他了。”
大娘听了一副颜面无光的样子,暗暗唾了大伯几句。
不过在林延潮看来,这一幕却是似曾相识。
于是林高著坐下,林延潮,三叔陪坐下席,至于敬昆也得以入座,倒是大娘,三娘,林浅浅三人没有坐下。
林延潮暗道,以往家里女眷是随便坐的,眼下竟也有官宦人家的规矩。
林高著摆了摆手道:“说了是家宴了,随便坐吧!”
林高著说完,大娘他们应了一声这才坐下。
林高著对林延潮道:“你在京为官,吃得宫廷御宴,家里饭菜不知合不合你口味?”
林延潮道:“都是家乡口味,延潮从小吃起的,什么也是比不上。”
林高著点点头道:“这就好,端米饭来。”
一旁服侍的丫鬟欠了欠身,然后去端来一大碗大米饭。
林高著对林延潮笑着道:“米饭对我而言才是参汤,比什么大鱼大肉都滋补。”
林延潮点点头,然后对丫鬟道:“也给我端来一碗米饭。”
见林高著,林延潮如此,三叔当下吩咐撤下酒,众人尽换上米饭。
如此简朴的宴席,才有了家宴的样子。(未完待续。)
五百零八章 相爷这唱得是哪一出(两更合一更)()
见三叔等人都要换上白米饭,林高著道:“你们大可不必学我,自便才是。“
三叔听了一愣,随即又笑嘻嘻地从人手里拿得美酒来。祖父见三叔如此,也不多说什么,而是大口扒饭,同时也不忘了给林延潮,林敬昆各夹一筷子空心菜。
见祖父就着一碗白饭吃得甘之如饴,林延潮心想,祖父这并非是有意为之。
人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这才是正理。
于是林延潮也是捧起一碗白饭吃着。
就在林府上吃着一顿简便的家宴时,大伯此刻正满脸尴尬在侯官县衙的仪门处走来走去。
正值林延潮回家的日子,但今日大伯却很不开心。
原委是这样的,眼下大伯已是侯官县户房经制吏,在侯官这一亩三分地上,也算是普通老百姓俯首仰望的存在,何况他的侄儿还是大名鼎鼎的林三元,在县衙里连县丞,主薄这等二老爷,三老爷也要巴结的存在。
这些同僚们对大伯自是少不了奉承,还不时在他面前反复提及,啥时状元公回府时,让我等仰仗一二,请经承大人替我等引荐,感激不尽啊!
大伯为人热忱,这些人一磨,于是就满口答允了。昨日他得知林延潮回乡,虽然林延潮在信里说,不要告诉别人,但大伯'言出必践'的人啊,答允别人的事,他绝不能反悔。
于是大伯就给县太爷等一众同僚捎信,让他们明日过府一趟。
说起侯官县令,那可不是外人啊,此人名为卢大顺,河北永年人,万历八年庚辰科进士,二甲四十名。
没错,这位卢县令正是林延潮的同年啊!
话说进士释褐,遇缺即补,称为老虎班。
就算三甲进士外放地方官,也会去大县上县,或者当一任附郭县令,如福州府十邑,府治所在的侯官,闽县县令一般都是进士出身官员出任,至于其他八县,朝廷一般是留给举人出身的知县。
不过卢大顺很不满意,他是二甲出身,本是有机会任京官的,却不得不屈身为知县。所以卢大顺一直在谋求转迁。要升迁一定要有门路背景,如卢大顺是肯定没有,否则也不会到二甲进士外放的地步。
既是外放地方,要谋求转迁,也是有办法的。最有力有效的办法,就是取得在地籍贯京官的支持。
打个比方如卢大顺在侯官为官,就要与侯官籍京官交好。卢大顺在地方上给予其家人大开方便之门,京官在朝廷里也会给他方便。
这说来也没什么难以启齿的,正常的权力寻租而已,如申时行任吏部左侍郎时推举林烃为苏州知府,林烃在苏州知府任上取了申时行两个儿子为童生。
申时行与林烃本来是同年。
换句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