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文魁-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跪在蒲团上这名宫女样貌清丽,她的脸低垂着,发丝垂落在脸颊边,看上去楚楚可怜。这位宫女腹上微隆,看上去似怀了身孕。

    这时小皇帝的目光朝这宫女看来,宫女抬起头目光迎了上去。

    宫女目光隐隐露出几分期盼和憧憬,盼着对方能记起当初那一夕之恩,那时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是多么的温柔,笑容如阳光般温暖人心。

    但对方目光中却没有几分感情,仿佛看着一陌生人般,渐渐的对方的眼神更加冰冷。

    宫女一惊,脸色霎时苍白。

    宫女又再度垂下头,手抚着肚子,眼中的泪水却抑制不住吧嗒吧嗒地滚落在衣裳上,低低的抽咽声在慈宁宫里回响。此刻慈宁宫里站着十几名宫女,太监,但却无人敢发出丝毫声音,都是默默地盯着地砖。(未完待续。)

五百三十八章 宫闱之事() 
一般皇帝嗣位,只有嫡母,也就是皇后能称太后者,至于皇帝本人的生母止称皇太妃。

    但明朝自孝肃皇后(明宪宗朱见深生母)以来,嫡母与生母都并称为太后,只是嫡母加徽号二字而已。

    而今两宫太后里,嫡母仁圣皇太后陈太后,住慈庆宫。而天子的生母慈圣皇太后,也就是李太后住慈宁宫。慈宁宫就位于乾清宫右手的西二长街中。

    明朝自上而下都极重孝道,就算是皇家也是家法极严,天子事亲之礼,与平常百姓家也是没有区别的。

    故而小皇帝虽贵为九五之尊,但在李太后面前也要谨守孝礼。

    现在慈宁宫里,气氛凝重,仅听闻那宫女轻轻的抽噎声。

    李太后的眉头皱起来,她指着那宫女对小皇帝问道:“万岁,你可记得这都人?”

    听李太后问询,小皇帝从椅子上起身,向李太后跪下。这并非是小皇帝做错事了心虚,跪而白事,立而侍食,此乃祖宗家法。

    李太后面前,小皇帝偷偷撇了撇嘴,然后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眼那宫女然后道:“母后,这都人是谁?儿丝毫不记得。”

    听了小皇帝这话,那宫女抬头看了小皇帝一眼,眼眶里泪水滚落,轻轻低喃道:“万岁,万岁,是我啊!你怎么不记得我了?”

    李太后点点头道:“你看都人都还记得你了,万岁,可真一点都不记得了?”

    小皇帝看了李太后一眼,笑着道:“母后,瞧你这话说的,这大内里的都人,火者哪一个不认识朕。朕不记得他们是应该,他们不记得朕才是该罚。”

    李太后道:“那好,既然万岁不记得了,那哀家告诉你,此都人王氏,乃宣府都司左卫人,万历六年二月初二入宫,侍慈宁宫,这么说万岁都记起来了吗?”

    小皇帝听了哦地一声道:“朕记起来了,原来是母后跟前的都人,是有那么几分眼熟。”

    小皇帝一句眼熟,令那王姓宫女再度落泪,哽咽之声再起。

    但小皇帝仍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这令李太后却有几分动气了。

    李太后道:“万岁,认得就是认得,不认得就是不认得,你可知君无戏言?”

    小皇帝笑着道:“母后,朕真的……真的只是一时忘了。”

    “万岁,你说那都人如何办?”

    “母后,儿不明白你所问?”

    李太后听了道:“万岁少与我打马虎,我指得是那都人肚里。”

    小皇帝看了那都人的肚子一眼,神情有几分扭捏,顾左右而言其他地道:“母后,你说得是都人肚子啊,依儿看来,这都人似身怀六甲啊,这……”

    “陛下,你不知这都人腹中,乃是天家的血脉吗?”李太后疾声怒道。

    小皇帝看了都人一眼道:“母后,天家的血脉?这,这绝对不是朕干的。朕与都人话都不曾说过一句,怎么会与他有男女之事,荒唐,真荒唐。”

    “陛下不承认?”

    小皇帝道:“儿没有做过事,何来承认……”

    “万岁可要我拿内起居注对质?”

    李太后这一句,令小皇帝立即手足无措。

    小皇帝身后跟着一名手持朱笔女官,这女官称作彤史,记内起居注。

    这是内起居注,与日讲官所记的外起居注不同。由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女官,记录宫闱之事。

    李太后当着王氏宫女问道:“六个月前,万岁私幸于你,事后赏其头面,这头面你可带着?”

    “是,太后。”王氏宫女含泪奉上。

    铁证如山!

    李太后道:“以祖宗家法,后宫嫔妾若为天家诞下子女,可封妃,这头面……”

    小皇帝睁眼说瞎话地道:“母后,这头面,朕有好几副呢,平日拿去赏了不少都人,母后不可取之为证。谁知道是不是这宫人花钱买来的?”

    众人都是被小皇帝厚颜无耻的各种抵赖都惊呆了。

    李太后都气笑了道:“好,万岁既是不承认,那哀家只问你一句,那都人腹中的孩儿你拿了怎么办?”

    小皇帝道:“母后,以儿之见,送出宫去寻一良善富贵之家抚养就是,大不了给些钱粮田亩的,也算是天家的恩典。”

    “闭嘴!”李太后一声怒叱,脸上又惊又怒。

    小皇帝叩头道:“儿胡言乱语,请母后息怒!”

    李太后此刻目泛泪光,手指小皇帝道:“万岁啊,万岁,这话怎么从你口出说出,你还记不得记,你自己如何生的?”

    小皇帝跪着不语。

    李太后垂泪道:“世宗皇帝晚年时,讳言立储,朝廷大臣敢言一字者死,时先皇尚在潜邸,朝夕危惧,我生下你之时,先皇不敢奏闻世宗皇帝,使人试问之,竟被世宗皇帝怒而谴之,宫中之人为之股栗,莫知圣心所意。哀家也是又惊又怕,你长至两月,都不敢给你剪发。”

    李太后边说边哭,一旁随侍他多年的宫人,听了这段往事也是忍不住试泪。小皇帝听了眼眶顿时红了。

    “后来太监黄锦,思得一策。一日,伺世宗皇帝高兴,就悄悄命宫女、中官于殿廷栏杆所至皆置樽俎。世宗皇帝见了问这是何故?黄锦伏奏道,皇上有喜。世宗皇帝问,何喜只有?黄锦答道,皇上自思之。世宗皇帝此时方迟迟回道,念惟生一孙,差可喜耳。随即黄锦即呼宫女、中官,都顿首向世宗皇帝呼万岁。如此满朝文武始知世宗皇帝诞一皇孙。”

    小皇帝这事也听了好几次了,都每次听他母亲说起都是痛哭,他也是跟着哭。当年小皇帝他爹穆宗皇帝,得了帝位,实也是多亏了小皇帝的助攻。

    “万岁今年也是十九了,及冠之龄,尚膝下无子,你竟说出来这样的话,你这不是要气死哀家吗?”

    听了李太后的话,小皇帝也是边哭,边叩头道:“母后息怒,是儿不孝。”

    李太后听得分明,小皇帝不说知错了,只是说不孝,心底还是不愿意承认这王氏宫人,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

    李太后道:“我知道,这都人乃我身边的宫女,万岁是怕说出来丢了皇帝的面子。但这孩子是无罪的,若是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至于谁生的,万岁何必计较呢?”(未完待续。)

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 
慈宁宫这边,无论李太后好说歹说,但小皇帝就是跪着,不说一句话。

    李太后拿小皇帝这等态度也是很没有办法。

    而一旁王姓宫女泪痕已干,跪在蒲团上默默地看着这一幕。

    她不由想起那一天,年少的天子给慈圣太后请安,当日太后不在,自己给天子端了一盆水洗手。

    那一****侧鬓别着新裁出的绢花,脸上薄施脂粉,看得少年天子一时失了神。

    之后她就于殿旁暖阁承欢于天子。温存时,天子在她耳旁说她美貌,宫里无人可及,肤白似雪,又仿佛如缎子般丝滑,说她如何如何……许诺要封她为妃为嫔。

    但之后天子却将此事当没有发生过,直至今日今时,言语犹在耳边,但却是恩情已绝。

    美梦总是如此短暂,且容易醒来。王姓宫女眼神里已没有半分神采,她苦笑一声:“皇上,奴婢别无所求,只愿你看着孩儿……”

    话说了一半,她就觉得眼前一黑,突然天旋地转起来,一旁宫女太监惊呼出声。

    最后她看到小皇帝脸上那惊慌无措的神情,以及李太后焦急地道:“快扶住她,她身上有皇嗣,宣太医!”

    之后她就不省人事了。

    在文渊阁里。

    次辅张四维与林延潮二人并坐,好似在促膝谈心一般。

    但林延潮却知张四维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张四维言简意赅,将事情来龙去脉从头道来。

    “宗海也知道,天子虽已大婚,但这几年来,中宫、昭妃,宜妃一直没有为皇家诞下子嗣。”

    明朝大臣常议论宫闱之事,不仅丝毫没有半点为尊者讳,而且还经常管得很宽。

    至于这皇后,昭妃,宜妃,林延潮也是略有所知。这要从戊寅年选民女入宫说起,当年两宫太后,下命礼部为天子选民女入宫。最后两位太后为今上选三名民女,入宫侍奉天子,这就是当今的王皇后,昭妃,宜妃。

    皇后王喜姐入宫后与小皇帝还算琴瑟和鸣,但一直无所出。

    至于昭妃不得天子待见,而宜妃一直抱恙,两妃也没有为天子诞下龙子。然后林延潮就听说两位太后因此有些着急,有打算令礼部再至民间选美,挑选合适的女子进宫。

    张四维缓缓道:“与中宫当初一并选美,而后落选的民女,有则遣返回乡,有则留在宫里宫女。这其中一位宫女入慈宁宫,侍奉慈圣太后。突有一日这宫女有了身孕。此宫女初时不敢说,但后来身形变化,终于让慈圣太后看出了端倪来。”

    说到这里,张四维停顿了下来,喝了口茶看着林延潮。

    林延潮知他是探自己看法。林延潮问道:“这宫女有孕,当先问圣上与太后的意思?”

    张四维点点头道:“这也是我与你今日商议之事,太后年事已高,自是盼孙心切,更盼延续天家血脉,只是圣上……圣上他碍于名声,一直不愿意认之。”

    张四维对‘碍于名声’四字着重了语调。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叫,你睡了人家,还搞出人命来,然后翻脸不认人。这等‘拔吊无情’的行径,要鄙视的。

    但从皇帝角度来说,又不一样。

    常言道,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一般睡了就睡了,到了‘红颜未老恩先断’时,对那女子就算不喜欢了,但若怀上子嗣,至少也会给一个名分,如嫔妾之类的。

    反正帝王三宫六院也是正常,紫禁城几千间屋子也不少她一间。

    但小皇帝却不承认这宫女和她肚里的孩儿,原因就在‘碍于名声’。

    一般的宫女也就算了,小皇帝睡了就算传出去,大不了戏称一句帝王风流而已。可是小皇帝这睡的不是一般宫女,是其生母身边的宫女,这等行径也就和民间‘淫辱母婢’差不多。

    林延潮身为臣子这时候要为小皇帝遮羞,于是道:“这宫女是穆庙大行后方入得宫,陛下血气方刚,龙精虎猛之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看若与臣工百姓解释清楚,也是无碍于天子的圣明。”

    张四维道:“我也是如此以为,但是民间总有些多嘴多舌的刁民,闲来无事,喜胡乱编排,到时不知说些什么话来。你也知今上心气,要作如尧舜般的有为之君,若是他认了那宫女,需必须就此诏告万民,道清宫女身份由来,事情宣扬出去,于天子圣明不免白璧微瑕。”

    说到这里,张四维顿了顿道:“宗海你身为天子身边之人,有责难陈善之责,且你一贯足智多谋,故而此事我想问问你有何策?”

    林延潮听完张四维的话,心底不由道了一句,我勒个去。

    自己在申时行家里,刚刚有一位前车之鉴在那里。眼下又遇到一位,还是当今天子。自己怎么这么悲催,碰到的都是这等人,真是他娘的‘遇人不淑’啊。

    张四维说完,等于将皮球踢给了林延潮。

    他好整以暇地坐着,林延潮也在琢磨着如何应对。

    眼下此事虽是麻烦,但比起日后的大麻烦而言,眼下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林延潮此刻第一个反应是能躲多远是多远。但他转念一想,此事若真是来了,自己将来也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林延潮答道:“宫闱之事,下官不敢擅作主张,一切唯有以中堂马首是瞻。”

    林延潮也是将皮球踢了回去。

    张四维笑了笑道:“宗海,我果真没有看错你,吾身为次辅,身受皇恩,此事本该由我向天子建白,尽规劝之责。但此事由辅臣说出,天子觉得的兹事体大,面子上反下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