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文魁-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居正道:“子维来得正好,林中允今日进讲的讲章你可过目了?”(未完待续。)
五百四十四章 文华殿上()
张四维见张居正相询,看了林延潮一眼,当下道:“林中允于讲章之事上还算用功。“
张四维这一句不褒不贬,显得很慎重。
张居正点点头道:“今圣学日进,睿质日开,前项经书,可稍加进益,至于史籍,通鉴讲至宋徽宗就好,下面徽钦北狩,宋室南迁之事就不必讲了。“
张四维问道:“敢问宰辅,通鉴之后,何书可以为继?“
张居正道:“贞观政要可,此乃唐太宗开创基业,身致太平之君,于君德致道实为切要,此书可继。“
张居正日理万机,但对于小皇帝读书日讲之事,仍是如此用心,还要当着张四维的面再三叮嘱,操心到这份上,实在令林延潮心底感慨不已,令他着实想起了林烃,林诚义当初对自己的教导。
张居正对小皇帝也是如此尽心尽力吧。
张居正与张四维叮嘱几句后道:“于日讲上,子维还是要多费些心。至于林中允,你初讲文华底殿,以后需多向子维,启图请益才是。“
林延潮与张四维也一并称是。
就在这时,突闻静鞭三响。
在侍卫,内官的簇拥之中,天子座驾的自会极门往文华殿而来。
文华门,文华殿大门从内一扇一扇的开启,何洛文,林延潮,张四维等众人都是避道下拜。唯有张居正直身站在道旁,负手而立。
天子的座驾来至张居正面前停下,在内官搀扶下,小皇帝从座驾上而下又惊又喜地道:“先生,今日怎么来文华殿了?“
天子亲下座驾,与官员说话,这是大明宰辅特有的恩典。
张居正却是平静道:“臣来看陛下学业有无进益。“
小皇帝点点头道:“有劳先生费心了。“
然后小皇帝对左右太监道:“天寒露重,拿朕的袍子,赐给太师,再令文华殿里多升些炭火。。。。“
“陛下,“张居正出声打断天子的话,“陛下至文华殿乃用心学业,需心无旁骛,其余小事无需介怀。“
听张居正这么说,小皇帝顿时有几分脸上挂不住,悻悻地道:“先生说得是。“
见张居正这么说话,林延潮顿时三观皆毁,但旁人却没有一人说话,仿佛早就见怪不怪了。
于是天子又重新上了座驾,至文华殿。
道旁的何洛文,林延潮他们这才跟着天子的座驾后面一并步入文华门。
走进文华门时,殿前甬道旁都还烧着庭燎,时未五更,天到现在都还没有亮。这个时候,整个京城的百姓大多都还在熟睡,但天子与讲臣们却已是开始讲读经史。
这点连林延潮这样三更灯火五更鸡出来的读书人,都觉得辛苦。对于年轻的皇帝又何尝是一件美事。
林延潮听说李太后对天子管教极严,小皇帝有时候贪玩不读书,李太后就把天子叫于面前,叫他跪着当面数落,有时连着一两个时辰。
朝参日时,也是天不亮,李太后就跑到小皇帝寝宫里,看见小皇帝在那赖床。
李太后就当面叫,皇帝起床,早朝了。
小皇帝若再赖床,李太后就命人掀被子,左右扶着天子腋下强行坐起,拿水浇脸,然后再将小皇帝拽至车驾上。
此事传至外廷,大臣们都是齐声称赞,李太后,内教极严,真乃古今少有的贤明太后。但林延潮听说后,却为小皇帝感到悲催。
何洛文,林延潮二人跟着张居正,张四维身后,月台走至殿前,从六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进入前殿。
这前殿是举行经筵的地方,但日讲不在此处,而是在文华殿至后殿之间的穿廊。至于后殿则是天子与阁臣,讲书中途休息的地方。
穿廊间有正字官服侍,张居正与张四维先步入穿廊,而林延潮与何洛书在穿廊外东西分立等候。
林延潮看了一眼穿廊内,但见有一面六扇围屏,遮住了视线。
张居正,张四维步入穿廊后,先令左右退出,然后道:“宣新补日讲官林延潮觐见。“
当下穿着一身红袍的林延潮走入穿廊,来到屏风之后,小皇帝端坐御案之后,而张居正,张四维站在班前。
林延潮向小皇帝道:“新补日讲官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修撰林延潮叩见。“
说完林延潮下拜行礼。
“免礼。“林延潮方才起身。
之后内官宣何洛文。何洛文入内后躬身微微行礼,就算完事。然后张居正,张四维分别站至御案左右,而林延潮与何洛文退至东西面对而立。
下面就是开讲。
开讲由何洛文与林延潮轮流进讲。日讲一般有两节,一节讲经,一节讲史。
身为首席日讲官何洛文自是进前与天子先讲四书。
因为朝参日是三六九,故而日讲官给天子备课,以三日为准,两日进讲,三日一温。以往日讲都没有细规,但张居正任首辅后,为小皇帝亲自制定每日日讲课程。
当初小皇帝年龄尚小,张居正怕讲读官讲书过长,令天子疲劳,所以令讲官将经书里过长的段落,析成数条,不必拘定三日。张居正还叮嘱经书里有关治道君德的内容,讲官应对起进行句解,若天子有疑问,要用俗语说透,务求天子明白。
此外还有种种规定,其中可见张居正为天子制定日讲课程用心之深。
何洛文自是遵照张居正叮嘱给天子讲读,用功甚细。
穿廊中回荡着何洛文的念诵声,渐渐的天边微明,晨曦透过槛窗撒在文华殿的御砖上。
两名正字官入内依次把一盏一盏的铜灯罩灭。
林延潮看了一眼槛窗之外,想起数月前还在洪塘乡间,而今身置庙堂,为天子讲经之上,忽有几分不真切的感觉。
此刻讲经倏然而止,何洛文已是退至一旁。
张居正道:“詹事府左中允林延潮向天子进讲。”
林延潮领命走至御案前三尺,然后向天子一躬,
再取御案上二金尺,取时先取书脚,再压书头将所将之书压好,马上要要讲书页行款,要正好摆在小皇帝的面前,目光平视所及的地方。
然后用指书牙签,在所讲书页上,指到哪里念至哪里。
讲官持指书牙签也有规矩,金尺有尖头,身为讲官需辨认,不可倒持,若是尖头那一端指向天子,那么距离下岗也就不远了。(未完待续。)
五百四十五章 讲官福利()
林延潮用金尺讲书压好,方才何洛文讲书,现在论到林延潮讲经。
林延潮与小皇帝要讲的是,尚书里的尧典。
尧典在今文尚书里,是将古文尚书中的尧典和舜典糅合作一篇。
与私塾里先生教儒童不同,日讲乃讲官教授天子,更侧重于帝王之道。明朝的儒臣认为,圣主贤臣,治天下之大经大法,具载六经,故而要讲经。而四书里大学与五经里的尚书,被认为最切乎于圣学的。
所以这两篇也是日讲官必讲的篇目。
尽管林延潮所作的尚书古文注疏,在朝野民间有很大的争议。但用‘通经大家’四字来形容林延潮在古文今文尚书上的造诣,却已是为天下读书人所公认的。
按照规矩林延潮手持指书牙签,与天子先讲读五遍尧典。林延潮讲数句,天子合数句。
身为讲官林延潮在讲读时,首先不可夹杂着乡间口音。
幸好作为从小学习各种言语的穿越众,林延潮掌握这个时代官话并不难。
若换了其他同乡,那可就悲催了。要不为何‘胡建棱’出身的官员,那么难晋日讲官?这口音是一个很大问题。历史上叶向高要充皇子的侍讲,但首辅沈一贯就说了,叶向高说起话来,土腔土语,语音不准,这等人不配教诲元子。
这点就算到了清朝也是一样,据说林则徐担任封疆大吏后与道光皇帝聊天,需要在一旁配上两个翻译才行。没错,是两个翻译,不是一个。
此外就是讲官讲读时要声音洪亮,曾有一位黄姓日讲官与天子进讲时,声细而哀,无一字可辨。皇帝满脸黑线的听完以后,对亲信摊手道,听这位黄前辈讲书,恰似哭了一场。左右都是窃笑。
讲官最忌就是在天子面前误读,其中讲章内的字音不能有错,句读也要无误,讲前需与讲官同僚校勘后方能进讲。
但这些对林延潮而言都不是难事。
林延潮将尧典讲读五遍后,就是直说大义,用通俗的语言讲经。
林延潮先将指书牙签取起,然后对坐在御座上的小皇帝道:“陛下,方才何讲官所道的大学为圣贤修己治人之要道,而言臣所讲的尚书尧典为千圣相传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舜典犹为切要。”
小皇帝问道:“林中允,为何书经以舜典为切要?”
方才讲读时,小皇帝除了跟读外,不能说他言,到了讲官言大义的时候,小皇帝方才可以问难。
林延潮道:“先王之学,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为口口相传,圣圣相继。尧典道得就是尧舜两名先王之事,陛下欲求圣王之道,先穷先王之学,而穷先王之学,当追溯本求源,由此而始。”
听林延潮这么说,张居正,张四维等人都缓缓点头。
小皇帝则是恭敬地道:“林中允请讲!”
下面林延潮开口解经,其实解经的内容,都在给内阁看定的讲章上写好了。除了天子问难外,林延潮很难有自我发挥的地方。
但即便如此,林延潮也是将自己学识,都融入到这样板文里。林延潮最擅长旁征博引,经文里引经据典是信手拈来,小皇帝听得是津津有味,不住相询。
不过一旁的张居正,张四维,何洛文都是皱起眉头来。
一般讲官治舜典,都是往四罪五刑五典,辩礼辩刑上着重。而林延潮在回答天子询问时,没有往这方向上靠,而是专捡典籍里奇事来说。这样说来固然显得林延潮学识渊博,天子听得也是很感兴趣,但却脱离教化之用,把天子拽至明白先王之道的正途上。
但日讲之上,大家也不能打断,就听着林延潮如此讲的。
直到一旁正字官上前道:“陛下时辰到了,请进东暖阁憩歇片刻。”
小皇帝方才点点头,罢了向林延潮继续相询的念头。见天子如此喜欢听林延潮讲读,张居正与张四维都是对视一眼。
小皇帝笑着道:“也好,两位讲官辛苦了,先下去用些酒饭,一会再与朕进讲。”
“谢陛下恩赐。”林延潮与何洛文都是向天子一躬。
下面小皇帝离了御案,走至后殿,而张居正,张四维两名阁臣也是陪小皇帝进入后殿。
林延潮目送小皇帝走至后殿,按照日讲的规矩,自己与何洛文一会可以去文华门旁吃个早饭,顺便休息个一会。
但小皇帝却不得空闲,他进后殿东暖阁后,司礼监会将各衙门章奏进呈御览。小皇帝要边吃饭边批改奏章,如果对政事有所疑难的,就随时召在西暖阁等候的两位阁臣咨问。
批改完奏章后,小皇帝又要接下去,让讲官进文华殿继续日讲。林延潮不由感慨,当个皇帝也不见得那么幸福嘛。
天子离了御案后,林延潮与何洛文一并出了文华殿,来至文华门廊下用饭。
两张红漆桌案摆好,几名内官在那忙碌着,在桌案下各摆了炭盆,升起炭火来驱寒。
林延潮不由替小皇帝细心周到,心底感一阵阵温暖。
一旁内官向何洛文,林延潮行礼道:“见过何先生,林先生。”
二人点了点头于廊下就坐。
内官先向何洛文问道:“何先生,今日还是喝羊乳吗?”
何洛文矜持地点了点头,然后就闭上眼睛休息。
林延潮一听不由大喜,这,这里竟然还能点菜的。
一旁内官向林延潮问道:“敢问林先生用些什么呢?”
林延潮先止住点菜的欲望,而是问道:“这讲官酒饭,不是由光禄寺办的?”
内官闻言不由失笑,声音听得有些尖尖的。
然后内官道:“林先生有所不知,原先日讲宴席都是由光禄寺承办的,但数年前,陛下言光禄寺整日只会白水煮丁肉,几位先生如何能吃得好,吃得饱?之后陛下下旨,讲官酒饭由御厨一并承办。”
林延潮听完,心底那个感动,居然能吃到御膳,真太有口福了,这个日讲官当的不亏。
林延潮当下毫不客气地问道:“今日都有什么菜?尽数与我道来。”
听林延潮说完,一旁何洛文睁开眼睛,白了林延潮一眼。(未完待续。)
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
对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