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文魁-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真张四维道:“这一次黑石炭部进犯辽阳,兵部职方司禀告,正有朵颜部阴为向导。”
林延潮心道,这边袭击了明军,这边又排人来讨贡赏,真他妈无耻。
“此事尚没有实据,眼下还不能拿朵颜部如何,但赏赐必会少了,至于原先的宣表你就不能用了,重拟一份要在表里重重告诫朵颜部。”
说完张四维叹了口气。
林延潮突然想到,王崇古与张四维都是隆庆时一力促成‘俺答封贡’的人。
最早王崇古,张四维都一并提议,让蒙古左翼,蒙古右翼一并封贡,给与土蛮汗,俺答汗同等待遇。
后来俺答汗封贡,但土蛮汗封贡之事,却不了了之。张四维或许在感叹,若是当初也给与土蛮汗封贡,开放互市,可能现在辽东就不会出现蒙古骑兵屡屡犯边之事了吧。
不过眼下林延潮更关心是,既是出现了黑石炭部犯边之事,那么自己这几日准备的宣表草稿可就都用不上了,一会宣表可就要重写了,这到时就不好办了。
林延潮正在思考此事,这时景阳钟响,朝会开始了。
林延潮来不及多想,随着众官员们鱼贯来至午门前列队,然后随着戴梁冠穿朝服的绯袍大员们后,在大汉将军的注视中,经过入朝象摆的象鼻桥后,由午门左右掖门进入。
文武百官经午门后,再经过皇极门东西的弘政门和宣治门入了皇城,直往皇极殿去。
既是御殿仪,当然在皇极殿举行,这也是林延潮当初金殿传胪的地方。
这皇极殿原名奉天殿,建成后数度遭到火侵。嘉靖三十六年,奉天殿再次遭焚,再建后改称皇极殿。历史上到了清朝,皇极殿改为太和殿,皇极殿也再次重修。
今日去故宫所见的太和殿与明朝的皇极殿不同。
一是皇极殿更大,几乎盈满汉白玉台阶,二是康熙重建太和殿时为了防火,在殿左右侧修山墙,但明朝的皇极殿两侧则为斜廊,分别通至左右中门,再与左右厢阁武成阁与文昭阁整个建筑群连作一片。
林延潮站在皇极门的门廊上,朝皇极殿望去,但见皇极殿居中,文昭阁武成阁如人的左右手般捧来,这等恢宏的气势,远胜康熙年间重修的太和殿。
眼下皇极殿前,锦衣卫陈设仪仗、和声郎陈大乐于丹陛。
至于穿着青袍,绿袍的文武百官们,则一并站在文昭阁武成阁以南,东西而向。这文昭阁武成阁,又称文楼与武楼,自是文官站文楼下,武官站武楼下。
先入朝朝贡的火洛赤部,是土默特部的一支。顺义王俺答,就是出自土默特部的万户汗。原本土默特部很不受大明待见的,可是自俺答封贡后,就大大不一样了。
但见穿着本族服色的土默特部番使手持表文,身后的随从手捧方物缓缓来到丹墀前。
然后番使跪下,礼部官员从番使接过表文,呈于皇极殿东门的表案上。
外赞官道:“呈方物!”
执事官员从番使随从手中取过方物,呈于丹陛中道左右的方物案上。
外赞官道:“宣表展表官、宣方物状官进殿,百官就位。”
之后奏乐,小皇帝升殿入座,鸣鞭后,四品以上文官官员入殿。皇极殿内文武官员左右而立,而三位阁臣,锦衣卫指挥使,王家屏,林延潮等六名讲官则是一并站在御座旁。
与百官东西而立不同,身为天子近臣的林延潮他们六人是站在阶下面南而立。
满殿之内,大臣们都是双手拱在胸前,拢于袖内。
引礼官引番使在丹墀下四拜后走入殿来。
典仪唱道:“进表!”
四夷馆的序班双手举表案,由东门进入殿中。展表官从表案上接过来表,至天子座前。
内赞官道:“宣表。”
外赞官道:“跪。”
番使在殿中跪下。(未完待续。)
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
满殿肃然。
宣表官开始念来表。
之后宣方物状官开始向天子奏报,番使向大明天子所献的方物贡品。
念毕之后,御座上的小皇帝微微颔首道了一句,赏。
日讲官中王家屏出班,当殿书写国书。
礼记中庸有云,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故而在朝贡维系的宗藩体系中,大明对来朝贡的藩使一贯是薄来厚往,一是展现我朝廷富有四海,二是令四方归服。番国受赏赐后,也需奉大明为正朔,使用大明的历法。
这一次明朝对土默特部赏赐得十分丰厚,事实上自俺答封贡以来,明朝数千里边境无事,不闻兵革,岁省费十分之七,使得国库大大充盈。这点赏赐比起军费而言,简直不足挂齿。
御座前摆上一几案,上呈圣旨文墨,王家屏伏案而写。
林延潮见王家屏所写国书,因为早有底稿的缘故,所以写来简直不需思索,笔不加点。当场这一幕在不明内情的人看来,王家屏是‘文思泉涌’了,却不知咱们早有套路。
王家屏起身将写好的国书交给宣表官于当殿念出。
宣表官声音清越,当殿的官员人人听得清楚。
之后四夷馆官员再将译好的番文国书念与番使,再交给番使。最后番使捧着国书‘感激涕零’地在殿上四拜后,离开大殿。
待土默特番使离去后,外赞官道,宣朵颜部番使上殿。
与土默特部相较,朵颜部番使阵容颇大,出了主使外,还有近二十名随从。
朵颜部使者上殿后,也是恭恭敬敬地朝天子行礼。
身为序班的马译官等人持表案上殿。表案上所呈的来表,自然是蒙文一份,汉文一份。
在金銮殿上念得,当然是汉文。
宣表官持表念起朵颜部的来表,依旧是歌颂大明皇帝万寿无疆,千秋万世一统江湖的马屁话。
没错,这还是千篇一律的套路。
众官员当然听得耳朵长茧了,番国说的这些奉承话,让大明享受着四海来朝的感觉,同时也获得不菲的赏赐。
大家皆大欢喜,各取所需,对两国臣民都是有了交代。
林延潮听了也是松了口气,他本担心朵颜部参与了泰宁部袭击边关之事,颇有向大明示威之举。他们有可能在来表里写一些不恭敬的话,但眼下看来,林延潮自己明显想得太多了。
这蒙文译成汉文的来表,都是礼部令四夷馆的官员所译,若是有什么不恭敬的话,他们早就过滤了。若是番使稍有不轨,他们甚至连上殿的资格都不给你。
当然多年来的朝贡,番邦的人在这方面上也是很有职业道德,只要大明给了钱的,他们一向是不吝啬说好话的,绝不会在来表里些讥讽之词。
否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有谁会和钱过不去,砸自己饭碗?
所以来表中极尽恭敬之词,加上四夷馆馆员放大之后,更是夸张了十倍。什么龙鹊九重,光耀九州,唯我圣主,千年万载……
林延潮听了在心底鄙视,这造假成分太明显了,番使来表就算是拍马屁,但蒙文里面,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句,比如你是从来表里哪一句里翻译出龙鹊九重的?给我解释一下。
就算有,番人也绝不会有这么层出不穷的马屁词。所宣表里那无尽夸张的逢迎之词,肯定是礼部,四夷馆译官的集体创作。
尽管如此,但御座上的小皇帝仍是听得十分舒服。
果真拍龙屁,永远是一本万利的,就算假一点,也不会有人来揭穿你。
但是林延潮转念一想,其他番使也算了,你朵颜部有什么脸面来拍马屁。刚刚在背地里捅了大明一刀,这边却厚着脸皮来要封赏。
林延潮看去小皇帝一副‘龙颜大悦’的样子,显然方逢时还没有将辽东战败的军情告之天子,故而仍是蒙在鼓里。若是此刻小皇帝知道了,恐怕就不是这个脸色,搞不好当殿龙颜大怒,将朵颜部使者统统拉出午门弹到死。
很快宣表完毕,呈了方物后,小皇帝正要开口。这时殿下的朵颜部使节却突然道了一句蒙语。
这蒙语虽不大声,但很多官员都听见了。
礼部与司仪司的官员都是皱起眉头来心道,之前是怎么教你们的?告诫了多少次,在金銮殿上,要你们只叩头不说话,然后就可以回去领钱,大家皆大欢喜,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你们下次不要来了。
但番使却没有这觉悟,又是向御座上的天子叽里咕噜又说了几句。
这回满殿大臣都是侧目,御座上的小皇帝也是听见了。
见天子正在犹豫,这时御座旁侍立的冯保低声道:“陛下,不必理会,如仪就是。”
小皇帝听了皱了皱眉,不听冯保的话,反而笑着道:“这位来使有什么话说?哪位卿家与朕转述一番?”
金銮殿上,天子开了金口。
圣命已下,几位殿上唯一能听懂番使说话的马译官三人,不能装聋作哑。
马译官虽脑子里蒙蒙的,但此刻硬着头皮来到殿上跪下道:“启禀陛下,朵颜部来使说,这念诵的来表上有误。”
“有误?”
小皇帝不由问道:“这来表是由你们四夷馆译的?莫非是你们译得不对。”
“臣死罪!”马译官颤栗地叩头。
小皇帝很想发火,但想到外臣在殿上不能失了天子体面,当下道:“朕让你问番使哪句译得不对?”
“是。”马译官当殿几乎要晕了过去,于是强忍着与朵颜部使者说了几句。
然后马译官来到殿前先向天子叩了个头,然后道:“启禀陛下,朵颜部使臣说,他们在来表上说请朝廷在边关开马市,允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互市。但是使臣说,他们方才在宣读的来表里,却没有听见提及泰宁,福余二卫。”
听对方这么说,众人都是恍然。
番使不懂汉话,一般就算四夷馆译得不对,他们也听不出来。但涉及泰宁,福余这等名字,却不会听漏。
而此刻朵颜部使者上下都是一脸不满之色。(未完待续。)
五百六十八章 国书()
这朵颜部使节外看粗犷,但一双细眼下目光却转得很快,颇有几分狡黠。
朵颜部使节对这名译官,说了几句话,这名译官道:“陛下,朵颜部使者说,他们对大明恭敬,不远千里而来,朝见天子,但这些人故意轻慢,寒了他们来朝之心。”
译官边说,朵颜部使节边在旁配合,不断连连点头,又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一脸愤慨的样子,最后双手一摊,摆出满脸委屈的神色来。
朵颜部使者看似喊冤,但实际上颇有几分得理不饶人的意思。
小皇帝有几分不快,向张居正问道:“元辅,你如何看?”
穿着大红蟒衣的张居正出班道:“陛下,不许泰宁,福余二卫来辽阳互市,是臣的主意。”
“元辅这么做,必有道理。”
张居正点点头道:“回禀陛下,当年靖难时,成祖多得朵颜三卫之力,对于三卫,本朝一贯不曾薄之,故而允泰宁在辽阳放牧。但泰宁部不仅不恭顺,还利用对我大明地势的熟悉,为土蛮汗骑兵南下的向导,月前首领黑石炭率万骑进犯辽阳,副将曹簠没有预料,追至长安堡,我军遭到败绩。故而臣才命礼部,在来表里勾去了泰宁部互市的名字。”
林延潮听了明白,原来之前在朝房里,方逢时与张居正商议的是这件事。
小皇帝听说辽阳战败立即追问:“这是何时的军情?”
张居正道:“就在刚才。”
小皇帝恍然道:“泰宁卫乃是我朝臣属,眼下背叛不说,还有什么脸面来求赏赐。”
于是小皇帝对译官道:“你告诉他,泰宁部犯境,故而取消了其入贡资格,朵颜部务需与泰宁部划清界限。”
译官讲完后,朵颜部使节后,面露怒色,反而侧头上前上下打量起张居正。
朵颜部使节显然不知张居正在大明朝中的地位,当下说了一大通的话,然后推了推命译官让他翻译。
林延潮这几日经过马译官他们培训,眼下也是粗通蒙语,这些话他听懂了十之七八,此刻不由冷哼一声。
而使节身旁译官则是脸色苍白,着急着解释着什么?但朵颜部使节却昂起了头,不作理会。
小皇帝见了这么一幕道:“译字官,他说什么?如实道来。”
译官神色有几分惊慌,当下道:“陛下,朵颜部使臣说,蒙古大汗土蛮汗他们曾多次联络朵颜三卫,各部的塔布囊一并进兵南下,攻打辽东,锦州,再图谋京师。但我朵颜部塔布囊一直念在乃我大明多年的臣属,没有答允,不仅如此,还劝三卫不要随土蛮汗进兵。”
“他们说,希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