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文魁-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念到这几句,再想起林延潮在宫门前所为,小皇帝不由想到,林延潮真纯臣,没有一字虚言,正如他宫门所言思君报国,是句句身体力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我大明每个读书人,每个百姓都能有此心,如此天下太平,盛世可期,朕也可及尧舜!”
小皇帝目光跃过紫禁城的重重宫阙,仿佛看见心目中的盛世景象,那是历代圣贤所称颂的三代治世!
此刻殿外太监道:“陛下,张少师回宫来了。”
小皇帝被打断了思绪,道了一句宣,重新坐在龙椅上,方才憧憬尽去,恢复了平日的样子。
张居正入殿后向天子禀告宫外局势。
张居正没说几句。
申时行,周子义等大臣都来到殿上。
周子义一入殿就道:“陛下,臣身为国子监祭酒,才具不备,以至有宫门叩阙之事,一切责任都在于臣,臣不胜其职,罪责难逃,请陛下罢臣之职,着有司追究。”
众官员都是暗叹,周子义果真如之前所言,将学生闹事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小皇帝也知周子义的为人,为难地道:“此事周祭酒虽有责任,但你是三朝重臣,朕还需周卿来辅佐。”
小皇帝虽挽留,但周子义其意甚坚。小皇帝无奈道:“此事搁后再议。”
哪知周子义还没完又道:“陛下,臣还有本弹劾刑部侍郎刘一儒!”
刑部侍郎刘一儒一动也不动,心底却把洪鸣起骂惨了,此事全因洪鸣起而起,但他居然因此背了黑锅。
刘一儒跪下哭道:“陛下,此事臣有罪,洪主事请了堂谕,说清查私自讲学之书生,臣一时不察也就答允他了,之后事情种种,臣一概不知……臣请陛下治臣失察之罪。”
刘一儒这么说,就是抛弃洪鸣起了。
小皇帝冷声道:“你之罪责稍后再问,刑部主事洪鸣起何在?”
众官一阵默然。
片刻后太监道:“禀陛下,刑部主事洪鸣起,詹事府左中允林延潮,在殿外恳请面君!”
这洪鸣起,林延潮竟是一起来了?
“宣!”
上了年纪的洪鸣起颤颤巍巍地走入殿内,众人都是看待死人一般的看着洪鸣起,然后又看向洪鸣起身后的林延潮。
但见穿着斗牛服的林延潮,举步迈入殿中。
经历了今日宫门叩阙之事,就算是曾省吾,刘一儒,对林延潮也怀有敬意。
不说他的胆识,就说他在宫门外所讲的经学。
林延潮之学看似出自永嘉之学,却又自承一脉,按照当世人说法,可冠称‘林学’二字。
就如同陆九渊启心学门径,王阳明发扬光大,故而王阳明之学,既称心学,也可称为王学。
而林延潮所讲,承于陈亮叶适,又与陈叶之学相较有独到之处,可称得上开宗立派,完全可称为‘林学’。
就这一点而言,在经学的地位上,林延潮虽远不及朱熹,王阳明,但已是超过了当今名儒罗汝芳,周子义,沈鲤等人,达到比肩理学大家湛若水,气学大家罗钦顺的地步。
眼下称林延潮为经学大家,丝毫不为过。
此刻殿下众人看去,洪鸣起白发苍苍,犹如风烛残年,而林延潮则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对比这一幕,恰似旧学已死,新学当立!
殿上众人目光都跃过洪鸣起,看在林延潮身上。
“臣林延潮(洪鸣起)参见陛下!”
“洪鸣起你可知罪?”天子震怒。
洪鸣起叩头后,梗着脖子道:“陛下,臣无罪!今日林中允在宫门外的表现,更确认了臣之前所言,士子叩阙为人煽动之事。”
“陛下,诸位同僚,若不是林中允自排自演了这出好戏,那些士子们怎么会如此配合,他们又怎么会被此贼三言两句的劝退,背后断然有人主导这一切。永嘉之学惑乱人心,对抗官学,林中允为了其说,不惜逼迫士子叩阙,胁迫朝廷,再排了这一出戏给大家看。此人实是包藏祸心,乃国之巨贼。不说其他,就凭他在宫门前,私自立说之事,就可请加少正卯之诛!”
少正卯与孔子同在鲁国,二人学说不同,被孔子说为是煽动人心之言。所以孔子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少正卯杀掉。而洪鸣起居然请皇帝杀林延潮,以禁他的学说。
啪!
御案震动,小皇帝拍案而起道:“朕看要加少正卯之诛的人,是你洪鸣起!”
“陛下?臣无辜……”洪鸣起身子颤抖。
“金殿武士何在,剥下此贼的官袍,乌纱帽!”(未完待续。)
六百二十六章 矫旨()
洪鸣起指责林延潮时,林延潮就候在一边,即使要以少正卯之诛时,也没有二话。林延潮的表情,仿佛是看着一个戏子在戏台上自编自唱一般。
天子玉音落下,武英殿里值殿将军一并涌上。
洪鸣起没有料到,小皇帝居然连给自己和林延潮当庭对质的机会也不给。
“陛下,臣无辜!”
“陛下,臣实冤枉啊!”
“此事乃林中允所至。”
小皇帝寒着脸坐在御案上,但见直殿将军一左一右抓住洪鸣起的双臂,直接将他的脸按在了殿砖上。
洪鸣起这时方才知害怕,鼻涕眼泪尽出道:“陛下,恳请你念老臣年迈,饶臣一命啊!”
众官员都是摇头,若是你方才能如刘一儒那般认罪,天子或许能网开一面,但你到了此刻仍是叫嚷,要给林延潮加以少正卯之诛,这不是罪加一等吗?
不说林延潮是天子近前重臣,就是他的经学中,提倡报国事功,兼济苍生,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他是不是反对理学都不重要,最重要是他拥护朱家王朝,大明江山。
这样的学说,你加以少正卯之诛?天子要诛你才是真的。
洪鸣起虽是求饶,但值殿将军却丝毫不容情,摘去洪鸣起的乌纱,再剥去他的官袍。
见了这一幕众官员为之侧目,天子登基以来,还从来没有官员享受过这等待遇。张居正在旁默不作声,也是默许天子此举。
“将此贼交北镇抚司审问!”小皇帝金口直断。
洪鸣起听到这句后,身子的力气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一般,如死狗般垂着。
众官员看向洪鸣起都是露出一抹同情的神色。
官员送到北镇抚司,让锦衣卫审问,哪里还有好果子吃?能留半条命出来就算很难得了。
这场洪鸣起与林延潮的斗法之中,洪鸣起可谓是完败。
洪鸣起就如此被值殿将军拖出了武英殿,殿上也恢复了平静。
小皇帝的目光扫过殿上,众官员不由心底一寒,原来他们一直顾忌张居正,但今日天子借士子叩阙,惊动圣驾之事,突然露了这么一手,是不是皇帝要一步一步收回自己权力。
是啊,士子叩阙,虽有洪鸣起处置不当在先,但也说明读书人对大臣不满,除了要求释放卢万嘉他们,还有要求废除禁止讲学的政令,故而直诉天子。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他们的脸面何在?
这时次辅张四维出班道:“此次士子惊扰圣驾,刑部虽有职责,但其因全在国子监监生挑头所至,臣肯请陛下彻查此事。”
众官员点点头,眼下洪鸣起责罚完了,代表天子对士子有了交待,眼下要追究士子的责任,否则颜面尽失,朝廷如何能忍。
这是官场上一贯各打五十大板的作法。
张四维此言一出,林延潮神色一动,在宫门前自己矫旨,赦免士子之罪,就是为了士子们求一道护身符。
林延潮也知凭借这道护身符作用太有限,但终能缓一缓。但政治就是这么无耻,这边朝廷刚温言劝退士子们,那边就迫不及待地算账。
这是打了自己的脸面啊!自己在宫阙前,前头刚说了天子赦免士子,后头朝廷就将带头士子尽数捉拿。
林延潮看了一眼张居正,他虽然当初是答允过自己,便宜行事没错,可是天子却不知道啊!
小皇帝心底对士子闹事,怎么能不恼怒,毫不犹豫地同意道:“这是正理,既是如此就交……”
小皇帝话音刚落,这边周子义就出班道:“陛下,此次士子闹事,全由微臣约束太学生不利所至,所有职责都在臣身上,故而恳请陛下治罪臣一人就好。”
周子义再度一人力扛此事。
张四维道:“此一码归一码,周祭酒约束太学生不利,确有其责,都责不尽都在周祭酒。太学生有狡诈艰险之徒,利用读书人不满的情绪,挑拨煽动士子闹事,这才是原因所在。臣以为朝廷应该治每一个有罪之人,不使其漏网,也不该枉罪于每一名无罪之人,让他无辜受冤。”
张四维的话,顿时得到了大多数官员们的赞同。
小皇帝也是点头道:“次辅所言有理,赏惩严明,方显朝廷之信。周祭酒朕知你爱护学生,但上千太学生中,难保没有一二宵小。这等品行不佳的士子,就算是圣贤也是教不好的,所以周祭酒不必尽揽其责。朝廷自有律法在,不会冤枉一人,也不会放走一个奸恶之徒。”
小皇帝这番话说得很漂亮,张四维领头,众官员一并道:“陛下圣明!”
小皇帝面露得色,周祭酒还要再说,但一旁与他交好的官员频频目视。
周祭酒丝毫不知,只是连连向天子叩头:“臣恳请陛下开恩!”
“陛下开恩,网开一面!”
周祭酒不住叩头,几乎将额头都叩青了,官员们虽于心不忍,但只能装着没有看见。
正当小皇帝要下令时,林延潮出班道:“陛下,臣有罪,恳请陛下降罪!”
林延潮这一举动,众官员都是吃了一惊。
小皇帝也惊道:“林卿家,今日你劝退士子,实有大功,朕还在想如何赏赐你呢,你怎么说自己有罪?”
林延潮道:“陛下,臣有矫旨之罪。”
矫旨?
小皇帝又惊又怒,林延潮居然干出这等事情来。
小皇帝几乎站立不闻,手指林延潮颤声道:“林卿家,朕真看错你了。”
“臣有罪!”林延潮叩拜道。
自古以来,失去皇帝宠信的大臣,比被皇帝厌恶的大臣下场要悲催十倍。
小皇帝定了定神,看向林延潮寒声道:“你是如何矫旨的,如实奏来!”
林延潮起身道:“陛下,臣为了劝退士子们,矫圣命,说陛下已是宽容了士子的罪责,故而士子们感念陛下之恩,故而才肯离去。”
原来如此。
小皇帝气稍消了一些,但仍是余怒不减道:“朕从未说过要赦免士子,你如此矫诏,虽是从权,但朕若再责士子,不是自食其言吗?”
话刚说完,小皇帝忽觉不对,若林延潮真是矫诏,如此大罪,为何方才洪鸣起不在自己面前控诉林延潮,甚至当时在场的大臣,太监怎么也没有一个人在自己面前提到此事。
这其中有蹊跷啊!(未完待续。)
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
官员间一般都有一个默契所在。
就是下面的事,尽量不捅到上面去,大家尽可能内部消化。
久而久之,就形成所谓官场文化,那叫欺上而不瞒下。
如林延潮这一次向张居正请说便宜行事,然后在宫阙前故意矫旨,假传圣意说赦免士子的罪责。
听闻此事的言官,都不会追究。
倒不是林延潮矫旨合情合法,因为张居正掌摄政之权,总揽国事,这一次处理士子叩阙之事,也可以临机专断的。但他毕竟没有授予林延潮矫旨的权力,这是皇帝才有的权利,譬如皇帝授予钦差大臣便宜行事,急事可不请圣命。
不过因一切事情紧急,大家也不会当真,毕竟确实张居正,林延潮临危受命,确实可以便宜行事。更重要的是,御使就此事弹劾林延潮,那不就是弹劾张居正吗?
哪个言官敢弹劾张居正?你不要命了?京察考核大权可是牢牢抓在张居正手中呢。
所以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地,不将此事奏报给皇帝。真要找林延潮麻烦,弹劾他私立学说,都比弹劾此事更好。
所以林延潮向天子陈情说自己矫诏时。小皇帝先是震怒,但转念一想,不对,矫诏是何等大罪,怎么没一个官员向自己汇报此事。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官员们默认了此事。
朕虽是年少,但尔等大臣别以此忽悠朕,觉得朕很蠢吗?
小皇帝目光扫过殿上,众大臣都是很是心虚的垂下头。
好嘛,果真其中有文章。小皇帝心道。
这时张居正出班,之前他一直不说话,但这一刻却不得不出面。
林延潮看了张居正一眼,眉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