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文魁-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诚则不同,在司礼监时,张宏曾与他说了五代时优伶敬新磨之事。

    当时唐庄宗于中牟田猎,纵马践踏百姓的禾稼。中牟县令于唐庄宗马前力谏,唐庄宗叱去,要杀这官员。时敬新磨追禽至马前,为皇帝骂之道:汝为县令,却不知吾天子好猎,怎么放纵老百姓开耕种稼,以妨天子驰骋?汝罪当死,请行刑。

    唐庄宗听了笑而释之。

    张宏与他说,我等太监,实与优伶一般粗鄙,被人看不起,但也是与百官一般侍奉君王,若是不滥权,不扰官,不害民,也算是为天下老百姓做好事了。

    张诚道:“陛下,内臣也以为如高公公所言,不可令武清侯难堪,否则就是伤了太后与陛下的母子之情。”

    “但下面众议如沸,武清侯与其子犯了这么大过错,就算抄家充军都是轻饶的。眼下若连夺爵都不办,天下臣民会以为朕不公,朕如何向天下交代?”天子气道。

    张诚道:“陛下,武清侯父子之骄纵不是一日两日,但内臣以为陛下还是应以太后为念。若是太后因潞王之事已是闷闷不乐,再闻武清侯被夺爵,那是何等伤心。除非陛下决定与太后,从此母子不相认,否则夺爵之事切不可为。”

    天子心想,武清侯父子犯了这么大错事,放在官员身上,哪怕你是官居一品都要被抄家夺职。但天子连将武清侯夺爵也办不到。但张诚说得对,潞王大婚削去三百九十万两已是令太后伤心,再将武清侯夺爵,以后母子二人就形同陌路了。

    天子向张诚道:“因潞王大婚之用被削三百九十万两,太后已是气得病了。若再听闻武清侯被多爵之事,而有损圣体,那么朕也是实在太不孝了。那你说若无夺爵,有何办法替朕平息,天下臣民之议论怒呢?”

    高淮闻言也心想,潞王大婚虽被削了三百九十万两,但仍用去国家两百万两银子。

    这两百万两,放在明朝历代藩王中,也算是前无古人的。但就是这样,仍是把太后给气得病倒了。

    天子对太后也实在是太宽容忍让了。

    张诚却道:“臣以为当释之以宽,怀之以柔,如此天下百姓自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怎么说?”天子问道。

    张诚道:“应先予武清侯惩戒,命他以钱补偿这一次扩建李园,而侵占百姓之田土,若有将百姓打死的,双倍偿之。然后追究顺天府府尹徐敏行之罪责,勒令徐敏行罢免致仕,先平息民怨。”

    徐敏行,堂堂三品顺天府尹,就如此成了武清侯的替罪羊。

    天子点点头,但又道:“但如此不足以给百官士子以交待。”

    张诚道:“士子好办,上一次不少士子因砸了顺天府衙,现在还被囚在刑部天牢,将来轻则革除功名,重则充军。若是陛下能一并宽宥,那么足以令天下的读书人都感念皇恩之浩荡。”

    天子称许道:“这几日刑部尚书潘季驯,讲官沈一贯皆有向朕,替这些士子求情。朕虽有意卖个人情给他们,但却担心无法向太后交代。既朕免了武清侯的罪责,那么太后也不会就此说什么。”

    张诚道:“另外若陛下能将林延潮免于夺职削籍,而予以贬官外调,那么与百官也是有了交代。当然若不赦免林延潮,也是无折于日月之光。”

    天子闻言却是踌躇:“朕怎么不愿赦林延潮。但林延潮这等强项,既不愿认错,太后那边朕没办法交代。”

    张诚道:“那无妨,陛下若仍器重林延潮,过个几年,再复官就好。”

    天子道:“朕本也是这么想,但林延潮说此生不出闽一步,朕担心……”

    正待说话间,一名太监入内禀告道:“陛下,河南巡抚杨一魁求见。”

    “不见!”

    这太监闻言犹豫,张诚问道:“河南巡抚来作什么?”

    太监道:“河南巡抚是来上呈万民书。”

    “什么万民书?河南又有何冤情吗?宣他进来?”天子不由皱眉问道。

    不久河南巡抚杨一魁入内向天子叩拜。

    天子问道:“汝身为河南巡抚不坐镇河南,来京作什么?”

    杨一魁道:“回禀陛下,臣此次来京,是代河南布政司官员,士绅,及五百二十万老百姓,叩谢皇恩。”

    “这?”天子一愣。

    杨一魁道:“我河南二个月前即遭大水,百万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是陛下,恩准拨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用以赈济灾民,活我百万百姓。我河南省黄河两岸之百姓闻讯,无不焚香叩拜,感激皇上之圣德啊。”

    “故而臣受我河南五百二十万官员百姓所托,入京呈万民书,面谢皇恩。”

    杨一魁呈表。

    天子读毕,不由哽咽地道:“朕今日方知,为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都是林延潮之功。”

七百七十二章 转机(第一更)() 
天子看着案头万民书,那是河南一省官员百姓对他感激。

    大臣们整日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第一次在年轻的天子心中有了形状及意义。

    “我圣朝之所以称之为大明,并非万里疆土,两百年之基业,而是因奉正朔,继正统,民心所向。每一个百姓虽渺小如沧海一粟,但合起来才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陛下胸怀四海,以天下苍生为念,真旷古之明君。”杨一魁大声道。

    天子站起身对河南巡抚杨一魁道:“你的奉承话,朕不听,朕只听百姓们所言,太祖有言,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你身为一省之长,就是这河南一省五百二十万百姓之父母,你务必要太祖的这句话放在心底。这一百二十万两银子,朕要你实心用事,将每一文每一两都用在老百姓的身上,如此方不辜负了老百姓之期望,以及他们给朕所呈的万民书。”

    杨一魁垂泪道:“陛下放心,臣若是敢贪墨一文钱,请陛下重责。”

    杨一魁退下后,天子又将案头上沉甸甸的万民表又看了一边,然后道:“朕要作尧舜,并非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既执掌这天下,当化家为国,视家人如国人,视天下苍生如家人,天下家国具为一体。”

    高淮,张诚闻言皆感动泪下。

    天子道:“林延潮犯颜直谏是为过,但对社稷,却是有功。有过就要罚,有功就要赏,张诚立即替朕拟旨。”

    高淮,张诚闻言都是喜出望外。

    高淮含泪道:“陛下,臣这就去拟旨。”

    而在官员士子中。

    得知林延潮从诏狱中回府,被革职削籍,并勒令三日内离京之事后。

    消息传出,众读书人都是为林延潮不平。

    士民心底都有一杆秤。

    逼潞王削大婚之费,以赈济黄河百万百姓,又洗刷了张居正的冤屈,平反了他的冤案。

    这样的大功劳,加官晋爵是丝毫也不为过,但林延潮却落了个革职削籍,勒令回乡的下场,甚至连自己的学生都被关进刑部天牢之中。

    这就是朝廷报答忠臣的方式吗?

    不少读书人们闻讯后都一窝蜂去国子监边林延潮的原居所那,要为林延潮鸣不平。

    待上门时,却被告知林延潮已不住在这里了。

    众人本要探视,却无处发泄,当下心底更是不平,为林延潮叫起屈来。即便明知林延潮不住在这里,士子们仍是堵在了门前高声议论,抨谈时政。

    这就是叶向高,龚子楠他们来到国子监林府时所见的一幕。

    他们在聚集了数百名士子里听了几耳朵话,虽没有打听到林延潮现身在何处,但是可知士子们对林延潮被罢免的怨怼。

    五人重新碰头,各抒己见。

    龚子楠愤愤不平道:“士子们都说朝廷用人如夜壶,用时捧在手里,不用塞在床下。天子用时,让宗海上疏打倒了太后,武清侯,眼下不用了,就将他革职还乡。”

    林材道:“虽说宗海被革职削籍,但时议都站在他的一边,也算是天日昭昭,不忍宗海见屈。”

    叶向高则是道:“都是无权无势读书人的牢骚罢了,他们虽有愤慨之意,但无凝聚之势,说破嘴巴又能如何?眼下我们要先找到宗海,听听他如何说才是。”

    翁正春,陈应龙此刻都没什么主见,见叶向高这么说,顿有了主心骨纷纷道:“依进卿之言,下面当如何?”

    叶向高道:“宗海虽从这里搬走,但必有人知其居所,我们大可去找卢诚之问一问,他多半能知道。”

    于是众人去福州会馆打听了卢义诚居所。

    卢义诚原来是行人司行人,位不过正八品。但因与林延潮乃同年加同乡,林延潮对他一直有提携,加上这一次叩阙他坚决地站在林延潮一边。

    眼下三年考满,被推举升为正七品大理寺评事。

    不仅是卢义诚,还有顾宪成,赵南星,他们二人由户部主事皆改任吏部主事。

    任吏部主事的好处,对于顾赵二人而言,堪比连升三级。

    但众人都升官了,独林延潮却落个革职削籍。

    叶向高找到卢义诚时。卢义诚已远非当初中了进士,就高兴得昏厥不醒人世的不名举人。

    林延潮不在京城,加上原刑部尚书陈瑞因张居正之党被贬斥,导致京城里福州籍京官所剩无几。

    现在的卢义诚已经隐隐有几分福州籍京官翘楚之势。

    五人入座之后,卢义诚穿着七品官服大摇大摆地来见客,见五人都身穿布衣,故作惊讶地道:“失礼,失礼。”

    昔日同考士子,一人已是科举及第入朝为官,其余人落榜后还要继续考进士。

    那么卢义诚穿着官服来见旧友,无疑就十分失礼了。

    五人忍住气,翁正春道:“卢大人,我们这一次来府上是问宗海现居何处,请卢大人不吝赐教。”

    卢义诚道:“原来如此,宗海现暂住在东直门,你们也听说宗海罢官之事了,也好,一会你们在此用过午膳后,我就命下人驾车送你们过去。”

    陈材听了起身道:“我们担心宗海,心急如焚,就不叨唠了。”

    卢义诚笑着道:“那也不急于一时,午宴的厨子是从老家过来的,烧得一手地道的家乡菜。你们今日就住在我家,赶明儿还有一场文会,有几位翰林参加,都有可能任这一次会试考官,我与你们介绍相识。”

    听说卢义诚要介绍他们翰林认识,叶向高笑了笑直接拒绝道:“多谢卢大人了,我们还是见过宗海再说吧。”

    说完叶向高领着众人离去。

    离了卢义诚府上,众人都是憋了一肚子气。

    林材忍不住道:“卢义诚若非仗了宗海之势,否则焉有今日,你看看他那趾高气扬的样子。”

    叶向高道:“卢义诚也没有辜负宗海,再说进士可是他自己考上的,谨任兄,这背后说人可是不太好啊。”

    林材道:“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进卿以你之才,远胜于卢义诚十倍,这一科出人头地来,替我们争口气。”

    闻言叶向高徐徐点头。

    不久数人来至林延潮家宅。

    现在东直门林府门前,却是门庭冷落。

七百七十三章 亲民官(第二更)() 
林府中。

    林延潮半卧在榻上,一旁丫鬟取下他额上的湿巾,给他拧了一条,贴在了他的额头上。

    申九坐在林延潮卧榻前的锦杌上,看着林延潮如此,不由叹道:“宗海,看来你实病得不轻。”

    林延潮强笑道:“劳申兄担心,不妨事的,只是我明日就出京了,以后见不到申兄,以及恩师,心底实在是挂念。”

    申九听林延潮的话,连忙呸呸地吐了一地唾沫道:“什么叫以后见不到,这晦气话可不能乱讲。”

    ,林延潮笑着道:“那好,愚弟作八十寿时,还请申兄一定赏光,这行了吧。”

    申九闻言哈哈大笑。

    林延潮则是咳了几声。

    申九见林延潮如此,不由肃然道:“阁老这一次遣我来看望宗海,宗海离京前有什么话要和阁老说的,有什么事要交代阁老帮你办,我来给你转达。”

    林延潮‘感动地’道:“恩师,不念弟子愚钝,再三照顾,此恩此情不知要怎么报答才是。”

    申九道:“这见外的话,你不要多说了,阁老让我转告你,当年徐华亭为翰林编修时曾顶撞过首辅张永嘉,被贬为延平府推官;张江陵为翰林时,也曾宦途失意,告病归家三年,潜龙也有在渊之时,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听了申九这话,林延潮很受用。

    申时行是拿自己比徐阶,张居正,用二人失意之事来激励自己。

    徐阶有被贬为延平府推官的时候,张居正也因对政坛失望,称病跑回江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