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文魁-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怪就怪在,朝廷以一县诉讼多寡,参定我等知县,将来大计列为考核。若是讼案多了,升迁之事就难了。”

    又有一人道:“本官也不是怕事,但周王府下面的人犯事,我一个七品知县,就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管这档子事啊。”

    “是啊,我们河南一省有十五个藩王,甚至潞王也要在河南就藩,这些藩王各个都是大爷,咱要当祖宗般供着。”

    “老百姓的事不管,是咱们失职,但管了,咱们丢乌纱帽,我今日就请司马大人教一教该怎么管?让我们也学他豁出这条命,上谏天子。”

    “马兄,你看这事怎么办?”

    “这林三元从京城来,不知我们亲民官的难办,你替我们说句话。”

    “是啊,马兄,你在我们这里官位最高,一切就拜托你了。”

    睢州知州马光,乃从五品,比本府通判官位还高,位只逊林延潮一级,他是七位州县里级别最高的官员。

    见众人看向他,马光冷笑道:“还能怎么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林三元用什么道理问我们,我们就怎么回就是。”

    “何况他眼下是暂署府事,若真在这节骨眼上出了什么差池,他担当得起吗?分守道,藩司那边不会问罪吗?”

    众官员听了都是点头称是,一人道:“别说他是暂署府事,就是他是知府,也不能拿此事怪罪我们。”

    众人都有了马光这主心骨,当下也是不慌。

    于是他们就坐在府衙的正堂上等着,哪知他们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林延潮人影。

    待他们派人去问,府衙官吏只是说林延潮马上就来。

    于是这些人坐在府衙里苦等,茶碗里的水都冲泡了三五遍,喝得都没味了,仍不见林延潮踪影。

    已是快是日上三竿了,不说府衙里,府衙外的老百姓们也是等着筋疲力尽。

    能走到越过州县,到府衙上控,他们身上都是有大冤大仇,沉冤未雪的。他们不怕等,怕得就是等到最后,没有人为他们主持这公道。

    “爹,你说林三元真是好官吗?能替我们姐姐报仇吗?”

    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向他父亲问道。

    那爹爹头发花白,手脚肌肤都是干裂,虽看起来连腰也伸不直,但口里却坚定地道:“能,咱们老百姓,都说林三元是好官,他定能替你姐姐讨回个公道。”

    少年点点头,咬着牙道:“好,若是林三元不帮我们,等我长大了,就去杀这狗东西为姐姐报仇。”

    就这时候衙门口一声炮响,但见十几名衙役出了大门大声道:“放告了,放告了,告诉两方都各站一边,然后将状纸递上来。”

    老百姓都自觉地各站在一边。以往哪些嚣张跋扈的衙役们,今日却一个个都是十分和蔼客气。

    以往递状纸给这些书办时,都要拿一笔钱通融,但今日这些书办仿佛一个个都变得清廉如水,是一文不收。

    就在这时但闻一声升堂!

    府衙正堂上衙役手持水火棍列班,至于林延潮穿戴正五品官服,走至正堂坐好。

    林延潮站在堂上,一眼望去但见月台下,老百姓们是人头攒动。

    自己以往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堂上得到伸张。

    而今日自己却坐在这案后,替老百姓主持公道。林延潮警醒自己,不要忘了当初自己为小民时的委屈,坐在这个位置上,不可忘了为民做主,替老百姓主持公义。

    想到这里,林延潮一拍惊堂木。

    一声清响,满堂肃静。

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审案() 
公堂之上一片肃然,马光等六县一州七位州县官员,各自坐在公案的两旁。

    他们看着林延潮公案上堆叠得高高的卷宗,脸上都是露出各等表情,就差没写上'呵呵'二字。

    林延潮此纯属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把他们从各自州县的官衙叫来,这不是找茬是什么?你林延潮只是暂署府事,何必操那么多心?外头那些以诉讼为能事的刁民,你林延潮来对付看看啊。

    不说案件难易,就是这八十多宗各州县积累上来的疑案悬案,就立即能把你问趴下了。

    不说你一日能审得完,眼下已过了小半日,剩下的案子,我看你又如何审?

    林延潮升堂已毕,这时候两名刑房书办,一人一个各捧着一叠山高的卷宗来至林延潮的公案旁。

    领头的刑房司吏道:“启禀司马老爷,这是今日之告状诉状,一共三十六卷。”

    听了这刑房司吏的话,马光等官员要么是唇角一动,要么是捏须摇头晃脑。

    积累的八十余宗,加上今日放告的三十六宗,这一百多宗的案子,林延潮要今日里要审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听完禀告林延潮点了点头道:“放下。”

    几名刑房书办跟上来帮忙,但见卷宗实在太多,连公案都堆得放不下了,索性就放在公案一旁的地上。

    面对如此多的积案,林延潮仍不着急着抓紧时间审案,而是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道:“列位都是一州一县的正印官,本司马身为佐贰官,又不是在提刑按察司兼差,本不该拿这诉讼之事来问诸位。”

    马光等人听了林延潮话中所有松动,都是释然。这也是,高高举起再轻轻放下,才是为官之道嘛。林延潮将他们抓来问个话,表示一个不满态度,如此与自己撇清干系,以后他们该干嘛干嘛,这官不都是这么当的。

    却见林延潮继续道:“但是本官既代掌府事,那么就不能坐视不理。诸位身为正印官,怎可见得百姓冤屈不雪,至于一旁不问,批驳而回,令百姓告状无门,走投无路,不得不来府衙上控。”

    “百姓呼诸位为老父母,但岂有父母至子女于不闻不顾?若各位人人都如此怠慢公事,那么本丞是不是要日日都跟在诸位背后给你们收拾烂摊子?”

    众官员听林延潮这么说,知他是要真追究了,但是道理说得好听,也人人会说,可是谁又能做到呢?

    几位县官都知林延潮不是好相与的,不敢抗声,唯独目视知州马光。

    马光咳了一声,当下道:“司马所言甚是,但道理人人会讲。我等为亲民官,也有许多难处,就以本官而言,州内不仅仅是诉讼之事,我还要劝农劝桑,兴以教化,不可一一面面俱到,故而有所疏忽大意,也是难免的。”

    “至于司马骤暂府事,不知下情也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也是自会明白了。”

    马光这话几乎就是说,林延潮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翰林出身,了不起也就是当过一任佐贰官,你我易位而处,你来当这基层亲民官试试看啊?

    林延潮看向马光问道:“哦?马知州是忙着劝科农桑,以致无暇处理刑名之事,导致贵州治下,贺姓苦主,其家人七月而亡,暴尸至今日仍不得下葬,只因凶手仍逍遥法外?”

    马光闻言面色一变道:“此事另外有内情,司马不要听信刁民一面之词。贺姓刁民让其兄暴尸半年不得下葬,此乃孝悌乎?”

    “也好,司马既不以为然,今日在此,不如让我等见识一下司马审案的手段,也让我等一长见识。”

    马光说完,下面几位县官都是附和地道:“是啊,久闻司马大名,今日正好见识一二。”

    “司马有三元及第之名,又曾是帝王师,想必断案的水平定是高于我等好几筹。今日也让我等见识一下,开开眼界。”

    “不错,不错,百闻不如一见,闻名不如见面,要见识的,要见识的。”

    这几名县官看似吹捧林延潮,其实用意就是在于捧杀。你林三元不是很厉害吗?好啊,等会有你丢人的。捧得越高,摔得越惨,听过没有?

    林延潮哪里不知这几人用意,微微一笑道:“本丞虽是不才,为官资历也不如各位,但论及实心用事,比诸位还是有一日之长的!”

    众人听了心底都是怒,好啊,你林延潮是说我们不实心用事,那你实心用事给我看。

    马光冷笑拱手道:“实心用事之言,我等不敢苟同,话说眼下日已过午,这案司马审还是不审?”

    他们这几人一打岔,正好日已正午,半日过去了,剩下半日,他们就是挖了眼睛,也不信林延潮能审完。

    就在这时,林延潮点点头道:“多谢马知州提醒,本丞正要看卷宗。”

    马光等七品州县官闻言不由莞尔,什么林延潮竟连案件卷宗都没有事先看过,这是毫无准备啊,就你这水平还敢来审案,简直笑话。

    林延潮持一卷宗,飞快过目,边看边对堂下道:“哪个是宁陵县苦主于二苗?张大狗。”

    两名百姓上前跪下道:“小人是。”

    林延潮继续看卷宗,口里发话问:“你说邻居张大狗抢你之栲栳,有何凭证?”

    于二苗当下开口诉说案件,林延潮一面听,一面又取了另一案子的卷宗过目。

    于二苗道完,张大狗正要分辩,林延潮止住问道:“你们二人用着栲栳盛什么?”

    于二苗道:“装菜籽。”

    张大狗道:“盛米。”

    林延潮不假思索地道:“命衙役用棍敲之这栲栳。”

    于二苗,张大狗被请至一旁。

    说完林延潮拿起手上卷宗问道:“许大,王二何在?”

    两名百姓上堂,二人穿着富贵,看来是有钱人家。

    许大说了情由,原来许大昔日家贫,将子寄养给王二,后许大发迹,想将子讨回,王二不肯。许大将王二告上衙门。

    许大诉说案件,衙役上禀道:“击栲栳见菜籽。”

    林延潮当下道:“将栲栳判给于二苗。”

    于是林延潮手书判词,这边许大说生恩大于养恩,理应儿子归宗,王二说养恩大于生恩,理应儿子归王家,且子不识许大,也不愿认生父。

    林延潮写完判词后,于,张二人心服口服退下堂去,而许大,王二当堂吵作一团。林延潮将惊堂木一拍喝道:“先将二人拖下去杖六十。”

    许大,王二抗声申辩,表示不服。

    马光等人也是一晒,林延潮这简直乱来。

    林延潮冷笑道:“依大明律,只可收养本宗子弟,若有收养异姓子弟者,送养者,养者皆杖六十。”

    许,王二人听了都是大惧,一并跪下道:“此小民不知,求老父母饶命,替我们二人裁断,只要不受杖责,如何我们都听。”

    林延潮当下又传二人,一面听一面手书判词:“例载归宗,姓难乱也,王二不从本宗子弟中收养,收养异姓子弟,已是违律在先,本不正焉言末正,怎能以生恩养恩论之,判子归许大。”

    王,于二人对视一眼,只能领判。

    至于马光众官员对视一眼,都是心惊,争子案,事关儒家最重视的伦常,十分难判,一个弄不好老百姓骂,按察司复查时也要问责。

    但林延潮一句话摆平王,于二人,断案更是合情合理,更难得是片刻间作出决定,手书判词时,还正看着下一案的卷宗。

    对此众人只能送上一个大写的服字。

    众人看林延潮手书判词,笔下不停,口中发落,耳边听判,断案无有任何失当之处。任何疑难的案子,到了林延潮口中三言两语立解。

    就算有豪右权贵仗势压人,但林延潮也是轻而易举从中缓解,不偏不倚,判一个两边都接受的结果。

    但见每审一案后,听判的老百姓无不心悦诚服,连连叩头而去。

    马光此刻唯有惊呼,此子真乃奇才?三国演义中庞统决案也不过如是。

    此刻不消多久,但见公案旁如山高的卷宗,如冰融雪化般消解,马光等七人各个都是面无血色。

    但见林延潮一口气连审百件大案,没有半刻疑难。马光方才不是说案子没空一一审问吗?林延潮一日审百案给你,在众人面前狠狠抽你两记耳光。

    月台外老百姓见林延潮审案无不拜伏,大声谈论着方才的案子,待卷宗还剩数案,外边仍天色尚早。

    林延潮忽投笔一旁,离开公案向马光等问道:“诸位以为审案难乎?不难乎?”

    众人皆是垂头不语,无一言以对,马光更是连连咳嗽,以掩饰尴尬。

    “本丞知尔等欲看我之笑话,但不到半日,百案已决,尔等以为如何?”

    “莫说是百案,就是千案,本丞又有何惧?”

    闻言众官员战战兢兢不敢言一字,一旁刑房司吏,书办,以及衙门官员皆是大开眼界,他们就算是久历案牍,精通刑名几十年的老吏也不能如林延潮这般决案。

    他们都是打心眼里佩服,想起方才马光等刁难,都有替林延潮吐气扬眉之感。

    这时马光忽立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