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文魁-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付知远点点头道:“这很好,是何人想出这个办法?”
顾知县道:“是昔日刘河台修太行堤是用的。”
付知远点点头,然后道:“老人家,你们县尊是个能臣啊,老百姓有福了。”
老农闻言笑呵呵,却不说话。
付知远察言观色闻道:“怎么我说的不对吗?”
老农道:“前任知县就是个大贪官,贪污的事不去说他,仅仅是去年征役逼死了不少人。至于眼下的知县嘛是个好官,但眼下咱们老百姓能过日子,却都是托了林青天的福啊!”
“哦?林青天?哪个林青天?”
老农笑着道:“就是状元公啊,林青天不仅文章作得好,更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啊,是他宁可让官府出钱修堤,也免去了我们县大多数派役。咱们数万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啊。”
付知远闻言略有所思。
这时老农感慨道:“这修堤的事,来来去去多少官吏,但只是来捞一笔钱就走,唯有林青天将咱们老百姓修堤,当作自己家的事,放在心底。小老儿还记得那一天他来我们集里,就在村口在亭子里对我们老百姓说,皇上派他来这里当官,就是要他给咱们老百姓修一条好堤,一条一百年不被冲垮的好堤,让我们河南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能住在河边,安居乐业。”
“林青天不仅话说得好,人家还真实心实意给咱们老百姓办事。从那时起,小老儿就天天往堤上看,看看这堤什么时候修好。咱们河边上的老百姓,都给大水糟蹋苦了,小老儿八岁那年,爹娘,哥哥姐姐就是给大水冲走的。若是林青天真能把这堤,在小老儿还没入土前建好。我就去堤上走一走,看一看,将来还要把坟头修在堤上,下辈子守着这堤。”
众官员们闻言都是触动,几名官员还留下泪来。
付知远握住了老农的手,对左右官员道:“这修堤之事,沿河的老百姓是比谁都迫切,不然大水一来,第一个遭殃的就是他们。古人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修堤之事,老百姓不比当官的更迫切吗?但之前本府派役之事,却令沿河百姓家破人亡,人人逃役,此谁之责乎?”
众官员们垂头默然。
付知远对老农道:“老人家,此事是朝廷对不住你们啊。”
老农吃惊道:“你这话说的,你是官差?”
左右随从皆笑,付知远点点头道:“不错,我是官差,以后官府再有胡乱派役之事,你直接至府城府衙大堂找我,我随时都在。”
这时顾知县道:“启禀府台,本县以往是河役甚重。但今年减免派役,都是林司马之功,正是如此,沿河百姓方有富裕民力,不受征役之苦,故而埋首农桑,方有眼前这丰收之景。”
付知远闻言略一沉吟,然后道:“我们看过大堤再说!”
而此刻林延潮在同知署里,正看着付知远的履历,这是丘明山托人搜罗来的。
林延潮视其履历乍看平平无奇,但仔细一看却看出了点明堂。
付知远二十岁进士两次不第后,就以举人出身去山西任教谕,任了数年教谕后,考取了进士。
当时中了进士后,要拜见首辅,诸进士于首辅门人皆奉上门包,独他不给。他的同年以为他家贫,欲替他给,但付知远不肯,反而当着门子言道,岂有进士巴结于一门童的道理。
然后付知远为他的年轻付出代价,被丢去云南任推官。三年任满,清积案,却不得上官赏识,只是平迁知县。
复又为三年知县,有政声,方迁广西某地任知州。这时他的同年不少已为科道,或者京职。
然后付知远抱病在家修养了一阵,方才起任南京太仆寺丞,然后又任南京户部员外郎,时苏,松洪灾,百姓无家可归,他未经请示朝廷,私开仓米赈灾被御史弹劾,但此举为首辅高拱赏识保下。
众人以为付知远要凭高拱赏识飞黄腾达时,万历元年高拱倒台,张居正为首辅。
付知远后在山东,陕西任知府,打压豪右,劝科农桑都有政绩,但却因高拱之故,吏部就是不肯保举他,最后兜兜转转来到了河南。
林延潮按下付知远的履历,心想这付知府到底是如何官员?
正说话之间,陈济川入内禀告道:“老爷,打听不到府台去向。”
林延潮拍案道:“不是叫尔派了几个精干之人,盯梢住吗?”
陈济川额头渗汗道:“回禀老爷,是小人之过,付知府似料到了老爷会派人盯梢他。故而官轿仪仗一样没动,带着随从从城南车马行雇了车就出城了。”
这时付知远在随从搀扶下,登上大堤。
远处河水滔滔,浊浪一道道地拍击在缕堤上。
缕堤与遥堤之间留着大片淤地,前后各有一道格堤连接缕堤与遥堤之间。
缕堤下有数个涵洞,涵洞不断出水,从河边引水灌至缕堤,遥堤包围的淤地里。现在十数名河工正在沿着缕堤巡查缕堤。
顾知县立即命人将这些河工叫来。
付知远先视察堤顶,当时河弊甚多。
官员为了伪造修堤,故意将旧堤顶上削去,刨松,再把松土搂下盖在堤坡,冒充新土,俗称“剃头”,或者铲去堤根旧土,将松土翻上盖在堤坡冒充新土,则被称为“修脚”。
这等行径合并称为“剃头修脚”。
付知远当下吩咐身后十几名随从立即查堤,若有疑问之处,当场拿出锄头抛开堤面。
虞城县的众官员都是心道,此举也太较了真,丝毫不给人留余地。
倒是顾知县看得明白,这付知府实是厉害,并没有轻易听信方才官员百姓的话,而是亲自到堤上眼见为实。眼见为实也就算了,还要刨根问底,若林延潮真的在河工事上动手脚,肯定瞒不过此人。
不久随从禀告道:“启禀老爷,堤坝都是刚刚翻修的无疑,属下找几处堤面抛了下去,用得都是好石好料,堤工也没有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付知远闻言肃然。
“只是小人奇怪,小人巡视堤外,都没见到取土的土塘。”
付知远向顾知县等官员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顾知县心底忐忑然后道:“这下官不知,还是问过河工再说。”
不久河工来此,付知远先问道:“你们这是在作什么?”
河工向付知远解释道:“此乃是的放淤固堤,待水漫到半丈,即将涵洞堵上,过几日天晴日头一晒,就能积三尺淤。用这淤土包堤筑坝胜过沙土十倍。”
“这堤都是用淤土筑的?”
“咱们河工修堤,向来是有淤留淤,无淤找淤,这缕堤一建,随处可取淤土筑坝,省却人工无数,待至九月还可在堤内种淤田。”
付知远闻言恍然,原来这是堤内取土,难怪没见土塘。
一名随从质疑:“为何要等至九月方能筑堤?建缕堤建高一些,不久可以收两季了吗?”
“那不成,此举反而危害大堤,前一任河工就有人那么干,但是给司马老爷拿了”
付知远捏须道:“此事你与本府仔细说说。”
“是,府台,事情是如此的”
如此付知远在虞城县,巡视河工足足一日,次日方返回府里。
林延潮听说付知远回府后,当下二话不说即去府里打探消息。
待行至府衙门前,林延潮刚刚下轿,就看见数名书办从刑房里走出,手中拿着榜文,浆刷,准备至八字墙前的告示榜前张贴。
这几名书办见了林延潮轿子,立即来至林延潮面前,一并行参见之礼。
林延潮随口问道:“何事张布榜文?”
书办回答道:“回禀司马,是于这一次府台于河工弊案的处置告示!”
哦?
林延潮直接从书办手里取过榜文过目
而在山东济宁的河道衙门里。
河道总督李子华将手中的老坑端砚砸在地上,对着手下怒叱道:“好个付知远,区区一介太守,也敢与本督叫板,你这官是当到头了!”
记住网址:
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负()
面对李子华的震怒,下面的师爷都是面面相窥。
一名师爷起身道:“东翁,万万不可因此事为难付知远。”
李子华脸色青了又紫,沉声问道:“你说出道理来。”
这师爷道:“东翁,这付知远处置此事手腕极好。这公告里口口声声,将贪墨之罪职都归于吏治上。”
“此举何为?是为了给河南官场上官员开脱。要知道上一次丘橓所举河工弊案,虽最后被申吴县压下,但河南上下,咱们河道也是惹了一身骚味。”
“付知远此举推至吏治,就是祸水东引,将河工弊案罪责都推至河道河工上,让我们为替罪羊。若我们就此追究他,河南巡,藩,臬各衙门都会支持于他。”
此人说完,另一名师爷作色道:“既这姓付的如此不安好心,我们怎么能忍。”
这师爷道:“恰恰要忍,眼下圣上对河工弊案的余怒未消,若是有御史拿付知远这公告作文章,那么必引起河南,河道两边打官司。这官司打起来,就算我们能赢,但最后对哪边都没有好处。”
“一旦东翁失去圣眷,河道总督之位不保,如此就算杀了付知远也无济于事。穿鞋的没有必要和光脚的泥腿子一般见识,我们就此息事宁人,既给了一省官员的面子,也显得东翁大度,不与你一介太守计较。”
这师爷说完,众人纷纷点头,连方才震怒的李子华,也是消了愠色,最后道:“也只好如此,最后便宜这姓付的。”
师爷见李子华从谏大喜,随即又道,东翁不必着恼,只要东翁还是河督,除非归德府河工不出事,否则迟早有与这姓付的算帐一日。
李子华点点头,目光严峻。
此刻在归德同知署。
林延潮却见陈行贵,张豪远二人来道:“司马喜报,喜报!”
林延潮搁下笔,笑着问道:“这哪里来的喜报?”
“是京城来的喜报。今科状元出来了!”陈行贵笑着道。
林延潮闻言不由一愕,心底第一个念头,是三年一晃而过了。
三年前大魁天下,金殿奏对之时,自己犹然历历在目,想起少时好友,在乡读书之情,林延潮不由生出沧桑之感。
但转念一想,时已是五月,今年春闱放榜较晚,三月下旬才放榜,而从京城传来消息,路上显然是耽搁晚了,原来不知不觉自己为官三年有余了。
“三年了!不知新科状元是何人?”
陈行贵道:“是朱国祚。”
林延潮记得此人,当年在申府上,申时行给自己引见过。林延潮不由道:“是他啊。”
此人从小在申府长大,与申时行几个儿子女婿一并读书,这一次中了状元,申时行居然也不避嫌。这比当年张居正还过分呐。
张豪远又道:“榜眼是咱们的福建同乡李廷机。”
林延潮闻言道:“是李解元,他终于得中进士了。”
李廷机曾是乡试解元,当年在乡里很有名声,是林延潮望之项背的人物,连李贽对他也甚青眼相看,但之后却屡次不第,这一次却终于得中榜眼,总算是熬出头了,头甲是可以稳进翰林院的。
至于探花刘应秋,林延潮倒是没有印象。
见陈行贵,张豪远都是笑,林延潮当下道:“你们也知我要听什么,别卖关子了,可是叶兄他们有好消息了?”
陈行贵,张豪远都是笑着,陈行贵道:“恭喜司马,贺喜司马了,这一次我们福建中进士有四十三人,其中叶向高高中二甲第十二名,林材高中三甲第二百四十九名。”
林延潮闻言大喜道:“进卿,终有出头之日了。嗯,谨任也是不错。”
林延潮不由想起,自己中会元之日,当时自己在客栈时,叶向高,林材虽是难掩落榜失意,却由衷向自己祝贺之事。
眼下他们终于也中进士,得偿所愿,林延潮心底的欢喜如何能以言语形容。
陈行贵,张豪远二人对望一眼,他们都是林延潮的同窗,对林延潮喜悦可想而知。
陈行贵最有感触了,当年他与林延潮还有叶向高,三人同在濂江书院读书,林叶二人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二人心底都暗暗较劲,拿彼此当对手看待。
林延潮是先赢一步,但现在叶向高中进士,二人可谓又在一起在朝堂上并肩了。
林延潮取过登科录看了起来,却见还有几个熟人,一个是申时行的大公子申用懋,还有一人则是张四维的次子张甲征。
申时行果真是毫无避嫌之举,看来自己真是跟对了人,咱就是喜欢如此聚贤不避亲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