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文魁-第6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锡爵发话了道:“顾起元的文章,在会试时,我等都看过确有其才华,若罢落实是太可惜,不如低低取了,也是一个交代。”
说了半天,终于有人表态了。
众官员等着就是你这句话,个高的人顶着。申时行拍板:“就依王阁老之见,此卷列入榜末。”
顾起元的卷子有了结论,众官员有点可惜,这样文章抛去立场,可以入前十。
下面轮至舒弘志了。
平心而论就文章而言,此文算不上出色,不考虑立场的话,就是三甲垫底。
但是现在众人都不敢下结论,申时行与林延潮道:“林学士,这一卷是你看的,你以为如何?”
林延潮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的,但申时行既是点名,他心想既是躲不开了于是道:“启禀元辅,依下官之见,此卷争议极大,不如不预名次,另立一处上呈天子。”
众官员点点头,林延潮这是老成持重之见,左右都不得罪人。
申时行点点道:“善,就依如此。”
最后众读卷官排卷,议论定了前十名,然后一并去中极殿读卷。
众读卷官一人捧着一份卷子,金殿读卷自是早已拆名。
林延潮侍立在旁,几位读卷官一卷一卷给御座上的天子读卷。
读过三卷时,天子不由道:“此卷甚好,是谁的文章?”
正在读卷的吏部尚书杨巍道:“启禀陛下,此卷乃是晋阳贡士杨道宾的文章。”
天子点点头道:“善。”
杨巍读毕,次辅许国读卷。
天子听许国读卷皱眉道:“许先生乡音甚重啊,此卷何人?”
许国读卷被天子打断答道:“是会试第二人公安贡士袁宗道,臣等商议将此卷拟作第二。”
天子摆手道:“不,此卷尚欠文才,列二甲,不要再读了。”
许国闻言目光有几分黯然退至一旁。
一旁林延潮听了可惜,袁宗道这篇文章写得实在是极好,天子竟因许国口音嫌弃,不列头甲。但转念一想,或许不是口音的缘故,可能天子因为许国的口音,近似楚音,想起了袁宗道是湖广人,张居正的同乡。
然后就是舒弘志的卷子,此卷是由‘取中’他的林延潮来念的。
林延潮将此卷念毕后,待听到卷子里抨击言官那几句,天子是龙颜大悦啊!
“好!好!好!真是锦绣文章,字字珠玑,当世无双,妙实在是妙!这样的文章,点为状元也不为过,这是谁的文章?”
满堂官员心底吐糟,袁宗道稳稳榜眼文章,因许国口音不对,被丢到二甲开外。
舒弘志这垫桌角的文章,却被捧为状元卷。
堂堂天子如此主张,反正你开心就好了。
天子问道:“诸位爱卿议为第几名?”
众官员面面相窥,但一个个都不说话,连申时行,王锡爵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神游天外。
林延潮答道:“臣等不敢定夺,恳请陛下圣裁!”
天子听林延潮如此说点头道:“好了,念别卷吧。”
下面申时行捧起孙承宗的卷子念了。
天子听完后赞许道:“此人真乃奇才,不知何人文章?”
申时行奏道:“此卷是会元高阳贡士孙承宗所作,臣等一致议过,皆保举此卷可为头卷。”
“取卷来!”
申时行奉上,天子看卷连声赞赏道:“好,好,好,不说文章,就这书法,朕看也没有几人可及。”
林延潮闻言心底百感交集,更多为孙承宗高兴。
有的官员议论道:“状元已是有多年没有许给北人。”
“这一次是要开先河了。”
申时行见天子意动道:“臣等恳请陛下定头甲三卷。”
天子点点头,当下从御案上拿起朱笔,正要落在孙承宗的卷上。
这时天子突然停笔,似想到什么。
天子看向王锡爵道:“王先生,孙承宗容貌如何,你形容一二。”
王锡爵是见过孙承宗的道:“臣记得面色甚黑,胡硬如戟,至于其他臣不好描述。”
天子犹豫了一下道:“如此说来孙承宗相貌平平,状元乃朝廷脸面,非容貌俊伟不可。”
殿内众官员们闻言都看向了申时行,林延潮。
林延潮感受到这目光,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脸。
从古到今,不少次因为殿试第一名第二名间的仪表,而决定了状元榜眼的归属。
比如明英宗时廷试本拟昆山人张和为第一,但天子又不放心他的外表,于是就暗地里派了一小黄门到张和的寓所侦视,发现张和一眼有疾,于是就改了相貌英俊的施盘为第一甲第一名。
以申时行那科看,论相貌申时行无论是年轻,还是现在,都是一表人才。至于自己那一科,这还需自己多说吗?
若用现在的话来说,颜值即是正义啊。
王锡爵道:“陛下为难,不如陛下宣孙承宗一见!”
天子也觉麻烦,正看见林延潮于是问:“以先生之见,孙承宗相貌比林卿如何?”
林延潮:“???”
王锡爵觉得这个问题不好答,看了林延潮一眼,思索了一会道:“臣以为林学士相貌稍胜。”
天子闻言道:“那朕就点孙承宗为榜眼吧!”
一千二十四章 恩荣宴()
玉殿传金榜,
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
随我步瀛洲。
这首神童诗每个读书人都是会背的,待说到中状元的风光,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州,是每个人读书人内心都向往的。
金殿传胪后,就是御街打马,然后赴恩荣宴。对于很多为官后默默无闻的头甲而言,一辈子最风光的时候就是现在了。
帽插簪花,身穿大红状元袍服的杨道宾,接受着众官员,众同科的道贺。
他会试成绩虽是第三名,但对于自己能取中状元却觉得把握不大。他已是望五之年,论年纪才学都不是第一位,能侥幸中个三甲就不错了。
但是金殿传胪时,他被告知为状元时是喜出望外啊。
一整日他都是在茫茫然然之中,不知这一刻是真是假。
最后终于有人透了风声,原来在金殿定头甲时,他之所以挤掉会元孙承宗而列入状元,听说居然是自己相貌更俊伟的缘故。
想到这里杨道宾不由庆幸,没料到状元竟是如此得来的。
杨道宾看了一眼孙承宗,这位当初的会元现在只是居于榜眼。孙承宗肤色黝黑,胡硬如戟,看到这里杨道宾不由心想,难怪难怪,与孙承宗一比较,自己还真算是美男子了。
想到这里,杨道宾摸了摸唇边的八字美胡心道,难怪都说中状元要靠祖荫,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都是爹妈生的好啊!
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舒弘志却是身登探花,年仅十九岁。
宋朝进士及第,探花郎都是指年轻而又相貌俊美的进士,故而喜欢看戏的百姓,喜欢探花更胜过状元。
这舒弘志年轻是年轻,但明显才学是不如自己的。
至于二甲第一则是会试第二名袁宗道,袁宗道是可惜了,听闻殿试时他的读卷官是许国,许国乡音重,以至于天子不喜,不然论文章袁宗道是真在自己之上的,这状元本该归属于他的。
杨道宾于是又归纳出运气比颜值更重要。
而二甲第二名则是原先的状元大热华亭唐文献。
看到唐文献,杨道宾更是释然。唐文献的房师是赵用贤,赵用贤与林延潮不和是众所周知的,故而……
还有顾允成,也是自己当初看得上,但听说他殿试时卷子说了犯忌讳的话,原先预定头甲的顾允成最后落到三甲二百一十三名。
旁顾左右,本来忐忑的杨道宾,心底踏实了,这状元还是真实舍我其谁啊!
杨道宾在众人追捧中,不免有些飘飘,目光所聚,天下注目,正是他的现在!
这样的风光,林延潮昔年也体会过。
林延潮坐在席上不时接受新科进士的拜贺,这些人以后都是自己的门生,看着这些脸上洋溢着喜色的门生,林延潮不由想到了当年自己在恩荣宴时。
当时他也接受众同科的拜贺,率领着同年们向两位座主申时行,余有丁拜贺,那时的自己风光无量,身处局中。
而今日自己却是以一个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看着。杨道宾自不用多说,此人有才华,人品也还行,也知道世故,在官场注定混得不会差,但离栋梁之才还差了一些。
林延潮又看向孙承宗,孙承宗当然也是风光,但比起杨道宾却是差了远的。
状元实在太过于光环加持,正如登上月球第一人大家都知道,但第二个能有几人答出?
老百姓们都只会问状元是谁?至于几十年后还有人记得,但榜眼探花,就请恕我记性不太好了。
但在官场上,状元与榜眼起步的差距并不大,甚至庶吉士而登首辅的还不少,比如张居正,高拱,张四维都是庶常出身。
孙承宗眼下就处于这个位子,原本属于他的状元,因为天子一句仪表不称,结果旁落他人,换了一般人都会很沮丧吧。
林延潮心底则想安慰孙承宗,如奥运会里万米长跑,头几圈跑到在第一个的,都是最辛苦的,最后的胜者很少会出自头名。
片刻后,杨道宾,孙承宗,舒弘志带着众进士来至王锡爵,林延潮,沈鲤桌前一一拜祝。
王锡爵身为会试主考官,又是当朝宰相,自是重中之重。
王锡爵名声很好,不结党,不巴结阉竖,在外人看来无疑是真正的君子。但在门生而言未必是件好事,他们初入官场,正是要抱大腿的时候。
但还不熟悉官场之事的新进士眼底,王锡爵品行高洁,令他们心中向往。
主考官里论及拉帮结派,张四维算是一把好手,万历五年众门生里李植,江东之,羊可立在替他倒冯,倒张,倒申等事件里立下赫赫大功,而他们也因此平步青云。
话说回来,张四维太会玩弄手段,久而久之天子也是看透了。
他丁忧回家之后,天子就让申时行担任中极殿大学士,取代了他的位子。
所以有申时行在,张四维无论如何也是回不来了,之前还有丁忧的借口,然后就是称病拖着,现在听闻是假病变成了真病,礼部前几日都已是在商量给张四维一个什么谥号了。
众进士拜完王锡爵,然后来拜林延潮。
原来副主考内定是沈一贯,沈一贯是吏部侍郎,手握实权,这实权还是最重要的铨选。
而林延潮现在虽是储相,可手中没有实权,就目前而言不可能如王锡爵,沈一贯那样给门生们提供实质的帮助。
换了其他人处于林延潮这个位子,考生肯定是要轻之了。
但林延潮就不一样了,现在他的名声太大了,文宗加三元光环,骂过太后,璐王还活蹦乱跳的人,就算他不当宰相,将来也不失为名臣,史书上肯定是有他一笔的。
杨道宾是很会计较的人,他在林府上住过,听过他的门生高谈时论,他心底是向往的。而且当初他也尝到投靠林延潮甜头,尽管现在他是状元了,但以后在翰林院还是要仰仗林延潮的。
杨道宾向林延潮深深一拜道:“学生杨道宾拜见恩师!”
林延潮点点头道:“惟彦不必多礼。”
杨道宾主动道:“学生荣幸与恩师同乡,以后在翰院恳请恩师多多指点。”
林延潮笑着道:“不敢当。”
然后是孙承宗,二人目光相对。孙承宗心底雪亮,考前自己没有马车,为何展明的马车会出现,以及林延潮种种关切,尽管对方没有明的表示,但自己却是一清二楚。
孙承宗想到这里深吸一口气拜到道:“学生孙承宗拜见恩师。”
后面的众考生心想,孙承宗与林延潮听说早就相识,而眼下却一句不提,是不是有点……就如状元杨道宾少说也要提个同乡,拉一拉关系吧。
林延潮淡淡道:“不必多礼。”
这一幕落在不少有心人的眼底。
到了探花舒弘志对方还有几分脸嫩,虽说是官宦子弟,但还是太年轻了,拜见自己时一副紧张忐忑的样子。
林延潮心知他的文章,多半不是自己写的,很可能是考前出自他父亲,或者是岳父,甚至是张鲸的授意。
下面袁宗道,陈应龙,于士廉一一拜见,他们都入了二甲。
还有同乡后辈林继衡,门生侯执躬进了三甲。
顾起元,安希范等人青史留名的人物也是向林延潮行师生之礼。
但众门生们还多是聚在王锡爵左右纷纷道:“学生初入官场,恳请恩师告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