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文魁-第7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部堂恭喜你啊,老师是三元,两个学生都是会元加榜眼。”

    “天下的风光都被你一人占了。”

    “这是名师出高徒,我等是羡慕不来的。”

    林延潮远远地看着陶望龄,心中不胜感慨,但面对着络绎来贺的同僚却是道:“是皇上慧眼识才才是。”

    众同僚一阵笑起,纷纷道:“林部堂过谦了。”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看着台上的陶望龄十分欣慰,而此时此刻自己也是要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辞官归里() 
看着陶望龄春风得意的样子,而林延潮却想的是功成身退。

    此时此刻,不由让林延潮想起了儒林外史里一句话‘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此话很贴近林延潮此时的心境。

    面对众同僚的道贺,林延潮不知为何心底有了一点倦意,沉浸官场久了,心也是渐渐麻木了。

    焦竑,陶望龄,吴道南从金銮殿上降阶而下时,不少官员都是向他们作贺。

    林延潮见了这一幕想起了九年前的自己,不由欣慰地笑了笑。

    众官员道贺一番后,但见陶望龄,袁可立,黄辉,周如砥等人走到林延潮面前,一并道:“学生拜谢师恩!”

    林延潮笑了笑上前扶起,道:“功名是你们自己挣的,不必言谢。”

    礼部尚书朱赓上前道贺笑着道:“所谓名师出高徒,少宗伯何必过谦呢?”

    吏部右侍郎沈一贯也是上前,笑了笑道:“是啊,天下桃李,尽在公门也,少宗伯可比当年的狄公了。”

    林延潮双眼一眯,桃李满天下这话赞的是狄仁杰,赞的是当年他的门生众多,遍布于朝堂上。

    沈一贯此言看似无心,却是有心啊。

    林延潮笑容敛去,朱赓却看出了玄机,他是深知林延潮厉害的,生怕对方因此对沈一贯落下什么芥蒂。

    他当即上前对陶望龄道:“吾乡后辈矣,沈少宰,你看还是我绍兴出人才啊。”

    陶望龄闻言谦然一笑,沈一贯听朱赓之言一愣,他知道朱赓平素颇忌讳别人说他朱山阴整日拉帮结派,专门提携他的绍兴老乡,但现在却主动提起此事。

    沈一贯马上明白,以长辈的身份负手对陶望龄道:“前几年汝泰山商公过世,本部堂不胜惋惜,所幸看汝成才,也算是后继有人!”

    陶望龄的岳父正是前福建巡按御史商为正,浙江同籍官员之间都是相互联姻通婚,都深了说都是世交。

    朱赓笑着道:“是啊,老夫与沈部堂,令尊都是商公的莫逆之交,他若在世如何欣慰才是。”

    陶望龄想起父亲,岳父先后病故黯然道了一声是。

    朱赓又道:“老夫的女婿与你同拜在林部堂的门下,他平日心高气傲,最爱与人比较,但唯独是对你最佩服。”

    陶望龄认真道:“肃之才华出众,及第也是早晚的事,这一次学生不过是侥幸而已。”

    沈一贯笑道:“肃之我也是见过的,人才出众,说来少宗伯也是栽培了不少吾乡后辈。”

    沈一贯转过头示好,林延潮也是不愿再说什么,两下扯平了。

    还有周如砥,黄辉也是林延潮的学生,只是平日都在乡读书,没有住在林府,但有了师生这二字,也就打下了林学门人的烙印了。

    但是这都是以后的事了,他们此刻都是沉浸于科举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之中,一如自己当年及第时。

    众官员们见了这一幕不胜羡慕,但偶尔也有人冷声冷言。

    下面就是御街夸官,林延潮没有再留,而是早早回府了。

    林延潮回府之后,但见徐火勃,张汝霖,袁宏道正在厅里。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知道他们为何如此,他却并没有入内而是立在窗旁听他们说什么。

    但听徐火勃道:“今日御街上看陶兄,袁兄肯定是很风光吧。”

    张汝霖问道:“你说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袁宏道道:“我们与袁兄,陶兄如此要好,一般而言是要去御街上贺他们的,可是……”

    三人闻言长吁短叹,徐火勃黯然道:“我虽拜再老师门下,可是屡试不第,实在是给老师丢人了。”

    袁宏道黯然道:“是啊,前几日大家还一起登山,说说笑笑,畅谈胸中抱负,但放榜之后,大家云泥有别。纵使他们不以为意,我们又能如从前一般。”

    张汝霖道:“云泥有别不算什么,只是这其中滋味如何排解?”

    林延潮闻言暗叹,此事别人帮不了他们,只能靠自己了。有人熬过去了如同涅槃重生,其实熬不过去也未必如何,只要不钻牛角尖就好。

    想着自己学生有的为科举之事犯难,有的为科举之事正春风得意,林延潮再度想了了那句话‘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回到了书房后,林延潮将种种之事抛之脑后,认认真真地写了第三封辞疏。

    次日林延潮第三封辞疏上达后,令官场同僚都有些吃惊了,因为这代表林延潮辞官的意愿已经非常强烈了。

    这要从官员辞官的流程说起,低级官员辞官一般是通过吏部转奏,说是转奏,其流程就如同吏部选拔官员一样,天子说一声知道了,其实不会亲自过问。

    但到了三品以上,大臣要辞官就要天子亲裁。

    大臣不同于小官,官越大辞官越是一件频繁的事,心底一个不爽就会辞官。

    申时行一个劲的说自己身体不好,整天头晕眼花,奏章里写的自己病得很重,连起床都困难,更别说处理公务了。但申时行辞呈这边在写,那边在宰相的位子上干得好好的,平日锦衣玉食,吃门门香看上去还能再干十几年的样子。

    所以皇帝也习惯了,一般大臣上疏辞官,前面两疏天子都会挽留一下,不管是不是真的,都以全君臣之礼,但官员上第三疏开始,就说明官员是认真的,我要力辞了。

    当然也有你要辞官,但皇帝不肯,非要你干到死的。比如历史上李廷机一连上了一百二十五疏辞官,但天子仍是不肯,最后他被迫挂冠而去。

    不过这是特殊情况,一般而言三疏后,天子都会答允的。

    三疏是三品大臣的标准,如果是内阁宰相,天子还要多挽留几疏。

    当年吕调阳得罪张居正后辞官,他上了四疏,天子就令他告归。

    以吕调阳为标杆,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申时行辞相时,天子一共挽留至十一疏,王锡爵留了八疏,而对于与申时行同时罢相的许国,天子只是留了三疏,许国身为宰相待遇却与大臣无二,言下之意就是朕不太喜欢你了。

    林延潮第三疏上后,已是走完了流程。

    但天子再度不允,圣旨上以‘林卿功在朝廷,朕甚是倚重’之言谕留,并且还遣太医去林府上探病。

    这一般而言又是不轻易施予的恩典了,在明朝这只有顾命大臣,肱股之臣称疾辞官时才有的待遇。

    尽管遣御医探病,但林延潮仍是再度连上了两疏辞官。

    上到第五疏,林延潮觉得天子对自己已是不薄了,也算为二人这九年来的君臣恩遇画上了一个不错的句号,给足了自己面子,想来不会有第六疏了。

    而辞官之际,林延潮仍是强撑着‘病体’去礼部上衙。

    圣旨一日没下来,林延潮就要不能走,否则就是擅自离岗,如李廷机上了一百多疏,天子仍不肯他辞官,最后他实在等不起天子答应,一个人跑回了老家。

    当时朝堂上就有人说,要把他抓回来问罪,当然李廷机为什么跑回家,大家都知道,最后也无人追究,不了了之。

    其实从第三份辞疏一上,众官员都知道林延潮这是铁了心的要走了。

    称疾不是假的,林延潮是真病了。

    御医回禀天子也是这么说的,说要让林延潮好好调养一段日子。

    第四疏上天子说给假行不行,林延潮则说不愿堵塞贤路,大意就是与其给假死撑在岗位上,不如退位让贤。

    所以礼部上下都知道林延潮是真的要走了,平日林延潮治衙署严苛,却唯才是举,下面的官吏只要有才能的,都会予以重用。故而礼部上下对林延潮都十分服气。

    礼部官员中董嗣成与林延潮最要好,舍不的他走。

    林延潮知道董嗣成人品正直,是一个可以交的朋友,但是他祖父董份,前礼部尚书,申时行的老师,为人却是……士林多有鄙视。

    这日二人正在官衙说话,这时候圣旨下达。

    “部堂大人……”董嗣成知道了什么,露出难过之意。

    林延潮笑了笑道:“伯念,临别之际,我有一言相赠,你出身世家,做官第一事就是守住禄位,朝堂上的事能不过问就不过问,以后天各一方,大家珍重。”

    董嗣成闻言当即点了点头道:“多谢部堂大人。”

    当即传旨中官入内,但圣旨的内容出乎林延潮的意料之外。

    “陛下让本官与司礼监的陈公公主持抄没张鲸之事?”

    “正是。”

    林延潮当即问道:“但本官即不是刑部,大理寺的官员,也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只是礼部副员。”

    内官恭恭敬敬地道:“启禀部堂大人,圣旨上确实如此说,小人不过负责传个话而已,其余的事小人是一概不知,眼下陈公公,锦衣卫已在外面等候,只待部堂大人一声令下了。”

    林延潮点点头道:“知道了,还请公公稍待。”

    等对方待离开后,董嗣成也是不明所以问道:“圣上怎么会请部堂大人主持此事?这实在令人看不懂啊。”

    一旁的陈济川道:“老爷与张鲸有隙,这是众所周知,或许这是陛下替老爷出气来挽留老爷呢?”

    董嗣成道:“不错,张鲸已是软禁了一个多月,陛下一直不作处置,这一次降旨处置,必然挽留部堂之举,就如同当年丘橓与张江陵有隙,于是陛下就派丘橓去抄没张府一般。”

    林延潮闻言道:“圣意难测,只是本部堂已决意归隐田园,陛下在这时候让本部堂抄没张鲸,着实叫我为难。”

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势() 
    当即林延潮走出礼部大堂,但见司礼监的陈矩与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都骑马在门外,而跟在他们身后则是数百名的锦衣卫。

    林延潮整了整官袍走上去,骆思恭与陈矩都是一并下马。

    陈矩是老熟人不用多提,这位骆思恭则是初见。

    前任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与张鲸同流合污而被言官弹劾下台,所以骆思恭顶上。这位骆思恭为人很是低调,在成为锦衣卫指挥使前名不见经传,大多官员都不清楚他的来历。

    骆思恭三十余岁,一眼看去即觉得十分干练,他见到林延潮后几步赶来,脸上堆满了笑容,看起来很是忠厚的样子:“林部堂,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林延潮回礼道:“不敢当,林某对指挥使也是久仰,可惜一直无缘一见。”

    二人打过照面后,陈矩上前说话,骆思恭当即恭恭敬敬地退到了陈矩身旁。

    林延潮见骆思恭这小媳妇的样子,也是奇怪,现在锦衣卫指挥使地位低到这个程度,自刘守有被弹劾罢官后,是一任不如一任?

    林延潮对陈矩道:“陈公公许久不见,即是来到礼部衙门,为何不入内一坐?”

    陈矩笑了笑道:“身负皇命,自是不敢有丝毫耽搁。”

    林延潮点了点头道:“陈公公处事严谨,在下佩服。”

    陈矩又道:“林部堂,你我就不必闹这些虚礼了,这一次陛下让我们三人一并负责抄没张鲸之事,圣旨上明言以林部堂为主。我与骆大人方才来前商议过了,林部堂是文臣,此事由你来出面再好不过了,我与骆金吾都以你为马首是瞻。”

    骆思恭一脸谄笑道:“不错,久仰林部堂的大名,这一次能跟随林部堂办事,我等也算能学到不少东西,你们都听到了没有。”

    左右跟随在旁的锦衣卫一并称是。

    林延潮看了骆思恭一眼,深感现在的锦衣卫真是一日不如一日,放在以往锦衣卫指挥使连内阁大学士都要看他的眼色的。

    难道张鲸,刘守有一去,整个厂卫彻底不行了。

    林延潮笑了笑道:“本官也是第一次负责这抄家之事,完全没有经验,但圣命难违,因此还是请卫督,张公公多提点本官才是。”

    二人都是道:“林部堂,客气了。”

    陈矩当即道:“下面如何抄没还请林部堂示下?”

    林延潮看向骆思恭问道:“以往锦衣卫是如何办差的?”

    骆思恭道:“先查抄案犯的府邸,以及其所办差的衙门。”

    “不怕走漏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