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文魁-第7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林延潮笑了笑道“真真假假,难得真切,我怔大禹谟为伪,不是为了告诉尔等这十六字心传为假,否则也不会以精一之功题于这崇正讲堂上,至于阳明先生也不会以精一之功来教化学生。”
“是不是托名伪作,于我等而言又有何用?只要吾有道理就可以用之,为学重在从心。再譬如今日之辩论,儒家法家到底用谁,并非是吾之初衷。”
“方才曹学佺说了道心人心为一体,天下之烦劳来由在于有了二心,这是二而为一之道。但能二而为一,怎么能无一而为二之道。就比如这治国之道的惟一,到底是取儒家还是法家,我们为何不能一分为二来看?”
“用法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用儒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法家的好处里又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儒家的坏处里又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众学生们闻言议论纷纷,似隐约间明白了什么?
但见林延潮继续道“故而要惟一,不妨将一心拆作二心去想一想。要惟精,就要将二心当作一心去做。”
众学生们顿时恍然掌声如雷,人人都觉得这一次讲会对他们而言大有收获,林延潮回到了坐席后,堂上的辩论继续。
然而就在这时,陈济川突然紧急进入了讲堂在林延潮耳旁耳语了几句。
林延潮听了眉头一动,当即对徐贞明道“我有要事,下面的讲会由你来主持。”
徐贞明点了点头,林延潮当即离去同陈济川一并回府。
但见林府门前却是戒备森严,这时已经是万历十八年的六月,但见了这一幕不知为何却令人生出一丝寒意。
林延潮走到府里时,当即一名武将向林延潮行礼,然后默无声息地将林延潮领至客房。
但见客房里福建巡抚赵参鲁正坐在那,有几分魂不守舍的样子。
林延潮进门后笑着道“不知抚台驾到,有失远迎啊!”
赵参鲁站起身强笑着道“哪里的话,你我兄弟之间就不说这样的客气话了。”
当即二人分宾主坐下,赵参鲁看了一眼林延潮身旁的陈济川。
林延潮会意让堂上的人都是退下,然后问道“抚台是出了什么大事吗?”
但见赵参鲁点点头道“正是,部堂大人可还记得当年在礼部时派了给事中林材与行人陈行贵出使倭国的事吗?”
林延潮讶道“正是,他们有音信吗?人在哪里?”
“琉球?”
“琉球?人回来了吗?”
赵参鲁摇了摇头道“人若回来就好了,但是现在他们并未回来。”
“怎么琉球不放人吗?”
赵参鲁道“琉球这弹丸之地,又世受我朝国恩,他们哪里有这个胆子,两位大人留在琉球是另有要事,不过他们已派人回国传信,禀告了一件大事?”
林延潮听了心底一凛,此事他已经猜到是什么了。
但此刻他却不能主动将此事揽到身上。
林延潮喝了口茶“林某已是归老林下,不再过问朝政,若是军国大事,涉及朝廷机密,实不必告诉于林某。抚台自己决断就是。”
赵参鲁闻言苦笑道“部堂大人,不能见死不救啊,此事实在是关乎重大,故而赵某必须亲自到府上来听一听你的高见啊!”
。
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
面对赵参鲁的再三请求,林延潮笑着道“昔日有人有目疾,整日忧戚,旁人问阳明先生,阳明先生道此乃贵目贱心。”
“抚台,以我看来且不说倭国是否有兴兵之意,就算真有兴兵之意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是因此忧心而乱了方寸,那就是贵目贱心了。呵,在下试言之,还请抚台大人见谅。”
赵参鲁拱手道“多谢部堂大人指教才是,其实我以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眼下虽是四海升平,但国家还是有内忧外患的,去年大旱,各地督抚,藩臬都忙着赈济的事,我们福建虽说没有旱情波及,但各级衙门也是裁剪用度,节衣缩食的过日子,难免在兵备上有些疏忽,若是倭害再起,沿海无力阻拦……”
赵参鲁压低声音道“之前的倭害真倭不过十之二三,其余沿海之民假扮倭寇,若是倭国真的进犯,沿海响应如何是好?若是万不得已本抚只好向朝廷建议重新海禁,封闭月港,以防倭害。”
林延潮看了赵参鲁一眼心想,此人不简单啊。他知道自己是主张开海的,故而拿此谈条件。
林延潮之前以自己致仕为理由说了不插手,一听人家说要禁海就插手,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林延潮屈起食指顺了顺唇边的短须,当即道“这抚台乃是一省封疆大吏,开海还是禁海一切决断当然由抚台出,林某闲散致仕之人,难堪重任,微言不足搅扰清听,还请抚台恕罪。”
赵参鲁闻言神色一变“你……也好。”
“不送。”
当即二人离席作礼,赵参鲁满怀心事地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眼林延潮欲言又止当即无奈地离去了。
赵参鲁坐着大轿返回了巡抚衙门。
巡抚衙门离三元坊很近,过了片刻大轿即到了衙门里。
知道赵参鲁回府后,他的两个心腹师爷即迎了上去。
赵参鲁一见二人当即道“堂上说。”
“是。”
三人坐下后,赵参鲁道“这林三元不肯为本抚出谋划策。”
一名瘦高个的师爷道“东翁可有拿禁海的事说?”
赵参鲁点了点头。
一名矮胖个,看起来甚有智计的师爷道“不出意外,林三元此人不是轻易上钩的人。”
瘦高个的师爷负气道“既是他不答允,我就上奏朝廷禁海,特别是长乐陈家可以往细里察,安个通海的罪名应是不难。如此有着林三元后悔了。”
赵参鲁闻言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什么出一口气的办法,但随即摇了摇头。
矮胖的师爷看了赵参鲁一眼当即道“不妥,陈家是通海多年,但往来的都是琉球王室,没有与倭寇来往的实据。另外陈家的陈行贵这一次为行人司行人奉旨出使琉球,若是查封长乐陈家就坏了朝廷的大计啊。”
瘦高个的师爷闻言色变,当即道“是我太冒失了。”
赵参鲁起身道“是啊,本省任何人不助本抚,本抚可以为难他,但林三元就算了,他就是归隐田园,但他的老师闽县林烃,还有同宗侯官林如楚……”
矮胖师爷点点头道“自古以来,世家大族都是地方官的心腹之患,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得罪不起。但林三元不出声,那么我们上奏朝廷的折子里怎么写?我们先给内阁哪位阁老打个招呼,或是兵部哪位大人先通个气?”
赵参鲁点点头,捏须道“若是有人替我们在中枢里陈情就好了,本来可以仰仗大宗伯的,但听闻他八十岁的老母病重,正连连上疏请求归乡呢……”
两位师爷都是叹了口气,赵参鲁强笑了笑道“也无妨,本抚再托其他人说话就是了,当务之急还是先将倭国的事禀告给圣上才是。”
当日赵参鲁起草了奏章以及几封书信,印上加急的印戳,然后命驿马以八百里送至京师。
当然八百里加急只是名义上的说法,事实上就是有多快送多快,换人不换马,昼夜不停地将急报送至京城。
这一路上水陆还算顺利,奏章到了通政司的手中。
通政司又交给了文书房,文书房太监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将奏章送给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
文书房太监站在门外正要求见,却得知张诚有贵客暂时不方便见自己。
文书房太监讶异自己是紧急公文,张诚就算见首辅申时行也不会撇开自己不见。
哪里知道张诚现在见的正是次辅许国的管家,但真正的贵客,是坐在许国身旁这位公子才是。
但见那位公子笑了笑开口道“见过张公公,在下姓梅单名一个侃字。”
张诚面上皮笑肉不笑地道“原来是梅公子,久仰久仰。”
梅侃笑了笑道“初次见面,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说完梅侃奉上礼单,张诚接过礼单,目光也是一下子柔和了笑着道“你们梅家倒是很会做人。”
许国管家与梅侃都是一笑。
说完张诚道“又是哪个官员不开眼了,尽管与咱家说来,一省督抚为难你们,咱家也为难一省督抚就是。”
说完三人都是大笑,许国管家笑着道“我早说过了吧,张公公一向是快人快语。”
梅侃笑着道“久闻张公公办事公道,能与公公您打交道实在是梅某的荣幸,这一次咱们不为别人,但求公公在皇上面前说几句话就是。”
张诚微微笑了笑“若是与两淮的盐税有关,这个忙咱家可帮不了!这连许阁老都办不成的事,咱家更别提了,你们梅家应该去申相爷家那窜门才是。”
梅侃笑了笑,当即道“公公误会了。我们是请公公在皇上面前帮一个人说几句好话足以。”
张诚讶道“何人要你们费这么大的气力?”
梅侃闻言笑了笑,当即递上了一个条子。
片刻之后,张诚走出掌印太监的值房来,看见文书房太监毕恭毕敬地候着,然后捧上了一封奏章。
张诚看了奏章后也是脸色一变,当即急忙向御花园赶去。
御花园里,天子正与郑妃散步,这时候张诚赶到时,只好在外头等候着,丝毫不敢打搅了天子的雅兴。
过了许久,天子方才有清闲功夫。
张诚拿着奏章向天子,天子笑了笑道“张诚,方才郑贵妃跟朕说了,你安排他兄长郑国泰的差事很好,她让朕与你道谢呢。”
张诚笑着道“真是折煞臣了,臣也只是遵照陛下的旨意办事,哪里当得什么功劳呢。”
天子从凉亭的果盘里取了一橘子,笑着道“诶,有赏的当赏,该罚得要罚。朕岂是赏罚不公的人呢?既然如此,这橘子就当朕替郑贵妃赏你了。”
“臣谢过陛下赏赐。”张诚跪下重重地磕头,仿佛天子封了他作宰相一般。
天子摆了摆手然后道“你来是有什么事吗?”
张诚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奏章来道“陛下,这是福建巡抚赵参鲁八百里加急,奴才赶着和你送来了。”
天子见张诚神色凝重,当下将奏章接过看了。
天子问道“什么时候送来的奏章?”
张诚道“两个时辰前,文书房收到的,还未交给内阁票拟。”
天子闻言点了点头,踱步一阵后,突然冷声道“倭国这弹丸之地,这秀吉不过一渠帅,也生窥觊我大明之心,着实胆子不小。”
“日本国关白秀吉,奉书朝鲜国王阁下雁书薰读,舒卷再三。抑本朝虽为六十余州,比年诸国分离,乱朝纲,废世礼,而不听朝政。故予不胜感慨,三、四年之间,伐判臣,讨贼徒,及异域远岛,悉归掌握……夫人生于世也,虽历长生,古来不满百焉。郁郁久居此乎!不屑国家之隔,山海之远,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洲,施帝都政化与亿万斯年者,在方寸中。贵国先驱而入朝,依有远虑而无近忧者乎!远邦小岛在海中者,后进者不可作许容也。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予愿无他,只显佳名于三国而已。方物如目录,领纳,珍重保啬!?”
张诚道“确实这位秀吉不知读了几年诗书,写出这样粗鄙不通的文章来,实在是沐猴而冠。”
“朕有一事费解,这朝鲜国书怎么会正巧被朕前往倭国的使者拿到?会不会是……”
张诚道“经陛下这么一说,臣也是后知后觉以为其中蹊跷甚多,若是倭国真有入侵之意,那么我们凭着这书信可以早做准备,他们这两位使臣就是立了大功,但也可能是倭国的反间计,令本朝与朝鲜相疑。”
天子点点头道“你说的是,朕正有这样的担心。若是倭国有进犯之意,这福建巡抚赵参鲁就一点风声都不知道吗?”
天子随即又道“此事还是听听几位先生高见!”
张诚道“那么臣这就亲自送到文渊阁去了。”
“善。”
张诚当即拿着奏章离去,突被天子叫住。
但见天子道“朕记得林延潮是不是还致仕在乡?他是福建侯官人吧!”
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
御花园里,张诚正要退下时,陈矩,田义与十几个小太监前来侍驾。
听天子询问,张诚早已停下脚步,躬着身子道:“果真陛下对官员之事了如指掌,这一次孙隆存问林延潮,去得正是福建。”
天子笑了笑道:“十年之君臣,朕何止知道这么多,对了,他的书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