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工科生-第10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州那边发来消息,崔弘道已在主持工程,扬州的工程队,现在都在徐州。当下进度,还算可以。”
“造价不菲啊,仔细一想,还真是惊人,朕居然修路都能有如此大的开销。”
一个路段就是一百五十万贯的投入,心惊肉跳啊。
修九成宫、洛阳宫、太原宫等等宫殿,那才多少钱?
和修路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当下都是举债修路,外朝结余也多,加上现在也熟练得多,成本是降了一二十万贯的。”
“‘徐州铁道债票’,是冯氏买的最多?”
“广州想要成为南都,此事陛下也是知道的。”
康德笑了笑,“陛下以为如何?”
“老夫觉得还行,南都就南都,李道兴不是在交州做事么?复其爵位。”
“那……奴婢就去禀明皇后?”
“算了,老夫既然不管外事,又何必多此一举。此事,由得冯氏跟观音婢消磨去。之前玄龄也提过,老夫也是让观音婢自行决断。”
“皇后颇为意动,而且准备南巡广州。”
“噢?冯氏做了甚么,让她这般意动?”
“听说是在广州,建了一个天后大殿,乃是大唐第一大!”
“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笑得畅快,“这冯氏,果然会做事啊。”
第九章 集体赶工()
“都宪,这省内修路,本就用人紧张。‘京东线’远离武汉,远方大兴土木,着实有些浪费啊。”
“给皇帝一个念想,浪费一点,也没甚么。横竖省内修路,铁道有了一条‘汉安线’,能锻炼几个司局运转出来,就算成功了。”
多掏多少钱,这时候他是不计较的。皇帝最后一点点任性,无非就是向天地、祖先、鬼神、黎民再做最后的一次报告。
李世民古往今来,第一圣君!
“那……‘京东线’从汉阳钢铁厂,整整抽了一个车间出去。如今在徐州,崔徐州主持铁道修建,这顺势就建了一个徐州钢铁厂出来……”
担忧就在这里,别处都是放开了要追赶武汉。
皇帝钦定了武汉最牛逼,谁也没话说。
而且张德也着实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荆襄老世族,死的死逃的逃流放的流放,如今剩下在荆襄的,都是小猫两三只。
公安县虽然还是泄洪区,但今年第一次在公安县组织修建大堤。层层叠叠,大量的缓冲塘坝形成,今年是经受不了考验,但是到明年,春汛过后,只要能保住一半农田,就是史无前例的胜利。
听上去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政绩,但要知道,公安县在张德正式主持湖北事宜之前,就是荆襄的厕所,需要的时候就是冲一下……相当残酷。
此时公安县的常驻人口已经不多,属于极其“地广人稀”,对于还逗留在公安县的百姓来说,也算是熬出了头。
明年的土地产出,足够让他们改善生活。
湖北省为了平稳粮价,是有粮食产量调控的。除了官方采买之外,市场内部调节,指标就掌握在张德手中。
而且湖北地方法规中,孙伏伽出台了“反囤积居奇法”。这个地方法规出来之后,想要干挺孙师兄的人有不少,可前大理寺卿也不是摆设,最重要的一点,此时的孙师兄,就是个顾问,他是下岗再就业,并没有吃国家编制的皇粮。
所以,找茬找不到他头上。
“忠义社”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分歧,争吵从春季持续到了秋季,等到贞观二十六年秋收完毕,争吵还是没有结束。
张德由得他们吵去,这些都是套路,演给他看的。
实际上,李景仁之流根本不需要哄抬物价赚十倍利二十倍利,大宗物资稍微来一点差价,就是惊人的数字。
李景仁等人并非不知道,只是舍不得这点利益。
而且武汉日报也一直在阐述道理,“忠义社”内部也很清楚哄抬物价的后果是什么,一旦市场变乱,社会环境动荡,对他们的长期收益并没有好处。
只是利益在前,大多数人都没办法冷静和理性。
喜欢投机冒险的人,自然是想要张德去死,秋收前后的刺杀和往年一样,又增加了不少。
只是成功率依然是零,一般的刺客,根本没办法靠近湖北总督府。
至于说“忠义社”的成员亲自玩“匹夫一怒”,可以说除了房遗爱,剩下的几百号成员,根本没有经得起老张一通老拳的家伙。
就像是一场玩笑,秋收前后的刺杀来得快去得更快,然后就归于平静。
唯有各地的工程还是那么热闹。
因为修通了“汉安线”,强悍的运力,就是最贴切的广告。最受益的,除开湖北省境内各级行政单位之外,大量的木材商、石材商以及各种干货商,很是大赚了一笔。
而原本在安陆囤地种桑的丝绸上,更是平白地将手头的物业增值了两倍以上。
“汉安线”沿途各州县,已经不需要再组织庞大的马队、商帮,把大量的物资靠骡马苦力运送到港口码头,运送到武汉。
火车跑一趟,抵得上一个豪商组织十几回的商帮马队。
铁道上的费用,几乎就是一次性的,只要拿到车厢位子,基本上就是装货卸货给钱的事情。
而商帮马队,仅仅是人吃马嚼,就要考虑到米面粮油肉干黄豆,这个多那个少,吃什么胀气吃什么中毒,很是考验人的神经。
但是现在,心明眼亮的底层大商人,就算没想着抱湖北总督的大腿,仅仅从收益上来计算,也是第一时间选择铁路。
只是现在“汉安线”并没有完全贯通,运力主要被武汉官商集团吃了,剩下的一点点,才会流落到社会上消化。
样板工程不需要多么豪华,只要展现出丰厚的回报率,自然而然地,会有有识之士来追捧推动。
只是以往人们畏惧皇权的至高无上,无法反抗。
但是现在,去是相当的诡异。
人们既在跃跃欲试地挑战至高无上,又像做贼一样,从武汉那里挖着墙角。
一个个钢铁厂冒出来,而且都是冠冕堂皇地借用了大工程的名义。徐州钢铁厂的存在,的确是必要的,只是其中有没有崔弘道的私心,这不必多想。
贞观二十六年怀揣公心的帝国栋梁比比皆是,但同样是在这个贞观二十六年,只有一片公心的,却也是寥寥无几。
“徐州煤铁不缺,办个钢铁厂,理所因当啊。”
老张并没有因为崔弘道要搞徐州钢铁厂就推三阻四,从他个人需求来说,钢铁厂煤矿多多益善,愿意搞多少就搞多少,愿意搞多大就搞多大。
“都宪,徐州不比别处。前几年徐州开钢厂,一直不甚顺利。如今借着‘京东线’的名头,便是大肆挖人。这……永兴煤矿等单位,都是颇有微词啊。”
“有意见可以提,但别人给钱多,凭什么拦着手底下的人不去?良禽择木而栖啊。只要徐州钢铁厂不是乱来的,怕什么?除非徐州钢铁厂的东西不能用,那我们跑去打御前官司,就理直气壮。现在嘛,正所谓‘顺其自然’,何必计较这仨瓜俩枣呢。”
“是……”
既然湖北总督都给出了态度,武汉内部的官吏,也没什么好说的。
自己的损失,肯定是多少有一点的。比如以前批一点汉阳钢铁厂的铁器产品出去,一进一出,稍微抬一手,可能就多批少批一点,这点职务便利,总归是能带来好处的。
而随着各地新式钢铁厂不断出现,最后情况,就会和煤球厂一样,一开始是吃独食,大赚特赚。到后来,竞争的对手多了,利润就不断下降,最终变成“价格战”,也就是去年冬天的事情。
熬死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家煤球作坊,剩下的,才进入了这个行业的平稳期。
老张的下属幕僚和佐官的想法,的确有私心,但也害怕市场动荡,到时候武汉这里,也会受到波及,一时半会儿闹点动荡出来,再平常不过。
不过现在老张亮明了态度,那就没什么好说的。
“话又说回来,‘京东线’是不是把江东、江西、岭南、湖南的工程队,都抽了不少?”
“弘文阁在强推这个工程,给钱又多又爽快,自然是愿意抽调过去的,不纯粹是因为皇命。”
“如此说来,‘京东线’会修得很快?”
“现在出京城这一段,已经有小二十里路,可以直接手摇车前进。骡马拖拽车厢也试过了,很稳当。”
“这么快?”
“都是分段,各有分工,类似出洛阳这一段的路,已经多了不少。只是还没有全部连起来,大多都是本地先用牲口牵引用着,矿石木料粮食等等,有了铁道,自然是要方便不少。再者,为了防止将来有人偷铁轨,‘铁道卫’也一直在演练。”
“‘铁道卫’?”
“警察卫下属的铁道警察么,都宪难道忘了?”
“噢……原来是这个。”
张德这才反应过来,“‘铁道卫’……哈,这铁道有司的人,想法挺多啊。不怕他们杜相公训话?”
“倒是听说,有几个相公,想把‘铁道’从交通部拆出去,另行重组衙门。”
“嚯……这才一年不到,这些家伙胃口可是真不小啊。”
“都宪,京中可有甚么传言?莫不是这些是真的?”
“要说想法呢,几个学士相公,肯定多少都有的。你看孔总理,这‘京东线’一旦修好,他老家不都要走一遭?”
幕僚们听了,顿时微微点头,不仅仅是孔颖达,就算是马周,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情况。
而且房玄龄房相公的老家,也是在山东,把“铁道”拆出来,单独搞个衙门,自然是有这么个需求和理由。
“那……都宪,这事情,就由得这般变化了去?”
“由得去吧,只要铁路没有停,就由得去吧。这光景,都卯足了劲赶工,怕不是也想早早地定下大局。”
虽说现在的时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偏差,不过贞观朝的顶级大佬们,显然没有老板李世民那么超然。
你李世民张德无欲则刚,那你们无欲则刚好了,反正他们是有欲的。
“若如此,怕不是‘京东线’还会赶,少不得这些个相公老家,就有人拍马屁,跑去发动民夫。”
“放心,就算征发民夫,也动摇不了甚么根本。这不是大运河。”
老张笑着摇摇头,“这可比大运河金贵多了,相公们可舍不得败坏了它。”
第十章 兴致()
郑州管城,京水两岸的工地非常热闹,旗帜如林,要不是看到了大量的挑夫在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大多数粗通行伍之事的,都会以为这里是在练兵。
京水的大堤上,两边的测绘人员也是忙个不停,几经校准之后,这才选择了一处地方划分片区。
“这是武汉的分区编组?”
“陛下,正是武汉来的队长组长,在此组织民壮。”
“有民壮?”
“汴口过来还是有力役未除的,这劳役摊派下来,也不伤农事。”
“那是,八牛犁那物事,着实厉害。”
李世民也是相当的高兴,如今郑州也算是京畿,从洛阳过来,走弛道的话,一眨眼功夫就能赶过来。
每天从管城、荥阳出发,前往洛阳讨生活的人不在少数。
夜里会有夜班车,是过伊水的。只要汜水关卡不查,晚上弛道不比白天来得清净,热闹的时候,车马络绎不绝,都是在京城和郑州两地跑运输物流的。
常何家中的“凯申物流”,如今已经掺和了一脚郑州往许州的弛道。
荥泽到汴水的一段板轨,也是“凯申物流”修的,广武山这一代的石料,就是堆积在荥泽、河阴两地。
若是去郑州,就要用上水力和这一段板轨,然后再转运郑州其他地方。
比较麻烦的就是黄河本身,前年决口,还淹了一回荥泽,南运河差点被灌一口“黄汤”。
好在决口很快就堵住,去年就休了大量沟渠,目的倒也纯粹,就是为了泄洪分流。
遇到高地,直接一路炸,然后再人工开挖,把泥土砂石都清了个一干二净。
随着大户被清空,一般小老百姓,还真没那个胆子去侵占河道为农田。
黄河只要不胡乱改道,什么都好说。
嘀嘀——
一声急促的哨声响起,李世民看到了一个片区中的劳工,立刻跟着手握小旗子的包干区组长走人。
工具规拾的很好,都是有专门的区域存放。
都是相当不错的铁器农具,什么铲子、镐头、钉耙……应有尽有。
缓坡上,大量的骡马被驱使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