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工科生-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士彟“围圩造田”,是对獠人用兵之后的安抚。往年地方豪强,往往和獠人寨主勾结,朝廷只要打压豪强,獠人就要作乱,反反复复始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剿抚并用,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獠人有了实实在在的长远收益,而不是荆州地方大户的一锤子买卖,自然不会再响应豪强。于是武士彟在打压豪强之后,除了贞观八年初的春耕动荡,之后“围圩造田”的风声吹出来,这些獠人就观望了。
地方世家和豪强,虽然占据田产蓄养私奴,甚至大户人家抽丁两千都很轻松,但让他们造反,萧氏前车之鉴。萧皇帝自己都被打的屁滚尿流,更何况是他们这群货色?再者,李二皇帝比他老子有威慑力的原因就在于,再横的对手,都被踩在脚下。
歪打正着也好,适逢其会也罢。原本应该和荆州豪强纠缠的不死不休的武士彟,因为“围圩造田”一事,省去了不少麻烦。
同时他的另一手准备,就是兴修水利。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地方郡守的职能,任上如果连河道都没修过,也叫地方官?
只是张德这只幺蛾子,翅膀一扇,就先给武士彟吃颗定心丸。
大唐最大工地的前期工程,就是先修小水库。旱灾灌溉,洪灾排涝,同时还能作为城防工程的一部分来操作。
这些手段,往前推,大概三皇五帝时期就掌握了这项技术。
而张德,只是把这个技术,具体到了图纸和文字上。然后伴随着江夏以西某个小水库凭空出现,武士彟来了精神。
“江堤直通渡口,堤坝以水泥为基,一里用水泥三百方,堤坝路面厚约三寸,以南竹为筋骨,可保二十年之用。”
计吏乃是大河工坊出身,母亲是并线女工,父亲是河东失地农户。原本算是个百亩田产小康之家,后来么……反正就是到了大河工坊。
兜兜转了两三年,到了南方,投在武士彟门下刨食。因精于计算,这才成了一方都督的幕僚门客,却是没什么品级的不入流之辈。
“这水泥,贵啊。”
武士彟感慨了一声,督府所在的城东大街,巷道被华润号用水泥休憩了一番,其实也不纯粹是水泥。岩砖配合水泥来的,但一里路还是在五百贯左右,寻常人根本用不起这样的路。
只是张德让华润号跟武士彟透露过一些事情,比如说李皇帝打算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修一条直道,水泥的……
成本大概是一里路两千贯,两里路就是四千贯,武士彟一想京洛板轨仿佛也在七百里以上。这要是水泥修路,岂不是要一百四十万贯?
朝廷财政才多少?
然而老张其实没告诉武士彟,他要是给李皇帝报价,起码翻两番……
修一条路,而且还是长安和洛阳之间的直道,而且还是皇帝钦定。这上上下下,得多少人盯着?不是盯着工程质量,而且钱!
没有皇帝缓则罢了,有了皇帝,什么亲王郡王野生王,国公县公郡公老公,一个个绝对不要脸地上来放肆。工程垮了,黑锅不是他们背的,但要是肉吃不到,那就是彻底得罪了他们。
若非张公谨夫妇还是颇有威慑力,加上“忠义社”如今也绝非弱鸡一群,老张还真不敢跟李皇帝玩这个。
可要平衡关系,自己掏钱是肯定不行的,他自己也得捞啊。所以,这个主意,就得打国家身上。
毕竟,命是自己的,钱是国家的……
这真是万千先贤的总结,充满了人文主义上的关怀。
两千贯一里路,张德大概还是能赚到五百贯左右。要是翻两番,眼睛一闭都能被钱砸死。
按照现在保利营造的施工方式,多是用竹筋,然后用不知道标号的水泥。至于人工,人工有时候甚至是不要钱的,管饭就行。
抓那么多奴隶,难道就是为了看么?
“水泥确实贵。”
众幕僚也是感慨,不过现在感慨什么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眼下中枢的注意力,就在太子身上。武士彟顺利脱身,只要人不在江湖,基本上李董就是默许他可以活下去。
在老张看来,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病退”了。
“六年的时候,要修新宫,名为‘大明’,在龙首原下。当时长安水泥工坊,产量着实太少,要想修建新宫,远远不够。”
有人想起了此事,更是感慨道,“哪里想到,短短两年,水泥工坊从京畿都盖到了山南来了。”
“本地行商,便是乡野俗物发卖到府县州城,也是越快越好。”有深谙商道的佐官微微拱手,“上县城内,脱产之百姓,最少一万。乡野土财,哪怕只是发卖春笋,却也得赶时辰。只是山中挖笋,若是过了两个时辰,便是涩嘴不已。可这上县的县城,又有几个是临山而建?”
以贞观年的乡间小道,想要两个时辰赶到县城通关发卖新鲜竹笋,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竹笋值当几个钱。”
“便是举例。”那佐官微微点头,然后接着道,“长安南郊,有一路,非是官道,乃是华润号所修直道。南商为了赶路,哪怕是给十文过路费,也是情愿。南山新笋,只要到了长安,便是大卖,这一进一出,每年都是多赚的。”
道理很简单,让武士彟豁然开朗,不过,这不重要了。
反正,他也要从荆州任上卸任。(。)
第六十三章 玩法()
♂,
老张当然不是幼女狂魔,他坦荡!
过几年再说吧。
多点开花的结果,就是风险会降低。石城钢铁厂如果一枝独秀,最终的结果,定然还是会引来皇族宗亲或者其它什么巨头的觊觎。
李皇帝没死,这让张德很遗憾;李皇帝活着,这让张德很庆幸。
尽管很清楚太宗皇帝绝对不会允许幺蛾子出现在他的治下,但这不妨碍老张肯定有这么一个大皇帝坐镇,那些饕餮一般的吸血鬼们,才能老老实实地坐下谈判。
当然了,眼下张德左右身后,还是有一票小强的。
“听闻京城豪奢之家,遍是新罗女为婢?”
不着调的谈话在蓬莱岛进行着,长孙无忌琢磨着妹夫的想法,他心中一叹,李承乾这个外甥,他还是很喜欢的。毕竟,能够敬着舅舅的皇族外甥,不多……
“陛下所言,臣亦有所耳闻。”
长孙无忌微微欠身,颔首说道。
陪同谈话的,还有中书令。温彦博微微拂须,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而旁边挺直腰背的王珪,则是神色微动。
作为太子名义上的首席人生导师,侍中大人很心塞。要不是马宾王这个后辈实在是太靠谱,他真不知道李承乾这暖男到底能玩成什么鬼样子。
“立国二十年不到,竟是攀比成风,朕甚是担忧啊。”
李皇帝一副很心痛的样子,但好像是想起来这蓬莱岛修的比啥都豪华,竟是微微脸红了一下。
不过,作为蛮夷公认的“天可汗”,李皇帝个人还是很骄傲的,这点家当算什么?这是“千古一帝”的标配,没看见始皇帝的“阿房宫”烧好几十天?
巨头们没有答话,阁内竟是有些尴尬,这让李皇帝很不爽,顿时脸色垮了下来。
失业在家的闲散人员长孙无忌一瞧风头不对,连忙救场:“东北糜烂,弱邦之民存续之际,也只能自寻出路。新罗国中为民,不如中国治下为奴啊。”
这么迂回的马屁,拍的令人愉悦,让李董整个人都爽翻了。公司高管开会,要全是务实的条条款款,这也太没有企业文化了。
自古以来的中原帝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总结起来就三个字:高!大!上!
新罗这种三流小国,一般都是部委中层领导去负责的,能让大老板这么谈上一两句,足够让新罗国内写野史谋生的赚上一笔。
“遍东北皆新罗婢,此等事体,若在中国,何等凄惨?”李董一脸的悲悯,然后幽幽地冒出来一句,“纵使番邦奴婢,亦生人买卖,乃罪也。”
长孙无忌嘴角一抽,中书令脸皮也抖了一下。虽然当年他鼓吹要怀柔突厥,并且把突厥遗民当南匈奴那般养着,可最终因为魏征和李大亮的先后狂喷,加上某个小王八蛋那一句“温家堡的人都该死”,改变了一项国策……
阿史那思摩从突厥智者变成唐朝疯狗,只用了一瞬间。
“自古立国之本,农事也。重农抑商,国政也。”
决定装逼的李董,一副圣君在朝的苦逼相,然后用余光偷偷地打量着四大天王以及候补天王以及候补天王的候补……
阁内重臣其实不少,只是亲近能说得上话的,不多。
这光景,瞧着像是大老板要搞公司发展方向的调整啊。隋文帝时期,中原就有过一次“本末”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把人束缚在土地上,是最省力最方便最容易管理国家的方式。
毕竟,自古以来豪商要是不压制,他们就要搞大新闻,就要投机。其中有的人直接把新闻单位都换了,比如说“田氏代齐”,这个新闻就很大。
至于“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的那位,更是在董仲舒发飙前几百年,就跟墨子正面刚,并且在那个时代,天下诸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居然发展到“非杨即墨”的地步。
可见中土先民超会玩,古典自由主义的市场曾经很火……
但因为有个胖子眼不见心不烦喊了一声“统一哈”的秦腔,玩个性的都被弄死在了历史的垃圾堆中。
董仲舒虽然发飙,但皇帝们从来不靠“仁德”治天下,当然他们都这么跟老百姓说的。这是意识形态问题,宣传部的干活。
精神文明建设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既然骨子里是为了维护老板的统治,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根据秦孝公时期就开展的“奖励耕战”政策,重农抑商就顺理成章了。
毕竟,李渊上台虽然不久,但也规定了商户人家的子孙不允许当兵吃饷。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特么都有钱了,你特么还想有势?去你妈的。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李皇帝的核心力量,除了自己的亲戚小弟老婆孩子,就是那帮在家里领着几十亩几百亩地,然后“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统军府府兵。
当然玄武门之后,大家都不怎么叫统军府了,而是叫折冲府。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董觉得地方上幺蛾子多了,有点遮挡自己的视线,仿佛有什么东西看不太清楚。
他不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和洛阳常三郎一样,不会武功天生神力,所以,他要看看公司高管们的屁股,是不是还坐在他这个董事长这里。
“重农抑商,根本也。长安远离东北,尚且遍见新罗婢。大河南北富庶之地,更是临近东海,必是数倍于长安。长此以往,焉知未有遍大唐见新罗婢?”
中书令是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他立刻表了态:老板,您是知道的,我这个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忠心耿耿……
只是大家都不是傻逼,坐在这里拍马屁,并不算丢人的事情。不过长孙无忌拍马屁,那是因为他社会闲散人员,全靠吃朝廷的低保过活,拍老板马屁,是为了获得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
可是,你堂堂中书令,公司的顶级高管,配车都比别人多两匹马,你怎么就……怎么就这样毫无节操地拍老板马屁呢?
是可忍孰不可忍,四大天王的荣耀需要有人维护,此时此刻,不得不站出来的杜天王一脸正色:“陛下,中国今日之风气,臣……惭愧。臣以为,百姓攀比成风,非百姓之责也。有云:上行下效。臣以为,此等根本,当剿灭源头。西市富商遮掩耳目,私下炫耀新罗女,罪也;西城上户之家,驱策突厥贱民为奴,亦罪也;长安显贵,出行游街豪奴呼喝,突厥男子牵马坠镫,新罗女子捧香执花,罪大恶极也!”
顿了顿,杜天王目光沉着:“商人投机,自寻显贵豪门,臣以为,当震慑名望,以杀攀比之风!”
“……”
“……”
“……”
你要反腐倡廉,我就扩大化。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差不多一个意思。
李董当下没琢磨出味道来,当然也可能琢磨出味道来,但还是觉得“克明是个好同志”。
然而像长孙无忌这种眼下就靠儿子找张操之讨饭的人来说,这特么就是憋着坏啊。
一个坏人,他要想法设法做好事,其实是很难的。但一个好人,鼓起勇气做坏事,往往破坏力还是可以的。
座谈会的讨论核心其实不是“重农抑商”或者“本末之论”,而是革命队伍到底还纯不纯洁……
不过对死过一回的杜天王来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