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曹宪眼睛放着光:“这个字,老夫在钟鼎上见过,亦在秦汉书简上见过。人要洗手,先要在器皿中装水,然后两只手浸入水中,这就是盥。”

    老张还是一脸懵逼。

    但是,很快他就……更加懵逼。

    因为,曹老爷子很兴奋地摸出一枚甲片,这玩意儿老张熟的很,甲骨嘛。

    曹老爷子指了指不知道是龟壳还是甲鱼壳的骨甲,指着上面一个字道:“这里,也有盥。”

    没错,连张德这种工科狗都能看出来,这块甲骨上面有个“盥”字,字形上和篆体区别不大。也能看到两只手加一盆水,很显然,这就是盥洗的盥字。

    “你特么在逗我?”

    张德说了一句曹宪和李善都听不懂的超现实语言。

    此时此刻,老张终于明白为什么曹老爷子会这么自信,而且保证自己的遗产比工科狗的还要牛叉。

    如果说工科狗是对自己种族的“继往开来”,那么曹老爷子是在做“追溯源流”。

    算你狠。

    老张默默地流泪。

第六十章 超前的想法() 


    曹宪的这个事业,的确可以算得上千年功业。作为文字学家,曹宪本身在字形考证及训音上,有着这个时代的权威地位。加上他注《昭明文选》带来的一系列风潮,可以说,作为一个老师,他把“追溯源流”的个人希望及种族本能,放在一个天才身上,是非常恰当非常合理的。

    弗里德里希为外甥高斯保驾护航,布特纳启蒙他引导他帮助他,卡尔·威廉·斐迪南掏出了真金白银,最终成就高斯“数学王子”的荣誉。

    作为一条工科狗,老张当然知道数学是解构这个世界的重要且是最重要工具。但问题在于,老张不是数学家,两辈子加起来的最高成就,也就是一篇材料学博士论文,仅此而已。

    所以,张德内心的强烈意愿是想要让李善这个天才成为自己的学生,但是感性冷却回归理性,他又不想“误人子弟”。

    斐迪南这个公爵能投资高斯,他这个男爵凭啥不能鼓励李善?

    不就是钱么?

    甲骨研究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解决的,老张上辈子从胜利油田划水路过的时候,当时碳十四测定一片甲骨的年代是三千七百年前。他现在是没办法测碳十四,不过可以帮李善收集足够多的资料,然后流传下去。

    有他存在的唐朝,落后民族崛起的可能性为零,而只要把“甲骨”的地位拔高到“钟鼎”的地位,种族源流的追溯本能,必将使得这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前人痕迹,大规模地延续下去。

    他不会和李善提安阳,也不会说什么殷墟,这世间流传着多少,就是多少。相较于商周,唐人是后人;相较于贞观,后人以贞观为前人。

    作为前人,留下看得见遗产的同时,更要留下看不见的遗产。

    至于现在么,他手上几十万奴隶、工人、帮闲、仆役,整合人力为曹宪李善师徒二人编撰一本《字典》算得了什么。

    “许君引部首之利,老夫以为善。”

    曹宪对部首的总结已经相当完善,并且为了更便利书写,从草书中摘取了相当大数量的简化字。他手头的草稿,是一字多形多解,并且有草书简化字。只是他一时半会不愿意推行,主要问题在于简繁之别引来的对立。

    士族不愿用草书简体字,寒庶用了也是白用,长期来看,一定是简化字取代繁杂字形。但短期内,甚至三五个皇帝任期内,使用简化字的寒庶之民,一定无法融入士族阶层中去。

    所以,曹宪的解决办法是迂回,他不想激怒现行的士族,使得这“开民智”的技术手段延后。尽管实际上,汉字从诞生开始,一直都在简化,直到一日射兔三百八的“千古一帝”定下了一个看上去很奇怪的章程……

    “大夫字书欲效仿许慎?”

    张德有些奇怪,曹宪不大可能跟着前人走,《说文解字》在对隋唐的人来说,已经不够用了。毕竟隋朝时期的人口,在刨除隐匿的黑户之后,巅峰都超过了五千万。语言文字是随着人口增长而不断进化的。

    “原本老夫想从切韵正音入手。”

    这个想法很不错,不过没什么了不起的,眼下现行下洛官话,也就是洛下音,就是得跟着韵书学。可以说对文盲和中下阶层来说,完全没有卵用,这就是士大夫自己玩的把戏。

    而且当年定下洛下音,也是南北士族统一的“龌龊心理”,他们瞧不起关陇军事集团,瞧不起杨坚,觉得杨坚土鳖没文化,当然后来他们都被打脸了。不过却也因为种种原因,南方的狂喷用北方方言是有类“胡虏”,北方的怒吼用南方方言是仿佛“蛮夷”。

    夷狄胡蛮都不能用,于是就用了洛下音,还带有一点点追溯汉晋的“历时优越感”。

    这一系列的龌龊事情,曹宪是经历过的,你说他一个江都人,偏偏跑来学洛下音,这不是纠结么。

    老张更纠结,长孙不叫长孙叫“党参”,瞧见老阴货还有大表哥,他就觉得大补。

    “不过老夫思虑再三……”曹宪想了想,还是拿出了那块刻有“盥”字的甲骨,“欲从音训着手,不拘三坟五典说文解字,择其字形变化,取一变而为一音。”

    说着,怕张德不知道,曹宪比划了几个变化,然后定了几个音。有字母有声母有韵母,组合起来,就是一个读音。

    相当超前的想法,当年作为石油工人瞎浪的时候,老张曾去过一回印度洋的钻井平台,和“鼻屎国”的某个工程师打过交道,然后知道他们用的拼音方案是国内的曾经并行的一套方案。

    当然后来为了并入国际社会,字母采用了罗马字母,抛弃了威妥玛……

    曹宪的做法,其实就是更加方便地让儿童记忆然后学习。这是一个可以推而广之的系统,可以让切韵直接去死。

    最重要的是,这不涉及字形上的变革,士大夫们的缓慢简化和曹宪的音训系统并不冲突。

    不过很显然,曹宪没打算扔到朝廷上投石问路。

    当今世上,说洛下音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加起来也就五六百万。更多的还是“鸟语”,老张说的江阴方言扔到长安,就是“鸟语”,更不用说会稽建州福州之类。

    长安人自己也不说长安方言,多以洛下音为美,只是能说下洛官话的,多少社会地位也不是底层。

    曹老爷子几十年来想要解决的,其实是庞大帝国的交流问题,这同样还是千古功业,只是这个千古功业,让当今朝廷来推广,未必有张德来推广来得效率更高。

    朝廷敲定政策到下放州县学政再到成熟,光敲定政策这个周期,兴许就会在侍中中书令之间来回倒,而书省执行不执行,会不会回驳,没人知道。尽管书左右仆射是房谋杜断,但房乔要是被卢氏游说,说切韵用的好好的,玩个鸟的新系统,这不是浪费公帑吗?谁说得清。

    至于杜如晦,他的手伸不到学政这一块。

    反而张德背后的华润系,这种垂直的组织体系,效率相对朝廷各部来说,那是相当的高。

    再一个,和朝廷、世家的人员流动体系及组织度比起来,张德的华润系虽然规模上小了一些,人才也相对凋敝一些,可是发展潜力巨大,并且灵活性非常的高。

    很多时候,一个合理合格的决策,可以非常快地执行。比如当年的白糖按区分销计划,换做世家,是决计不可能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世家内部的山头分歧,足够让这样的快速铺张决策胎死腹中。

    因此,曹宪拿出自己音训系统的意思,就是想要在华润系中试运行。

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 


    作为一条喜欢偷懒的工科狗,老张当初在大讲堂用ad做拼音,纯粹是为了方便自己。当然实际上洛下音声调和一千多年后是大相径庭的,不过这不妨碍老张继续偷懒,不过有了曹老爷子,这个懒可以不用偷。

    曹宪编撰的《音训初本》在贞观十年的春天,被老张印了出来。也没用什么活字印刷术,那玩意儿一点儿都不高大上。活字印刷的效率不如雕版印刷,至少在唐朝,那是肯定远不如雕版印刷的。

    雕版之所以容易出错,那是因为管理问题,你只要舍得打赏外加严惩,容错率可以无限趋近于零。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给熊孩子们的拼音教材,显然不能够只有字母表,还得活灵活现配个图啥的。

    这时候,张德终于祭出两年多一直在尝试但终于成功的石板印刷术。这是一门可以用到太空时代的长久饭碗,两千年内应该不会被淘汰。

    配图用了很多生活气息的事物,比如“啊”,那就是一个熊孩子张大嘴巴冲着远山晴空,两只手成喇叭状。

    这个作画的人是张德自己,然后根据油水分离原理,涂一层蜡,就可以开始印。效果非常的不错,基本上可以满足图文并茂的报纸、宣传画、招贴画、大字报、传单等印刷。

    为了方便翻阅,张德还制作了一台装订机,印刷成品定位打孔,然后用棉麻线穿孔缝制。

    一本七岁以前开蒙教材,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清晰著作权,张德还专门在封面上印了个《曹夫子下山图》,就是曹宪仙风道骨寿眉长须,然后骑着三轮车乐呵呵地兜风下山。

    张德相信,千年以后,这幅名画一定能拍出好价钱。

    “楚地乡音甚重,且先试用。”

    曹宪也是个实事求是的老学究,同时从不讳言自己的过错,面子这玩意儿,曹夫子从来没放在心上。

    因为是开蒙教材,收录了《千字文》,内容要在字母表后面,都是注音版。还收录了几首流芳百世的上等好诗,等将来这些楚地孩童到了洛阳到了长安,一开口那必须也得让京城人民知道什么叫做“惟楚有才”。

    试运行到夏天,大暴雨来了几场,张德给段纶写条子说瞧这节奏可能有的地方要溃堤,不是荆楚就是荆楚往下几百里。

    工部书一看条子是手底下双花红棍写的,顿时脸色大变,先去找了坐馆书左仆射房玄龄,说沔州鄂州因为去年我派了张操之去署理水务,现在是没问题了。可是江州不好说啊,那里还有个大湖泊,搞不好入江口就要糟。

    房玄龄一看,说这好办,太子不是还没回来嘛,看老夫给太子肩头加加担子。

    段纶一听,赶紧开溜,这老房简直是个坑啊。

    于是外朝突然就闹了一通,内廷也是死了爹一样晦气,皇帝整个人都不好了。总觉得怎么突然就出现让储君表演的舞台了?

    而暖男李承乾,这光景还问跑来料理俗物的马周:“宾王,大郎在沔州可还安好?”

    马周心说妈的智障,这时候还有心思去关注张操之,作为太子你上点心好不好?可还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不是更好啊!

    对于搞事的房天王,重臣们也在揣摩,说这是老板抛出来的饵料呢还是房天王自作主张?理论上来说,一个宰相给储君加加担子,这是很合理很科学的事情。毕竟,前朝也有杨素和杨广之间的互动,至于高颖……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不过贞观名臣都是人精,是智障的很少,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琢磨起来:莫非李董这又是要钓鱼执法?

    去年太子东巡,皇帝直接把李承乾给忘了一样,都没有下诏还朝,眼下暖男太子还在淮南一带瞎**浪,整个一无家可归的高端流浪汉。

    然而当广大重臣纷纷表示这太子真特么不好当的时候,暖男太子还在关心着夏天发大水会不会淹死张德。

    好歹是君臣一场,应该的。

    马周也是心累,好在这年头因为工科狗的缘故,辽东的人参开始大规模的使用。虽然广大人民群众并不知道人参精华素到底有啥用,但是口含参片能提神,成为了名臣熬夜办公的必备物品。

    军中如有持续夜战必要,精兵也是一人一片,比二斤老白干还给力。

    于是马周一边含着参片一边努力给李承乾梳理清楚接下来的事情,反正李承乾要是完蛋,他也别想好过。不管怎么说,总不能让李泰这个胖子上位,至于李世民……他是老板他最叼!

    勤勉工作的马周千里迢迢从长安跑去淮南,原本是含着参片的马周因为李暖男的一片好心,瞬间觉得自己含的不是参片,而是大雕……

    太子决定在淮南道推广《音训初本》!

    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马周差点气晕过去。这特么是你能干的吗?别的人都能干,就特么你不能干!你特么不知道你爸爸不喜欢你搞事吗?

    口水狂喷的马周差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