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5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噢?此人怎地这般耳熟?”

    “乃是滕县公之子。”

    “刘德威之子?原来如此……”

    微微点头,李董顿时神色平静,像是闲聊一般说道,“朕记得,此人曾是左骁卫郎将?怎地弃武从文去了?”

    “这……”

    冷不丁被李董来这么一下,马周的心脏着实吃不消。可他也只好硬着头皮道:“如今天下大定,自是不同往前。”

    “嗯……”

    李董很满意马周的态度,态度决定了很多事情嘛。

    “朕在长安东关置博物学馆,还是很有用的嘛。”

    内心好无波动的马周心说当初是以“关怀”长乐公主为理由的,怎么这时候还自夸上了?

    原本的目的,是打着如何把瓷器做大做强去的。什么博物学馆,那就是说了好听,本质就是为了研究先进的陶瓷技术,然后为皇家生意添砖加瓦。

    就为了这个破事,马周简直是捏着鼻子厚着脸皮,跟许敬宗两人,把这东关博物学馆架设起来。

    然后在这里厮混出来的,虽说也顶着“博士”头衔,可外人偷偷地都是称呼“东关博士”。

    也许是歪打正着吧,这“东关博士”原本是讨巧的玩意,颇有点拍皇帝马屁的意思,可因为正七品的帽子,他顿时成了不少寒门或者落魄门第的优质选择。

    比如武汉交通专科学校,他的校长就是高配“正七品”,比汉阳县令还要高半级。之所以高半级,就是因为这个高配的“正七品”,必须是“博士”,而愿意跟“地上魔都”打交道的博士,自然只能是“东关博士”。

    一来二去,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孔颖达再怎么不爽,恨不得弄死武汉“教育界”“文化界”人士,可这是皇帝的手笔,哪怕是歪打正着,那也必须是“英明神武”。

    至于刘审礼本身,真没人去在意,哪怕他原先都跑步进入中央了,可谁叫风水有问题呢?

    “依卿所见,朕欲规正西北土木事宜,可有成算?”

    因为皇帝到处修建行宫,什么九成宫、洛阳宫、敦煌宫、太原宫……大兴土木带起来的节奏就是全天下都跟着学。

    别说王公大臣了,就是富户,都要琢磨个“湖心小筑”或者“仙人居”啥的,甭管是不是山炮土鳖,他们自己还觉得逼格满满,特有江湖修真的情调。

    “若是成功,三州木料仓利润当是大增啊。”

    虽说皇帝的小算盘打的飞起,可马周也得承认,真要是干成了,搞不好赚头比丰州银矿还厉害。

    只是打击滥砍滥伐就能保护水土,这特么谁信啊。

    马周不觉得这里有什么联系,但他也认为,自己不需要去相信,皇帝只要动了念头,外朝只管宣传就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谎话说多了,不就是真的?

    心念如此,马周顿时有了计较,便道:“届时勒令诸县诸镇诸寨,言明‘禁绝滥伐,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余说项,外朝可摊派官吏,辅以散官奖惩,当能成功。”

    李董琢磨了一番,觉得有点道理,便道:“且以关中先行,以观其效。”

    作为有头脑的大老板,李董是要看绩效成效的,当然他要看的,不是什么狗屁保护水土的成效,而是三州木料仓在东北巨木销售上的成长率……

    保护水土,禁绝滥伐,关他屁事!

    只是君臣合计的事情,传到武汉,老张整个人都觉得可笑。

    “你特么在逗我?”

    张德简直觉得不可思议,这都是什么狗屁玩意儿,“还‘禁绝滥伐,利国利民’?怎么不说‘保护环境,熊熊有责’?”

    道理是对的,可老张不相信就李董和马周那见识,真能认清到其中的自然规律。这不科学,这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太特么玄幻了。

    你特么一个封建集权社会的统治者,特么跟治下百姓讲什么“保护森林”“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这跟徐福下海找仙丹有啥区别?

    “你这又是怎么了?”

    崔明月一脸的埋怨,“吃饭怎地还要看信?”

    “你不知道,这去辽东的君臣有问题。”

    一边说老张一边用手指指了指脑门。

    “甚么问题?”

    “这君臣二人,居然要禁绝关中滥砍山林事宜。”

    “有甚么说道不成?”

    “言语间,便是以滥砍山林有害水土之说,来搪塞百姓。”

    “这不是很有道理么?旧年在山东时,你同我们姐妹,不是说过这个么?”

    “啧,我是懂这个道理,但他们怎么可能懂?这里面涉及到……啧,跟你说不清楚!这是有道理,可他们不可能懂这个道理?”

    “那到底有没有道理?”

    崔珏问道。

    老张一脸憋屈,半晌,拿起筷子,蹦跶出来一个字:“有……”

    “有道理,你还烦恼个甚么?”

    “我……我自寻烦恼。”

    老张仰天叹息,内心暗暗地说了一句:妈的智障。

第二十九章 聊个天() 
    张德并没有天真的以为李董就是为了环保,才准备在“老家”搞事。于是老张就跟老前辈打问一下过去的消息,到了曹夫子家中,开门见山说了自己的疑惑,曹宪一边给李善批卷,一边回忆着往事。

    “旧年……容老夫想一想,这大概还是建德三年时候,也就是太建六年。”

    我去……老前辈你在说什么啊,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建德三年?什么时候?不是,夫子,你直接说哪个皇帝在朝。”

    “陈宣帝、周武帝、齐后主在位时。”

    “……”

    啊,知道了知道了,那时候老子还没非法穿越呢。嗯,老子的便宜老子连小蝌蚪都不是呢。

    这特么都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一脸懵逼的老张陡然才反应过来,眼前的老夫子要是来个“想当年”,连找个能聊天的都找不到。

    老阴货长孙无忌怎么样?他爸爸长孙晟要是还活着,跟曹夫子聊天估摸着也得开口来个“老哥喝两盅”。

    “噢?夫子,夫子你看皇帝如此禁绝关中滥伐林木,是个甚么意思?跟当年又有甚么干系?”

    “这自然是有干系的。”

    曹宪将批改好的卷子递给了李善,然后将老花镜拿了下来,拂须看着张德,“当今世人都不曾见过关陇军头的厉害,不拘周武帝隋文帝,若无关陇军头,岂能成大事?至大业年,才算有了变数。”

    听老夫子这么一说,老张也细细琢磨起来,李董搞环保,还跟关陇军头有关系?

    “操之,老夫也实话和你说,当今皇帝能迁都成功,着实让老夫震惊。当年杨坚欲行此事,阻力甚巨者,非是止山东士族而已,关陇军头,同样如此。”

    言罢,老夫子直截了当地说,“如今皇帝占据洛阳,以为中国,东都乃成唐朝腹心。长安便不必如往昔经营,加之丝路重开,要恁多田亩作甚?举凡庄户,不拘长安、咸阳、渭南,多是军头最喜之兵。旧年周武帝开府兵之制,至今大成,乃是成了大势。”

    老张听得一愣一愣的,总觉得老夫子目光如炬,简直就是在点评历史一般。

    然后就见曹宪拂须淡然地说道:“禁绝伐木,便是禁绝开垦,多半是要清算关陇老兄弟最后那点家当。”

    “……”

    双杀三杀四杀五杀大杀特杀……李董果然是神操作玩家。

    老张心想老子当年去长安的时候,果然还是有前隋老臣子装逼啥的,甚至还能看到姓慕容的鲜卑狗在长安城装逼,当然装逼失败是多数情况,可备不住频率高就有成功率啊。

    讲到底,还是李董谁都不信,他就信他自己。

    关陇巨头自周武帝以来,都是逐渐被削弱,到杨广到处开Party,就是彻底上了正规。然后百几十万老哥就特么被连带着一起坑,再到杨广跑扬州看烟花玩脱,整个关陇集团的最后巅峰,就是老董事长本身。

    然后万万没想到的是,老董事长作为帝王,居然被大臣给干趴了。只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大臣是他儿子。

    李董上位之后,三下五除二,连消带打,不管是金元攻势还是官位收买,总之严格算起来,李渊统一天下用五年,李世民摆平天下也就三年。

    这三年特么还把蝗虫都吃上了。

    整个过程中,某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又给大唐帝国主义添了砖加了瓦,李董整个人脸都是红的。

    精神焕发!

    至于工科狗自己为什么脸是黄的?

    大约是防冷涂的蜡……

    “夫子,我看不至于吧。说不定就是皇帝见钱眼开,想要拿东北木料抬高三州木料仓的价钱呢?”

    “这都是顺带。”

    老夫子笑了笑,轻飘飘地说道,“老夫虽不懂军事,可旧年诸朝,只抓兵丁粮秣。长安若依旧为都城,自不必多说,诸卫吃喝拉撒,皆从关中出,田亩只可多不可少。可如今既然迁都洛阳又有丝路畅通,长安城内这几年地里刨食的还有几个?”

    什么地方都去过的老夫子见得多了,虽然跑的没有以前快,可是作为“人瑞”谈笑风生还是很轻松的。

    猛地老张虎躯一震,看着曹宪道:“夫子,我突然想起来,太子还在长安呢。”

    “是哩,储君是在长安啊,便是真有人要闹事,不过是两条路,要么裹挟太子造反,或是借口成事;要么就是杀了太子,同李唐不共戴天。”

    “……”

    横竖都是死暖男么?

    “操之啊,你且放心好了。如今关中,造反根基不在。老夫不但不通军事,连农事都不通,可是,关中这几年重整农田,储君亲力操持庄园,一般人不敢阳奉阴违。事情一旦成了气候,便是大势,很难阻挠。旧时山东乌堡,亦是庄园,然此一时彼一时,二者不可相比,相去更是千里万里。”

    “这个我自是明白的,关中新式庄园,用人不多。如今长安在籍之人,多是附庸工商,非是农事。”

    “是了,这等大势,那些个关陇老世族,哪来的底气跟李唐决裂?纵使有一二个雄壮之人,投入经济之道,掌握长安半壁,可又能如何?”

    老夫子笑呵呵道,“老夫不通军事,不懂农事,也不知商事。可老夫在武汉见惯风浪,红烧肉好歹也是吃了几碗的,这如今的商事非是旧时商事,不是简单买东买西。只说白面,便要借了诸多势力,种麦的、贩运的、磨面的、制作磨面机的……种种联系,动荡一行便能牵扯十行八行,这原本不过是得罪三五百人,最后得罪三五千人,岂能成甚大事?”

    “……”

    要不我们聊聊艺术吧?你看我拉个二胡怎么样?吹箫也行啊。

    一脸懵逼的某条土狗回望汉阳书院,然后一声叹息:“妈的,莫非李董真的是搞环保?”

    大约整一整关陇老兄弟的残羹冷炙,就是个顺手呼一巴掌?

    话又说回来,李董在东北卖个木头怎么了?他又没有拿去长安城让人给车个珠子。

    环保工作做好了就两个字:干净。

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 
    自从跟曹夫子聊了天,张德感觉身心健康十分愉悦,吃个大肠刺身好像也没什么难度。大约是因为跟命数悠长的老前辈在一起,也能觉得自己长寿安康吧。

    “大父,这是阿耶从辽东发来的‘加急’。”

    暖男把信笺递给了老董事长,正在练习“卧推”的李渊把杠铃轻轻放下,起身接过一个内侍的毛巾,擦了汗之后,冲银镜亮了一下自己的肌肉,还不错。

    虽然皮肤松弛,但整体上变结实了不少。

    老董事长感觉自己还能再活个几十年……

    “说个甚么?”

    “说是要打击关中滥砍滥伐。”

    “唵?!”

    满头问号的老董事长一脸懵逼,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儿子想要干啥。甚么时候砍个树还要上“加急”了?

    李渊顿时觉得儿子那条忠犬马周就特么是个废物!

    不过看完“加急”之后,老董事长整个人就不好了,脸皮抽搐了一下,仰天长叹:“如之奈何啊。”

    “大父?”

    “没甚要紧的,只是略有感慨罢了。”

    想了想,李渊便道,“承乾,你若得空,托人给武士彟带个话吧。”

    “大父有甚么想要同应国公说的?”

    “把长安的家宅,换个小的。城外要是有个甚么田产,变卖了了账。”

    “是,大父,待出宫后,便去知会一声。”

    暖男虽然不太懂,可也知道,自己老子肯定是要做什么。不然,不至于自己祖父一脸的落寞。

    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