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工科生-第5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非这些人都是自己人。
这个道理,别说龙昊自己,连只会厮杀的亲卫们,也是明明白白。
一时没什么头绪的龙昊,无奈之下,用信号机传递了一个消息过去,两天后,武汉那边传来了一个消息,张德给龙昊请来了几个“农官”。
因为是“农官”,老张就没通过长孙无忌,而是写了一封信给李承乾,暖男太子在长安正在研究豆麦套种的四种提高产量方法,陡然接到张大郎的信,顿时大喜,东宫麾下,立刻又多了几个芝麻官。
东宫对此的解释,就是“雅砻江铜市草创,当屯田经营”。
很合理,很科学,很有那个符合逻辑的味道。
“农官”也都是老张的学生,跟龙昊也算是同学,只是不在一个系统里。虽说只是“农官”,但要说砍人,这帮“农官”也不含糊。因为他们的父辈兄弟,多是河北刀客出身,家庭主要以守边戍堡士卒为代表,典型的就是独臂刀客林轻侠,他的同族弟佬,就在武汉求学。
张德为江汉观察使时,在鄂州杀人的主要快刀手,就是这帮河北老弟。
獠寨太平之后,金盆洗手的老弟们,就职业“务农”。
于是这帮“农官”的事业,其实就两件事情,砍人的时候负责“屠农”;不砍人的时候负责“务农”。
总归和“农”也是分不开的。
隔了小一个月,这帮“农官”才抵达了“雅砻江铜市”,来了之后,先是补种了一波“陵稻”,也幸亏滇东北地区气候适宜,否则的别的地方,补种“陵稻”就是死路一条。
此次补种效率大大提高,因为用到了曲辕犁,这是剑南不曾有过的“高科技”。在此之前,整个剑南地区的农业效率,都极其低下,农具多是木制、石器,铜器都很罕见,部族仇杀的主要武器装备,就是弓箭,因为对金属需求低;其次就是木制、竹制长矛。
这也是为什么龙大哥只有八十个保镖,但他是大哥的原因。
“五郎,这是山长给你的信。”
龙昊接过信,碾碎封印抖开信纸,便浏览起来。
半晌,龙昊收好了信,然后看着“农官”们道:“山长的意思是,‘雅砻江铜市’可以向诸山寨、洞府招募人手种地屯田。”
“具体呢?总不能随便招募吧,若是来了奸细,也要供养不成?”
“主要招募各山寨、洞府中的小支,这等人在洞寨中,本就受豪帅蛮帅欺压,也只是得过且过。但要说有类奴隶,那是不能的,手下土地、丁口,还是有一些的。还有一些有类寻常州县农户,家有三五人,地有几十亩。”
“这一万六七千亩地,其实能用的不多,一半光景就了不得了。剩下的,取水艰难,无甚用场,除非修建塘坝。不过要建水泥厂,也要等局面太平才行。”
“是哩,眼下‘雅砻江铜市’大小豪帅、蛮帅、洞主、寨主几十上百,人多嘴杂,倘若见了便当,定要闹出事端,到时候心思全在如何厮杀上,倒是坏了黔中大事。”
这帮学生也是开阔了眼界的,武汉方面也从来不吝啬把“见识”下方。
黔中的铜矿开发,是武汉未来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其中投资规模之大,相较鄂州兴修水利小十年,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回报是看得见的,铜矿的每一分产量,都是“利润”!
他们这些学生愿意折腾,那也是因为能看到“晋升”的机会,别的不说,扬子县就是因为“贸易”而生造出来的县城。
别人可以,自己凭什么不可以?
更何况扬子县还在武汉千里之外,黔中离武汉的直线距离可没多少。
“就怕那些寨子不放人,土族虽不知教化,却非愚昧无知,总会防着一手。”
龙昊担心的,就是这个。
只是没曾想,龙大哥变“谨慎”了,新来的“农官”们却是霸气:“这又有何惧?倘若有寨主洞主搪塞,正好勾一个‘意图败坏朝廷军政’罪名,我等先行打杀了他们,再把功劳扔给唐军,正好皆大欢喜。那些自持勇力的土人,合该杀个干净。”
“……”
我这大哥位子让给你们好不好?
龙五郎一时无语,但也不得不承认,“农官”的想法是很正确很合理的。
背靠朝廷,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就算有土人想要告御状,人都死了,还不是随便自己怎么说?
第十六章 “老爷爷”()
同样都是在剑南做事,但在其它羁縻州厮混的朝廷官僚,总觉得“雅砻江铜市”是开了挂的,凭什么自己“招抚”土族就被“敲诈勒索”,人龙五郎去“招抚”就“纳头便拜”?
凭什么自己修桥铺路就“财物拮据”,人龙五郎修桥连铁索都用上了,别说铁索,连热气球都用上了,别说热气球,连水泥钢筋都用上了?
凭什么自己去问土族各寨“化缘”弄点劳力全靠唐军威武霸气不解释,人龙五郎自己都没动手,一帮种地的就先把人给抢了?
只可惜这年头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网络小说,所以这帮朝廷俊杰,大概是不知道“随身带个老爷爷”的好处了。
对龙五郎而言,自己能解决问题最好,解决不了,信号机召唤“老爷爷”,该有的都会有的。
“哈,除了不知死活的傻子,居然都愿意把族中不得志之辈扔出来换好处?”
正如“农官”们说的那样,各部豪帅一听说“雅砻江铜市丞”要招募人手种地,用来维持铜市的“生存”,于是纷纷打听政策、福利、补贴……
随后“雅砻江铜市”就把待遇福利说了说,说只要来一个人,就能混半匹绢的“介绍费”,根据“贡献度”,每年中国物资交易配额,可酌情变化。
事情对豪帅们而言,就简单了,无非就两个字:走你!
“这些部族中被排挤的,祖上也多是头人。如今不过是有类乡野农户,薄有资产,只是这点资产,还是会为如今头人、长老觊觎,这光景,正好是咱们给了豪帅、蛮帅借口,拿来巧取豪夺。”
“‘一石数鸟’的谋略,蛮帅、酋长未必不懂,不过到底是远离文明之辈,‘见小利而亡义’,实属正常。”
“各部洞寨中被排挤的小支、农户等,如今为洞寨贵人盘剥,必然心生怨忿。兴许那些‘有识之士’,会知晓此乃我等算计,但这是阳谋,中国强大,彼辈孱弱,长此以往也会识时务。”
一群“农官”分析的头头是道,倒也不是纯粹嘴炮,他们当年在鄂州地面,也是如此跟着老前辈混的经验值。
现在来剑南南部,也不过是“如法炮制”而已,更何况,论起制度规模,“西南夷”是远远比不上獠人、羌人、武陵蛮等和中原勾连的群体。
其中像羌人,汉朝时,就几度建立“体制”,可惜中国历练的政策,就是你可以“野蛮”,但不能“文明”,谁建制就是弄死谁。
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操作起来,很多时候中国内部的斗争更加残酷,解体之后,自然会有从中国身上汲取养分的“蛮夷”,典型就是鲜卑和突厥。
“这几日先行统计人口,争取月底之前,编组分队,然后划分包干区。”
“还缺通晓‘蕃语’之辈,这些人还是要教授中国之语。我们能听懂泸州‘蕃语’,也能说江北夷语,但石门镇往南,却是听不明白了。武汉有专门钻研‘蛮地’的,山长旧年为沔州长史时,临漳山就有这等厉害角色。曹夫子门下,有个老前辈,正要著书描述‘蛮地’,若能请他过来,当是事半功倍。”
“不可不可,曹夫子门下那个老前辈,都已经快八十岁了,难不成让人来剑南送死?”
“休要聒噪,传讯山长就是。”
众人一合计,觉得理该如此,和龙昊一商量,觉得张德那里,定然是有精通“蕃语”之辈。
过了两天,信号机传回消息,龙昊比照密码本,后一愣:“还真有啊。”
随身带个老爷爷的感觉巨爽。
实际上老张这次支援的人手,还真不是自己培养的,而是人家投降过来的。
这帮精通“蕃语”,熟知“蛮地”的人,正经汉字都未必识得几个,但的的确确就是有这个能力。
因为这帮人,都是冉氏子弟。
冉氏既然都跪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再一个,事涉“教化”,“雅砻江铜市”又是东宫治下,理论上来说,只要“教化”得当,朝廷不表扬,太子还会不表扬?肯定会说两句“哟西”以资鼓励。
在剑南诸地官僚主要事业还在维持土族情绪稳定的时候,“雅砻江铜市”搞事的本领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不但顺利“屯田”,还把各洞寨都梳理的服服帖帖。别人唐军“屯田”还得靠自己种地,人龙昊“屯田”那就是掏钱买人过来种地。
一帮被各洞寨排挤的人跑到“雅砻江铜市”治下,立刻就混了一张唐朝身份证。如此一来,倘若有哪家寨子再想打他们的主意,这就是跟朝廷作对,这就是作反。
有了唐朝“绿卡”之后,这帮种地的想要跑去中国腹心是不可能的,暂时只能在地头上种地。
但“雅砻江铜市”也不含糊,只要肯种,有铜市一口饭吃,就饿不死他们。
而且约定,当产量达线达标,可以将自己“包干区”的田地,租用耕种,每年要承担的只是上缴“屯田”所需,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净利润”。
然而这个达线达标是相当考究的,有水没水就是天壤之别,有没有曲辕犁又是另外一回事,有没有大牲口更是云泥有别,有没有陵稻良种同样是差距极大。
某些被排挤出来的“有识之士”自以为得计,认为汉人早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却哪里晓得,敢这样出来坑人的“农官”,哪个不是玩过“大数据”的?
硬要说的话,那就是:你对数学一无所知。
纵然有极个别运气极好达线达标,但个例除了作为“样板工程”外,其余的风浪,连个屁都放不出来,甚至可以这么说,“农官”们是乐于见到出现极个别“天命之子”的,这样对促进“屯田”的劳作积极性,有莫大的好处。
“如今精通‘蕃语’之辈也有了,‘教化’一事也该做起来。不若效仿沔州夜校,强制‘教化’,明年就要让这些人全部能言语沟通。”
有了“老爷爷”,龙昊顿时给自己明年的事业,先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第十七章 谜一样()
同样是开大,同样的招数,都是“大召唤术”,剑南别处的老哥找家长一来一回路上就要十天半个月,这特么才到成都。十天半个月光景,人龙昊龙大哥已经跟武汉聊了一本书的内容。
这不科学,这不符合常识!
乃至有些跑去洱海地区,属于半流放状态的“蕃地”官员,每次想要抢地盘叫人,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跑去“雅砻江铜市”,石门镇是不去了,到了铜市,甭管龙昊龙大哥到底用了什么妖法,反正有什么消息,让龙大哥帮忙转呈一下,效率高太多。
太多太多啊。
戎州都督府有军将觉得,长此以往,这些个朝廷官吏,还能用吗?
都督府的文官们表示:我觉得可以。
将校们则是反驳:我觉得不行。
但在西南地区嘴炮是最没有卵用的,不看广告看疗效,于是甭管西南各地驻军如何如何不乐意,可要是想要捎带个家书,还真就直奔“雅砻江铜市”。至于人龙昊龙大哥到底有什么办法把消息传出去,那是人家开的挂,管得着么?
“这夜校一期二期要赶紧办起来,说话识字和‘抽水’挂钩,就不行这帮蛮子真个不识字!”
“前头拢了几个‘熟蛮’,有饭吃倒是愿意听说写,那些个‘野性难驯’的,还叫嚣要寻他们鬼主作法,来灭了俺们。”
“这入娘的怕不是几百个鬼主,排队呢!”
滇东北的“鬼主”,其实就是部落中的“巫”。有的是部落酋长,有的则仅仅是“鬼巫”。但不管怎么说,“鬼主”是意识形态上的概念,但因为学习唐朝的缘故,这个概念逐渐在朝着政治概念过度。
有些“乌蛮”大族,已经自号“大鬼主”,称自己是诸爨共主,乃是上天的意思。
这跟李董的“天子”其实差不多,只是规模有点小,名称也不够给力。
更加奇葩的是,前隋为了镇压爨玩为首的“北爨”“东爨”叛乱,领军大将是史万岁,于是几十年前这里有不少“小鬼主”,居然自说自话改了姓,自称姓史。
然而画风就扭曲了,有些部族火并,一开场两家酋长讲数,开口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