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工科生-第6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爸爸的老婆表示很感动,感动的当时就哭了。
“老夫还是觉得,这物事收了烫手啊,这万一要是被洛阳知晓,天下奇珍,皇后都没有,偏你个粗大妇人有,这是一等的大祸。”
孙爸爸对于“名贵包包”走火入魔的老婆有点吃不准,这娘们儿最近沉迷败家不能自拔,鳄鱼皮居然能区分出扬子鳄、骠国鳄、天竺鳄……网瘾少年想要痊愈全靠电,然而张师弟又没打算伏特、安培、欧姆灵魂附体,把老婆电死是没可能的,电爽倒是很有希望。
“老娘就是死!从这里跳下去,跳长江里喂鱼,我也不会把这张虎皮让出去的——”
“老夫就是这么一说,你怎么还当真了?”
一看老婆“瘾头”不低,孙爸爸当时就转换了一个策略,“新到的南海货,听说是赤道岛所产大鳄的皮子,老夫知道你喜欢,就收了下来。”
“记名弟子”那么多,有一两个在南海胡混怎么了?杀几条湾鳄怎么了?海水里泡着的鳄鱼又不是灭绝了。
真要是哪天要灭绝了,作为专业人士,立法保护一下嘛。
第三十二章 重器()
前大理寺卿来做江汉观察使的“掌书记”,张德给的办公条件自然不可能太矬。而且孙伏伽也不是没跟脚的,跟河北世族也有关系,他那个爱真皮包包的老婆,往上数三代,也是正经清河崔氏武城房出身。
皇帝全面打击清河崔氏,重整河北,那些原本依附在清河崔氏身上的中下层,就不得不转而寻找“亲近”的靠山。
即便不是所有人都找上孙伏伽,但至少贝州地面上,寻“乡党”帮忙的绝对不会在少数。
而这些人,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圈子”,投身到武汉,就不得不“寄人篱下”。人离乡贱,再着有求于人,想要再摆原先的贵种架势,就殊为不易。
即便只是地方以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没有深入一线的具体人员,也是枉然。偏偏这一点,算是武汉的天然硬伤,根本无法和长安、洛阳相提并论。
哪怕是李皇帝自己,也不过是直接把隋朝的法律拿过来撕了个封面就拉倒,帮忙撕封皮的,还是大舅哥长孙无忌。
固然长此以往,这些人安定下来之后,必然会选择“夺权”。不管是话语权还是什么权,这是掌握知识的群体,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
将来面对这种状况,武汉的斗争显然会相当的“激烈”但又非常的“隐蔽”。张德对此可以预见的,就是某一天,自己也不得不选择“整风”,然后把武汉的牌面洗一回,正如李皇帝之前在河南河北干的一样。
不过这个将来,毫无疑问会是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点到来之前,他能做的,也就是尽量把“衣钵”多传授几个人。广撒网才能多捕鱼,哪怕是庶民出身的学生弟子,一旦得势,也未必还能回望过去,背叛起自己的出身根本是轻而易举。
这也是为什么张德在择选学生的时候,对于阶层的跨度如此之大。
《老子》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中国如此之大,背叛自己阶级的人,总归是一直有的,或是向上,或是向下,不会停歇。
“操之,这衙门……有点大啊。”
“堂堂大理寺卿来我这里做事,要是门庭寒酸,是丢师兄的脸面还是丢我的脸面?再说了,衙门大办事才痛快,省得那些个船伙儿到处乱窜,惹了是非出来,当街打死了也不好看。”
作为“掌书记”来说,孙师兄的办公单位做事有点阔气。除了临江的广大庭院之外,显眼的围墙之外,就是一路延伸到长江中去的石头台阶,而台阶一侧,是一艘“巨舰”,汉阳造船厂的“失败品”,能装八万石货物的“巨物”。
可惜龙骨架设有问题,导致升帆之后,巨舰连“蠕行”都谈不上,满载之后只能依靠纤夫,原本的解决办法,是沿江铺设板轨,然后用牲口来拉。
不过这个成本之巨,都够李皇帝再修几条“环渤海高速公路”的了。就为了拉一条大船,干这么多工程,这不是扯淡么?
这个排水量四千吨的贞观巨舰,尽管糜费昂贵,但实际从回报率来看,不但没有亏损,反而额外的收益不少。
尽管远航是放弃了,但是长江两岸往来运货,还是能跑跑的。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巨物除了在施工经验、设计理念上有积累,对于武汉之外的震慑,简直是无以复加。
隔壁的张亮专门上禀辽东,希望造一条这样给老板当旗舰。
这么个玩意儿摆在自己衙门门口,任你什么来路,看到这么个巨舰,也情不自禁地心头嘎登一下,见了孙伏伽,什么都脾气都没有了。
连巴结孙伏伽的贝州乡党,原本还摆一点臭架子,此时此刻,那真是全面跪舔没有理由!
“这船摆老夫门口,实在是太霸气了。”
要说不得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武汉连这样的巨舰都能造出来,他孙伏伽跟外来户讲武汉的法律法规,嗓门大一点怎么了?肺活量大不行啊。
然而老张是瞧不上这玩意儿的,这么个东西,连最矬的散装货轮的毛都比不上。非法穿越之前,老张在海上石油平台厮混那会儿,散货船的平均下限是三万吨,上限是十三万吨。老张跑西北吃沙子那会儿,上限已经飙到平均十六万吨去了。
见识过真正“巨物”的老张,怎么可能对这种货色放在眼里。而且木制帆船的上限,别说触摸万吨,连七千吨都不可能。
按照汉阳造船厂的实验数据,木制龙骨的木制大帆船,上限可能就是六千吨来去。然而这年头海上漂,不是越大越好,大了说不定会扯到蛋……
“要不是再摆几头狮子老虎什么的?”
“你要是弄个三丈高的宪章,那老夫倒是要的。”
“三丈的不够霸气,师兄这样的,起码五六七八丈。”
大理寺衙门的门头,就是宪章头像,宪章是龙子,也叫狴犴,跟官司律法打交道的,自然是亲近一些。
“这么一条船在门口漂着,实在是与有荣焉啊。”
孙伏伽依然感慨万千,如此巨舰,犹如重器,放在那里就是实力的象征。别处那些个做小打小闹的港口码头,只要一看到这条船,别说争锋了,连跟武汉比一比的心都彻底散了。
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再如何一个昂扬向上的人,在贞观朝有心跟武汉在江湖较量,可一看到这条船,什么雄心壮志,都是瞬间消亡。
一条巨舰,不仅仅是巨舰,更是让人绝望的重器。
过去有人看到九鼎,想要称量一下,现在贞观朝的人看到这条巨舰,要是谁有种说问船之大小轻重……他孙伏伽当真是想要看看哪个失心疯的这么不自量力。
“人定则胜天,一条船而已,终究只是死物,真要是铁了心要往大里造,也不是不能再翻一倍。”
老张心中清楚这条破船对贞观朝武汉之外人的震撼,但人是有梦想的,没梦想不如做咸鱼啊。
“还能造就好,还能造就好,他日旁处倘使也能造出,武汉再造一条更大的就是,还摆老夫门口。”
看着江畔“巨舰”,孙师兄一脸的兴奋,神采飞扬。
:。:
第三十三章 东海共识()
“这些扶桑‘遣唐使’,倒也沉得住气。”
王万岁发回来的消息,老张分享给了孙伏伽过目。孙师兄看完之后,对扶桑的局势顿时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尽管苏我氏依然是日本小朝廷的一等权臣,但这种“盛极而衰”的迹象,实在是太明显不过。
而这几年因为摄于大唐帝国的威势,“遣唐使”泰半都是苏我氏一党,早年的物部一族,凡是归国的,无一例外,都被尽数斩杀。可以说学来的一肚子知识,在政治斗争面前,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即便想要御前控诉,也得想法子前往辽东。可这朝鲜道……舆图上看着近,想要过去,可不容易。”
“操之,这苏我氏‘权倾朝野’,甚至已经到了公器私用的地步。自败之相如此明显,又何必为日本小朝廷分忧呢?”
“分忧?”
老张笑了笑,“师兄以为这是我会有这等好心肠?”
“你没有,所以老夫才有此一问,想来是有深意……”
“……”
大概是回答“你没有”的时候太直接太没有思考,对话一时间有点尴尬。老张觉得这都是世人对他的误解,真实的他,心肠还是不错的。
“江东多有舟船入东海,扶桑诸县扶持傀儡者不知几人。那个甚么扶桑小朝廷的宝皇女还是宝女王,也是了得,居然搭上了越州人。彼处王族乃是扶余种,旧年百济、高句丽之余孽,多有流窜扶桑,为其王族中人庇护。”
“噢?怪不得启年来信说是扶桑流浪刀客日渐增多,想来和辽东诸国诸部覆灭,不无干系。”
张德点点头,孙伏伽的推测是完全正确的。航线开辟之后,大量的辽东蛮夷为了躲避唐军追杀,都在高句丽和百济的残党裹挟下,南渡鲸海,前往扶桑。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高句丽和百济的军人或者贵族,专业技能毫无疑问是作战。对付唐军虽然连战连败,但在扶桑,对付那些个看家护院的家犬,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又因为扶桑王族以及大量贵族都是扶余种出身,这就导致这些人被迅速吸收进入扶桑上层贵族圈。在苏我氏“权倾朝野”的环境下,新任倭王虽然是被扶持出来的,但她毕竟是上代倭王的合法妻子。
一场求雨祭祀中,因为连降大雨,使得这个女王带上了神秘色彩,被宣传成了“至德天皇”。而苏我氏求雨失败,这就更加带有一点点“天命”的意味。
政治斗争在如此微妙的“玄幻”背景下,自然是会出现更大的偏差。圣德太子一脉的上宫王族,遭受到了苏我氏的全面逼迫,但因为接触到了越州商团,加上扶余种武士的帮助,上宫王族在山背大兄王的带领下,居然寻得一线生机,前往“东土”站稳了脚跟。
山背大兄王的亲信以“东土”几个岛矿、海湾、土地、部落作为条件,从越州商团那里借来了大量的资金。此时扶桑虽然高产金银,但金银被外国势力掌控,整个疆域中最为世人认可的硬通货,反而是开元通宝。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微妙的局面,越州人大量地换购开元通宝,然后出口到扶桑“东土”,再从扶桑“东土”大量进口木材、人口、贵金属、玉石、海产、皮革甚至还有粮食。
有了越州的大笔资金,山背大兄王迅速地站稳了脚跟,控制住“东土”几个国家之后,凭借雄厚的资本,大量招募高句丽和百济的流浪武士。而原本并不愿意前往扶桑“东土”的扶余武士和贵族,在“英雄”渊盖苏文的号召下,竟是前往“东土”,为山背大兄王说雇佣。
忙于“复国”的渊盖苏文,也从“出口”雇佣兵的贸易中,获得了宝贵的资金用于周转,维持着已经相当脆弱的“义军”。
于是整个扶桑进入了一种非常混乱的斗争中,除了内部的剧烈斗争,还有大量的外部势力渗透介入。仅仅是唐朝的力量,就分成了华润系、中原世族、江东世族、皇族、新贵……
而除了唐朝的力量,辽东诸国诸部的残党,在发现扶桑有着还算可观的耕地和丁口之后,都咬牙前来冒险。
旧年在新罗故土四处劫掠的突厥、契丹马贼,通过黑齿部的操作,进入了扶桑,然后再度捡起自己的老本行,整个扶桑“西疆”,马贼山贼“泛滥”,让苏我氏不得不疲于应付这种“千疮百孔”的局面。
只是事物的发展,有时候可能因为一个小意外,就会发生极大的差别。
谁能想到山背大兄王“入主”扶桑东国之后,居然会有“东风氏”突然崛起,然后将扶桑东国抢了个遍?
已然事实分裂的日本小朝廷,对华润系、中原世族、江东世族等外部势力而言,才是最符合共同利益的。
各方有争斗有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在掐死扶桑朝廷体制这件事情上,有着共识。
山背大兄王还没有被越州人彻底奶起来,面对苏我氏的力量,只会不堪一击,现在再受“东风氏”的一波洗劫,情况自然更加糟糕。
那么各方的共识就是:我们一起来来削弱“西日本”这个版本吧。
“苏我氏一旦覆灭,扶桑西域必定大乱,想来到那时,朝鲜道怕是千帆避日过鲸海,要狠狠地从扶桑身上割一刀。”
“我们能看出来,那些‘遣唐使’又何尝看不出来?到那时,这些‘遣唐使’纵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