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工科生-第7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量的红砖像是长城一样码放的整整齐齐,毛竹的脚手架用上了扣件,戴着藤条安全帽的工人工种分的很细。
以前都是大工带头各种活计全包,如今不但有砌砖工,还有抹灰、搅拌等等小工。划分好的片区之间,配重式起重机不时地通过畜力或是人力运转着,有的基坑渗水,还会调用抽水用的永兴象机。
工地外间,张德正视察着,他不得不亲临现场,因为这是武汉第一所正式具备“义务教育”的小学。
尽管接受“义务教育”的群体,仅仅是局限在体制中,但两百万人口的武汉,体制中人数量相当庞大。
这些群体的子女,都会接受“义务”小学教育,成熟的教育体系,对武汉本地体制人员的吸引力极大。
最重要的一点,学校的经费除了“众筹”和“捐献”之外,江汉观察使府将会有专门的资金用在上面。
也就是说,这是一座正式可以科学吃补贴的学校。
进入这座小学接受小学教育,学生家庭的受教育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因为学费书本费的大头,已经由地方政府承担。
一个武汉小吏原本只能说勉强供一个两个子女进学,但现在,却是大大不同,只要他敢生,学校就敢收。
原本武汉并非没有这样的资金条件,但硬件完全根本上,不仅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也没有合格的“生源”,更没有受多方支持的国家政策。
但长孙皇后“垂帘”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巨大的扭转,朝廷大政上,是准备官方推动官办小学幼学的。武汉现在这么干,不过是响应国家号召……没毛病。
之前表妹还在武汉时,武汉已经有了一定的幼学基础。儿童经过武汉幼学的教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纪律”,完全有能力在小学教育中接受进一步的知识提升眼界开拓。
这和大部分地方幼儿几近“野生”“散养”是完全不同的,哪怕是武汉的幼儿,也要比绝大部分地区的幼儿要“早慧”。
多种条件的成熟,加上武汉地区社会上普遍有着“受教育”的渴望,现实需要和市场存在,也就顺理成章地推动了“义务教育”的诞生。
尽管它是有极大局限性的,尽管它还是不成熟的,但它的诞生和存在,就是一种十分惊人的进步。
和永兴象机的诞生比起来,不遑多让。
“使君,外头来了信使。”
“嗯?”
张德正在工地上视察,来了个幕僚,到他跟前小声地禀报。
“朝鲜李氏。”
幕僚知道张德一般视察的时候的,不喜欢中断,于是又提醒了一下。
“过来吧。”
“是。”
不多时,幕僚回转,把信使带到。这种信笺,幕僚是不过手的,信使亲自把信笺递交过后,张德让人打赏犒劳,这才让他离去。
当下空出了一段距离,众人眼见着张德在看信,不多时张德笑了起来“诸君,那黑齿部族长,现如今已是‘平海伯’,黑齿部改置平海州,这‘平海伯’,便是平海州刺史。一步登天啊。”
嗯?!嗯?!!!!
一群武汉老铁当时就心塞了,早说要跟进拍马屁的嘛,现在好了,你看看那朝鲜道的蛮子,多么灵醒,居然就封伯了。张使君才是个县子啊!
只不过内心酸归酸,却也知道这里头不可能简简单单就是拍马屁这么一出。黑齿部的蛮子那是疯了,隔海拍马屁,没有人牵线搭桥,可能吗?
皇宫的大门往哪儿开只怕是也不知道吧。
“诸君以为如何啊。”
老张也是没想到,长孙皇后还真是不客气,真就受了这“天后”的名头。
眼下武汉两个大型码头,也都在修“天后宫”,老张满满恶意地让武媚娘去督建,将来多多少少也能混个功劳。
不看他张德的面子,武士彟的面子总归是要的。
以前武士彟没面子,现在一把年纪了,武德老臣就能废物利用一下,也好给天下人看看,就算有玄武门这一出,大唐的夫妻店啊……仁义。
“倒是万万没想到啊。”
属官幕僚们一脸的错愕,虽说都猜到背后有py交易,可能够给封伯,还是有点让人猝不及防。
“本府以为啊,这学堂里面,也可以立个‘天后’像。保出行平安是保,保学业有成也是保。一个是保,两个也是保。”
嘿……
武汉官僚们脑子一转,嘿,使君说的很有道理啊。
“使君言之有理啊。”
“不若置于校内,亦可让人日夜敬仰。”
这脑洞操作好了,封爵没希望,但家里人去科举,万一是长孙皇后监考的,这通过率不还得大大提高?
然而老张这光景其实还是恶趣味作祟,心中暗忖这官办学校立的是女神“天后”,民办的……就只能指望“麦公”多多保佑啦。
至于麦铁杖神力强还是长孙皇后法力高,估摸着也是千几百年后才能争吵一番。
“既然诸君都同意,也就不开会讨论了,就先指个地方,到时立像就是。”
“使君所言甚是。”
“我等亦是这般想的……”
。
第四十五章 活灵活现()
“义务教育”的初衷,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姿势水平……无关。就这好比养殖业中提高大牲口的营养摄入,其实是为了改善牲口们的生活……一样无关。
老张固然是不懂教育的,但贞观朝在精英教育上,顶级专家很不巧就在武汉。且不说老张的“授业恩师”陆德明,就是曹老爷子,跟他谈教育,整个贞观朝能跟他过招的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按照曹老爷子所说,帝国的精英培养,最看重的,一是幼儿教育,二是“大学”教育。换成老张能理解的,就是帝国的精英培养,最看重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大学生。
至于苍头黔首受不受教育还两说呢,还管什么幼儿不幼儿大学不大学的。
这是两个“师傅领进门”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开蒙”,主要是感受理解并且接受社会价值。第二个阶段就是“货卖帝王家”或是“帝王之术”。
“开蒙”要是师傅,“货卖帝王家”更要老司机才能带。
但一般来说,有这样资源的家族门第,门口肯定有“阀阅”。马周这个山东土鳖为什么难能可贵,为什么能被当作标杆,为什么能成为江湖老铁的偶像?
因为他不是精英。
然而却变成了精英。
旧时代的社会经济,需要小农的稳定,精英们的教育,自然就是这样的。
可某条土狗乱入唐朝带来的变化,使得贞观朝的武汉经济结构是画风怪异的。精英教育固然是好的,也是需要的,但对武汉的“经济权贵”们而言,大众教育也是需要的,不如此,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不能提高管理效率。
于是乎,本身就是“统治者”的强烈需求,需要培养一批受过教育的帮闲打手或者“被统治者”,这才有了小范围的受教育权下放。
但是,出来混,面子最重要。
老哥们肯定不会说我特么就是为了剥削,于是包装成了一种福利,一群体制内的小可爱们当时就感恩戴德。
这样的体制不维护,难道“为民请命”?
当然了,为民请命可能有点强人所难,但是为李世民请命,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老张对于过程一向是不怎么看重的,他这么一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唯结果论”才是出路。
毕竟,他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续命成曹老爷子或者吴老头儿那德行。
曹老爷子牙都快没了,还能嘬红烧肉上面的甜汁儿,老张寻思自己应该是没有这样的技能。
时不待我,那也就只能“唯结果论”,过程啥的,你血腥也好温柔也罢,重要吗?不重要。
反正死了都是一了百了。
不管怎么说,至少现在搞小学“义务教育”,十年之后就能收获肥美的果实,划算得很。
眼下在建的小学,就是武汉中心小学,选址在了汉阳朱雀街。之所以如此,也是为了将来家长驾驶马车过来解送孩子方便停车……
除了中心小学之外,江南江北各有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的分校,武昌还有第三小学和第四小学,一共五所小学。
生源质量相当不错,老师说洗手,小朋友们绝对不会去擦屁股。最基本的“纪律”已经具备。
至于儿童的“天性”啥的,除非肉体毁灭,想要磨灭“天性”的概率为零。
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在编撰教材的时候,可以说是让专家们绞尽脑汁。武汉的经济结构,注定了哪怕小学教育,也是“分科而学之”。尤其是算术,每一年都是层层递进地学习。
还破天荒地印刷了一套《皇朝地理志》以及《天下地理》,算是涉及到了非常敏感的教育区域。
除了这些,“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思考,延伸出了《历史》以及《历史概论》。
区分一个十岁小孩是“魔都”来的还是北都来的,只需要看他们说“我是汉人”时候的神情。
少年时期的朴素“自豪感”,在成年之后,会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一种价值观。
这所有的一切,老张哪怕是上辈子,其实也没搞明白几个意思。但是贞观朝的“武汉权贵”们,却用追逐利润的本能,活灵活现地给他上了一课。
除此之外,学校成绩启用了百分制,而不是上中下优良这种模棱两可的评价。这一点其实是曹夫子强烈建议的,老张都没琢磨这事儿,曹夫子就表示如此才能人人争先。
一分必争,锱铢必较,在学业上,是大大的优点。
至于担心有的小朋友信心受挫逐渐沉沦,老张还没想到这个关节,曹老爷子就把处理方法告诉了老张。
老爷子的态度很明确:你要是选择放弃治疗,老夫也不会来帮着抢救……
一看曹老爷子这强到爆棚的治学态度,老张才明白为毛当年他强烈收了李善做弟子,收个神童不用心塞啊。收个二狗子,你特么还得管饭呢。
学校建设起了头,“天后”像也开始了专门打磨,老张这才稍微松了口气,有了点闲工夫可以休息休息。抽空跟狗窝里的女郎们鬼混的同时,还要假装“父慈子孝”,带着张沧张沔们见识见识武汉的风貌。
同时还要让他们帮忙处理一下不算太要紧的人际关系,代表他们的老子,前去某些人家回礼或者问候。
“阿郎,之前阿耶来了信,立夏之后,我们想回徐州一趟。”
“这何须跟老夫说?你们去了就是,有甚用度要甚礼物,只管跟老夫说就是。”
左拥右抱,萧姝萧妍各自依偎怀中,半晌,却听萧姝柔声道:“这几日乏的很,白天崔姐姐说是可能怀有身孕,明日让医生看看。”
“若是怀了,走远路不太好吧。”
老张关切地看着萧姝,正要再说些关心的话,却听萧妍也道,“那我莫不是也是怀了?这几日也是乏的很,只是没跟人说,想着是睡得少了。”
“若是怀有身孕,这光景最是要紧的,这无甚大事,还是不要回转徐州。”
怀孕前三个月相当不稳,倘若流产,很伤孕妇,老张自然不想萧氏姊妹冒险。
“有长辈过世,旧年阿耶还曾在那里求过学。”
萧姝有些为难,老张见状,只好道,“若如此,老夫多差遣一些人陪着吧。这医生护士的,便不能少。你们到底也是能坐船的,就做大船好了,慢慢地走,倒也不会如何。到了扬州,便是更好走一些。”
“嗯,那便听阿郎安排。”
“你们且睡,老夫换个房间。”
“……”
“……”
这光景还玩个毛,不等萧氏姐妹如何冒酸,老张关了门就摸着银楚的房间去了。
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
“阿郎,早前瀚海的老人,说是要给子侄某个出身,你看可有便当的地方?”
早上,张德正在揩面,一旁曾经的新罗“女王”伺候着,外间的小圆桌上,银楚一边给张德盛粥一边问话。
府中早点并不丰盛,白粥掺合点莲子之类的物事,然后就是腌制泡制的豇豆或是其它,再有一些炒鸡蛋,大抵就是如此。
唯有李丽质来的那一阵,早上香煎的嫩里脊天天不少,偶尔还会切一些上好的熏制肋条。至于各色小菜水果,从早到晚都是不缺的。如果李丽质说要吃面条,当时就有准备好的高汤,至于口味,什么浓汤赤酱的,什么海鲜河鲜的,应有尽有。
“什么来头?会做个甚么?”
“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只说是阿史德氏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