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8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本宗子弟还是纳闷,为毛宗长反而不爽不痛快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浪个屁啊浪!老子志得意满,又不是杨慎这种倒霉二代,感慨个鸟!”

    然后老张转身看着熊孩子们,字正腔圆喝道:“给老夫留一只腿!”

    “当真是香啊……”

    带着熊孩子们吃鸟,江堤上,入春就开始发动民夫的江阴县令张大安正在指挥江堤工程。石料堆砌也是个技术活儿,更何况春耕时节,想要调动民夫,一般的县令只会被弹劾。

    但江阴虽说是一个县,张大安发动民夫,还真不需要从农夫中挑。

    城市人口、手工业者的数量相当丰富,各大工坊停工也没有说不情不愿,因为县里可以免税若干,两相比较,其实还略有浮盈,对工场主来说,这就很不错了。

    而且苏州常州跟沔州鄂州一样,发动民夫并不是只有民夫,还有民妇。

    女人上工也是常有的事情,江阴疏浚通往长江的内河,三年发动民夫四百万人次,其中四成是女子。

    大抵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本地纳妾者数量,每况愈下,但有庶出子女,情况也多是因为家主婆不能生产,又或是家主婆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婢女。

    至于像梁丰县男那样“野种”遍地的,是一个都没有。

    有辱门风么。

    照常理来看,一夫一妻多妾和一夫一妻比起来,仿佛是前者要生养的多。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常州诸县的统计很能说明问题,一夫一妻往往生养三个子女及以上,至多者能生十几个。

    反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大抵上,多者也不过四五个,再想有更多,反而罕见。

    江阴本地建立的医院,从早先专门给有门第人家服务,到逐渐下降到市民阶层,然后普及到乡镇,这个变化过程,和本地女人也要上工赚钱的普及度,是正相关的。

    实际上,不仅仅是江阴或者说常州如此,当年长安城夭折率极高,平民能够保证每天不饿的人家很少。大贵族为了保证家族延续,才不得不选择多搞女人。似长孙无忌就是典型中的典型,一窝几十个。

    但这几十个子女背后,却是大量因为难产而一尸两命的侍妾婢女。

    那年头,绢布产量全靠堆工时,子女产量,也全靠堆工时,不但堆工时,还要堆女人总量。

    跟着张德吃鸟吃鱼的熊孩子们,他们没有经历过自己老爸还有小老婆的时代,当然他们老爸大抵上肯定也想养小老婆。

    只是这个养小老婆的成本之高,不是他们老爸可以承担的。

    一个本地家庭的破裂,参加劳动的妻子一旦和丈夫离婚,不仅仅是拿走一部分家庭财产的问题。这还包括整个家庭总收入要减半甚至减一大半,因为本地纺织业极其发达,如果是纺织女工,尤其是熟练工,往往工资要比普通男工多得多。

    这种情况下,除非是真爱……否则老公养小老婆,让他去死好了。

    不难看出,维持真爱的最低成本,就是夫妻双方都要参与劳动,不但要参与劳动,还要从劳动中获得回报。

    毕竟,劳动最光荣嘛。

    江堤上也在忙着肩扛手提的妇女们不知道劳动光荣个啥,这光景忙活开来,有些妇人挽着衣袖裤腿,也无所谓有些没见过世面的外乡男人瞪圆了眼珠子,自顾自地喊着号子,似那些男人一般,忙得不停。

    周遭江阴县衙的官吏们同样在那里忙活着,巡视的巡视,维持的维持,倒是没见着有人偷懒,跑去芦苇荡里烤鸟吃鱼……

第四十章 略作安排() 
    因为要离开江阴,在此之前,就要先敲定李葭和李月肚子里孩子的名字。宗谱上的名字其实跟真名没什么关系,按照宗谱序列,张德严格地讲,应该叫张大德。

    只是宗谱是宗谱,本人是本人,两回事。

    族老死的七七八八,还剩下的几个,都是唯张公义马首是瞻的老弟兄。还有几个张德祖父庶出儿子,如今也是协理张氏。本宗只论枝叶,也比其它分支要强得多。

    且不说张德,就是张贤、张智两个弟佬,在虞昶那里只要有需求,混个主薄当当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因为张德的缘故,他们没必要这么做,旁生枝节,反而会给大哥添乱。

    “阿德,伊要是儿子,叫啥名字?”

    “张常。”

    “常州的常?”

    “对。”

    “噫,倒是好记。”

    执笔的叔叔用红笔记下,后面又加了一句注释:倘使女儿,便叫“芙蓉”。

    不远处李葭依旧黑着脸,她是才女,结果子女名字就是个地名,要说放宽心,那根本就是假的。

    翻开《楚辞》《诗经》会死么?

    但一想到长乐公主也没高到哪里去,多少又有些平衡,至少自己生的,还是姓张不是?

    “伊也是儿子,叫张苏?”

    “对。”

    叔叔都会抢答了啊,了不起,举一反三,有智慧。

    老张接着又道:“倘使女儿,也叫张苏。”

    “……”

    “……”

    执笔的老手哆嗦了一下,差点没拿住。一起哆嗦的还有另外一个才女李月,这光景满脸通红,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旁李葭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和大侄女比起来,好歹自己生的选择性比较多。

    “生男生女都一样。”

    老张轻轻地拍了拍李月的手,话是好话,听着就别扭。

    可见人不是好人。

    吹干墨迹,叔叔把谱本合好,然后感慨道:“一晃二十年,阿德再有几年,也要抱孙子哉。”

    “……”

    猛地一个激灵,老张顿时反应过来,是啊,自己儿子玩小娘的年龄也到了。武汉那地界,鱼龙混杂,想要送女郎给张沧暖被窝的不知道有多少。

    “老叔阿要去武汉看看?”

    “弗去。”

    叔叔摇摇头,“忒远,怕死在外面。旧年去长安的弟兄,还弗到关中,就死了几个。现在虽说条件好,老子一把老骨头,还弗要寻死了。弗好比何坦之,那老棺材手段高,命硬。”

    “坦叔在武汉也想你们的。”

    “伊想个屁想。”

    “……”

    坦叔在这帮老叔叔们的眼里,也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人。要是没有坦叔,这帮老叔叔们的日子要好过的多。横竖族内家当,捞起来不怕嘛。

    偏偏张公义死了之后,坦叔镇压张氏,老张又是个精怪,族老们只要服服帖帖,整个江水张氏,可以说是安安稳稳地过渡。

    正因为安安稳稳,反倒是让有些心思复杂的,觉得憋屈。

    凡事就怕比较,张氏周围也不是没有寒门人家,那些个族老们,日子好过的很。有的小支还能反杀本宗上位,有的族老欺凌孤儿寡母……家族铁板一块然后做大做强的,实在是屈指可数。

    张氏本宗乡下,当年跟何坦之相熟的,大多笑骂一声“老棺材”,并非是恶毒的攻讦。而是饱含酸甜苦麻辣,怨忿有一点,感激也有一点,杂七杂八的各种情绪都绕了进去。

    人么,本就是复杂的。

    宗谱的事情料理干净,李葭挺着个大肚子,走路像只被打瘸腿的鸭子,撑腰抚肚,一脸幸福又是一脸痛苦。

    “待生产时,阿郎可要回转家里的?”

    这娘们儿心机相当多,当年撞破老张和李芷儿奸情,当机立断就跟“姐夫”勾搭上。几经琢磨,终于带着大侄女跳出“火坑”。

    不但换来自由身,还捞了一大笔家当。除此之外,才女名声刷了几年,母族资源自然也是往她这里靠。

    再到跟张德鬼混有了基础,母族为了振作,也是拿她当个宝贝。

    只消喊一声“请李葭转身”,这宝贝就能拿几样武汉牌的好东西出来。

    于是乎,这样的宝贝,就要上贡起来,敬香的敬香,磕头的磕头,宝贝也就越发地神圣起来。

    要说老张不待见有心机的女人,那也不至于。和傻白甜比起来,有心机的女人其实相处更愉悦一些,你干了她知道掏钱,什么屁事都没有。她还会帮你擦干净,还会倒水盖被子,还会把早餐拿过来……可以说很讲究了。

    至于搞大了肚子还要生个一儿半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倘使有空,就回转看看。今年年底得空,兴许有个长假。”

    轻轻地捏了捏李葭的鹅蛋脸,这娘们儿也是一把年纪了,没想到脸蛋依旧挺水嫩的。

    一旁李月却是安安静静,她在李葭身边时,总是这般文静,很少见她有过欢呼雀跃的时候。

    “你体质特殊,有甚么身子不虞的,记得让人用信号机传讯过来。有甚么事体,只管问芷娘,她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

    “十二姑姑待妾一直甚好。”

    李月柔声说着,忽地眉头微皱,只是人多,却也不好说话。老张见状,握着她的手,小声问道:“可是又涨了起来?”

    “嗯。”

    脸蛋一红,轻微点头,也不好大声地说。她体质正如张德说的那样特殊,怀孕之后就“涨奶”厉害,仿佛是二次发育一样。

    老张原本以为是激素的问题,可也没见她身体发胖,给她摸胸的时候,也只发现是乳腺增大,体脂可能有所增加,但并没有硬块之类的东西。

    “倘使涨得厉害,自己偷偷地揉揉就好了。”

    言罢,张德又道,“你生产大概是要到明年,倘使我不得回转,你若是产奶时还觉得肿胀难受,记得用温水浸润……算了,到那时候再说,有些手法,这里护士也是知道的。”

    “嗯。”

    关照了各种细节,老张虽说还是有点不放心,但也没有太多的招。狗窝里的女郎能够全部存活,还能个个顺利怀孕生产,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京中大豪人家,就算是长孙无忌这样的顶级豪门,也动不动就死上一两个姬妾。

    像李月这样的“才女”,很多人家都是养宠物一样养着,鲜有活动的。老张却是时常督促她们运动,哪怕是真·才女崔珏,办公室里上班,每天都是要抽半个时辰出来做操。

    “怀有身孕,就不要轻易舟车劳顿,适当散散步即可。倘使腿脚酸胀,让人按摩小腿即可。”

    “这些都记得,阿郎放心就是。”

    离别之前,李芷儿没有跟他倾诉衷肠,反而是继续大战三百回合,又一次仗剑斩了愚夫,这才满意地送了老公上路。

第四十一章 存续发展() 
“那厮返转武汉了?”

    吴县虎丘山,社会闲散人员长孙无忌在“德明学堂”的校长办公室喝着茶,苏州本地的茶叶种类极多,但因为传统吃茶的惯性,长孙无忌总喜欢在茶汤里加点料头。

    这几年最喜欢加的就是益母果,也就是柠檬。

    不管是蜜饯柠檬还是晒干的柠檬片,长孙无忌都喜欢加一点,调味之后让人觉得相当惬意精神。

    “从君山走的,不知道会不会去扬州看看。”

    “嗯。”

    听完回报,长孙无忌不置可否,张德来了又走,看似就是见一面送一程自己的老师。但结果显然不仅仅如此,陆氏子弟“分崩离析”,十八学士之一遗存的“恩德”,大抵上也是烟消云散。

    只不过,在长孙无忌看来,与其说是分裂陆氏,倒不如说是陆氏嫡系轻装上阵,把大量的负资产给抛弃了。

    一个大型家族,成千上万人围绕着一个“图腾”吃饭,其中有多少混吃等死败坏门庭的寄生虫,他长孙无忌感受尤为深刻。

    要不是皇亲国戚,他也想把长孙氏的寄生虫们全部打包送走。

    可惜,还没轮到他死呢。

    更可惜的是,他死的时候,说不定皇帝已经死了,到那时,打包送走的,搞不好是长孙氏全族,打包的人还是他的外甥皇帝。

    甭管是哪个外甥当皇帝。

    “公爷,今年苏州新增八县,倘使争夺工商贸,岂不是乱套?”

    “你当此类营生,是谁都能争的么?”

    长孙无忌不答反问,其实这是个相当幼稚的问题。别说现在,就是前隋,诸郡施政,也是有计划进行的。郡内诸县要是看中一样产业就一窝蜂上去,隋朝死得更快。

    当年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各为黜置大使,巡查天下的时候,地方州县安排,大多都是分好了档口各做各的买卖。

    到如今,武汉又成扬子江表率,“地上魔都”从来不是靠一窝蜂就能成事的。

    比如设置上海县,没有昆山、华亭二县为基础,没有整饬松江为根基,没有东海海上的繁忙贸易,这个上海县设置了干什么?为了好看吗?

    “新增八县,首重农事。河道清淤,开荒开渠,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