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9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职业技术教育或者说培训,在隆庆宫的体系中,终究属于“卑微”的存在,而且主要的受教育环境,也并非是在隆庆宫,而是在城西。

    通常情况下,李丽质根本不会出现在城西,而如今,临近暑假,李丽质打算让皇帝老子走一遭,进一步稳住隆庆宫整个教育产业的盈利部分。

    发展到如今,为了获得一些官方订单,有时候一些民间大商,会刻意地聘用隆庆宫出身的学生,为的就是谋求能够跟隆庆宫搭上一丁点的关系。

    概率不大,但有总比没有好。

    再一个,隆庆宫职业技术教育出身的工匠学徒,的的确确水平要高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自攻略河中以来,高价聘请技工前往“昆仑海”和勃律山口的豪商,其大部分工匠来源,就是年龄在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从隆庆宫毕业、肄业或者结业的学生。

    相对便宜,而且量大,最重要的是,那些个老油条老工匠,往往都会攥着某一项两项“私传”不放,而隆庆宫培训的技术虽然都是“司空见惯”的常规技术,但对有些偏远地区来说,依旧是相当的“先进”。

    而隆庆宫也乐于促成这样的交易,毕竟“介绍费”佣金可不少,交州劳工委托培训都要五贯一个人,何况隆庆宫出来的?

    只不过丝路利润着实不错,加上北天竺的香料、宝石、粮食、蔗糖产业,已经初步有了眉目,加上众所周知的淘金业,十年前就开始经营西域、河中的贞观武勋豪门,都是忙不迭地巴结隆庆宫。

    盖因隆庆宫是为数不多能够在丝路上提供大量优质工匠的地方,像侯君集每次筹办大型比赛,“柳营”队虽猛,遇上“隆庆”队,大多数就是五五开,要不然就是小胜或者小负,场面极为“激烈”,比赛极为“好看”,其乐融融,拍尽马屁。

    可以说自从李丽质“献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以来,隆庆宫跟各方合作的都还算愉快,只不过今年物价又涨了一些,而皇帝老子也亲口告诉了她,打了河中之后,未来好些年可能都不会再主动往外打。

    于是乎,隆庆宫之主就认为,这物价都涨了,“介绍费”佣金也得涨啊。

    但涨价也得有名目,之前涨过一回,那是因为长乐公主殿下前往城西,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或者培训的学生们,成为了长乐公主殿下的记名弟子。

    公主门生嘛,应该涨价。

    现在公主门生再用来涨价,就有点不合适,本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着皇帝爸爸吃爸爸的精神,公主门生不能涨价,那就天子门生……

    如此一来,涨价就非常合理非常合适了,谁叫这大唐江山,地多人少呢。

    而且李丽质也想好了,争取三五年之内,就把城西的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教育部体系中。

    要说服别人可能很难,要说服教育部总理大臣孔颖达,长乐公主殿下的却是有十足的把握。

    因为孔颖达现在没钱,办教育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字:钱。

    没钱办尼玛的教育!

    孔老汉对于中央原先的官学已经不再上心,主要是人望什么的,已经不需要新一代的国子监牲口来提升。

    他作为教育部开派祖师,名声什么的,已经有了,而且千几百年之后,投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可能不会第一个想起他,但投身教育事业的大小官僚,那肯定头一个要拜他。

    不拜孔总理,你还算人吗?!

    吃水不忘挖井人呐!

    当然拜不拜什么的,太过遥远,贞观二十五年的孔总理是比较纠结比较抓耳挠腮的,南方的钱不是不好拿,而是拿了咬手,还有点痛。朝廷抠抠搜搜,也就只够教育部先维持运转,然后重点打造几个样板工程出来。

    但孔祭酒寻思着自己也一把年纪了,别到时候自己辛辛苦苦耕耘,后继者却轻轻松松收割了果实,那多冤枉?

    现吃现用,这当然是最好的。

    而整个中原大地上,也就隆庆宫能够保证“财源滚滚”,这不仅仅对孔总理有吸引力,教育部的大小官吏,同样如此。

    毕竟,作为投身教育的官僚,自己不先吃饱喝足,哪里力气去搞教育?

    这就是长乐公主的底气,孔颖达有求于她。

    只不过现如今李丽质并不急,她有的是时间,更何况,眼下时逢张沧在崤山被袭,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二圣让人明察暗访,月内就会水落石出。

    即便皇帝老子的确是在求稳,可杀一两只鸡来儆猴,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到那个时侯,一拥而上瓜分某个倒霉蛋的大鳄,不知道有多少。

    隆庆宫需要急吗?需要火急火燎吗?当然不需要,因为龙请购就是这群大鳄中,体型最大,胃口也最大,力量也最大的那只。

    原本李丽质对张沧还有一点点期待,如果当真是少年英杰,她也不介意推波助澜一把,只可惜只见一面,李丽质就知道,这种庸俗无聊的“英雄”,也剩下废物利用的价值。

    仅此而已。

第四十七章 翁婿会() 
大明宫,张公谨独自一人前往宫城探望老丈人,八十多的李渊再度见到帝国数一数二的美男子时候,开口便道:“弘慎,汝亦老矣。”

    “大人近来还好啊?”

    行了个礼之后,张公谨这才笑呵呵地跟李渊拉家常。

    “牙快要掉光了。”

    说话的时候,李渊咧嘴给张公谨看了看他掉光了的牙齿,还剩几个孤零零的,不过旁边清水杯中,还泡着一副假牙。

    贞观朝有镶牙的手艺,金牙银牙铜牙都有,只是大多技艺还是毛糙了一些。似这种私人订制的假牙,还是这几年捕鲸业发达之后,才兴起的。

    先让客户在面团上咬出模型,然后注蜡,再重新倒模。二次倒模之后,修模的高手再去打磨特制的鲸骨,一般都是鲸鱼的脊骨或者肋骨结合部。因为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软骨,打磨起来容易。

    除了契合客户牙床的假牙套之外,制作牙齿也是个麻烦事情,有金属制品,有玉石制品,有骨制品,还有陶瓷制品,甚至还有玻璃制品。

    李渊在水里泡着的假牙,则是一副白玉做的,扬州大工的手笔。哪怕明知道是假牙,心理上有点恶心,可被清水折射之后,视觉上绝对好看。

    只不过假牙套想要做好,成功率素来不高,除非是顶级权贵,还真消费不起。

    “老大人这不还有牙齿么,吃东西还是很有味啊。某老家一些前辈,已经是一颗都不剩,便是给一碗红烧肉,也吃不出甚么滋味来。”

    “那还有甚么意思。”

    李渊摇摇头,从清水里捞出假牙塞到嘴里,契合之后,这才说话更加清楚一些。因为天气太热,宫室极为通风,还有冰块降温,翁婿两人闲聊着,倒也不觉得热。

    “老大人,今日前来,是想打听一个事情。某去陛下那里,也不甚好说话,今时不同往日啦。”

    “噢?甚么事体?”

    李渊一愣,要说女婿当中,他最满意的就是张公谨。因为人品好,说给多少钱就是给多少钱,从来不拖欠,这一点,是别人都比不上的。

    “前几日,大哥行走在崤山,被贼人偷袭,差点伤了。”

    “此事,老夫也听说了,前头长孙家的过来问安,便说了这个事情。承乾也来说了一通,只说有羽林卫的人在密查。”

    事情定性模棱两可,和张沧同行的有欧文,这是天使。攻击天使性质更恶劣,但冷处理了。因为当时二圣下旨,算是密旨,那么即便有人袭击,也不能直接定性为攻击天使。

    毕竟说不定就是山贼恰好就窝那里,也没个准。

    密查的缘由,就在这里。

    等于说是皇帝小小地吃了个暗亏,当然真要是掀开大狱,别人也没辙,只是皇帝身心大不如前,心气不足,看事情比较淡了,才会如此。

    “弘慎,你可是打听到了甚么?”

    “京兆韦氏,事涉其中。”

    “噢?”

    李渊微微一愣,京兆韦氏本来是个大族,当然现在也算是个大族,但韦氏还是有点大不如前的意思,毕竟伤过元气。和京兆杜氏比起来,差了不知道多少。

    如今韦氏的中流砥柱,说出来不信,是两个女人。

    一个韦贵妃,一个韦昭仪。

    而韦氏的铁杆盟友有两个,一个是河北李氏,还有一个,就是李氏皇族。

    两个李氏不挨着,但都跟韦贵妃有关,因为韦贵妃是二婚……

    查到这些不难,但要说真拿出什么硬扎的证据,然后跟韦氏打御前官司,这是扯淡的事情,张公谨没那么蠢。

    这种御前官司,输了自己丢人,赢了比输了恶心人,恶心的还是皇帝。

    什么是优秀员工?优秀员工就是不给老板添麻烦添堵的员工。

    就好比人人都知道谄媚之臣很恶心,可为什么君王们都特别喜欢?因为辛辛苦苦认真办事的臣子多得是,可马屁拍得好拍得舒服的……那是真的少啊。

    “韦氏……唔……”

    李渊沉吟了一会儿,微微点头,“韦氏却有理由啊。”

    双手一拱,微微欠身,张公谨神色肃然:“老大人有所不知,此间还有些麻烦,不然某也不会入宫来请示一二。实在是大哥的母亲,先去了武汉,如今正准备进京。这事体,是瞒不过去的。正如某适才所言,今时不同往日,旧年安平公主……某就斗胆一句,不过是个‘和亲’用的物事,可现如今,她在扬子江,素有‘江阴老板娘’字号行走,手中剽悍凶厉之辈不知道多少,倘使两家开打,某是不看好韦氏的。”

    顿了顿,张公谨又提醒了一句李渊:“京兆豪门,如杜氏之流,也会暗中相助安平公主。”

    “不止杜氏啊。”

    接过话头,李渊看着女婿,“那‘安利号’,还是老夫给取的名,后来就到了长孙家的手里。”

    翁婿沉默了一会儿,李渊感慨一声:“观音婢定会袖手旁观,不去插手此事。”

    道理么,正宫大老婆看到老公的小老婆家里搞事,她就算有能力摆平麻烦,但正常心理,会去摆平吗?

    更何况,还是那句话:今时不同往日!

    长孙皇后早十年就不需要靠怀柔后宫各家来稳住“后宫之主”的位子,内外一把抓,称孤道寡,稀罕后宫那点争斗么?

    只说每年后宫数千佳丽宫婢的胭脂水粉,其中所有高档货,都是“安利号”一应提供,这可是长孙皇后的补贴。算下来,一年几万贯总归是有的。

    除此之外,长孙皇后还有私人渠道,有专门的“珍珠纲”运送入京,这些珍珠,同样不需要李世民的后宫们掏钱。

    可以说,整个贞观大帝的后宫,这么多年都是心甘情愿地巴结奉承长孙皇后,不为别的,只为美容美颜,也是心甘情愿。

    “老大人,老大人也是见过大哥的,江阴武汉,早就有人想要投献于他,指望着他将来承袭操之的家业。某虽是姓张,但也不说甚么虚言,其中必然是有野心勃勃之辈。再者,前隋宿国公之手足何坦之……原本对操之的期望,大多转移到了大哥身上。”

    “唔……”

    争着做“人上人”的不知道有多少,哪怕张德再怎么去影响那些庶民甚至是奴婢出身的学生、徒弟,他们接受了教育,参加了工作,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之后,绝大多数,都是想着如何踩着别人往上爬。

    不管张德多么失望,多么无奈,这种现实改变不了。

    从张德这里实现不了的远大愿景,在张沧身上,却是希望极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折射出来的另外一个意思,无非就是老子也要做王侯将相!

第四十八章 精神分裂() 
京兆韦氏也是相对内部比较复杂,还远没有达成京兆杜氏那样围绕杜如晦为核心打造家族的气氛。

    实际上,即便是韦贵妃韦珪自己,对于京兆韦氏的感情,也要分一个先后。归根究底,还是出在她父亲韦国成没有血脉子嗣这个问题上。

    现如今继承京兆韦氏郧公房的家长,是韦贵妃长辈过继给兄长,用来继承韦氏家业的。

    也就是说,韦义节并非是韦贵妃的至亲兄弟。

    加上当年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拿下洛阳之后,迅速和地方大族联姻,韦珪被李世民强行纳妾,既有李世民的强势和个人需求,京兆韦氏的无节操,才是促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除了韦贵妃韦珪之外,京兆韦氏还搭了一个韦尼子,也就是韦贵妃的堂妹,现如今贞观大帝后宫中的韦昭仪。

    而韦尼子是什么身份?

    她是王世充的皇太子妃,原本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