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甲轰鸣-第6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者单凭小国自身武力难以抵挡,后者防不胜防,不断的袭扰也令大国苦不堪言,所有人都不可能保护到方方面面,只要出现有空隙,带来的损失就会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解决思晶人传送攻击的办法,随着凯恩博士的引力阱设备不断升级和扩大产量,就像当初部署对地监听设备一样,只要这样的设备数量增加,工作覆盖面扩大,自然也就会将虫洞传送这种麻烦的袭击方式给遏制住,而在此之前,只要能在虫洞出现后及时向虫洞内部投送当量足够的炸弹——前提是那些通过虫洞过来的思晶人战斗兵器没有阻拦——双向通过的虫洞出口自然会帮助人类摧毁虫洞另一头的发生器,这样就能解决一部分虫洞袭击的问题。
反而是那些倒向思晶人的人类组织所发动的恐怖袭击和规模较大的武装攻击,是最不好防范的。和之前那些世界上原本就存在的恐怖袭击一样,在那些人行动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人类叛徒,再配上神圣兄弟会甚至思晶人提供了先进技术设备,就算是各国情报机构进行相关调查,困难度也顿时提高了数倍,因此常常不能在那些人行动之前发现恐怖袭击的行动而提前阻止。
思晶人的传送进攻,加上不断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导致整个欧洲,尤其是安逸以久的西欧地区,民众的恐慌情绪日益增加,人们终日惶惶不安,没有心思工作、学习,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在地方什么时候就会变成战场,或者恐怖袭击的目标。
这导致了之后一段时间内,西欧地区向GDI提供的物资、人员,基本陷入停顿的状态——不只是因为西欧国家想把那些截留在手,用在自己身上,还因为袭击不断,物资运不出,人员走不了。
这也是为何在解决了非洲矿产生产的问题后,GDI立刻就将目光转到了欧洲的关系。好歹欧洲地区也是GDI资金、物资、人员提供方面占比达到三成的地区,虽然都已经比不上亚洲某国单独一国提供的帮助力度,但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暂时帮不了M国,而亚洲又是目前最稳定的战区这种情况下,解决欧洲的麻烦,也就等于是保证后方稳定。
故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大量新制造出来的引力阱发生器被部署到了欧洲各个大、中型城市,GDI部分机动部队也驻扎到了重要的战略地点,思晶人的虫洞传送战术次数越来越少,各国军警部分和GDI驻军主要对付的目标也大多是那些恐怖袭击,以及成建制发生的人类叛徒武装攻击这类的情况了。
当然,看似就要稳定的形势,并不会像非洲那样简单,毕竟就算是非洲,GDI主要防卫的也只是各大矿场而已,城市之类的地点,不管是人类方面还是思晶人方面,都没什么兴趣去理会。对于GDI和思晶人来说,非洲这个落后的地区,除去丰富的矿藏外,那些城市还真没什么需要投入大量兵力进行抢夺的战略价值。思晶人知道攻占那些城市并不会影响人类的战略计划,反而是浪费兵力,得不偿失。
当欧洲就不一样了。首先,比非洲更加先进和完整的工业能力,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多受过完整军事训练的军事人员,更加发达的经济,这一切都是战争离不开的东西。要知道,GDI可以直接吸收来自欧洲的各种支援,不管是物资还是人员,都不需要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重新调整就能派上用场的。光是人类太空舰队计划中那些舰队成员,欧洲提供的太空计划参与人员里,考核后八到九层都能进入太空舰队,而非洲方面最多仅有两层人员可以通过初步考核,这还是建立在非洲地区送来参加考核的总人数本就不多的基础上出来的数据。
光是这一条,只要能让欧洲无法向GDI提供合格的太空舰队船员,那么人类太空舰队的规模都会大收影响,只为了这一点,就能让思晶人不可能停下对欧洲进行的攻击了,更别说他们在欧洲的支援力量远高过在非洲的,那些末日教派,人类灭亡论支持者,外星人支持者,在欧洲的人数可都不是什么小数目。
F国某地, F军某基地内,基地内部署的新型引力阱发生器功能强大,可以保护近五百平方公里面积内不会有虫洞产生,连同周围其他基地里的发生器一起,构成了保护大半个F国反虫洞计划的保护网。但是在这一天,整座基地正陷入激烈的交战中。
半个小时前,给基地例行运输补给物资的一支车队,在通过岗哨进入基地后,从车上下来的不是什么食品,而是一群群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在杀死了仓库区的后勤人员后,就直接冲向引力阱发生器所在区域。
同时,基地监控中心内,几名当天执勤的F军士兵,也突然掏枪打死了监控中心内其他战友,控制住了整个监控中心,并切断了监控中心通向司令部的警报线路。
而当基地发现有武装人员进攻引力阱发生器后,警报拉不响,只能依靠基地其他士兵在听到枪炮声而自己赶来时,基地指挥官却被自己的一名勤务兵从身后开枪打死。
没有基地指挥官调度,没有警报通告,没有监控协助,也没法向外界传递任何信息,守卫这座基地的F军部队在面对仅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敌人时,节节败退,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被那些对他们来说,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敌人给攻到了引力阱发生器所在区域外围。
如果不是基地军官中好歹也有那么些能力还不错的军官存在,在混乱中勉强恢复了部队的秩序,才没有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后,只怕那些袭击者早就攻入引力阱发生器所在位置,占领或者摧毁了那台重要的设备,令引力阱保护网出现缺口了。
而就算是这样,守军的情况也并不怎么好,因为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己方士兵突然调转枪口,冲着自己的战友开枪,为袭击者打开通路——时不时就会出现某位F军军官突然被部下或战友从身后开枪打死——这样的情况发生。
尽管那些人会在随后被其他士兵击毙,但这些情况让守卫者们根本无法再相信自己的战友,他们不知道还能相信谁,谁会突然调转枪口向自己开枪。士气可见的疯狂降低了下来不说,没人能全神贯注的与敌人作战,他们需要分出一半以上的精力去注意自己的身旁,以防自己身边突然冒出敌人而不自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F军又怎么能发挥出自己的战斗力来?这也是为何就算有军官反应了过来,拼命的想要恢复秩序与组织,也很难抵挡袭击者们的猛攻,F军士兵根本无法全力作战。
只是在部署引力阱发生器的同时,GDI方面也预料过各种可能发生的破坏情况,包括这种有内部人员配合的袭击行动。因而在半个小时的战斗后,当守卫引力阱发生器的F军渐渐无法抵挡袭击者的攻势,被对方攻入部署区,并让对方发射远程武器击中了发生器后五分钟,一架标准运输机就出现在了这座基地上空——部署到位的引力阱发生器上都安装有一个特殊的感应器,只要引力阱发生器受到超过一个规定值的打击,或者突然失去能量供给,就会向GDI总部发出警告信号,收到信号后GDI就会派出人员到发生器部署地进行调查或支援。
这样一来,就算那些袭击者从一开始就控制住了基地对外通讯,也无法阻止外界知道基地受到了袭击。这个装置的存在,是连基地指挥官都不知道的,F国方面只有少数可信的高层才有权利了解到这种保护机制。
只所以只来了一架标准运输机,除了GDI自身兵力也并不算很充足,就算是有机动部队,也不可能为了这一个地方派出多少人,还因为除非整个基地部队大半都发生叛乱,来袭击基地的敌人数量一般来说都不会比基地守军多,GDI派来支援不过是帮助守军恢复指挥,清除混在守军士兵中的人类叛徒罢了,基本上只要满足这两点,基地守军自己就能解决那些袭击者,根本不需要GDI再派出多少部队来——就算派来的人不够,运输机只需要再发个信号,自然也会有更多支援抵达。
而当运输机抵达基地上空后,大量一立方米大小的金属箱子挂着小型一次性降落伞就被空投到下方的基地地面。然后这些在三百米高度就被投下却没有摔坏(小型一次性降落伞减速效果一般)的金属箱,就自动由中央位置裂开伸展,在三到五秒的时间内就从一立方米大小的箱子,变成了一台台高度一米八的武装机器人。
这些像是一只鸵鸟模样的反关节形机器人,两侧配备有两挺12。7毫米重机枪,身体正面中央有一门25毫米机炮,重机炮下方还各有一具发射器,可以发射小型火箭弹或者榴弹。自身的金属外壳也能抵达12。7毫米以下口径单兵枪械的直接射击。除了看得到的武装,这些可以收纳成金属箱子,也可以伸展成鸟形的战斗机器人,具备了相当的敌我识别能力,可以不用佩戴信号发生器就能识别守卫基地的F军士兵与袭击者的区别,完全就不用担心它们会不会误伤到自己人。
而当这些突如其来的战斗机器人协助F军士兵稳定战局后,标准运输机再次投放出第二批支援,上百架攻击蜂无人机和背负火箭喷射背包的GDI步兵。攻击蜂无人机火力、防御上虽然没有第一投放的那些由金属立方体变形成的机器人强大,但机动性更高,改进后也具备一定的侦察功能,在随同一起降落的GDI士兵指挥下,这些无人机和战斗机器人配合良好,很快就击溃了面前的敌人,将那些攻入引力阱发生器部署区的袭击者给赶了出去,确保了发生器的安全。
中途并非没有战斗机器人和攻击蜂无人机被袭击者摧毁的情况,可比起那点损失,人数本就不占优的袭击者与无人机器的损失交换比可不怎么好看,通常摧毁一台鸟形战斗机器人,袭击者就会损失两到三个人——他们不是所有人都配备有火箭筒这类武器,也不是所有人都配备有12。7毫米口径武器,就算有,在之前与守军的战斗中也消耗了不少,面对这些突然出现的,无惧生死的冰冷兵器,袭击者自然就受到了压制。
继续战斗一段时间后,这些袭击者在明白行动已然失败,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接近发生器后,选择了撤离——当然也有选择决死冲锋的,只不过这样的家伙一露头就被机器人和人类士兵给集火干掉,人类士兵没什么好说的,反正都杀红了眼,那些机器人的火控系统可不像攻击蜂无人机那么简易,有一定装甲的鸟形机器人也不是什么太便宜的货色。
1029()
1029
鸟形机器人,GDI内部正式命名为“保护者”,士兵们则喜欢称其为“鸵鸟”。这一款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运输方便问题的战斗机器人,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缩为一立方米大小的金属方块,便于收纳和摆放。启动后就会伸展成一台达到一米八高的鸟形机器人。
所有武装都是模块化设计,可以随时变更;外部装甲也可以加强到抵御20毫米口径枪炮的地步,只要控制好武装配置,还不会影响到机动能力。
同样,正如其名,这款被士兵们称呼为“鸵鸟”的战斗机器人,能适应包括雪地、沙漠、沼泽在人的绝大多数地形,并能以最高40公里的时速进行快速移动,持续作战时间可达八小时之久,待机时间更是达到了十倍。
这种便于携带,功能性较为全面,具备一定智能的战斗机器人,便是GDI目前准备定型进行大规模生产,用来给各地重要地区提供增强战斗力的兵器,可防守,可进攻。
除了贵了些外,简直就像是完美的无人兵器——只是以人类的角度来比较,思晶人那么多无人的战斗兵器性能自然只会更高。
所以这种“保护者”战斗机器人对于GDI来说,再怎么重视,也只能是一种辅助性质的装备,而无法完全成为主战装备,也只有快速反应部队这类人少精干的部队才会大量装备这种不占编制的兵器,做为兵力不足时的一种补充。
这也是为何前来支援各基地的标准运输机上,只是搭载了少量的人类步兵,大多数的作战单位都是无人兵器的关系,GDI还没有富裕到随时随地都能派出大批人类部队到任意地点进行作战。
当然,世间万事,不可能都事事顺心,有在支援到达后被成功解除危机的,就有在支援抵达之前就被敌人得手了的。
几座混入大量人类叛徒的F军基地,就是这样在内外夹攻之下,在GDI援军抵达之前就被破坏掉引力阱发生器,导致援军到达后,就算是歼灭了那些还没来得及逃跑的叛军,也挽救不回发生器。
引力阱发生器形成的保护网也由此出现了漏洞和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