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游之三国英雄-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万兵马,连同袁绍的家人,一干谋士的家人通通随行,悄悄的离开剧县,去往兖州泰山郡,泰山郡乃是隔绝兖州与青州的边界线,郡内大部分被群山环绕,尤其是沂蒙山,就在泰山郡靠近青州的边境上,这是一座大山的说,连绵起伏,正好适合袁绍暂时躲避。
失去统帅,又没有粮草军械的供给,被放弃的袁绍兵马首先就自乱了,紧接着剧县、都昌两地二三十万人一哄而散,有的向冀州军投降,有的逃的不知去向。
孙策先是一惊,又是一喜,那些来投降的人也不知道内情,故而孙策害怕这是袁绍的计策,黄盖主动请战,孙策予他五万人,先一步进入山区,试探敌人是否有埋伏,孙策随后而进。
一直走出山区,仍未发生任何事情,孙策才明白这是真的,剧县袁绍肯定出了大问题,连忙杀向剧县县城。
来到城下,发现城门四开,百姓熙熙攘攘的进出,见到有军队前来,立刻吓的四散逃离,孙策命人抓几个百姓前来。
几个腿脚慢的人被抓了过来,站在孙策面前痛哭流涕,磕头作揖的,孙策安慰道:“老乡不要害怕,本将不会伤害你的,只想问你几件事,问完你们就可以走了。”
“将军有何事当讲无妨,小老儿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城内没有军队驻守么?为什么你们可以这么容易的进出城池。”
百姓得得瑟瑟的说道:“据小老儿所知城内没有兵丁了。”
“那您可知守军去哪了么?袁绍是否在城中?”
“回禀将军,袁公应该不在城内,原来有一股乱兵在城内烧杀抢掠,后来被城内的大户人家联合起来给打跑了,小老儿也不知道守军去往了何处。”
孙策眉头一皱,摆了摆手,示意手下人放这几个百姓离开,既然袁绍不在剧县,那能在何处呢?
。。。。。。
如果各位读者对本书有什么意见,或是对某些章节剧情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是对未来剧情发展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书评区提出来,谢谢。。。
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章 袁绍至徐州()
孙策撒出去人去四处寻找袁绍的下落,两天过去毫无所获,袁绍走后,剧县碰巧下了一场大雨,正因为这一场大雨掩盖了一切痕迹,袁绍的去向无人得知。
孙策随即占领剧县,并且向寿光派出传令兵,令韩当攻取都昌,派遣程普、黄盖、凌操和邓当领兵收取其他城池。
剧县刚遭遇兵祸,大军不宜进入城内,孙策只率领文武官员进入城内,并且对百姓做出安抚工作,召集城内的世家大族,把冀州府的相关规定说与他们听,以后必须按照冀州府的法则规定行事。
同时,孙策把相关情况报告给林森,这时,林森刚把脚步迈进北海国境内,连续接到两份军情奏报,水师那边,二毛和李伟也是纷纷上奏大捷,听他俩的意思是用不了多久,东莱郡全境便可收复。
两封奏报结合起来,林森猜测袁绍肯定逃走了,不过袁绍能逃哪去呢,思考了一会儿,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暗骂道:“糊涂了,不论是兖州还辽东,他爱去哪去哪被,即使知道现在想去拦截也晚了,威名在外就是好!”
林森传令两军和平接收青州,只要各县、各城官员守军不反抗,就不要伤害无辜。
没过几日,游戏论坛上一篇《袁绍不战而逃,林森占据青州全境》的文章惹起了一股旋风,一时间天下风起云涌,茶余饭后,谈论的全是这件事情。
“唉,听说了嘛,临淄一战,袁绍大败,军队伤亡大半。”
“兄弟,你这消息都过时了,最新消息,袁绍不战自退,放弃北海、东莱两地。逃的不知所踪了。”
“真的啊?那青州不就归林森了么?袁绍怎么能逃了呢。”
“废话,你跟林森打一个试试,一百多万大军紧紧的包围着北海、东莱,袁绍那三四十万人是林森的对手么。不趁着林森的合围尚未完成跑了,难道坐在那硬拼啊。”
“。。。。。。”
不久又出现一篇文章,猜测林森的下一步动向,并且还跟有一个选择题,谁还能是林森的对手。
与林森交好的人纷纷给老吴打电话祝贺。林森隆重的犒赏了全军,锦帆水师有所损伤,不过扬州吴郡被搅合了一溜够,利益已赚得了,新卒也得到了锻炼,还算不错。
经此一战,林森雄踞冀青并幽四州之地,天下三分,林森独占其一,声势之浩大。更胜于历史上的袁绍。
而今天下大乱,袁术称帝,搞出了一个南北朝,曹操为汉室的代表极力在平定南朝仲氏,压力全在曹操和袁术身上,林森可不想参合进去,分担他们的压力。
林森在青州待了几日,拿掉了孙策的领军都督军衔,仍任青州刺史,总揽青州军阵要务。张纮任齐国国相,鲁肃任北海国国相,周瑜任渤海郡郡守,辅助孙策处理青州事务。水师也是一直在渤海郡驻扎训练。
程黄韩祖四将,还有吕蒙被林森带走,青州已定,便不需要这么多战将驻扎在青州,青州原本的军队,林森就没有带走了。青州土地广袤,这几十万人未必能够用呢,因此林森还给了孙策自主招兵的权利,补充各郡县的城防建设。
消息传出,林森的那些敌人对头失望透顶,林森的实力再一步增强,并且完全没了后顾之忧,这样更为可怕。
曹操听此消息立刻向东郡夏侯渊部增兵十万,用意十分明显,就是害怕林森会趁机攻伐兖州,而他继续投身于徐州的争夺当中。
林森刚走出青州,关于袁绍的消息就来了,休息时,林森把郭嘉四人找来,说:“袁本初有消息了,真不是一般人,消息源说他突然出现在徐州,并且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琅邪国北面的数座县城,并且还有扩大之势。”
郭嘉听后,立刻说:“主公,这是大好事啊,袁本初参与到徐州的争夺中,这样徐州更乱了,我们便可安心的继续兵马钱粮,应对来日的天下大乱。”
沮授说:“如今青州平定,四面也无战事,不若我们立刻兵发琅邪国,借剿灭袁本初的时机,争夺徐州。”
郭嘉说:“先生所言确实是一个好计策,不过已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袁本初占据数座城池,已有根基,如果我们此时发兵,袁绍很可能会投靠曹孟德,那样曹孟德的势力就更大了。相反主公不管不问,就会助涨其气焰,袁本初便会放心的攻伐徐州各郡。”
林森点点头,说:“奉孝所言甚合我意,此时不宜在去攻伐袁本初,把他留给曹孟德吧。”
徐庶想了想,说:“主公,我们真的不去平定仲氏篡逆了么?”
贾诩不高兴了,说道:“主公在徐州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差点命丧奸人之手,大将军曹孟德奉天罚罪,统帅天下王师,却不去不追究贼人,还怎么去平定叛乱!”
徐庶则摇头,道:“文和所言不对,古语有云。。。”
林森摆摆手,打断徐庶,说道:“元直,你的话我明白,叛逆是要平定的,不过如今局势复杂,我的仇家甚多,又大多盘踞在战场中,为了安全,不会有上次的事情发生,咱们先看看,而后再发兵灭贼。”
徐庶听着林森的话,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有着荀彧一样追求,天下大乱已不可避免,辅助一位明主平定天下也是他愿意的事情,不过他认为汉室应该得到传承,汉室的威严还是要维护的,袁术称帝,他是极力主张剿灭的。
林森继续说:“其实这次战斗我们重创了敌人,不过你们不知道的是曹孟德向东郡增兵十万以上,这是在防备着我啊,即使我想发兵剿逆,也不会那么容易了,毕竟扬州与我们并不靠近啊。”
“大将军曹孟德有雄心壮志,又把天子握于掌中,又占据君臣大义,日后将是主公的大敌啊。”
二毛笑着说:“不若我们趁机偷袭许都,迎请天子到邺县,这样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不。”林森猛地摇头,说:“当此天下大乱之际,仲氏未灭,我们还是不要做这种乱上加乱的事情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曹孟德再是厉害,只要我们把北方四州治理好,便立于不败之地,天子在他手中又何妨。”
“如今主公雄踞北方四州之地,兵马钱粮源源不断,大将军曹孟德又陷入战火中,长此以往,主公只会越来越强,而战乱一日不定,曹孟德又有何人力物力与主公想拼。”
郭嘉看的长远,说:“其实如果抛开君臣大义,忠于汉室,主公不应该助朝廷剿贼,曹孟德虽然如今尚未平定叛乱,可是他已占据天下之地位,远近诸侯英雄皆听其号令,这可比夺占几座城池要重要的多啊。”
林森叹口气,无奈的说:“这也是我担心的事情,不过此种局面已无法改变,走一步看一步吧。”
。。。。。。
如果各位读者对本书有什么意见,或是对某些章节剧情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是对未来剧情发展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书评区提出来,谢谢。。。
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章 战魂来访()
徐州,曹操正郁闷着呢,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对于他真是打击连连。
林森离开徐州前,彭城、下邳两地皆被臧霸、华少等人占据,他派人前去招降,不过臧霸等人并未同意,而且加派兵马在彭城,严防死守。
曹操无奈只能继续在小沛驻军,想着如何才能夺下徐州,怎料没过几日,袁绍占据琅邪国数座城池的消息传了出来,比起臧霸等人,袁绍更加难缠,虽然消息上说袁绍只有十几万兵马,可是曹操知道凭借袁家声威,要不了多久袁绍的兵马就会大幅度扩建,还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辅助,长远来讲,要比臧霸等人难对付的多。
他曾企图联合臧霸共同讨伐袁绍,进而借机兵进徐州,可是人家没有同意,反而自己派兵三十万前往琅邪国迎战。
也是,臧霸、华少等人共拥兵超过百万,此前入侵下邳的袁术部将张勋也被打的大败,退回了广陵郡,同时袁绍只有十万兵马,若是野战他们可能不是袁绍精兵的对手,不过凭借城关要隘坚守,拖也能拖死袁绍。
随后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他在徐州的消息传了出去,袁术阵营的众多势力立刻联合袁术,在台联社水师的掩护下,强渡淮水。
北岸朝廷阵营的兵马由曹仁坐镇中军指挥作战,不过徐州内乱问题,朝廷阵营兵力损失极为严重,臧霸、华少等徐州内部势力又对此不管不问,因此淮水战场,袁术阵营的兵马要远远多于朝廷阵营。
曹仁压力变得巨大,曹操不在战场,号召力要降低好多,无奈,曹操只能放弃徐州计划,领军再次赶往汝南淮水战场,刘关张随行。
路上。曹操便再次发出号召,诏令各地朝廷兵马齐聚汝南战场,淮水两岸战斗重燃。
曹操如此折腾了一趟,仅仅收获了刘关张三人而已。战争却没有任何进展。
反观林森,返回冀州,首先去了一趟邺县,邺县是冀州的政治中心,留守文武官员皆在此办公。
“正南。我想打听一个人,咱们冀州府的各级官员中是否有一个人司马懿,表字仲达的人。”
审配低头沉思,半响,回道:“回禀主公,冀州府各级官员近千人,没有一个叫司马懿的。”
“正南,你近期着人去寻找一下这个叫司马懿的人,看看他是否在冀州,如果寻觅到。把人带到清泉城中见我。”
审配不解,问道:“主公,司马家族是颍川名门望族,司马懿此人恐怕不会在我们冀州府吧。”
“去寻找一下吧,也许此人就在冀州呢,我不想错过这样的大才。”
在邺县待了几日,处理一些政务,林森回返清泉城,本以为能过几天安生日子,好好休息休息。没想到又出事了。
不是国内的事,辽东出事了。
“谁?战魂?他怎么来了,人在哪呢。”林森回到清泉城内,下令全军休息三日。然后再进行训练,这次林森主要是想要训练大军的阵法转换中还能保持不乱,并且战斗力不弱,具体就是由徐庶主抓,其他将领也跟着一起训练。
林森则享受生活的安逸,回到清泉城。那些政务全到清泉城中办理,审配等州牧府官员也移至清泉城办公。
“人正在井陉城中,战魂言明要亲自拜见主公您,有要事相告。”
“就他一个人么?”
来人回报道:“一共几十个人,目前都在井陉城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