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潇湘风云-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集中3个军在西线打美第8集团军,由42军在东线阻击美第10军。

    东线战场在长津湖附近地区。当时朝鲜东海岸只有一条纵向公路通向鸭绿江边,位于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和赴战岭成为了进行阻击的要点。美第10军由精锐的美陆1师、美7师、韩军首都师、韩3师等部队组成,在人数和火力上都远远超过42军。10月25日上午10时多,韩军首都师部队大摇大摆地向着黄草岭攻来,结果迎头挨了42军一顿机关枪手榴弹,被打了下去。韩军还以为当面之敌是残兵败将的朝鲜人民军,颇为不服,又连续发动进攻,但都被击退。双方一直打到10月31日,首都师和韩3师伤亡甚重,终于退了下去。韩军阵地没打下来,收获却还是有:他们俘虏了一些42军的士兵,证实了中**队已经参战。11月1日,美陆战1师参战,美军先以极为猛烈的炮火轰击中**队的阵地,然后步兵再发起冲锋。42军顽强奋战,顶住了美军的凶猛攻势。到了夜里,吴瑞林派出多路部队,夜袭敌营,炸毁火炮和坦克20余门(辆),搅得美军终夜不得安宁。就这样,42军白天守,晚上攻,死死拖住了美军。美军遇到这样顽强的敌人,十分恼火,只好发挥地空炮火的优势,强攻死打。42军部队主动防御,打得英勇灵活,,将美军顶在原地13天。11月7日,西线战斗已达成胜利,42军奉命撤出黄草岭地区。

    黄草岭阻击战是42军战史上的辉煌。在13天作战中,42军完成了阻击任务,杀伤美韩军3000余人,同时也付出了1800余人的伤亡。在第二次战役中,42军在西线担负了大迂回任务。吴瑞林先打宁远,3个师互相配合,一举打垮了韩8师。其后,42军向顺川、肃川进行穿插,准备一举兜住西线美军主力。非常遗憾的是,42军穿插部队在新仓里遭到了美骑1师的阻击,指挥员临阵犹豫,攻击决心不坚决,没有穿插到位,使西线美军抢先夺路而逃。二次战役中,38军因穿插成功而一举成名,奠定了中国陆军部队老大的地位;42军则错失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在第三次战役中,42军和66军担任左翼攻击部队,互相配合,突破了当面韩军防线,纵深穿插,将汉江以北的敌军全部肃清,攻进到加平地区。共歼灭韩军6个团大部,毙伤俘敌39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45门、汽车98辆、各种枪支2463支。

    第四次战役中,42军主力参加了东线的横城反击战,配合兄弟部队歼灭美韩军1、2万余人。其后,42军的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参加了对砥平里的围攻战。天有不测风云,42军的炮兵团在开进途中因马受惊暴露了目标,被美军飞机炸了个一塌糊涂,无法进行火力支援。砥平里之战中**队屡攻不克,伤亡惨重,只好在漫天大雪中撤出战斗。42军后来在东线进行了40余天的防御作战,顶住了联合**的北进攻势,稳定了整个战线。五次战役发起前,42军后撤到阳德地区进行休整。不久,五次战役遭到挫折,联合**发起猛烈反击,中**队的防线一时出现了许多漏洞。彭德怀的指挥部位置也唱起了空城计。吴瑞林率42军放弃休整,急忙赶到前线保卫总部。只差一天,美军机械化部队就到了。五次战役后,42军担负了西线的守备任务,参加了反秋季攻势等作战。而上甘岭战役后,兄弟部队15军后撤则担任了东线的守备任务。在上甘岭“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与全排战友潜伏在距敌60米的蒿草丛中,准备配合部队的进攻。不料,他附近的枯草被敌人的炮火引燃。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而在朝鲜成川郡田里,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冒着零下20‘c严寒,跳入冰窟,救出了在江面上因滑冰而落水的朝鲜少年崔塋,自己却不幸牺牲。彭德怀司令员称他是“全军的国际主义的标志”。

    1952年11月,吴瑞林率42军奉命回国。在2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42军共歼灭敌2、8万余人,终于从二流部队中脱颖而出。日后中国陆军经历了数次裁军整编,42军这支年轻的部队总是得到了保留,应当是和朝鲜战争中的表现大有关系。如今,42集团军驻防广东,有“岭南雄狮”之称。

第九十章 援朝40军() 
40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3纵。3纵则是由鲁中军区和冀热辽军区的老八路组成,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韩先楚上将。3纵在东野中以神速奔袭闻名,被称为“旋风纵队”。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主要依靠的就是3纵。在辽沈战役中,3纵攻势凶猛,攻锦州,克义县,战辽西,歼敌3、9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全军大整编后,3纵改编为第四野战军40军。在进军中南的战役中,40军连战湘赣、衡宝、广西,登陆海南岛,建功赫赫。

    40军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队,1950年10月19日由辽宁安东跨过鸭绿江。当时的军长是威风凛凛的温玉成。彭德怀先于志愿军大部队入朝勘察军情。他原定要在清川江以北的德川、宁远一带建立一条防御线,先阻挡住联合**,再寻机破敌。不料联合**大胆冒进,速度极快,已越过了原定防御线。于是,一场遭遇战发生了。40军118师和120师最先赶至前线,迎头遇上联合**先头,挡住了韩军第1师的北进,双方发生激战。初次与韩军交锋的中**队打得英猛顽强,将优势敌人阻挡了3天2夜,歼敌28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3辆。在120师打响两小时后,118师也与敌军接了火。在云山以东的温井地区,韩6师的一个营加炮兵分队大摇大摆地北进,一直深入了118师354团的设伏阵地。一声令下,354团凶猛出击,一顿手榴弹迫击炮,然后就是漫山遍野的白刃追杀。这仗打得干净漂亮,20多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共毙伤韩军325名,俘虏161名,缴获汽车38辆,榴弹炮2门。

    40军首战告捷,打出了国威军威。后来,10月25日就定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

    旗开得胜后,118师和120师乘势进攻温井,经一夜激战,歼灭韩6师第2团大部。当时韩6师第7团已进入中**队后方,前锋直抵鸭绿江边的楚山。118师回头去收拾韩7团,120师和119师则阻击前来增援的韩6师和韩8师部队。韩7团正在鸭绿江边洋洋得意地摇旗呐喊,并隔江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突遭中**队的猛烈打击,顿时溃败,被收拾了大半,其余散入深山逃命去了。118师光俘虏就抓获了700多。与此同时,119师和120师在立石洞和**洞地区分路出击,击溃了韩6师和韩8师各两个营队,俘敌近千人。其后,40军乘胜追击,直插宁边、博川地区。一路连破韩8师、美骑一师数道封锁线,一直将联合**赶至清川江边。在整个第一次战役中,40军连续战斗12昼夜,共歼灭美韩军5600余人,缴获火炮235门、汽车477辆。在第二次战役中,40军紧跟38军和39军,从正面猛攻美2师。其118师攻占新兴洞,击退美2师第9团,120师抢攻清川江西岸的龙头站,击溃美25师24团一部;119师一路向西仓穿插,毙伤俘敌1400余人,缴获汽车303辆、坦克5辆,各种火炮67门,一直追到安州。40军配合39军解放了平壤,又一直向南追到三八线地区。

    第三次战役中,40军不顾伤亡,在冰天雪地中徒涉临津江,突破联合**的防线,击溃韩6师,再渡南汉江,进攻至水原附近地区。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减员严重,急待休整。此时,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微奇却发起了北进攻势,第四次战役又开始了。为打破优势敌军的进攻,40军转到东线与39、42、66等3个兄弟军一起发动横城战役,全歼韩8师和美2师一个营,共1、22万余人。其后,40军出动3个团围攻中部战线结合部砥平里。这场战斗打得极为惨烈,被围的美法军缩成一团,以过于猛烈的炮火顽强阻击。志愿军6个团反复冲击3天,尸横遍野,却无法拿下这个钢铁堡垒。在美军增援部队的攻势下,志愿军只好洒泪撤退。其时被大雪掩盖在战场上的中**队尸体就有2000多具。40军在此战中伤亡亦达2000余人。

    在四次战役后期的防御阶段中,40军在金化以南地区节节抗击,苦战42天,连战美陆战1师、骑1师、美24师、美25师、韩6师各部队,杀伤敌军5000余人。

    不久后,五次战役发起。40军向南穿插加平地区,以割裂联合**防线。40军一路猛进,经5天穿插,突进60公里,完成了预定任务。但全局并不乐观,美军且战且退,用火力消耗中**队的进攻,直至攻势且尽。在中**队全线后撤之际,联合**发起了迅猛反击,一时打得中**队措手不及。40军先于全军后撤,回至金化以北地区。整个战役中,40军歼敌2200余人,缴获坦克18辆,汽车223辆,大炮60余门。五次战役后,40军回国休整。1952年4月,40军再度进至中部战线担任守备任务,参加了冷枪冷炮运动、坑道战、战术反击作战等。1952年又后撤执行西海岸反登陆任务。

    40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程,在3年作战中,统计毙伤俘敌43300余名,40军自身伤亡2万余人。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40军胜利回国。

    温玉成后来做到了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在特殊时期中成为了突然崛起的红人。

第九十一章 彭大将军在援朝战场的最后时() 
彭德怀肩负着党中央和**的重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与英雄的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经过三年零三十二天浴血奋战,胜利地回到了祖国。在彭大将军即将凯旋回国之际,他突然决定视察马踏里东南山距离美军阵地不到300米的前沿阵地,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1)1953年7月27日上午9时,彭德怀和李克农等志愿军代表,步履稳健、仪态昂然,准时步入朝鲜板门店的谈判签字大厅。他们这种威严的将帅雄风,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可战胜的浩然正气。

    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各国记者,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彭德怀身上。英国记者阿兰/委卜宁抢先采访了彭总。只见彭大将军面带微笑,热情地回答了他的问题。随后,这位西方记者在他的报道中,配发了他采访彭大将军的新闻图片,用他还算不带偏见的笔向全世界宣告:透过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脸上的微笑,你们就会知道是中国人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9时30分,在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及其临时补充协议正式签字仪式上,许多记者都把镜头对准了这位“历史名人”。只见彭大将军神情庄重地拿起笔,饱蘸浓墨,在停战协议书上庄严地写下了“彭德怀”三个大字。这与联合**总司令、美国五星上将克拉克提笔签字时的沮丧神情,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克拉克曾自嘲说他是二战后盟军在没有战胜敌手情况下而在朝鲜板门店签字的第一个美军司令官)

    7月28日,在举行停战协定签字仪式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六军年仅36岁的军长萧全夫,作为驻守在板门店前线部队的代表,也参加了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当日中午,彭大将军告诉萧全夫,他准备到第四十六军驻守的前沿阵地去看一看。为此,萧全夫当天下午便从开城返回军部。傍晚,他正式接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电话通知:29日早晨8点,彭大将军到第四十六军驻守的前沿阵地视察。

    (2)7月29日早上5点钟,萧全夫和军参谋长张万春前往开城迎接彭大将军。彭大将军吃罢早饭没顾上休息,便问萧全夫:“今天我们怎么看啦?”

    萧全夫打开地图,简要地向彭大将军汇报了第四十六军防御阵地的概况和预想的视察路线。彭大将军听后便提出:“你们预想的视察路线离前沿远了一些。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还是先上大德山上去看看吧!”随后,他自己选定了视察大德山的一条路线。

    朝鲜战场:大德山阵地。大德山位于板门店以北,地处第四十六军防御地段的中间,是前沿阵地上最高的一座大山,站在山顶可以看清第四十六军正面共29公里宽防御阵地的全貌。但是上这座山有一段路不好走,汽车不能直接开到山顶上去。彭总听萧全夫的介绍后毫不在意地说:“汽车上不去就用腿走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就是靠两条腿走过来的吗?”按照彭大将军确定的路线,汽车跑了半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德山下。吉普车勉强爬到半山腰就再也无法前进了。彭大将军下了汽车,顺便去看望驻守在这里的部队。

    部队正忙着从前沿阵地向这里搬运弹药、物资。彭大将军亲切地问候了大家。

    还没等萧全夫介绍,战士们已经认出是彭大将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