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丰臣遗梦-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1  堀秀治信浓(川中岛)十二万石

    42  小宫山晴胜甲斐(甲府)十二万石

    43  足洗义先越前(大野)十二万石

    44  大友义统丰后(杵筑)十万二千石

    45  九鬼嘉隆志摩(鸟羽)十万一千石

    46  毛利胜信筑后(久留米)十万石

    47  增田长盛南筑后(黑木)十万石

    。

第四三六章 结城之约() 
完成战后处置的大半年时间里,笼罩日本全境的战争阴霾逐渐散去,大名也都解除动员,在返回各自领地进行简单交接后,便按照处置方案前往了新的领地。这段时间虽说政务繁杂,可总体上却相对顺利,这也让秀保得以享受许久未有过的安逸。

    当然,还有两件事他一直放心不下一是德川家康以身体抱恙为由,待在伏见的屋敷中调养,迟迟不能起身去高野山出家,秀保本意派人催促,但又恐让外界认为自己太过咄咄逼人,始终不好行动;二是石田三成也赖在大坂城,时常往本丸走动,似乎是想借着淀姬母子的面子,为自己留在大坂做最后一丝挣扎。

    当年十月初五,前田利政告知秀保,前田利家时日无多,前田家已开始准备后事了。藤堂高虎随即劝说秀保以此为契机,为雪千代和竹王丸行元服礼,邀请东北第一大名、秀保的义弟蒲生秀行担任雪千代的乌帽子亲,邀请北陆第一大名前田利家担任嫡子竹王丸的乌帽子亲。

    借此机会,秀保一方面以大坂历经动乱需要修缮为由,命令大名们迁往位于伏见城的屋敷居住,并在年后尽数出席秀保精心准备的元服礼。另一方面,委托藤堂高虎面见德川秀康,暗示其催促德川家康尽快启程前往高野山,也算是都给双方一个台阶。

    数日后,德川秀康以天寒地冻,担忧家康身体不能支撑为由请求宽限数月,不料迟迟不给回复,个中深意不言而喻。为避免给德川家带来麻烦,无奈之下,德川家康只好于十一月初一离开大坂城,在本多忠胜等一干老臣的陪同下前往高野山蛰居。

    连德川家康都走了,石田三成自然也无颜赖在大坂城,悻悻然带着家臣赶往关东,去料理下总那个烂摊子。下总长期处于德川秀康支配下,且与秀康现有领地常陆相邻,境内亲德川势力甚为强势,对石田三成爱答不理,对其颁布的政策也多是阳奉阴违。

    石田三成也曾多次想效仿秀保在东海道那般,将这些不听话的家伙一网打尽,但是他深知自身的软肋一方面,家臣团不够强力,同心同德的增田长盛也与自己分隔两地,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秀保当年痛下杀手,背后可是有丰臣秀吉站台的,可自己背后有谁呢?大老奉行会议早已不复存在,自己忠心耿耿的丰臣宗家日渐式微,至于秀保,更是个见不得自己好的家伙,到时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指望他给自己撑腰,实在是天方夜谭。

    思前想后,石田三成还是放弃了这种激进的做法,转而试图采用谈判等平和的方式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但遗憾的是,那帮豪族和地头都是得寸进尺的主儿,将石田三成的退让看成是怯懦,越发地变本加厉。

    可今时不同往日,没了丰臣秀吉的撑腰,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五奉行之首根本无计可施,只能屡屡派人前往伏见面见秀保和德川秀康,厚着脸皮希望二人能从中调和,好让自己安心地施行新政。

    对于他的请求,德川秀康不置可否,毕竟这些嚣张跋扈的家伙对自己倒是忠心耿耿,让他们接受石田三成的统治,别说他们,就连自己一时间也是难以接受。

    德川秀康确实曾想过将他们迁往常陆,不单是为石田三成解忧,而是希望这些家伙能作为自己的与力,抗衡“南部三十三馆”以及真壁郡的真壁义干对自己在常陆统治地位的威胁。但这些豪族和地头大多安土重迁,不愿背井离乡,即便是昔日主君的要求,他们也难以遵命。

    既然如此,德川秀康就只能选择将他们留在下总了,让他们作为自己在石田三成身边的耳目,监视石田氏的一举一动。同时,利用这些地方势力干扰石田三成的施政,避免石田氏做强。毕竟自己周边已然是强敌环伺,他可不想在自己的旧领上再崛起一家和自己匹敌的势力。

    看清德川秀康的态度后,秀保也多少能猜出他的用意。秀保当然不希望石田三成做大,但尽力清扫和打压德川氏在旧领的势力,才是当前更紧要的任务。

    为此,秀保派遣后藤基次陪同德川秀康前往结城,由前者以秀保特使的名义召集德川、石田两家以及下总诸豪族、地头协调处理此事。碍于秀保的威势和颜面,最终三方达成了协议除去愿意臣服石田氏的,剩下的一波迁入常陆安置,另一波迁至下总、常陆交界的相马、印幡郡手贺沼以东,由秀保派遣代官进行管理,按时向石田氏缴纳税负,名义上仍归属石田氏管辖,德川氏不得干预,待时机成熟再行安置。

    对于这个结果,三方都算是满意的,加之年关将近,德川秀康也不愿为了这件事和石田三成继续纠缠,加上秀保也算是从中调和,更是不能驳了他的面子,最终三方也就达成了约定。

    对于石田三成来说,可以将原先分散在十一郡的德川氏旧臣分化瓦解,压缩至半个相马、印幡郡内,税负收不收倒不打紧,在全领施政上扫清了障碍,这可是意义重大。

    对于德川秀康来说,纵然在下总国内的势力大大削弱,但总归还是有所保留,且留在下总的那些豪族、地头多是冥顽不灵、桀骜不驯的家伙,这些家伙平日里恃宠而骄,对德川秀康也是时有冒犯,即便他们愿意迁往常陆,自己还不敢收留呢。把他们留在下总,也算是拜托了一个麻烦。

    对于秀保来说,最大的好处便是在下总国安插了一个楔子,相马、印幡位于下总东部,真壁义干的真壁郡位于常陆的中部、“南部三十三馆”自是位于常陆南部,这三个地方分占一方,一并构成了监控常总地区的铁三角,把控关东的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

第四三七章 七司九曹十二所() 
将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这两个心腹之患请出大坂后,照理说,秀保总算是可以静下心来处理政务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经历此番大战,秀保已然开始在日本慢慢确立起了统治地位。在军事上,秀保依靠自身实力和安插在各地的盟友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在政治上,他以秀赖后见的名义把持着丰臣政权的中枢,也是不可撼动;在经济上,他凭借庞大的石高和对勘合贸易的垄断,已经将丰臣宗家和其他大名远远甩在身后。

    可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坂内外还是时不时地传出一些杂音,这主要还是在于秀保彻底废除了大老奉行制度。事实上,秀保当初和前田利政、宇喜多秀家、浅野长政说的比较模糊,只是明确废除了大老奉行联席会议,但还是保留了上述三人大老、奉行的职务,一定意义上仍让大老奉行制度苟存下去。但随着形势对秀保逐渐有利,且为了排除宇喜多秀家这个“不确定因素”对自己的威胁,他心中一横,索性彻底废除了这个延续了近三年的制度。取而代之地,是秀保和家臣精心炮制的“七司九曹十二所制”。

    回溯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乃至丰臣政权的发展历程,对最高掌权者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其初期最为依仗和信赖的力量:源赖朝的妻族北条氏以“执权”之职总揽幕府大权;为足利尊氏建立幕府立下赫赫大功的“三管四职”却以“应仁之乱”为室町幕府敲响了丧钟;丰臣秀吉在世时低眉顺眼、恭恭敬敬的大老奉行们,转眼间就成了吃人的猛虎,将丰臣氏的天下撕个粉碎。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秀保必须制定出一个全然不同以往的崭新制度。

    “可以有权,但不能专权。”席间藤堂高虎的一句话点醒了秀保:如今形势大好,为何不效仿大洋彼岸的大明,一举强化中央集权呢?经过多个昼夜的商讨谋划,参考历史上中日两国的发展历程,结合日本当前实际,秀保最终一锤定音,“七司九曹制”应运而生。

    七司,作为丰臣政权名义上最高的行政机构,源于五奉行职能的分解细化,由强力大名居住伏见担任最高长官“司判”,主要包括以下七部分:

    武卫司:丰臣政权的最高军事机关,负责全国范围内军队的征调;

    布政司:丰臣政权的最高民政机关,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民政事务,最主要的是各地代官的任免,大名家中家老变动的批准,以及后续即将推进的科举诸事宜;

    都察司:丰臣政权的最高司法机关,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度支司:掌管全国土地、赋税、俸禄、粮饷、财政收支;

    秉礼司:掌管寺社祭祀、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负责与皇室对接;

    营缮司:掌管全国工程事务,各地城池修缮普请皆需按规定向其报请批准;

    勘合司:掌管海外贸易,由秀保直接委派大名兼任。

    九曹,作为秀保直属的政策执行传达机构,类似汉代丞相府中的曹属,直接听命于秀保,负责将七司的决策和建议递交给秀保进行最终决断,拥有对七司政策的指导权和建议权,多由秀保谱代家臣担任最高长官“曹掾”。虽说名义上只是秀保的私人机构,但实则成为压制和削弱七司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

    兵曹:又称东曹,军势征调的最终审核和报批,大名麾下军势规模摸排和督查,对接武卫司;

    吏曹:又称西曹,各地代官、大名家老变动的最终审核和报批,对接布政司;

    市曹:负责全国各地市井治安的维持(有专属军势),大名城下町建设的最终审核和报批,对接布政司;

    刑曹:刑法政令的最终审核和报批,对接都察司;

    户曹:户籍、军需的最终审核和报批,对接度支司;

    税曹:税收征缴入库、政策制定的最终审核和报批,对接度支司;

    奏曹:主掌与皇室、寺社对接,与“武家传奏”关系紧密,对接秉礼司;

    工曹:各地工程建设、城池普请的最终审核和报批,对接营缮司;

    监曹:对各地代官、大名行为的监督和记录,对行为不端、意图不轨者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不对接所司,具体人员构成不明。

    综上可知,七司制度是对之前大老奉行制度的继承,地位名义上也与之前大致相当,而九曹皆为秀保直属,虽独立于丰臣政权之外,却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个中深意不言而喻,就是要将丰臣宗家掌握的权力进一步向大和丰臣氏转移,避免再次发生强力大名占据中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发生。

    基于这一目的,秀保确定了首批司判和曹掾的人选:

    武卫司:加藤清正;布政司:前田利政;都察司:宇喜多秀家;度支司:浅野长政;秉礼司:片桐且元;营缮司:池田辉政;勘合司:后藤基次。

    兵曹:岛清兴;吏曹:藤堂高虎;市曹:那须资吉;刑曹:福岛高吉;户曹:小笠原忠请;税曹:桑山一晴;奏曹:长束正家;工曹:武田胜亲;监曹:浅井秀政。

    除此之外,为更好地将中枢的政策落实到各地,同时避免七司专权瞒报,秀保还在七司之下陆续设置了赋别、安堵、官途、寺社、普请、锻钱、贡举、检使、目付、护卫、造营、宿驿等十二所,选取心腹家臣及亲近大名家中宿老重臣担任奉行,负责政策的切实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向七司和九曹反馈。

    如此一来,取代大老奉行制的“七司九曹十二所”制度在秀保的强压下,于会津之战的第二年,即庆长六年正月正式施行。司判、曹掾皆妥善安排好领内事务进驻伏见城办公,十二奉行也在随后的三个月中陆续赶来伏见,接受秀保的任命和安排。

    有人说,“七司九曹十二所”是对丰臣秀吉制度的推翻重来,是秀保强化自身权力的一项强有力的举措;也有人说秀保还是顾及了丰臣宗家的颜面,七司判中除了后藤基次,皆为受过太阁恩典的大名,且十二所仍以“奉行”为首,也算是变相保留了“奉行”之职,对宗家和尾张派也算是有所交代。

    可事实上,此处的十二奉行与当初总揽中枢大权、动辄可以调动千军万马的五奉行相比,实在不值一提,奉行的职责也从主动地决策指挥变成了被动地执行。

    不仅如此,名义上七司取代了大老奉行的地位,成为新的决策机构,但在九曹和十二所的压制和牵制下,他们的权力遭到很大地限制和削弱。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