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丰臣遗梦-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说,秀家和行长就是这场合战的始作俑者,如果他俩不受罚,秀吉恐怕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吧。

    接下来说说中路军,可以说,在稷山之战前,秀忠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攻陷忠州,一统忠清道;第一次竹山之战,挺进京畿道,这都比秀家好太多了,可是稷山战败,三千精锐一朝尽丧,中路军由此一蹶不振,之后的第二次堤川之战,虽说受到董一元的奇袭,但就奇袭之前的表现来看,三河武士的战力已是大不如前了。

    然而危难关头,大久保之盘丘、本多之竹边,再次彰显了令人闻风丧胆的“三河魂”,正是由于他们的拼死奋战,使秀忠免得一死,东路明军的压倒性优势也因此烟消云散。

    但这毕竟属于“后程发力”,改变不了德川家两万大军近乎全灭的命运,更逆转不了朝鲜之战攻守转换的大势,东路已是无力回天了。

    至于西路军,则是和釜山一道成为了这场战役的最大赢家。从

    南原之战到进取清州,从影岛海战到全歼朝鲜水军,秀元和秀秋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一场场的胜利证明的自己的实力,树立了在军中的威信和地位,这一点就连不可否认的。

    然而,他们所取胜的战役无一不是以多胜寡、以弱胜强,南原之战,两万对三千;影岛海战,舰船数量相近,但总兵力却是朝鲜水军的三倍之众。而且,他们在前期都没有参与这场波及四道的“中原合战”,只是在后期派兵接应从前线撤退的日军,这就使得他们所取得的战果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在秀吉眼中的形象(隔岸观火、坐收渔利),但是他们也因此保存了战力,使明军短时间内不敢展开反攻,为之后的战略部署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最后,自然是要说说九死一生的秀保了,这场合战他原本不会参与(毕竟是泗川守备总大将),就是因为秀忠被俘,他才应秀元的请求带领权憟前往成欢里,可以说,是秀元和秀忠将他拉进了火坑边上,而秀家又是一脚将他踢进了火坑。

    入朝前期,在影岛海战的出色表现为秀保挣足了脸面,攻陷闲山岛和固城,特别是生擒朝鲜八道兵马都元帅权憟,更是让秀吉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战争进行到这,秀保入朝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巩固战果,至于北线的战事,那和他绝没有半点瓜葛。

    然而随着北线的变故,秀保在那里越陷越深,最后虽是救出了秀忠和秀家,但自己也差一点成为了刀下冤魂,这确是给他在朝鲜战场的表现蒙下了一层阴影。

    可秀吉却不这么认为,由于秀家和行长的据实禀报,使他觉得秀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武将,为了救助友军,率领少量军势与近乎十倍于己的明军作战,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秀吉想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也坚定了他任命秀保为秀赖后见的决心,这主要表现在战后秀吉的具体赏罚中,这点还请听下回分解。

    (大家也看到了,上面是我接下来几章的构思,现在一并告诉大家了,有人说朝鲜没什么好写的,那你们现在看出来了么?经过这场大战,秀保有得有失,多了两个盟友(目前看来是),少了两个竞争对手(秀秋和秀元),得到了秀吉的肯定(这点最重要),为日后归国奠定了基础。好了,今天就写到这,接下来朝鲜还有几章善后,第三卷的名字我想好了,打算叫做《决命关原》,大家应该能想到接下来的剧情了吧?)

第一四三章 秀保高升() 
    时至三月,伏见城所在的桃山已是花草渐密,万物复苏,不论郊外还是城中,处处洋溢着初春的喜悦和活力,然而,就在这一片祥和的景色下,秀吉的身体却越发虚弱,就在几天前,他还一度大小便失禁,神志也时常不清,这些征兆促使他不得不尽早为秀赖和丰臣家的天下做打算。

    三月初三,本丸天守阁上,三成几次朝秀吉拜伏下去,貌似对秀吉的命令难以接受。

    “殿下,请您再仔细斟酌下,臣觉得此事不能急于一时,还是要顾及其他大名的感受的。”三成的语气不卑不亢,似乎很是看重这件事。

    “你说的是内府殿下吧?”秀吉形如枯槁,唯有一双明眸熠熠闪光,声音坚定而又谦和:“我已经是这般摸样了,哪还顾得到他,况且又不是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当年的‘御堂关白’藤原道长(说出‘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的强人)还是由权大纳言升任右大臣呢,如今秀保亦是从二位大纳言,擢升其为右大臣有有何不可呢?”

    “那藤原道长可是大名鼎鼎的权臣,您这么做,岂不是拿侍中和他做比么,况且侍中年纪轻轻,即便任他为右大臣,恐怕也是徒有其名,难以服众啊,依臣看来,倒不如请封其为准大臣,好好观察一番再做定夺。”三成躬身说道。

    可秀吉却摇了摇头:“我看就不必了,通过这次中原合战,我能看出他不是一个投机倒把、左右逢迎的人,虽说还有些稚嫩,但就目前这些年轻一代来说,他绝对算是出类拔萃的,更为可贵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能确定他继承了小竹的优良品质,其中就包括绝不觊觎宗家的地位,就凭这一点,秀赖的后见必是他无疑。”

    “不过你说的也对,这样做对内府是有些怠慢了,”秀吉叹息道:“可这也没办法,总不能让秀赖的后见居于人下吧,你也知道,这左大臣的位子自晴季之后已经空置两年了,如果我走了,那武家之中地位最高的便是家康,这种局面你愿意看到么?因此,让秀保担任右大臣也是势在必行的,唉,若是秀赖能早十年出生,我也不必如此绞尽脑汁了。”说到这,秀吉不禁潸然泪下。

    “臣明白了,”见秀吉如此伤感,三成也不便多说,只好换个话题说道:“中原合战,我军损兵四万,前线实在难以为继,金吾特此向您询问,是否可以…”

    “怎么,金吾想撤兵了?!”秀吉挥袖擦干眼泪,语气也瞬间冷了下去:“就这么灰溜溜的回来,他还真敢提啊,替我告诉他,让他把手上的事情和侍中交代一下,马上回伏见来见我。”

    “和侍中交代…殿下,您该不会是让侍中暂代总大将吧?!”三成着实有些惊讶。

    “记住,过几天就该改口叫‘右府殿下’了,如今正值两方罢兵,让他顺带练练手也无妨。”秀吉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那关于这次战役的赏罚,殿下是否让臣一同传达呢?”

    “这场仗打了将近一个月,活活被明军吞了四万大军,现在东路就剩下秀家这么一个光头将军,中路也不过就剩下一千多人,基本也是形同虚设了,唯有西路还保存了实力,但孤木难支,反攻肯定是痴人说梦了,能保持目前这样对峙的态势已经是很不易了。”

    秀吉将前线的情况稍一整理,继续说道:“我向来赏罚分明,秀家和行长虽始败于明军偷袭,但他们后面的表现也是一无是处啊,不仅自己身陷险境,还拉上了友军一同送死,更可恨的阳城之战,这两人竟丢下将士独自逃命,这是身为总大将能干得出来的么?我决定,各削减两人知行十万石,并入太阁藏入地,分别由你和长盛担任代管;”

    “秀忠虽说稷山战败,但在救援东路军时将功折罪,我决定既往不咎,仍由其担任中路军总大将,同时,以我的名义给大久保忠邻和本多忠胜颁发感状,以表达对石川忠总和本多忠朝的嘉奖和哀思;”

    “秀元贻误军情,以至秀忠兵败稷山,不过念及南原之战以及救援秀保的战功,仍决定颁发感状,以褒其勇;”

    “至于秀保嘛,”秀吉想了想:“攻敌要塞,擒获敌酋,救援友军,舍生忘死,实乃智勇双全、忠义无双之武士,综其战功,保奏其为正二位右大臣兼右近卫中将,敕许其为清华家之家格;此外,将之前由其代管的御东山、长吉关一带正式封赏给他,待其归国后便命他将居城迁往此处,也算和伏见有个照应。”

    “清华家?!”三成不无冒失地喊道:“这般待遇真的不过分么?”

    “过分?”秀吉摆了摆手,咳嗽道:“前关白不也是获得了清华家的敕许么,作为他的弟弟,秀赖将来的后见,这也不算过分吧,况且内府都获得了这般荣耀,换到我丰臣秀吉的侄子又有什么问题呢?”

    “臣失言了,还请主公恕罪。”三成拜伏道:“那臣这就去将这些事项稍作整理,尽快派人送往朝鲜。”

    “对了,听说秀保又得了个儿子,前段朝鲜吃紧忘记替他家里转告了,这回你也休书一封一并告诉他吧。”秀吉欣慰地笑了笑:“好小子,这么快便让小竹家枝繁叶茂了,不知道秀赖能不能这么有出息啊。”

    三成眉头一皱,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朝秀吉拜别后便匆匆离开了天守阁。

    八天后,也就是三月十一,秀吉的一系列赏罚处置被敕使带到了朝鲜,第二天,秀保便从泗川赶往朝鲜,接受朝廷的右大臣宣下,以及暂代征韩总大将的委任状。

    “恭喜殿下擢升右府,贺喜殿下再得贵子。”大殿之内,包括秀秋在内近百名大名武将齐声喝道,场面宏大堪比在伏见拜谒秀吉。事情到了这一步,没有谁会怀疑秀保将来在丰臣政权中的地位,当然,这激起了个别人的不满,其中就包括被秀保顶下去的金吾殿下,还没参加为敕使接风的晚宴,便气冲冲地坐船返回日本了。

    联想到这两年来的悲喜交加,从勾心斗角到坦诚相见,从韬光养晦到锋芒毕露,秀保既紧张后怕,又感慨万千,当天夜里,他大笔一挥,为樱姬诞下的这名男孩取下了“松千代”的乳名,希望他如雪松般能屈能伸,只有这样才能迎来最后的成功。

第一四四章 庆长三年() 
    中原合战,明军仅损失一万余人,京湖防线、清原防线的战力依旧强势,给予日军相当大的压力;反观日军,三路进攻部队六万余人,如今只剩下两万,东路和中路基本覆灭,自保都算是勉强,更别提反攻了。

    因此,秀吉决定撤销中路军,秀家贬为东路军副大将,行长为军奉行,辅助总大将秀忠防守庆尚道,同时,调遣锅岛直茂、岛津义弘、黑田长政所部九千人并入东路军,使得秀忠麾下兵力勉强达到一万人,以荣城为据点进行防守。

    由于影岛海战消灭了朝鲜水军,秀吉向秀保建议,由釜山守备军接管泗川,而泗川的两万军势则北上闻庆,由藤堂高虎暂代总大将,负责防守鸟岭一线的明军。

    至于秀元,则率领剩下的一万四千人继续驻守清州,防备京湖一线的进攻。

    实际上,由于中原合战消耗过大,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双方皆无力再战,直到九月末,明军才在中路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进攻,由李景孝率军三千攻打鸟岭,在高虎的沉着指挥以及清兴等将的英勇作战下,明军非但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反而在撤军北还时遭遇了隆清父子的追击,李景孝的三弟李景义被隆清一箭穿喉,当场身亡,二弟李景忠也被铃木重朝率领的铁炮队所伤,险些丧命。经此一战,负责坐镇清州的董一元再也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来年的春天。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得知明军受挫,西路的秀元也决定趁火打劫,十月初八,他命加藤清正率领五千军势抢占天安废墟,另建新城,试图图以此为桥头堡,夺回竹岭南麓,将明军赶回平泽-成欢里一线。

    竹岭之于日军,正如长城之于中华,乃是防备明军南下的重要屏障,麻贵也深知这一点,当初即便撤退,仍牢牢占据镇川和曾坪,为的就是控制云岭,为将来的大规模进攻创造条件。

    起初,清正突袭镇川,为日军先下一城,麻贵随即率兵支援曾坪,使守军瞬间达到八千人之众,清正知其不可为,便率兵撤回镇川与明军对峙。麻贵也不想在此处多做耽搁,见日军无心再战,便率大部兵马回师水原。

    虽说没能完全夺回竹岭,但天安和镇川以掎角之势钳制住了曾坪,也算是差强人意了,十月十五日,在留下三千守军后,清正率领余部返回清州,此后两军在云岭一线多有争夺,但直到来年二月,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相对于中路和西路的对峙,东路就复杂多了,得知忠朝阵亡,身为兄长的忠政悲愤交加,亲自率领本家两千军势入朝参战,先是在九月二十日攻克了竹边城,屠城以为忠朝报仇;后又在闻庆守备军的配合下夺回了太白、小白两山,将明军赶回了江原道;十月十八日更是攻克了丹阳,一度兵临堤川城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