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王首辅-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中秋节起源于魏晋时期,唐朝时开始兴起,到了明朝更是有了中秋节互相送月饼的习俗,寓意团团圆圆。宁王府每年都会给南昌城中的官员送月饼,一来是笼络人心,二来也是试探人心,要是哪个官员敢不收,又或者收了不回礼,嘿,那就等着倒霉吧。
再说徐晋等人回到巡抚衙门,费懋中奇怪地问道:“子谦,你明明进了内圈第三,为什么宁王世子说你是副榜之末!”
徐晋平静地道:“我跟袁城调换了座位!”
费懋贤和费懋中均愕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回过味来,脱口道:“宁王世子动了手脚?”
徐晋点了点头,本来宁王世子刚才问副榜之末的滋味如何时,徐晋也觉得奇怪的,不过稍微细想便明白了,因为副榜之末正好是袁城,而自己正好跟袁城换了座位,这显然不是巧合。
费懋贤愤然道:“岂有些理,宁王世子竟敢在院试上动手脚。”
徐晋虽然神色平静,其实心里也是既惊且怒,特么的,如果自己不是巧合跟袁城换了座位,恐怕今日位于副榜之末的就是自己了,这位置通过院试的希望十分渺茫,除非第二场真的考得十分出色,至少要拿到前十才有希望。
而徐晋最担心的是,既然第一场宁王世子可以动手脚,那第二场同样可以动手脚。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自己第一场就拿了第三,这位置应该相当保险的,就算第二场成绩垫底,理应也能通过院试,而根据宁王世子刚才的表现,应该还不知道袁城给自己当了“替死鬼”。
中午,本来晴朗的天气竟然风幻突变,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滂沱大雨来,中秋之夜注定无月。
这一场大雨足足下了一个下午,直到天黑才渐渐停歇。江西巡抚孙遂在一众亲兵的护卫之下回到巡抚衙门,蓑衣一脱便面色阴沉地直奔书房而去。
今年自入夏以来,江西各地普降大雨,水灾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导致无家可归的流民增多,因此各地盗贼更呈泛滥的趋势,其中闹得最凶的就要数鄱阳湖大贼凌十一和闵廿六了。
凌十一和闵廿六是鄱阳湖中两伙势力最大的水贼,规模均接近千人,这两伙贼人不仅劫掠过往的商船,还洗劫鄱阳湖沿岸的村镇,端的是无恶不作,凶名赫赫。
孙遂自从灭了铅山群匪后,便打算着手清理鄱阳湖这两伙大贼,已经布局了一个多月了,奈何鄱阳湖烟波浩渺,其中岛屿沼泽众多,那些水贼在湖中神出鬼没,孙遂一时半会也拿这些贼子没办法。
前几日,军中有斥候发现了凌十一这伙水贼竟然在赣江下游出没。孙遂大喜,立即命水军封锁了江面,切断通往鄱阳湖的水道,然后开始在赣江上围捕这伙水贼。
然而就在今天早上,正当明军准备合围瓮中捉鳖时,凌十一竟然带着一众水贼弃船登岸了。
孙遂急忙命水师登岸追杀,结果这伙水贼竟然冒着大雨逃进了宁王的祖陵一带,消失不见了踪影。
明军企图进入陵墓范围搜索,却被守陵的宁王府士卫拒绝了,正在附近“狩猎”的宁王朱宸濠甚至带着一万卫军赶来,把明军给强行驱离,还当场斩了明军一名千户的手臂。
孙遂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兵,所以回城后憋了一肚子火,马上就回书房写奏章弹劾宁王朱宸濠。
“臣孙遂启奏吾皇:宁王宸濠,不愿为藩王,而甘作盗魁,想必作藩王之滋味,不如盗贼为佳……
臣断言宁王他日必反,吾皇宜早作安排,防患于未然,以上句句属实,臣愿以项上人头作保。”
孙遂洋洋洒洒写了近千言,胸中的怒火才渐渐平复下来,吹干墨迹后合上奏本封好,然后叫来侍卫将奏本送到驿站,加急送往京城。
“大人,徐晋徐公子求见!”
孙遂刚搁笔喝了口茶,老仆便进来禀报。孙遂心中一动,点头道:“带他来书房!”
稍倾,徐晋便在老仆的引路下进了书房,拱手行礼道:“徐晋拜见过孙大人!”
孙遂坐在茶几旁,微笑着指了指对面道:“子谦不必多礼,坐吧!”
徐晋见到孙遂一脸风尘,身上的官服还有水迹和泥迹,不禁愕了一下,连忙道:“看来学生来得不是时候,先行告退!”
孙遂摆手道:“无妨,坐吧!”
徐晋只好在茶几旁坐下,那名老仆给徐晋沏了杯茶便退了出去,并把书房的门关上。
孙遂捋须微笑道:“今天院试第一场发案,以子谦的才学出圈应该没问题吧!”
徐晋点了点头道:“侥幸进了内圈!”
“呵呵,那便好!”孙遂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颇为期待地看着徐晋,他知道徐晋主动来找自己,肯定是有重要的事。
“孙大人,有事件徐晋一直想告知您的,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哦,什么事?”孙遂把茶杯搁下,目光炙炙地看着徐晋。
第149章 巡抚问策()
徐晋将那天在王府大牢,南昌知府宋以方暗示府衙后院井中有物的事告诉了孙遂。
孙遂听完后神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沉默了良久才道:“如此看来,宋大人是将什么重要之物藏在了府衙的井中了。”
徐晋点头道:“的确如此,学生认为井中之物怕是与宁王府有关,而且非同小可。”
孙遂心中一动,其实在他来南昌上任之前宋以方就被宁王幽禁起来了,从上任到现在他都没有见过这位南昌知府。
因为这件事,孙遂还和宁王朱宸濠交涉过,但宁王根本不予理会,孙遂无奈之下只好上奏举报,但奏本送上去后却是石沉大海,根本奈何不了宁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孙遂一开始还以是宋以方不肯依附宁王,再加上是南昌府的行政长官,对宁王府造成诸多掣肘,因此被宁王朱宸濠软禁了,现在看来恐怕并非全是如此啊。
“子谦觉得宋义卿(宋以方的字)在府衙井中藏了什么?”孙遂问道。
眼前的徐晋虽然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但年少老成,总是一副淡定自如的模样,这么重要的事情也能憋到现在才私下告诉自己,其沉稳老练可见一斑,根本不能当成一般的少年来看待。
正因为如此,孙遂此时也是用商量探讨的口吻和徐晋说话。
徐晋轻蹙着剑眉道:“既然是藏在井中,定然是不怕水浸泡的,至于是什么倒是不好说,孙大人找机会把东西捞上便知,但此事要绝对保密。”
宋以方堂堂四品官员被宁王给幽禁了,在狱中甚至不敢直接说出,而是用暗示的方式告知,可见井中之物肯定非常重要,自然要绝对保密。
孙遂点头道:“子谦所言极是,不过现在府衙后面住着宋义卿的家眷,人多口杂,而把持府衙的又是同知柯正,此人是宁王的走狗,要秘密从府衙后院的井中打捞东西很难……这事还需从长计议。”
徐晋点了点头,他只负责把消息告知,该如何把井中的东西弄到手,那就是孙遂要头痛的事了,随口问道:“孙大人风尘仆仆,这是刚从城外回来吗?”
孙遂闻言顿时面色一沉,刚平息下去的怒火又升了起来,便将近日剿匪的事说了出来。
徐晋听完后不禁暗暗心惊,宁王果然嚣张啊,公然窝藏盗贼就算了,竟然还斩了明军千户的手臂,可谓是强势到极点,幸好这家伙不在南昌城,否则那晚自己能不能离开宁王府都未可知。
孙遂沉声道:“宁王气焰嚣张,公然窝藏盗贼,纵贼四处抢掠财富,反意昭然若揭了,然吾皇受奸佞小人蒙蔽,徒呼奈何。子谦足智多谋,可有以教我?”
徐晋吃了一惊,连忙站起来道:“学生何德何能!”
开玩笑啊,自己只是一介少年书生,哪来的资格“教导”一省巡抚。
孙遂也觉得自己有点激动了,笑着摆了摆手,换一种语气道:“子谦对如今江西的局势有什么看法?”
孙遂与费宏是好友,当初在上饶时便经常和费宏谈论时政,费宏对徐晋多有赞誉,甚至私下里说过徐晋有公卿之才。
当然,孙遂对费宏的话是不敢苟同的,徐晋的才学有目共赌,也远超同龄人沉稳,但到底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罢了,能见过多大世面,更别说治政经验了,说他有公卿之才,孙遂自然是不信的。
不过放眼整个南昌官场,除了许逵,孙遂就难找到可以商量的官员了,再加上不久前在宁王那吃了瘪,正是一肚子不平,于是便禁不住跟徐晋“倾诉”起来。
徐晋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孙遂,恭谨地道:“徐晋只是一介书生,又岂敢妄言。”
孙遂摆手道:“无妨,就当是彼此闲聊而已,出得你口,入得我耳便是!”
徐晋闻言点了点头,既然孙遂能当着自己面说出以上那些话,显然不把自己当外人了,更何况这段时间承蒙孙遂照顾,倒是不介意提醒他一下。
“如今江西地界内,说是宁王一手遮天也不为过,强占民田,纵盗抢掠,擅杀幽禁地方官员,如此无法无天,为何还能屹立不倒?”
孙遂沉声道:“那是宁王勾结京中权贵蒙蔽了当今皇上,地方官员举报弹劾宁王的奏本均被钱宁之流的奸贼截留了。”
徐晋微笑道:“所以说问题的根本不在江西,而是在朝中,孙大人就算把江西境内所有盗匪都肃清也不能解决宁王府的问题!”
孙遂摇头道:“本官和汝登(许逵)也商讨过此事,问题的症结看似在朝中,但实际还是在江西。宁王靠着大量的钱财结交京中权贵,而他结交权贵的钱银大部分是盗匪抢掠而来,只要剿灭了江西境内的盗匪,就等于断掉了宁王的手足和财路。”
徐晋不禁无语,孙遂和许逵的思路确也没错,但却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啊。
“孙大人刚才也说过,宁王反意昭然若揭,宁王凭什么敢造反?还不是手握军权,纵然孙大人剿灭了江西境内的盗匪,断了宁王的财路又如何?”
孙遂反驳道:“宁王没了钱财打点京中权贵,没有他们从中作梗,到时要奏请皇上削掉宁王的兵权就容易了。更何况,当初宁王请求恢复王府三卫的借口就是江西境内匪患严重,王府需要有力量自保。如果江西匪患平息了,宁王便没有借口再持有三卫了!”
徐晋有种蛋痛的感觉,这“曲线救国”的方法还真够“曲”的,等你把江西境内的盗匪都剿灭都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更何况宁王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把境内的土匪剿清?
当然,徐晋自然不能直接说孙遂的办法是徒劳无功傻逼办法,只能委婉地道:“孙大人的思路并没错,但是要板倒宁王其实还有更简单有效的方法。”
孙遂心中一动,忙问道:“子谦请讲!”
徐晋微笑道:“宁王之所以能无法无天,是因为京中有人策应,蒙蔽了当今皇上。”
孙遂点头道:“正是如此,如钱宁、史部尚书陆完、伶人臧贤等都与宁王沆瀣一气。特别是钱宁此贼,极受今上宠信!”
徐晋淡道:“孙大人,学生纠胆问一句,难道那钱宁在京中就没有对手了?”
孙遂目光一闪,惊讶地看了一眼徐晋,如今在皇上身边,确实有一位能与钱宁一较长短的红人,那人名叫江彬,不过同样是一名奸臣,孙遂对此人亦是相当厌恶,所以从来没想过与此人接触。
徐晋微笑道:“孙大人,学生认为敌人的敌人虽未必是朋友,但也可以因势利导,君子外圆内方,又何必拘泥呢!”
孙遂虽然为人正直,但也不是拘泥古板之人,闻言心思不禁活泛起来,忽然抬头笑道:“子充(费宏)曾说过子谦有公卿之才,如今看来,子谦确实适合当官。”
第150章 二舅子的选择()
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合称为九卿,均是朝廷中枢的大佬,费宏竟然称自己有公卿之才,这赞誉可谓相当高了。
徐晋连忙道:“费师谬赞了,孙大人不必当真,徐晋牧守一县尚嫌不足呢!”
孙遂呵呵笑道:“子谦十五岁得中秀才,何必妄自菲薄呢,日后定是我大明栋梁之才。”
孙遂倒没有夸张,徐晋十五岁中秀才算得上是神童了,若是能通过接下来的乡试和会试,那时才十七岁的年纪,这个年龄就算慢慢熬资历也能熬到九卿之位,甚至入阁拜相也不是不可能。
而纵观我朝的内阁首辅,诸如商辂、李东阳、杨廷和等均是神童,费宏也是十三岁中秀才的神童,虽然没任过首辅,但也是内阁大学士。所以说,徐晋若能保持现在这种势头,将来入阁拜相都有可能,更别说六部九卿了。
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