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王首辅-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大哥面色顿时阴沉下去,将那包红茶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一脚,狞声道:“徐晋此贼,本世子日后必杀之!”
莫管事眼底闪过一丝得意的阴笑,他恨徐晋之前砸了他在上饶县的饭碗,所以这次特意借红茶在宁王世子面前提起徐晋,还故意提到费如意,以此来激起宁王世子的怒火,如今目的达到了。
其实当初在藤王阁上,宁王世子便打定主意不让徐晋活着离开南昌的,然而后来徐晋突然在孙遂的护送下逃离南昌,宁王世子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而且,父王突然下令旨聘请徐晋给自己当伴读,宁王世子有点拿不准父王的意思,所以并没有派人在半路蹲守截杀徐晋。正因为如此,徐晋才能一路忽闲地游玩到铅山县去。
宁王世子其实一直对费如意念念不忘的,此时听闻徐晋竟然到了铅山县,而且还和费如意“出双入对”,自然大光其火,心中杀机再起。
当然,宁王世子并不打算立即派人赶去铅山县找徐晋麻烦,因为近日父王将要干一件大事,他必须暂时保持低调,避免节外生枝。
第192章 悍匪脱笼()
南康城乃南康府的府治所在,位于鄱阳湖西岸,庐山南麓,三面临水,扼守鄱阳湖通往长江的要道。
江西巡抚孙遂上任后不久,以防贼之名将南昌城内的军用物资释数转移到南康城中,并加强了南康城的防务,于南城门外的点将台设水寨,派遣一千户驻扎,又在城北设巡检司,南北遥相呼应,拱卫南康城。
正德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天气阴沉,秋雨连绵不绝,鄱阳湖面起了大雾,南康城的城廓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本是深秋时节,这浓雾一起,更是湿冷气闷,让人心情极为不爽。
夜幕降临,城门关闭。
城南外的谯楼上挂起了一盏灯笼,昏黄的灯光在夜色浓雾笼罩之下,弱得如同一粒萤火。谯楼附近就是明军水寨了,此时水寨的寨门紧闭,一小队明军挎着腰刀无精打采地巡行而过。
夜渐深,浓雾化作了淅淅细雨落下,将屋顶和街道洒得湿腻腻的。
南康城内,靠近南城门的一条横街窄巷内,一户宅子却还亮着灯。昏暗的灯光下,三名男子正围坐在矮桌旁喝酒吃花生米,低声地聊着天。
这三名男子动手豪放粗鲁,神情彪悍,双目凶光毕现,浑身散发着一般草莽气息。此三人正是宁王府豢养的三名把势:杨清、李甫、王儒。
这三人在被宁王府网罗之前,皆是无恶不作的江洋大盗。
梆梆梆梆……砰!
街上传来敲响四更的声音,三名巨盗不约而同地放下酒杯,相互对视一眼。为首的大盗杨清剥了颗花生米丢进嘴里嚼得啧啧有声,淡道:“动手吧!”
三名大盗站了起来,穿上更夫的装束,戴了斗笠后,手执兵器行出屋去。
与此同时,附近几座宅子内各自涌出十几名身穿夜行服的黑衣人,在小巷内汇作一处,约莫有四五十人的样子。
三名巨盗戴着斗笠率先行出小巷,向着南城门的方向行去,没走多远便迎面碰上了两名更夫。
“谁……咦,老赵吗,还没到换岗的时辰啊,你们这么早出来干嘛?”那两名更夫借着灯笼微弱的光芒,隐约看到来人穿着更夫的服装,还以为是同行来接班了。
“早点来好送你们上路啊!”
杨清狞笑着一个箭步冲前,手中寒光一闪,匕首已经刺进了一个更夫的咽喉。另一名更夫大惊,只是还没来得及示警就被杨清身后的王儒给抹了脖子。
“嘿,如杀一鸡耳!”王儒在更夫的衣服上擦了擦匕首,随手将尸体丢下,一脸的轻蔑。
三名杀人如麻的巨盗一路如法炮制袭杀街上的更夫,尸体自有跟进的黑衣人拖到巷内遮掩,行事紧密熟练,显然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很快,三名巨盗便摸到了城门附近,守城门的兵卒均是些衙役和民兵,共有二十人左右。
“什么人!”一名机警的衙役首先发现了接近的杨清等人,立即举起长矛喝问。
“打更的!”李甫嘴上说着,脚步却丝毫不停,还加速冲了上前,那名衙役察觉不妥,急忙后退举枪便扎,可惜这种战斗力只有五的渣速度实在太慢了,再加上仓促应对,长矛还没扎出就被闪过的刀光斩断了脖子。
人头落地,鲜血飞溅,其他守城门的衙役竟吓呆了,有人连提着的灯笼都脱手掉在地上。杨清、王儒、李甫三名大盗冲上前去,瞬时斩瓜切菜般劈翻了数人,惨叫声响彻夜空。
数十名黑衣人随后杀到,只是半盏茶的功夫便将所有衙差斩杀干净。
隆隆隆……
沉厚的城门缓缓打开,杨清举着火把冲上城头,将火把一圈一圈地画圆。
紧接着,城外数里同时亮起无数火把,两队人马从陆路凶狠地扑向水寨。
“敌袭!”水寨内响起明军哨兵的尖啸,密集的铜锣声砰砰地敲响……
黑暗中,火铳的声音如同爆豆一般,喊杀声,凄厉的惨叫声将黑夜的寂静彻底打破。
袭击明军水寨的有近五百人,同样使用火铳弓箭等制式武器,不过却穿着杂七杂八的服装。
这些人显然训练有素,很快就攻进了明军水寨,四处放火烧毁营房和战舰,只是半小时功夫,整座水寨便陷入了熊熊大火之中。
话说水寨中本来驻扎有一千名官军的,但近日孙遂调走了九百人到鄱阳湖中参与剿匪,所以水寨只剩下一百名官军留守。
袭击的贼人火力威猛,丝毫不输正规军,再加上人数是守军的五倍,因此,突然袭击之下,很快就攻破了水寨。包括一名百户在内的全部守军被杀。
这些贼人杀光了水寨守军,立即由打开的城门杀入南康城,兵分两路,轻车熟路地扑向府衙大牢和军械库。
南康府的大牢内,铅山匪首吴三八正躺在脏兮兮的稻草堆瑟瑟发抖。
经过两个多月的严刑审讯,这名曾经杀人如麻的绿林悍匪,此刻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骨瘦如柴,眼窝深陷,如同风烛残年的老头。
眼下已经是深秋时节,还下着秋雨,正是夜深寒重,吴三八身上只穿着破破烂烂的囚服,所以冷得瑟缩发抖,根本难以入睡。
辗转反侧了许久,睡不着的吴三八干脆坐起来,嘴里一遍一遍地念着仇人的名字:孙遂、刘清源、徐晋、谢家兄弟……
话说这个吴三八确是条硬汉,被严刑审问了两个多月,竟然还不肯招认与宁王府的关系。
“全部该死,老子要是有命活着逃出去,定杀尔等全家!”吴三八从齿缝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挤出整句话来,深陷的瞎了眼窝中流露出深切的仇恨。眼下只有仇恨的怒火能让他忘记肉体的寒冷。
就在此时,牢外传来数声惨叫,打斗声清晰传了进来,吴三八像触电般站起来。
哐当……
牢门应声打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滚了进来,吴三八认得这正是守门的狱卒,呼吸顿时急促起来。
稍倾,三个人提着血淋淋的单刀行了出来,赧然正是杨清、王儒、李甫这三名江洋大盗。
“吴当家,王爷命我等接你出狱了!”杨清嘿笑一声,一个箭步上前,挥刀将闸门的铁链斩断。
吴三八愕了愕,接着仰天长笑,笑得眼泪都从深陷的眼窝中流出来:“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哈哈哈!”
夜枭般的笑声在大牢内反复回响……
第193章 绾青丝()
正德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夜。鄱阳湖大贼凌十一趁大雾袭击了南康城,袭杀驻守城南的官兵一百二十余人,焚毁大小战船十余艏,其后,又在内应的配合之下攻入南康城,掠走军械库中一大批武器,包括火铳、火炮、弓弩等军中利器。
另外,贼人还攻击了南康府衙,劫走了在押的铅山悍匪吴三八。南康知府仓惶由北门逃离,得以侥幸活命,不过府中财物被劫掠一空,两房小妾以及若干婢女皆被贼人掳走。
翌日傍晚,南康城被贼破的消息由快马加急飞报至南昌巡抚衙门,消息流传开后全城震动。
江西巡抚孙遂惊怒交加,立即招来江西省都指挥使、提刑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商议大事。翌日,孙遂下令调动南昌两卫兵马,还有九江卫、都昌千户所等,近两万人马出兵鄱阳湖,展开声势浩大的剿匪军事行动。
孙遂调兵的命令刚下达,消息便传到了宁王府,宁王朱宸濠冷笑一声,立即也下令调动王府的两卫人马开进鄱阳湖中“演练”,实则是阻挠明军剿匪。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当日徐晋在孙遂的掩护之下乘船逃离南昌,宁王带着礼物赶到巡抚衙门时,发现徐晋已经离开了,顿时火冒三丈,本来想派兵追截,把徐晋这个“祥瑞”给绑回来的,却突然收到密报,说铅山匪首吴三八已被孙遂抓住,秘密关押在南康城中审问。
宁王担心匪首吴三八供出对自己不利的消息,于是暂且把徐晋这个“祥瑞”搁下,招来一众手下商议对策。
最后,宁王决定袭击南康城救出吴三八,顺便抢掠储存在南康城中的军械物资。
宁王在江西境内经营多年,可谓是根深叶茂,再加上其早有不臣之心,像九江、南康这样的军事重镇,又岂会没有布置?
所以宁王抓准了时机,再加上有内应配合,轻松便攻破了南康城,救出吴三八的同时还劫走了大批军械,可谓是一石二鸟。
当然,孙遂并不是白痴,光凭那些乌合之众的水贼是不可能那么轻易攻破南康城的,更何况那些袭击明军水寨的贼人还使用了大量的火器,贼人哪来的火器?明眼人一看便心知肚明了。
不过,孙遂虽然心知是宁王派兵干的,但没有证据也拿宁王没办法,只能发狠调来重兵围剿鄱阳湖,干掉那些劫掠南康城的“水贼”。
然而,宁王随后便以演练的名义,把宁王府所属的两卫人马派到鄱阳湖中,这一招顿时把孙遂所有的部署都打乱了。因为那些“水贼”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变回王府士卫了,孙遂劳师动众,最后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孙遂憋屈得要吐血,在九月底到过年前这段时间便连续上了七疏八百里加急,直言宁王将要谋反,然而所有奏章均石沉大海。
……
重阳登高之后,徐晋便在费府安心住下了,每天与费家兄弟到鹅湖书院进学读书,偶尔抽空陪谢小婉这小丫头出游,逛一逛街,日子过得安稳而充实。
当收到孙遂的来信,说南康城被攻破,匪首吴三八逃脱时,徐晋着实紧张了一段时间,推测宁王是差不多要反了,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根本没任何事情发生,宁王并没有提前造反的迹象,估计历史的轨迹并没改变,宁王要等到明年才会造反,所以徐晋提着的心总算稍稍放下。
……
正德十三年,腊月初八早上,天气阴冷,寒风刺骨。昨夜刚下了一场小雨,院中的几株寒梅含苞待放。
尽管天气寒冷,今天也不用到书院进学,但徐晋仍然跟平常般起了个大早,洗漱完后便在院中慢跑练吐纳,然后在梅花树下晨读。
而屋内,谢小婉和月儿正在打点行装,因为明天就要出发回上饶了,在费家住了两个多月,也是时候离开了,这年还是得回家里过的,更何况族长徐德铭已经来了好几封信催促了,年前必须回一趟徐家村祭拜烈祖烈宗。
话说数月前,徐晋考中秀才头名的消息便传回了徐家村,全村上下沸腾,时隔十几年,徐家村终于又出一名秀才了,而且还是小三元的秀才,啧啧,足可荣耀后世数百载了。
族长徐德铭总算松了口气,赌约的事不用再担心了嘛,激动之下竟然亲自动身赶往上饶县城,准备等徐晋回来后马上拉他回村祭拜徐氏宗祠,谁知徐晋根本没回上饶,而是有铅山县住下了。
徐大族长盛兴而来,败兴而回,在年前已经连续寄来四封信,催促徐晋速归,而且年前必须回徐家村,否则就是不孝忘本。当然,徐德铭信中并没有直接这样说,只是联系全文,就是这个意思。
“嘻嘻,徐公子真是勤奋,这么冷的天气还起来晨读,难怪能考中小三元。”
徐晋正在梅花树下全神贯注地朗读着《孟子》,便听到一把熟悉的声音,下意识地抬头望去,顿时露出一丝微笑道:“如意姑娘来了!”
费如意此刻正伫立在丈外的假山旁,显然已经站了好一会了,那双如秋水般的美眸正脉脉地望过来。
天气寒冷,费如穿着了一套宫粉色的对襟比甲,外罩浅紫色披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