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王首辅-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复国。”

    徐晋皱眉道:“那皇上答应了?”

    朱厚熜摇头道:“怎么可能,朕又不傻,朕只是训斥了那皮雷斯一顿,下诏勒令佛郎机归还满剌加土地,然后就派人遣送他回广州府,驱逐出我大明国境。”

    徐晋不禁暗叹了一口气,大明拒绝了佛郎机的贸易请求,恐怕很快麻烦就要来了,这些海上冒险家,远渡万里重洋而来,为了利润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满剌加这种小国轻易就被他们灭了。估计印度现在已经成了他们的殖民地了。

    “徐晋,你这种表情,莫非朕做错了?”朱厚熜有点心虚地问道,刚坐上皇位满月的他还没建立起皇帝的自信,再加上内心对徐晋有种近乎盲目的信任,故有此一问。

    徐晋不忍心打击小皇帝自信,更何况要想开海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笑道:“皇上做是很好,满剌加是大明朝贡属国,作为老大肯定要替小弟出头的。你没答应满剌加出兵助其复国也是无比英明的决定,出口就可以了,出兵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咱不干。”

    “嘿嘿,那个自然,朕才不做那冤大头!”朱厚熜顿时得意起来,不过立即又叹了口气道:“要是咱们大明的水师有成祖当年一半的强大,出兵满剌加倒是轻易如举。想当年三保太监七下西洋是何等的威风,所过之处,列国莫不臣服!”

    徐晋暗撇了撇嘴,心道,就别提郑和下西洋了,人家西洋人东进是掠取利益,争占殖民地,而郑和下西洋却是宣扬大明国威,说到底还是死要面子,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没有利益回报,全靠着国库支撑,金山银山都会耗尽,试问这种事如何能长久。

    也正因为耗费巨大,在郑和死后,大明再没有派过船队下西洋了,后来就连郑和穷尽一生得来的珍贵航海图也在弘治朝时,被迂腐愚昧的忠臣刘大夏焚毁了,真是特么的操蛋!

    朱厚熜感叹完,好奇地问:“对了,徐晋,朕让你想赚钱的法子,你好端端的提那洋番皮雷斯干嘛?”

    徐晋指了指朱厚熜手里把玩着的玻璃镜,微笑道:“难道皇上不觉得这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

    朱厚熜眼前一亮,大喜道:“对啊,朕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玻璃镜鉴人纤毫毕现,比铜镜清晰度强太多,一经推出,肯定会大受妇女们追捧,虽然平民百姓可能买不起,但买得起的官家小姐,闺秀姑娘也不少啊。这绝对是门一本万利的生意,垄断意味着暴利,当然,前提是你掌握制造玻璃镜的技术!

    “朕这就派人把那皮雷斯截住索要制玻璃镜的法子!”朱厚熜兴冲冲地道。

    徐晋轻咳了一声提醒道:“皇上,咱们是文明人,不能白拿别人的技术!”

    “嘿嘿,对,朕花钱跟他买,敢不卖,朕就留他过年!”朱厚熜嘿嘿笑着,一副市侩小奸商模样。

    徐晋泼冷水道:“皮雷斯只是个贩货的商人,不一定知道制造玻璃的法子。”

    朱厚熜不由傻眼道:“对了,那咋办?”

    “咱们可以先找工匠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做出来,只要能炼出透明的玻璃,剩下的镀层应该容易解决的。”

    朱厚熜闻言轻松地道:“这个简单,回头我让工部……不行,咱做生意的事绝不能让那帮老家伙知道,否则朕一准不得安宁,这样吧,你自己找些有经验的老工匠研究,花费多少从朕的分红上扣,钱都在你这了!”

    徐晋也是这个意思,若交给工部研究,到时研究出来,那制玻璃技术算谁的?当然是自己搞的好了!

    ps:书友们,我是陈证道,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329章 皇帝登门 下() 
一个人的眼界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就好比井底下的青蛙,抬头只能看到井口上方的天空,便以为世界不过如此,自己只要纵身一跃就能穷尽世界的边缘,并沾沾自喜地沉浸在自己的牛比带闪电当中。

    当初在安陆州兴王府小住时,徐晋便有意给朱厚熜讲授世界地理知识,目的就是为了拓展他的眼界,使其思维不仅局限于大明及周边。

    一个眼界广阔的人,才会树立起高远的抱负,一个拥有远大抱负的统治者,才能带领国家变得强盛,而不是坐井观天,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沾沾自喜当中。

    很明显,徐晋当初的苦心并没有白费,从朱厚熜的殿试出题就可见一斑,这个十三岁的少年已经有了收复失地的雄心。

    此时聊完玻璃镜子的事,徐晋便乘机和朱厚熜聊一些关于欧洲工业的事,好让小皇帝认识到,其实大明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强大和先进,西方国有不少先进技术还是值得咱们学习借鉴的,譬如玻璃镜、怀表等等!

    当然,徐晋并不是纯粹的说教,小皇帝这个年龄正是叛逆期,你跟他说教肯定难听得进去,所以徐晋便巧妙地利用少年的好胜心理。譬如说大明的火炮不及人家西洋人,大明的火铳也不及人家西洋人的火枪,于是小皇帝就会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胀红脸和徐晋争论,而争论的过程也是知识摄入的过程。

    美婢月儿在厅中侍侯,见到老爷和皇上争得面红脸赤,有时甚至还互爆粗口,不禁吓得提心吊胆。幸好两人争吵后又言笑宴宴,勾肩搭膀哥俩好,美婢这才放下心来,甜笑着给两人续茶,当俩人吵得厉害时,月儿又给老爷和皇上各递一块西瓜缓和一下气氛!

    徐晋和朱厚熜聊着吵着,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诱人的饭菜香味在院中弥漫开来。很快,一桌丰盛的菜肴便摆上了饭桌,糖醋里脊、红烧肉、宫爆鸡丁,一样都不落,另外还有竹笋炒鸭、焖羊肉,蒜香排骨……

    朱厚熜真个饿死鬼投胎似的,风卷残云地干掉三大碗米饭才打着饱嗝放碗,桌上的菜肴也七零八落,黄锦等太监瞧得目瞪口呆,真担心皇上把肚子给撑破了,永秀郡主做的菜有那么好吃吗?比宫里的御厨还要好?

    吃罢饭,朱厚熜和徐晋便在院子中散步消食,正好走到那块红薯地旁边,前者见到红薯藤蔓这么茂盛,于是蹲下来兴致勃勃地抠了一棵,结果失望地发现红薯只有两根指头大小。

    “才这么点儿!”朱厚熜随手把那根小**般大的红薯丢给身后一名太监。

    那太监顿时喜得见牙不见眼,跪地叩头道:“谢皇上赏赐!”说完用手帕包起来珍而重之地放入怀中。

    徐晋不禁无语,这货不会打算拿回去当“宝贝”供起来吧?

    朱厚熜正想行开去,忽然顿住脚步道:“噢,对了,徐晋,之前听人说过这红薯在贫脊的山地也可以种植,这玩意能饱肚,产量又高,你说能不能在咱大明推广一下?”

    徐晋早就琢磨着跟朱厚熜说这事,这时对方提起倒是正中下怀,点头道:“自然可以的,红薯对土壤要求不高,亩产量能轻松达到千斤以上,如果能推广种植,绝对利国利民,乃解决饥荒的好东西。”

    朱厚熜闻言大喜道:“正好河南山西那边闹饥荒,朕回头就让户部按排那边种植红薯!”

    徐晋连忙摆手道:“慢来,红薯是新生作物,老百姓未必会卖账!”

    朱厚熜仔细一想,确实也是,老百姓靠种地吃饭,怕是不肯贸然种植收成未知的新作物,在看到效果之前,估计朝中那帮老家伙也不会同意立即推广。

    “徐晋,你点子多,那朕该怎么做?”朱厚熜问道,他当年在上饶住过,亲眼看到徐家老宅院子那一畦红薯挖出了几大箩筐,所以对红薯的产量深信不疑。

    “这样吧,皇上可以在皇庄中试点种植,正好也当作育种苗,届时大臣们看到收成,自然就会同意推广了,先在京城周边划一个府试点,让老百姓看到成果,然后循序渐进了推广到全国!”这种后世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推广经验,徐晋自然是信手拈来了。

    朱厚熜闻言喜道:“此计甚妙,就这么办,徐晋,到时你再上个奏折,朕也好命内阁讨论,定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很明显,小皇帝又要给自己送功劳了,不过,这功劳徐晋受之无愧,所以点头道:“臣遵旨!”

    红薯一般在二三月份左右种植,寒露前收成,现在已经是五月底,此时种植显然迟了些,但也不是不可以。

    当下朱厚熜说干就干,竟然亲自动手采摘红薯藤,那几名太监惊得求爷爷告奶奶的才把这位小祖宗拉下来,然后撸起衣袖采摘红薯藤,不消片刻,那一畦红薯藤蔓就被太监和侍卫摘得光秃秃的。

    又闲坐了一个时辰左右,朱厚熜担心溜出来太久会被发现,于是便告辞离开了,几个公公每人都背了一大捆红薯藤,而小跟班陆炳则提了一个菜坛子,里面装了满满一坛香辣羊杂。于是,整个组合看起来就像……外出打猪草回家的猪倌,让人啼笑皆非。

    看着小皇帝离开,美婢月儿总算松了口气,心脏受不了啊,真怕老爷和皇上聊天争吵时会打起来。

    “相公,听说宫里正在裁减用度,看来皇上真的饿坏了!”谢小婉怜悯地道。

    徐晋宠溺地轻点了一下小婉的额头,笑道:“傻丫头,宫里短了谁的也不会短了皇上的用度,说不定御厨弄一个菜的花费就够咱们吃一顿了,那小子就是馋你煮的菜罢了。”

    谢小婉白了徐晋一眼,心里甜丝丝的,小妮子也就爱被相公说傻丫头的感觉。

    徐晋今天心情很不错,陪着小婉聊了一会天,这才回书房动笔写奏本,话说这是徐晋成为官员后,第一次上的奏本。推广红薯种植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以杨廷和的眼光应该还不至于在这件事上作梗吧。

    徐晋在书房内斟酌着写奏本,小婉和月儿却被萧玉蝶拉到了房中关上门,三个女人也不知密聊了些什么,再出来时,小婉和月儿两人的眉宇间都明显带着忧色,前者还下意识地摸着平坦的小腹发愁。

    徐老爷并不知道娇妻美婢正在担心自己下三路的问题,写完奏章重新润色了两遍,这才誊抄到专门的奏本上,吹干墨迹后便小睡了个午觉。

    第二天一早,徐晋换上了官服到翰林院报到,开始来到大明朝后的第一天上班!

    ps:书友们,我是陈证道,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330章 同学少年;各奔前程() 
正德十六年六月初一,江西铅山县城北码头,一艏大型楼船停靠在岸边,江西本地的官员和士绅均聚齐了,因为本县的名人费阁老,今天就要进京复职了,一同复职的还有费阁老的胞弟费采,官复翰林修撰。

    而前几天,殿试金榜已经通过驿路快马送到南昌,江西布政司随即派人张榜到各府县,所以费懋中榜眼及第(授官翰林编修),还有徐晋探花及第(授官翰林修撰)的消息已经轰动了铅山县。

    如此一来,费家一门便有三人在朝为官,一个阁老,两个翰林,再加上徐晋这个门生那就是三个翰林了。如此豪华的阵容,啧啧,也是没谁了,身为同乡与有荣焉啊。所以,这时全县上下,有点脸面的士绅商贾都跑来送行,码头上挤满了人。

    费宏和费采两人站在码头上微笑着向送行的众官员士绅挥手作别,然后登船而去。

    事实上,皇上下的起复诏书五月中旬就到了,不过费宏要处理一些琐碎事,再加上举家出行有很多东西要准备,所以一直拖到六月初才得以盛行。

    楼船驶离了码头,顺着信江往下游驶去,直入鄱阳湖再转长江,顺江而下至扬州,再由京杭运河北上通州,估计要七月份才能到达京城。

    此时,楼船的二层,费家的一众女眷都齐聚于此,围坐在袁氏四周聊天淡笑,一个个喜洋洋,老爷和三老爷官复原职,二少爷又榜眼及第,能不高兴吗?老夫人袁氏就乐得合不拢嘴,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费如意一身雪白的罗裙,安静地娴坐着听大家聊天,时而抿嘴轻笑,那张吹弹得破的俏脸宜喜宜嗔,比两年前更好看了,她今年将近十九岁了,正是芳华绽放的青春少女,美出了新高度。

    费吉祥一身鹅黄的罗裙,眉目如画,坐在姐姐费如意的身侧,如同两朵并蒂而开的莲花,她今年十七岁,花季少女一枚!

    费小玉这只小辣椒一身粉红的宫装,十五岁的少女已经开始扯出线条了,同样眉目精致,三女并排而坐,让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不得不感叹老费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