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王首辅-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在场众大臣的“天朝上国”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再加上封建主义向来重农抑商,所以徐晋这两条理由根本没办法让众大臣认同,甚至让他们觉得荒谬可笑之极。

    这不,礼部尚书毛澄刚诵读完徐晋的奏本,翰林学士石珤便出列,怒视着徐晋喝斥道“徐晋,你这奏本通篇都在言商贾之事,真是枉读圣贤书,本官羞与汝为伍。”

    正所谓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可见商人在封建社会的地位之低,特别是士大夫阶层,更是瞧不起商人。在古人的诗文当中,商人的形象都是自私狡猾,重利润而轻情义,为读书人所不耻。

    徐晋剑眉微挑,淡定地道“敢问石大人身上穿的衣物、家中饭桌上的菜肴、家里用的器具从何而来?莫不成都是石大人自己制造的?”

    石珤脸色微沉,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

    徐晋淡淡地续道“老百姓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一件离得开商贾?所以说,商贾之事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敢问石大人,言商贾之事何耻之有?”

    石珤面色涨红,更是无言以对,小皇帝朱厚熜见状心中暗乐,偷偷地竖起了大拇指。

    这时徐晋继续侃侃道“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富足了,国家自然就强大。有句俗语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大明沿海的百姓既然能从海上贸易中获得财富,为什么要禁止?若仅仅因为发生两夷仇杀的事就关闭市舶提举司,禁绝海上贸易,无疑等于因噎废食。另外,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与国之间贸易,互通有无,学习别人的长处,促进本国的进步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以,臣认为不仅不应该裁撤掉福建和宁波的市舶提举司,反而应该增开市舶提举司,进一步开放海上互贸。”

    礼部尚书毛澄面色铁青,厉声斥道“胡说八道,信口雌黄。国之本是农桑,重商事而轻农桑乃舍本逐末的愚蠢做法。更何况,莫非你眼中只有那些黄白之物,完全置我朝尊严于不顾?倭人公然在我大明国境烧杀抢掠,而我们反而大开国门与之通商,这将置我大明颜面于何地?”

    兵部尚书王泽点头附和道“毛尚书所言极是,更何况我大明物华天宝,什么都不缺,倭国蕞尔小国罢了,有什么值得咱们大明稀罕的。”

    刑科给事中周玉绳更是跳出厉声道“禁止片板下海,此乃太祖定下的祖制,徐晋公然妖言惑众,其心可诛。臣恳请皇上下旨诛杀此獠,以正视听!”

    徐晋不禁气乐了,今天总算是领教了大明朝职业喷子的野蛮,动不动便要诛杀谁,我r你大爷的,冷道“恕在下眼拙,阁下哪位?”

    周玉绳傲然道“本官乃刑科给事中周玉绳,靖安伯有何赐教?”

    徐晋淡笑道“赐教不敢当,不过依周给事之言,那三宝太监郑公是不是该被凌迟处死?”

    此言一出,整个奉天殿死一般寂静,周玉绳更是脸都绿了。要知道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是船只数千,浩浩荡荡,要说违反祖制,这位已经违反得彻彻底底的,若按照周玉绳刚才的话,三宝太监凌迟一百遍都不够赎罪,而偏偏三宝太监是奉了成祖朱棣的命令下西洋的,莫非连成祖一起剐了?

    “徐晋,你……你……你强词夺理?本官……”周玉绳口吃吃的,连句话都说不完整了,后背汗涔涔。

    徐晋也懒得继续理会这个小角色,转而对兵部尚书王泽道“王尚书刚才说倭国乃蕞尔小国,没什么值得咱大明稀罕的?”

    王泽冷哼一声,傲然道“是又如何,难道本官有说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大明虽然物华天宝,但并不是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是最好的,譬如倭刀便不比咱们的腰刀差;譬如佛郎机炮也比咱们的火炮强;再譬如这个……”徐晋说着摸出那只精致的怀表,续道“咱们大明便没有西洋人这种精准的计时工具,难道,这些都不值得我们效仿吗?”

    王泽冷笑道“不过奇技淫巧罢了,不值一哂!”

    徐晋再次被气乐了,果然,你无论如何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无论你如何舌灿莲花也说服不了一群自以为是的“老古董”。这群人要不是刀架在脖子上,让他们真正感到痛彻心肺,他们的思想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徐晋突然有点心灰意冷了,就现在这种情况,想推动“开海禁”,显然只是痴心妄想,所以十分干脆地把怀表揣回怀中,也懒得再去反驳礼部尚书毛澄,对着御座行了一礼便退回队伍的后面。

    朱厚熜显然也明白今日事不可为,不由暗叹了一口气,淡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朕自登基以来,广开言路,诸位爱卿有什么建议尽管道来,朕不会因言而降罪于任何人。”

    “皇上圣明!”两班大臣齐声道。

    朱厚熜目光望向内阁四老,和颜悦色地道“诸位先生以为徐晋所议如何?”

    杨廷和上前一步道“民富则国强固然不假,但国家的根本是农桑,商事只是辅助,若重商事而轻农桑无疑是本末倒置。皇上只要轻赋税薄徭役,施仁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自然就会富裕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所以说,徐晋所奏根本不值得推敲,更何况倭人如此嚣张,岂有不严惩之理。另外,祖制更是万万不可违也。”

    三辅毛纪和四辅蒋冕也点头表示附议,至于次辅费宏本身也不同意开海禁的,再加上其他人都反对,他自然不能明显偏袒自己的门生,最后也点头道“臣赞成裁撤市舶提举司,禁止沿海百姓下海,加强海防,以杜绝再发生类似事件!”

    内阁四老均表态禁海,再加上满朝大臣几乎一边倒支持裁撤市舶提举司,于是乎这件事便盖棺定论了。徐晋不禁暗叹了口气,看来自己太想当然了,以自己目前的地位和人脉,就算有小皇帝支持,也干不过这些守旧派啊。

    散朝后,徐晋闷闷不乐地离开了奉天殿,刚行出昭德门便被老师费宏叫住了,连忙站定恭敬地等候。

    费宏行到徐晋跟前,神色平和地道“子谦,下朝后到为师府上,为师有些事要跟聊。”

    “是!”徐晋心中苦笑,估计是要挨训了。

    费宏点了点头便往内阁方向踱去,徐晋刚想转身离开,便见首辅杨廷和迎面行来,忙又站定行礼道“见过杨阁老!”

    杨廷和不冷不热地点了点头,淡道“徐子谦,老夫听说你昨日与皇上蹴踘了?”

    徐晋暗皱了皱眉,点头道“正是,皇上一时见猎心喜,下官也不便扫皇上的兴。”

    杨廷和冷哼一声道“别以为老夫瞧不出来,开海禁的事你早已经与皇上商量好了。皇上还年幼,容易受人盅惑,别怪老夫没提醒你,江彬乃前车之鉴,你是个人才,老夫可不想看着你走上佞臣之路,最后万劫不复。好自为之吧!”说完一拂衣袖踱了开去。

    徐晋眉剑缓缓扬起,袖筒的双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这次,他彻底的愤怒了。

    本来徐晋还敬重杨廷和是个能吏,从来没想过与他作对,但是他今日终于看清了,杨廷和虽然是能吏,为官也算清正,但他又是守旧派的代表,过份的自以为是。

    这种守旧派的权臣无疑是时代进步的绊脚石,自己若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推行对大明有益的变革,那就必须把杨廷和之类的守旧大臣统统扫除。

    。

第479章 待遇优厚()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古人做什么事都喜欢赶早,譬如大明朝的官员上班就很早,当然,下班也很早,下午四时左右,各部院的官员便陆续离开官署回家了。

    徐晋本来约了魏国公徐鹏举下班后谈事的,但是费师让他今晚过府,所以只能派人通知徐鹏举推迟到明天再见面了。

    徐晋回到府上,先回后院换了常服,又陪妻儿玩耍了一阵子,便打算出门去见费师,这时管家大宝却脸带喜色地跑了进来道“老爷,造出来了,透明的玻璃造出来了?”

    徐晋蓦地站起,惊喜地道“是康伯做出来的?”

    去年夏天,徐晋在外城搞了一个烧玻璃作坊,找来一名叫康伯的退休工匠研究透明玻璃,只是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研究出透明的玻璃,银子倒是花掉了数百两,其中原料损耗占了花费的大头。

    大宝摇头道“那倒不是,今天作坊里来了一个名叫孙礼的男子,自称从山东颜神镇来,说要找老爷您,他手里有一块透明的玻璃。”

    徐晋恍然道“原来是他,人现在何处?”

    大宝机灵地道“小的已经把他带回府上了,就在外面候着呢。”

    徐晋赞许地道“大宝,干得不错,去,把人带到客厅,我随后就到!”

    “好哩!”大宝高兴地退了出去。

    徐晋在儿子胖嘟嘟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顺势啵了一下儿子他娘鲜红的小嘴儿,引得娇妻一记娇嗔,这才施施然地行出屋去。

    客厅内。孙家老三局促不安地坐在椅子上,双腿并拢,一只灰布包袱就搁在膝上,双手护住,生恐会被别人抢去似的。

    话说去年在山东柳埠镇,徐晋向孙礼承诺过,只要造出完全透明的玻璃就奖赏他三千两银子,所以孙礼回到青州颜神镇老家后,立即便动手研究烧制透明玻璃。在花费了数个月的时间,投入了几十两银子之后,上个月竟然真让他烧制出透明的玻璃来。

    孙老三欣喜若狂,在和家人商量过后,立即便收拾行李进京,按照徐晋留给他的地址找到了玻璃作坊。然而,此刻坐在徐府豪华的客厅内,孙老三却患得患失起来,有点担心徐晋会不兑现承诺,若是如此,那他投入的几十两银子就打水漂了,还搭上几个月时间和来回的旅费。

    正当孙老三忐忑不安的时侯,一名穿着锦服的英俊青年神定气闲地从屏风后行了出来,生得唇红齿白,脸上带着平和的笑容。孙老三一眼便认出了,立即站起来跪倒行礼“草民见过徐大人。”

    徐晋虽然不喜跪礼,但也只能入乡随俗了,微笑道“起来吧,不必多礼。孙老三,本官听说你把透明玻璃造出来了,可有此事?”

    或许是受到徐晋笑容的感染,孙老三在见到徐晋那一刻起,心中的不安便打消了,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位徐大人肯定不会食言的,站起来略带一丝得意地答道“托大徐人的福,草民确实把透明玻璃造出来了!”

    孙礼说完打开包袱,从里面取出一块不规则的透明物体,约莫有砖块大小,恭敬地递过来道“大人,您请看。”

    徐晋接过来仔细一看,又轻敲了敲,点道“对,就是这种透明玻璃。”

    孙礼满脸喜悦,搓着手小心翼翼地道“大人当初说造出透明玻璃就有三千银子……呵呵!”

    徐晋笑道“放心,本官言出必行,绝不会食言。孙老三,这东西你先看看!”说完便取出那块玻璃镜子递去。

    孙礼微愕了一下,谨慎地接过镜子看了看,惊讶地道“大人,这是……玻璃镜子?”

    徐晋点头道“不错,西洋人做的玻璃镜子,比铜镜清晰百倍。”

    孙礼心中一动,脱口道“莫非大人要透明玻璃就是打算造这种镜子?”

    徐晋微笑道“聪明,确是如此。透明玻璃后面弄上一层东西后就能做出镜子,有没有信心能做出来?”

    孙礼把那面玻璃镜子翻转看了看背面,信心十足地道“西洋人能做,咱们肯定也能做的。”

    徐晋眼中露出一丝欣赏,笑道“好。那本官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现在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本官出三千两银子买下烧制透明玻璃的方子;第二就是你留在本官的玻璃作坊干活,除了每月五两银工钱,还占作坊的一成干股,待作坊投产后每年都有分红。”

    孙礼顿时胀得满脸通红,兴奋得心脏扑通扑通地急跳,因为徐晋给出的两种选择都十分诱人,三千两银子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夜巨富,但每月五两银子工钱,还有一成的干股也十分诱人。

    孙礼踌躇了一会,最后显然打定了主意,一拍大腿道“大人,草民愿意留在作坊干活!”

    孙礼作为一名普通的工匠,敢花半年时间,耗费几十两银子研究透明玻璃,显然也是有魄力和眼光之人,稍加衡量后便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先别说那一成的干股,能攀上徐晋这根大腿就物超所值了。

    徐晋眼中欣赏之色更浓了,微笑道“行,那从明天开始你便到作坊上工,和康伯合作,负责把镜子研制出来,另外,本官在明时坊有一套空置的宅子,以后你便住那,回头把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