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王首辅-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并不是现代枪支那种弹匣,而是一个木制的小箱子,箱子中整齐地码放着二十枚小药瓶,里面装了定量的火药,士兵们使用时只要取出一枚药瓶,将火药倒进燧发枪的药膛便行了。

    如此一来,不仅节约了时间,还做到了定量,不用担心士兵放药太多导致炸膛,也不用担心放药太少导致哑弹。

    此外,何柳两人还想出了用猪油浸泡糙纸包裹铅弹的方法,经过猪油浸炮的糙纸十分润滑,包着铅弹放进枪管时能轻易捅进最里面,而且,还能增加枪管的气密性,大大提高射程。

    要知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燧发枪的射程和射速每增加一分,对敌人的杀伤力说不定就能增加数倍。所以,光就是这两项发明,徐晋觉得奖励何柳两人一万两也不为过。

    赖公公让人把钱箱抬上马车,笑咪咪地道:“徐大人,燧发枪既然通过了测试,那是不是可以批量打造了?”

    徐晋点了点头道:“回头本官会上奏皇上,请求先打造五百支装备五百营,不过,本官还是希望兵仗局能继续研造射程超过两百步的燧发枪。”

    何柳两人刚拿了一百两的奖励,正是干劲十足,闻言不待赖义答应,立即拍着胸口道:“大人放心,我们年底前肯定能搞出射程超两百步的燧发枪。”

    赖义此刻心情,也不以为意,笑骂道:“别蛤蟆打呵欠,到时若造不出来,仔细你们的皮!”

    何柳两人这才意识到有点托大了,目前燧发枪的最大射程才一百五十步,要提升五十步的射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神色尴尬地讪笑起来。

    徐晋微笑道:“不用急,慢慢来,就燧发枪现在的威力已经非常不错了,若是能精益求精自然是最好的,这样吧,年底之前,若是燧发枪的射程能提升二十步,本官再奖励你们一百两。”

    何柳两人狂喜,只觉体内的小宇宙都要爆发出来,四周的五百营的军士皆羡慕不已,都有点想转行当火器工匠了。

    

第498章 巡抚甘肃() 
徐晋刚把太监赖义送出五百营营地,便见官道上过来了一支兵马,约莫五百来人的样子,清一色骑兵,队伍中间还有一辆马车,车顶上插着一面“陈”字大旗。

    赖太监轻咦一声道“莫非是甘肃巡抚陈九畴陈大人?”

    徐晋点了点头道“应该是了。”

    这两个月来徐晋虽然不上朝,但对朝中发生的大事还是十分关注的,譬如前些天朝廷收到边境传回的八百里加急,奏报吐鲁蕃满速儿(人名)率两万兵马进犯肃州和甘州。

    这消息一传回,顿时引起不小震动,小皇帝朱厚熜立即召开廷议,商讨出兵讨伐事宜,然而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国库没钱了!!

    根本支撑不起京军劳师远征,所以最后只能选择了折衷的方法,派一位钦差大臣前往甘肃提督军务,整顿边兵,迎战吐鲁蕃军队。

    于是乎,既幸运又倒霉的兵部主事陈九畴被举荐出来,擢升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并受命巡抚甘肃,提督当地军务,而出征时也只有五百骑兵护送,看着就够可怜的。

    甘肃距离京城四千多里,即使骑马日夜兼程都得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是马车恐怕要数月时间,如今已经是七月,等到了地估都入冬了,边塞苦寒,此行无疑相当艰辛,说不定还有去无回,所以护行的五百骑兵均无精打采的。

    此时,这支队伍终于行到近前,从五百营的寨门前经过,队伍中的马车却忽然停下,窗帘随即掀起,露出一名中年男子,问道“道旁可是靖安伯徐子谦?”

    徐晋拱了拱手道“正是徐晋,敢问车上可是甘甘肃巡抚陈禹学?”

    车上的中年男子立即吩咐队伍停下,然后从马车上下来,向着徐晋拱手为礼道“陈九畴见过靖安伯。”

    徐晋连忙还礼道“陈大人不必多礼。”

    陈九畴表字禹学,约莫四十五六岁,皮肤微黑,眉棱骨很高,双眉有点外八字,天生一副愁苦脸,张了张嘴欲言犹止,显然是拙于言词之人。

    徐晋微笑着打破沉默道“陈大人这是要到肃州上任了?”

    陈九畴点头了点头凛然道“吐鲁蕃人满速儿不服王化,先是侵占哈密卫,劫持忠顺王向我大明讨要赎金,前月更是变本加厉,悍然出兵两万越过嘉裕关,进犯甘肃两州,本官奉皇命巡抚甘肃,整顿边务讨伐满速儿。”

    徐晋拱手肃然道“陈大人行此行道阻且艰,徐晋在此预祝陈大人旗开得胜。”

    “承靖安伯吉言,那个……”陈九畴有点不好意思地往五百营中看了一眼,一副欲言犹止的模样。

    徐晋心中一动,微笑道“陈大人有话不妨直讲,出入你口,入得我耳必是。”

    陈九畴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本官便直说了,本官听说徐大人督造的燧发枪远胜火铳,不如如今可有进展?”

    徐晋早已经料到几分,微笑道“倒是巧了,燧发枪今天刚通过了测试,本官正打算禀明皇上,然后批量制造。”

    陈九畴却是略显失望,他本以为燧发枪已经量产装备五百营了,准备厚着脸皮向徐晋讨要数百杆,此行胜算或许也能大一些。

    “不知这些燧发枪的威力如何?”陈九畴忍不住问道。

    “最大射击一百五十步,有效射击七十步,四十步内可穿甲。”

    陈九畴闻言顿时双目圆睁,激动地道“此话当真?”

    陈九畴身为兵部主使,对火器还是相当熟悉的,徐晋报出的这一串数据,明显远胜一般的火铳。

    徐晋正容道“火器是国之重器,徐晋又岂敢信口雌黄。”

    陈九畴连忙歉然道“本官一时失言,靖安伯勿怪,不知可否让九畴亲眼一观?”

    “自是没问题的!”徐晋微微一笑,命人取来一杆燧发枪样品递给陈九畴。

    陈九畴顿时眼前一亮,小心翼翼地接过“高大上”的燧发枪,摸着锃亮的枪管连声叫好,一会又摸着枪托和板机叫好。

    赖太监眼中闪过一抹鄙夷,陈九畴自下车来都没正眼瞧过他,所以让他十分不爽,要不是给徐晋面子,别说让陈九畴摸枪,看一眼都不行。

    “徐大人,这燧发枪怎么使用?”陈九畴寻了一会没找到火门,有点不好意思地问。

    徐晋从陈九畴手中把枪接过,随手抛给了谢二剑,吩会道“二剑,演示一遍给陈大人看看。”

    “好哩!”谢二剑嘿嘿一笑,迅速从弹匣取出弹药填装,然后举枪对着三十步外一棵灌木勾动板机。

    砰……

    一股销烟腾起,灌木上一根树枝应声掉落!

    咝……

    一阵吸气声随即响起,护送陈九畴那五百骑兵都傻了眼,谢二剑出枪的速度和准度都太骇人了,他们估计用弓箭也办不到。当然,这是指准确度,谢二剑填装弹药速度虽快,但还是及不上弯弓搭箭的,不过跟传统火铳相比确实快了一大截。

    “厉害!”陈九畴神色激动地从谢二剑身中接过燧发枪,试着双手持枪瞄准,连声道“好,好,太好了,燧发枪果然比火铳强太多。”

    徐晋微笑道“陈大人若是喜欢,这杆燧发枪便送给你吧。”

    陈九畴大喜道“如此便谢过徐大人了,不知五百营中还有多少燧发枪?”

    徐晋耸了耸肩道“只有十杆样品,最多只能给陈大人五杆。”

    陈九畴不由大失所望,十杆太少了,即使全部给了自己也没多大作用,不过,有总比没有的好,等自己到了甘肃,可以尝试让边军仿制,于是拱手道“谢过徐大人慷慨,九畴这次若能平安归来,他日必有厚报!”

    徐晋微笑道“陈大人客气了,预祝陈大人旗开得胜,凯旋归来!”

    陈九畴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不过那张愁苦脸,就连笑都带着一丝苦涩,徐晋不禁暗汗,真的很怀疑这种相格的人会交好运,估计财神爷见到都要绕道走吧,这次出巡甘肃,能打胜仗么?

    陈九畴倒也干脆,命人取了五杆燧发枪和部份弹药后便返回车上,继续启程出发了。

    赖太监不爽地道“嘿哟,这陈大人还真是老实不客气啊,咱家辛苦半年搞出来的燧发枪,人家连谢都没一声就拿走了。”

    徐晋笑道“赖公公,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必要计较那么多,若这次陈大人在甘肃建功,说不定少不了兵仗局的功劳呢,兵仗局的功劳还不是你赖公公的功劳。”

    “嘿哈,还是徐大人考虑得长远!”赖太监尖声笑道,不过心里却是不以为然,陈九畴只有五杆燧发枪,就算打败了吐鲁蕃人,五杆燧发枪又能起多大作用?功劳什么的就甭想落到兵仗局头上了。

    徐晋也懒得跟这智商只有中等的赖公公解释,目送着陈九畴的队伍远去,不由想到了蔡岳和李英俊这对好“机油”。

    蔡李两人四月初便启程西行了,如今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估计已经过了山西,进入陕西境内了吧,但愿一切安好。

    。

第499章 三娘子() 
山西,右玉县。艳阳高照,风沙漠漠,孤寂的苍头河水蜿蜒往北出城塞,注入浑浊的黄河。从天空鸟瞰而下,入目所见皆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千沟万壑。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然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却如野草般顽强。

    苍头河不远是一条官道,往北可直通长城要塞杀胡口,此时官道上来了一辆驴车,正慢吞吞地往北行驶。车把式是一名满脸风霜的中年男子,头上包着极具陕北特色的白羊肚手帕,很明显是右玉县本地人氏。

    驴车后面坐着两名青年书生,由于官道崎岖不平,驴车晃荡得极厉害,两名书生必须双手抓住车辕才不至于从车上翻下来。

    这两人书生不是别个,正是一路西行,追寻诗和远方的蔡岳和李英俊。高原上植被少,风沙大,两名白面书生都晒黑了不少,满脸的风尘。

    话说蔡李两人自四月上旬离开京城,一路西行至宣府,六月初进入大同府,竟然无惊无险,连一个剪径的毛贼都没遇上,不得不说这俩货相当幸运,跟玩游戏开了无双似的,一路横冲直撞都没有扑街。

    蔡李两人在大同逗留了一旬,然后便继续西行至朔州,七月初便到达右玉县,现在正打算到闻名已久地长城杀胡口参观,看能不能激发灵感,作出几首传世的边塞诗词来。

    “大哥,还要多久才能到杀胡口?”蔡英俊问车把式,驴车晃得太厉害,他有点受不住了。

    “公子,还得个把时辰呢。”车把式咧着嘴陪笑道,心里却是暗暗嘀咕“这些读书人是不是读书读坏了脑子,好好的舒服日子不过,偏偏要跑到边境来看塞外风光,不就是一座破城堡嘛,有啥子好看的,若是刚好碰到鞑子地来打草谷,还不把命给看没了,呸呸呸,窝(我)瞎想些啥呢,不会这么倒霉的……”

    眼下正值七月中旬,正是小麦收割的季节,苍头河两岸均是麦田,附近的村民正在田里忙碌着收割麦子。

    正在此时,一把嘹亮旷远的嗓音从不远处的麦田上传过来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

    煮了那个钱钱(哟)下了那个米

    大路上搂柴瞭一瞭你

    清水水的玻璃隔着窗子照

    满口口白牙牙对着哥哥笑

    双扇扇的门来(哟)单扇扇的开

    叫一声哥哥(哟)你快回来

    啊啊

    双扇扇的门来(哟)单扇扇的开

    叫一声哥哥(哟)你快回来

    这正是一首陕北特色的信天游,歌声嘹亮清越,歌词通俗易懂,在现代人听来实在算不得什么,但听在蔡岳和李英俊两名读书人耳中却是有伤风化,更何况唱歌的竟然还是一名年轻姑娘。

    然而,赶车的大叔却是听得津津有味,那边歌声一停,他立即便扯开喉咙大声唱和过去

    大雁雁回来又开了春,

    妹妹我心里想起个人。

    山坡坡草草黄又绿,

    又一年妹妹我在等你……

    黑夜里月牙牙藏起来,

    扑通通钻进了哥哥的怀。

    村东的河水哗哗地响,

    妹妹我快活的直喊娘……

    这位车把式大叔看上去满面尘霜,但一开口却是让人大跌眼睛,那嗓音洪亮圆润,穿金裂玉,只是歌词却是非常露骨。

    蔡李两人听得面红耳赤,连连摇头,岂有此理,真是有辱斯文啊,这些边塞野民果然是不通教化。

    那车把式正唱得起劲,忽见前方尘头飞扬,十几匹马向着这边飞驰而来,马背上的骑士打扮明显与汉人迵异,而且人人手执利刀,腰挎弓箭,脸上露出贪婪的狞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