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鉴宝风云-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郝坏心中纳闷为什么中国瓷器上会出现“洋鬼子”的图案,但他可刚要用手去拿,影子便开口了。
“外销瓷。”
郝坏第一次听到“外销瓷?”这个名词,他也不清楚这到底是一种瓷器的名称还是什么。
影子看出了郝坏的疑问,并开口讲述起了他所知道的有关外销瓷的历史。
说起“外销瓷”就要先提一下英语中的“a”一词,这个其实大家都非常清楚,他就是我国的英文名,当然他还有另外的一种解释,那就是“瓷器”。
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不但征服了古时候的国人,更是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所以操英语的国家干脆就把“瓷器”当成了我国的同义词,我国也由此博得了“瓷国”的美誉。
中国瓷器作为中华民族宝贵历史遗产之一,其发明要比国外的瓷器烧制技术早了一千多年。并且从唐代开始就向国外大量的输出,比如出口到了当时的“朝鲜”、“弹丸岛国”、“菲律宾”、“泰国”、“印度”、“伊朗”、“伊拉克”、“埃及”和“东非”等地。
十四世纪以后,中国瓷器已远销到了世界各地。我国古代瓷器外销的途径有陆路和水路两种。其中的水路运输又分为东南亚和西亚、东非两条线路。
陆路主要是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送瓷器的,而位于亚洲西部“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就是中转站之一。
中国和伊朗两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大概从公元7世纪起,中国瓷器便随同丝绸,一起沿着这条古道运往到了西方。
在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时期,曾有过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国王收藏了一只精美绝伦的中国瓷盘,有一天被管理者不小心打碎了。
管理者知道国外对那盘子的喜爱程度,所以不敢大意,暗中派人到中国去买一只同样的瓷盘,以便交差。很快,两年过去了,派出去的人却迟迟没有回归。
国王最终还是发现了心爱之物被打碎的事情,大怒之下,将管理者被毒打一顿,并没收了全部财产。后来皇帝决定发还给他四分之一被没收的财产,并给他五千里拉钱,要他出国去寻找类似的瓷盘,找不到就不准回国。
这个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波斯国王那里找到了类似的盘子,并且花了一笔巨款说服波斯国王将盘了卖给了他。他才终于得以回到自己的国家,与家人团聚。
据说这位国王就是印度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阿巴斯大帝”。他有一个嗜好,这就是特别喜爱中国瓷器。只要是比较高级的中国瓷器,就非搞到手不可。
“阿巴斯大帝”继位之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中国的贸易不断扩大,于是大量精美的中国瓷器便落到他的手里。
“阿巴斯大帝”在阿尔德比勒建造了一座中国瓷器陈列馆,并将自己珍藏的一千多件中国瓷器摆放在那里。有趣地是他在每件瓷器的底部,都刻上阿拉伯文“高贵而神圣的奴隶阿巴斯奉献给沙法维寺”。
中国瓷器外销的最主要途径,当然还是海上的“陶瓷之路”。据史料记载,自唐代起我国政府就相继在广州、宁波、泉州等地设置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
近年来,在红海附近的科塞尔、尼罗河上游的底比斯、库夫特、开罗近郊的福斯塔遗址等地,都发现有大量中国瓷器。其中,福斯塔遗址出土的遗物特别丰富,不仅有“唐三彩”、“越窑青瓷”,而且还有“邢窑白瓷”、“元青花”、“长沙窑青瓷”等,仅碎片就达一万余片之多。
宋代中国瓷器运销到国外的数量大增,陶瓷贸易进入一个繁盛期。
李墩儿听影子讲述时,一双眼睛都大了,他对瓷器非常喜欢,但远远没有影子那样的专业,这让他不禁开口道:“我的天,影子,你怎么对这些东西这么了解,就好像在背诵教科书一样?”
“没什么?我脑子里有就说了出来。”影子随口说了一句。
“坏哥,没想到影子嫂居然这么牛。”
“小鸡,虽然你李哥我没有影子那么厉害,但我也算半个瓷器专家,你这么说话,我可不爱听了。”
影子的话本没有说完,见抢了李墩儿的风头,也不在说话,而是摇了摇头,大有让李墩儿继续后面没有讲完的意思。
郝坏对古玩知识非常喜欢,所以也不免对李墩儿道:“胖子,到你装逼的时候了。”
李墩儿大笑了几声,随后道:“好,那就让我讲讲。”
第127 拒绝河淘宝()
李墩儿讲述了前些年我国打捞的“南海一号”,那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一艘沉船。
南宋时,由于疆土被吞并了大半,朝廷财政越发的困难,国外贸易就成了国库的重要收入来源。随着对外贸易地快速发展,当时来我国通商的国家多时达到了几十个。
为防止钱币流出海外,南宋继唐代关于钱币禁止输出之后,又做出了凡买外货须以丝帛、锦绮、瓷器、漆器等为代价交换的规定。这样一来,宋代瓷器就源源不断地输出海外,有的更是远销到东非一代国家。
由于欧洲离我国较远,所以最早出现在欧洲的瓷器并不是直接从我国运去的。
大多是通过波斯、埃及等国传运去的,有的甚至是通过地中海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贩运。
由于阿拉伯商人卖给欧洲人的中国瓷器数量很少,因此,传到欧洲去的中国瓷器多被看作无价之宝珍藏起来。有的中国瓷器甚至被欧洲贵族用金、银等镶嵌起来。
公元一五一七年,葡萄牙的商船第一次驶入我国,就此,葡萄牙也成为欧洲第一个同中国进行直接贸易的国家。自此,先前最远只运到地中海和东非海岸的中国瓷器,便直接登陆到了欧洲。
中国陶瓷的美名在欧洲影响深远,欧洲贵族热衷于中国的瓷器,以致在漫长的几百年里,都以拥有中国陶瓷为荣,以陈设中国陶瓷为时尚。
有一本叫葡萄牙王国记述的书中就曾这样赞美中国瓷器:“这种瓷瓶是人们所发明的最美丽的东西,看起来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更为可爱。”由此可见,瓷器在当时的欧洲是贵重的奢侈品,它的价值同于黄金,一般人是无法问津的。
法国曾有一首诗,非常生动地描写了中国优美的瓷器传到欧洲的过程。
“去找那种瓷器吧,它那美丽在吸引着,在引诱着我。它来自一个新的世界,我们不可能看到更美的东西了。它是多么迷人,多么精美,它是来自中国的产品。”
由此可见,中国陶瓷能在西方变成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精美的外销瓷功不可没。
郝坏听了李墩儿的话,想了想道:“难怪那碟子上的图案怪怪的,弄了半天有可能是欧洲风格?”
郝坏说的没有错,其实外销瓷可以简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式样、中国题材,但属于外国风格。第二类是中国式样、外国题材,或者外国式样、中国题材。
第三类是外国式样、外国题材。这听着似乎有点儿像绕口令。其实按今天的说法,它们都属于“来样加工”。
郝坏自然对这些还不了解,在影子和李墩儿的简单的介绍下,也大概明白了。
“影子,我知道你对古玩鉴别很在行,那你给这小碟子估个价吧?”郝坏自然对那小碟子的价格产生了兴趣,想来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人中影子的专业知识应该是最好的一个。
“价格也就在一万块左右。”
郝坏禁不住说了一句:“不会吧?说的这么热闹,才一万块?”
“任何古玩类的定价都要从完整程度,存世量,和工艺等等方面评判,而这碟子显然是康熙时期外销瓷风格”
影子的介绍下,郝坏才明白,原来,清朝是中国海上贸易最大化时期。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我国沿海几个地方可以对外开展贸易。
从此,中国瓷器开始了大量出口,主要销往欧洲。据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的统计数字,仅他们一家地每年运往欧洲的瓷器就达三百万万件。所以存世量不少,而且眼下的这只碟子显然不是什么外销瓷的精品,所以只有一万块的价格。
影子的话彻底让郝坏失望了,可转念一想虽然小鸡和李墩儿都不是科班出身,但李墩儿可是个土夫子出身,对瓷器的了解也算不错,他们二人不可能为了几千块的东西把自己给叫出来。
“小鸡,我不会相信你会因为万八千的东西叫我跑一趟?”
李墩儿听了郝坏的话后,露出了一脸诡异的笑容,随后看了也是满脸笑容的小鸡男一眼,挑了挑眉对郝坏道:“万八千不假,但如果是一百二十只呢?”
“一百二十只?”
郝坏差点从椅子上做起来,他也终于明白了门外那两个大框中装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按照一万算的话,那一百二十只外销瓷最少也是一百万的价格,这就不单单是一百万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古瓷。
古玩之所以有收藏价值一来是因为其精美,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的稀缺,虽然是存世量不少的外销瓷,可突然一下子出现一百多只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足够让郝坏震惊一下。
“别的别说,先把那东西弄进店里,被让其他人看到。”
郝坏最不想让甄小仁闻风而来,上次自己侥幸赢了他一局,他肯定憋着劲要找回颜面,所以这件事不能让他知道。
“那东西死沉死沉的,一件一件拿又怕人认不清,所以我们也没敢动。”小鸡男自然明白郝坏的意思,可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郝坏看了一眼农民男子,看他累的样子也清楚他是没有了力气,估计也是远道而来,此时让他去扛估计也不可能。
“笨蛋,找十个装卸工来。”郝坏的一句话,才让小鸡男和李墩儿明白刚刚两人都高兴的烦了迷糊。
小鸡男去找装卸工,郝坏看了一眼男子,随后让李墩儿去买来了凉啤酒和两斤猪头肉、一斤大饼,放在了男子跟前的茶几上。
农民男子看了啤酒和猪头肉,使劲咽了一口涂抹,刚刚喝了那么多茶也没好意思说自己还没有吃饭,这下看到美味是真的饿坏了。
“一定是饿坏了,先吃东西,先吃东西。”郝坏说完,还不忘吩咐身边的李墩儿将啤酒给男子启开,可男子哪里还等李墩儿帮忙,拿起一瓶啤酒用牙咬开,咕咚咚的几口就干进了一整瓶。
“别着急,慢慢喝,还有很多。”郝坏看男子的样子真的是饿坏了,应该是赶了不少的路。
“谢谢老板,我真是遇到大好人了。”
男子便吃边介绍起了自己一路的艰辛,并告诉郝坏来到潘家园后,还没进人家的店门就给老板轰了出来,最气人的就是对面“弄玉阁”的老板,还差点上来揍他。最后只好来到了“品瓷居”,正巧遇到了小鸡男。
“我这里没别的,交朋友是第一位,我想问问你,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郝坏其实最关心的还是这些东西的来历,如果按照刚刚从影子口中得到的对外销瓷的了解,那这东西应该出自于海洋沉船,活是丝绸古路,可听男子的声音应该是河北一带口音,这就让事情变得有些蹊跷了。
第128章 鼓励挖宝()
“嘿嘿”
男子以为郝坏认为自己是个挖坟掘墓的主,但心里敞亮所以也并不拘束,笑道:“大兄弟,老哥哥我可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一辈子靠着那一亩三分地过火,可没有干过昧良心的事情。”
“放心,我不是那个意思。”郝坏笑容和蔼道:“我只是不知这些东西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
郝坏的疑问想来只有一个人最为关心,当然那人就是影子,她本能的说了一句,“拒马河。”
男子听了影子的话,愣了一下,就像看着一个老神仙一样看着貌美的影子,并问郝坏道:“大兄弟,您这老婆难道是个看风水算命的女神仙?”
郝坏自然也和男子有着相同的疑问,但他却知道影子并不是算命的神仙。
影子没有等别人开口,便说明了她为什么说东西是从拒马河中得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一大早在新闻中得知了有关拒马河断流后有农民“挖宝”的新闻,并且男子的口音在影子看来就是河北保定一代的口音,正巧是拒马河流经地段。
男子随后便印章了影子的话说的完全没有错,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所在的村庄紧挨着拒马河,因为河套干旱后又人挖出了古铜钱,所以便有农民去哪里专门“挖宝”,而他则撞大运的挖出了几百只“外销瓷”,当然其中还有一大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