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王庭-第10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后,远东部队有可能冲出乌利诺山口向帝国腹地挺进,将战火燃烧到内陆省份……倘若我的顾虑不幸成为现实,总司令阁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帕拉丁娜的问题立刻在会议厅中引起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她的顾虑很有道理,然而更多人却像是受到了严重的冒犯,以至于激动得无法自持。仿佛远东人从他们手中夺走奥列维要塞已经是犯下严重的罪行,倘若贪心不足,还想入侵帝国内陆行省,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丧心病狂!帕拉丁娜仅仅是指出这种可能性就触犯了众怒,严重刺伤了众位帝国将领的自尊,仿佛出现在鸟群中的一只乌鸦,立刻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帕拉丁娜将军,从暮光谷地到浊浪江两岸,战争在这片土地上持续了大半年,远东人为输送兵源和筹备军需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今他们已经攻占暮光谷地,又即将夺取乌利诺山脉以东的全部土地,叛党当局所谓‘解放远东全境’的战略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战斗下去?就算那些野心勃勃、急于建功立业的叛党将军们渴望征服帝国内陆辽阔的沃土,赎罪堡执掌大权的内阁政客们也不会允许军方的野心与影响力进一步膨胀,更何况远东民众大多渴望回归和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想来也不会支持军方继续扩大这场战争。”卡尔将军摸了摸花白的鬓角,苦笑着又补充一句,“当然,我说这些纯属个人臆测,战争就好比一台蒸汽机车,一旦发动起来就很难刹车,战争的走向未必如我所愿,倘若远东人真的入侵帝国内陆,我也只能豁出这条老命跟他们拼了。”

    “正如卡尔将军所说,叛党当局一直以来打着‘解放远东’和‘保家卫国’的旗号动员民众,如果他们拿下奥列维要塞以后还不感到餍足,继续出兵侵占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事实上都不属于远东行省的帝国领土,岂不是与他们之前宣传的反侵略口号自相矛盾?”恩格尔将军深深看了帕拉丁娜一眼,接着说:“只要远东部队跨出乌利诺山口一步,就从自封的‘反抗者’变成他们一直以来所痛斥的‘侵略者’,受到公众舆论的抨击,我军则是在自己的家园上肩负起保卫同胞的使命,占据大义名分,必定会得到更多来自后方和民间的支援,而孤军深入的远东部队在一片陌生且充满敌意的土地上战斗,注定会尝到失败的苦果。”

    恩格尔将军这些分析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帕拉丁娜心里明白这并不符合现实,只是恩格尔将军的一厢情愿而已。

    当恩格尔将军设想自己的部队占据保家卫国的大义名分,由此赢得民众支持的时候,似乎忘记了一件事,就在短短一年之前,他手下的这支军团还被派往帝国各地镇压农民起义,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无数曾经被起义军占领的村镇被屠杀得十室九空,以至于帝国民间普遍认为正规军比土匪流寇更恐怖。

    如果帝国部队在内陆行省作战就会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这些民众又为何悍不畏死的参加武装起义?为何以简陋的农具充当武器,向前来镇压的帝国正规军发起形同自杀的攻击,以至于使她这样被迫率军镇压起义民众的帝国将领双手沾满血腥?

    如果帝国军人真的深受民众爱戴,为何当大军行经的时候从来见不到民众自发前来迎接犒劳,反而全都将粮食藏进地窖,驱赶着牲畜、拖家带口的逃往山林深处躲避起来?

    如果帝国民众真的那么在意自己的国籍,真如远东人那样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观念,不惜为保家卫国倾尽财产、上阵捐躯,为何这些年来不断向国外迁徙逃亡,以至于仅仅从帝国内陆逃往远东定居的流民就不下百万之众,为何远东军队乃至游击队中不乏这些昔日帝国子民的身影?当他们拿起“风之枪”向昔日同胞射击的时候,可曾手下留情?

    帕拉丁娜在心里叹了口气,最终没有将这些肺腑之言当众说出来。毕竟这些问题的根子不在军事层面,说出来也无助于解决当前的困境,徒增烦恼而已。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1625年7月5日,亦即罗兰以远东摄政的名义向帝国东征军团总司令弗朗茨·恩格尔上将发出最后通牒两天后,帝国大军趁着夜色悄然离开奥列维要塞,灰溜溜地撤往赫伦堡。

    第二天上午九点三十五分,远东西线集团军在帕维尔元帅的率领下开进奥列维要塞,远东全境得以光复,西线战事就此告一段落!

    请记住本书:。。文学馆

第2041章:战争与和平(Ⅲ)() 
一六二五年七月六日当天下午,光复奥列维要塞的消息经由魔导广播网传遍远东各地,举国民众为之欢欣鼓舞。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亲人、劫后余生的孤儿寡母,那些盼望儿子、兄长和丈夫由前线归来的军属们,在得知这一胜利消息的时候,大多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场喜极而泣。然而就在同一时间,寇拉斯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内阁议事厅”中,众位内阁大臣与前来参加“国防委员会临时扩大会议”的元帅和将军们爆发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争执!

    以劳埃德首相为首的内阁群臣一致认为,奥列维要塞的解放是一个决定性的标志,表明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已经在事实上宣告结束,接下来军方只需要将部队驻守在奥列维要塞增强防御,从而尽快结束这两年来已经给国家和民众造成沉重负担的“战时经济体制”,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上,凭借发达的农、工、商业体系——而非军队——实现和平崛起。

    “战争已经持续得太久,我们已经流了太多的血,付出太多的牺牲,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再给我们十年和平发展机遇,不费一兵一卒,只凭强大的经济实力就能取代亚珊帝国成为瓦雷斯世界国际舞台上说一不二的霸主!”农业大臣约德尔这番宣言代表了全体内阁大臣共同的心声。

    军方将领们则一致坚决反对上述言论,甚至普遍认为文官根本不懂战争,妄自宣称停战是一种很可笑的行为。

    “摄政殿下,首相阁下,在座的诸位女士们、先生们,我很遗憾地不能同意约德尔先生的高论,事实上战争并未结束,无论诸位喜欢或者讨厌,敌我双方的战争机器还是会遵循其内在规律继续运转,直到其中一方彻底丧失动力。”

    帕维尔元帅作为西线总指挥,代表军方将领慷慨陈词。

    “哪怕是两个人在街头打架,当其中一人将另一人击倒在地,也不能就此认为这场斗殴已经结束,你怎么能确保被击倒的人不会爬起来反扑?只有当其中一方被打到彻底丧失反抗能力并且愿意向获胜者低头认输,这场争斗才算画上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

    “战争也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帝国当局至今仍未承认失败,在这种局面下,我方单方面宣布胜利是既可笑又危险的行为,倘若帝国重整军队,趁着我方松懈的机会发起反击,重新夺回奥列维要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那岂不是很尴尬?”

    “基于以上浅显的常识,我等远东军人一致认为,作为受到入侵的一方,仅仅是夺回失地还无法抚平远东人在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所遭受的伤害!战争只有在同时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被宣告结束——帝国当局必须公开投降,并且为发起这场不义之战做出赔偿!”

    “倘若帝国当局不肯接受上述停战条件,战争就仍未结束,我们的官兵也不会仅仅止步于乌利诺山脉,以‘远东王庭’庞大的魔导工业体系作为后盾的战争机器将冲出乌利诺山口,朝着帝国内陆省份一路碾压过去!”

    “当我们的军队打到赫伦堡,倘若查理四世皇帝还不肯面对现实,那就继续向前推进,打到滨海城,打到亚珊圣城,直到彻底摧毁这个腐朽堕落的帝国,罢黜查理四世以及汉森伯格皇室,拥立摄政殿下于亚珊帝国的皇宫加冕,在旧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远东人的新帝国!”

    帕维尔元帅的宣言令人震惊。哪怕是最保守的内阁文官听到元帅阁下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也禁不住内心骚动,热血沸腾,对元帅阁下描述中的那些挥师远征、兵临亚珊圣城的情景心驰神往。

    然而心动归心动,文官们终归还是把持得住原有立场,依旧坚持尽快停战,至于帕维尔元帅要求的帝国当局宣告战败和赔款事宜,完全可以交给外交部门来运作,就不劳驾诸位雄心勃勃的将军了。

    往常当内阁与军方发生争执的时候,罗兰总是秉承“以文御武”这一基本原则,立场稍微偏向内阁一方。但是这次,因为某些不便明言的原因,他一反常态的站在了军方那边。

    “我支持帕维尔元帅的观点。战争不能单方面宣告结束,既然帝国的当权者们还活在梦里,还没有意识到已经输掉这场战争,我们就有义务去唤醒他们!”

    说完这句话,罗兰就离开了会议现场,将群臣的议论抛在脑后。结束一场战争远比发动一场战争更难,还有很多迫在眉睫的工作等待他亲自处理。

    毫不夸张的说,在当今的寇拉斯王国乃至整个“远东王庭”,罗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内阁文官与军方将领的争执就此画上句号。远东的军事机器继续开动,这一次,战争不再局限于远东一隅之地,不再是帝国内陆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亚珊圣城的贵族老爷们也不得不吞下这杯他们亲手酿造的苦酒。

    ……

    内阁群臣的反战倾向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事实上这代表了寇拉斯王国诸多社会群体的共同立场。这些群体主要包括文化界的高级知识分子,因“战时经济体制”而利益受损的商人和农户,以及那些盼望亲友由前线平安归来的军属家庭。

    罗兰深知上述反战人士的影响力不容小视,而且随着战争由国内转向国门之外,战时经济体制的延续,时间拖得越久,民间反战的声音就会愈发强烈,支持者也将与日俱增。根据这一普遍规律,罗兰很自然的产生一种紧迫感,私下里对阿列克谢元帅和帕维尔元帅吐露真心话:“对外作战与反抗外敌入侵完全不同,民众暂时还看不到远征亚珊帝国能给他们自己带来什么切身利益,缺少一个支持将战争延续到国门之外的理由,士兵也会因‘为何而战’感到迷茫。”

    。。

第2042章:战争与和平(Ⅳ)() 
“这些问题我会设法解决,但是归根结底唯有胜利才是回应一切质疑的终极答案,我能为军队争取到的时间并不多,今年入冬之前,如果我军仍然无法抵近亚珊圣城,那就索性撤回来吧,至少可以让官兵回家陪伴亲人过年。”

    两位元帅从罗兰平淡的话语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现在已经是七月初,距离入冬还有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远东部队要完成集结和整编,由乌利诺山口向西挺进,进入帝国科米行省,攻克军事重镇赫伦堡,沿着狭长的滨海走廊地带继续进军,攻克帝国海军基地所在地滨海城,跨过“束带运河”,然后才能迈入帝国首都所在的“圣城特区”。在此期间远东部队需要冲破重重防线,攻克无数敌军重兵把守的据点,从东向西转战上千里,途中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敌军封锁包围,乃至面临覆灭的危机。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千里奔袭,而罗兰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短短五个月,这显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尽管两位元帅都有点心里没底,然而面对摄政殿下期待的目光,还是庄严的敬了军礼,承诺竭尽所能完成这一关系到国家兴衰的使命。

    罗兰也知道自己给两位元帅出了一道难题,倘若压力过大,难免促使军方将领滋生赌徒心理,迫不得已进行军事冒险,这就违背他的本意了。于是语气转为柔和,向两位元帅做出保证,无论远东官兵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抑或走出国门,都可以获得充足且及时的后勤补给。为了尽可能加快行军速度,罗兰还计划调拨不少于一百部魔导机车充当军列,三大魔导汽车厂加班加点生产的军车也将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确保参加远征的官兵全都能够乘坐列车或者汽车行军,而不必将宝贵的体能浪费在徒步赶路上。

    罗兰这番话好比给两位元帅吃下一颗定心丸,全都暗自松了口气。从帝国科米行省到滨海行省,再到圣城特区,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地形以平原为主,路况较好,铁路和公路交通比较发达,非常有利于长途行军。远东部队全程搭乘列车与汽车,在这种路况良好的环境里高速突进,五个月内打到帝国首都城下还是很有希望的。

    送走两位踌躇满志的元帅,罗兰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